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循环损伤引起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三系生成减少,以致临床出现严重贫血、感染发热、出血等症状,其护理得当与否可间接影响病情的治疗疗效及其转归,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心理护理 当病人确切知道自己患了造血功能不良的疾病时,其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因为不论其文化高低,从事何种职业,都知道血液对人体生命支持的宝贵,尤其伴随症状出现时更显得紧张、恐惧,其次当疾病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时可引起一系列个人前途、家庭生活、社会错综复杂的种种问题,患者显得更为焦躁不安或忧虑重重,甚至感到自己被命运嘲弄而悲观失望。病人的种种心理反应出现与其患病后家庭社会环境对其本人的关注有密切联系,若病人能得到周围更多的温暖同情,这种反应可延迟出现或有所减轻。另外,每个人性格不同,这种心理反应可以是显露易被察觉,也可以是隐蔽甚至被伪装,因此护士应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并给病人倾诉机会,加以开导劝慰,从中了解病人心理需要。对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机能减退或衰竭而引起 ,血液中不仅红细胞减少 ,而且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减少 ,患者抵抗力低下 ,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此类贫血 ,国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常用药物有苯丙酸诺龙、碳酸锂、氧化钴等 ,以刺激造血功能 ,对部分患者有一定效果 ,但大多预后不好。为了提高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1 病情观察观察急性期患者情况、感染症状以及出血部位、程度 ,尤其要观察有无重要脏器出血如颅内出血等症状 ;观察慢性再障患者有无进行性贫血加重、急性发作表现。准确采集血标本 ,协助做好… 相似文献
3.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的方法.方法 在护理之前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结论 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的实施可使使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5.
分析99例年龄45~84岁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特点,并与44岁以下患者99例对照。老年及老年前期组特点为临床症状重,对贫血的耐受性差,三系减少明显,尤以血小板减少为著,骨髓大多重度受抑,对治疗的反应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6.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骨髓的多能定向干细胞和微环境的损害;或因机体免疫功能改变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病。本病往往疾病严重,预后差。做好再障的护理是取得再障治愈的关键之一,不可掉以轻心。 1 一般护理 1.1 休息:急性型或有活动性出血时应卧床休息。严重贫血者血红蛋白减少,载氧能力降低,组织缺氧,活动后可出现心悸、气促,应给予卧床休息。一方面以降低机体消耗,减少耗氧量,从而减轻缺氧症状。另一方面可减轻或防止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一旦发生可危及生命。慢性型再障患儿若病情不甚严重,患儿可适当活动,使患儿的休息生活充满乐趣。婴幼儿使用的玩具要有选择性,避免尖硬有角等,以防引起损伤性出血。学龄期儿童应鼓励患儿继续在院学习,形成有规律的住院生活。 1.2 饮食:应给予足够的优质蛋白质及富含维生素C、K的食品。如鸡蛋、牛奶、肉、鱼、香菇和桔子、苹果、香焦等。护士应了解患儿的嗜好,鼓励患儿正常食欲,必要时可少量多次。根据患儿饮食习惯允许食用家里特制的食品。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分析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工作中严格按照护理规范执行;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并给予心理护理、症状护理、饮食护理和相应的健康指导。结果:42例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临床效果满意,所有患者病情均得以控制,乏力、头晕症状缓解,发热及皮肤黏膜出血症状消失。结论:通过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中患者实施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减轻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再生障碍性贫血(AA)102例的发病情况。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血象变化与临床表现的关系。CAA和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Ⅱ型(SAA-Ⅱ)患者,住院治疗1~+月至1~+年,追踪半年以上共61例,经雄激素,SSL(康力龙、一叶萩碱、左旋咪唑),强的松等治疗,有效23例(37.7%),无效32例(52.46%),死亡6例(9.84%)。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Ⅰ型(SAA-Ⅰ)共32例,经皮质激素、输血及抗感染等治疗1~+天至3月有效2例(6.25%),无效13例(40.63%),死亡17例(53.12%)。主要死因为颅内出血及败血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方法 对2006-2009年我科收住的6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66例患者,好转出院59例.死亡4例,3例自动出院.结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关键是预防感染、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顺利度过难关、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报告老年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1例临床分析。其中61.3%有长期服药史,12.9%长期接触油漆,汽油史;64.5%以头晕,乏力缓慢起病,均有外周血三系减少;22.6%心电图异常。经中西医综合治疗,基本治愈和缓解好转18例。13例并发感染,出血,心电图异常及肝炎后再障者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的效果。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诱发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健康教育、心理疏导、保护性隔离、口腔及皮肤护理、饮食指导等一系列预见性护理措施。结果:52例观察组中,感染4例,感染发生率7.7%,50例对照组中感染13例,感染发生率26.0%,观察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进行预见性护理,使患者情绪稳定,从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感染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使护士的专业知识、沟通交流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口腔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口腔的观察及护理(山东省临沂市沂水中心医院内科276400)侯清慧,张昭华1资料来源本织资料为我院内科住院病人共154例,男92例,女62例,男:女1.5:1,其中年龄14~45岁87例,>45岁67例,确诊为白血病者91例... 相似文献
18.
19.
秦艳妍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21):3250-3251
目的 探讨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措施.方法 将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并且接受了抗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TG)治疗的3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16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17例患者给予系统化护理,并且在给药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对照组发生出血率68.75%,感染率31.25%,观察组发生出血率为35.29%,感染率29.41%,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62;5.371,P〈0.05).结论 系统化护理ATG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过程,可明显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该院血液科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62例,分为两组,行常规护理的25例为常规组,另行综合护理的37例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经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组(P <0.05)。结论:综合护理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