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枸骨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冬青科冬青属植物枸骨Ilex cornuta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对枸骨根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质谱和核磁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果从枸骨根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羽扇豆醇(2)、白桦酸(3)、常春藤皂苷元(4)、3β-乙酰基-28-羟基-乌苏醇(5)、乌苏酸(6)、19α-羟基乌苏酸(7)、3β-乙酰基-乌苏酸(8)、23-羟基-乌苏甲酯(9)、庚酸(10)、β-胡萝卜苷(11)。结论化合物4、5、8、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殷志琦  叶文才  赵守训 《中草药》2004,35(11):1205-1207
目的 研究僵蚕的化学成分,并对从僵蚕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的香豆素苷类成分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应用硅胶、Seph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光谱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并鉴定出8个化合物分别为:6-甲氧基-7-O—β—D-(4′-甲氧基)吡喃葡萄糖基香豆素[6-methoxy-7-O—β-D-(4′-methoxy)glucopyranosyl coumarin,Ⅰ]、麦角甾-6,22-二烯3β,5α,8α-三醇(ergost-6,22-dien-3β,5α,8α—triol,Ⅱ)、棕榈酸(palmidcacid,Ⅲ)、赤藓醇(meso—erythritol,Ⅳ)、甘露糖醇(D-mannitol,Ⅴ)、尿嘧啶(uracil,Ⅵ)、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Ⅶ)、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Ⅷ)。结论 化合物Ⅰ为新香豆素苷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野生余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树皮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等方法分离纯化,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余甘子树皮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豆甾醇(2)、β-胡萝卜苷(3)、β-谷甾醇(4)、白桦脂醇(5)、没食子酸乙酯(6)、没食子酸甲酯(7)、3,4,3′-三氧甲基鞣花酸(8)、羽扇豆烷-20(29)-烯-3β,16β-二醇(9)、3-甲氧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10)、没食子酸(11)、吡喃酮[3,2-b]吡喃-2,6-二酮(12)、没食子儿茶素(13)、表没食子儿茶素(14)、3,3′-二甲氧基鞣花酸-4′-O-α-L-吡喃鼠李糖苷(15)、3,4,3′-三甲氧基鞣花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16)。结论化合物12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9、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5、8、10、1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对叶豆蒽醌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离鉴定对叶豆(Cassia alata L.)中的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溶剂萃取、正相硅胶色谱、凝胶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应用1D—NMR、2D—NMR、IR、UV、MS等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芦荟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芦荟大黄素-3-(羟甲基)-O-β-葡萄糖苷、-生育酚、羽扇豆-20(29)-烯-3-酮、β-谷甾醇、2-乙基-3-甲基-马来酸酐、邻二甲氧基对羟基-E-肉桂酸、2,3-二乙酰基丁四醇分别鉴定。结论:除前三个化合物1、2和3外,其余8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对叶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余甘子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MS、IR、NMR等谱学技术分析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余甘子根部95%乙醇提取物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20-二氧代二降木栓烷(1)、羽扇豆醇(2)、β-谷甾醇(3)、豆甾醇(4)、胡萝卜苷(5)、4-O-甲基鞣花酸-3'-α-鼠李糖苷(6)、余甘酸(7).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余甘酮A,化合物2~6为首次从余甘子根部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8)
目的:研究匙羹藤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通过质谱、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匙羹藤果实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二十九烷(1)、香树脂醇桂皮酸酯(2)、3β-24-methylene-9,19-cyclolanostan-3-ol(3)、羽扇豆醇桂皮酸酯(4)、β-谷甾醇(5)、豆甾醇(6)、豆甾醇-3-O-葡萄糖苷(7)、牛弥菜醇A(8)、3β,8,12β,14β,17,20-hexahydroxy-14β,17α-pregn-5-ene(9)。结论:其中,化合物1~3、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白桂木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白桂木Artocarpus hypargyreus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聚酰胺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桂木根皮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乙酰化羽扇豆烯醇(3β-acetoxy-lupenol,Ⅰ)、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Ⅱ)、二十五烷酸(pentacosanoic acid,Ⅲ)、二十三烷酸(tricosanoic acid,Ⅳ)、羽扇豆醇(lupeol,Ⅴ)、白桦脂酸甲酯(methylbetulinate,Ⅵ)、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Ⅶ)、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Ⅷ)、白桦酯醇(betulin,Ⅸ)、artonin A(Ⅹ)、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Ⅺ)、oxyresveratrol[1-(2,4-dihydroxyphenyl)-2-(3,5-dihydroxyphenyl)ethylene,ⅩⅡ],( )-儿茶素[( )-catechin,ⅩⅢ]、( )-afzelechin-3-O-α-L-rhamnopyranoside(ⅩⅣ)。结论化合物Ⅰ、Ⅴ、Ⅵ、Ⅸ为同一类化合物,属羽扇豆烷皂苷元类,化合物Ⅲ、Ⅳ、Ⅵ为首次从波罗蜜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菜头肾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菜头肾的化学成分。方法:综合运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对菜头肾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利用理化性质和NMR波谱特征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7种成分,分别为cornoside(1)、(-)-(2R)-1-O-β-D-glucopyranosyl-2-{2-methoxy-4[1-(E)-propen-3-ol]phenoxyl}propane-3-ol(2)、benzyl alcohol β-D-(2′-O-β-D-xylopyranosyl)glucopyranoside(3)、腺嘌呤核苷(4)、白桦脂醇(5)、羽扇豆醇(6)、β-谷甾醇(7)。结论:化合物1~5为首次从黄猄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0,(6)
目的:研究小叶榕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了各种层析分析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经理化常数和光谱解析确定结构。结果:从小叶榕中分离得到了8种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香树酯酮(Ⅰ)、羽扇豆醇(Ⅱ)、羽扇豆醇乙酸酯(Ⅲ)、马斯里酸(Ⅳ)、表木栓醇(Ⅴ)、十八烷酸(Ⅵ)、β-谷甾醇(Ⅶ)、胡萝卜苷(Ⅷ)。结论:化合物Ⅰ、Ⅱ、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2010,(6)
目的:研究枇杷叶紫珠茎及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及核磁共振光谱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和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枇杷叶紫珠中鉴定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α-香树脂醇(Ⅰ)、2β,3β,19α-三羟基熊果酸(Ⅱ)、齐墩果酸(Ⅲ)、3-O-β-D-葡萄糖-α-香树脂醇苷(Ⅳ)、熊果酸(Ⅴ)、白桦脂酸(Ⅵ)、2α,3β,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28-酸-O-β-D-葡萄糖酯(Ⅶ)、邻羟基苯甲酸(Ⅷ)、坡模酸(Ⅸ)、2α,3β,19,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Ⅹ)、β-谷甾醇(Ⅺ)、β-胡萝卜苷(Ⅻ)。结论: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枇杷叶紫珠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Ⅱ、Ⅳ、Ⅶ、Ⅷ、Ⅸ和Ⅹ在紫珠属中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