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58例(62眼),依据眼压控制、房角粘连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眼压≤30mmHg、房角粘连≤180°者35例(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房角分离组);眼压〉30mmHg、房角粘连〉180°者23例(2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变化。结果2组术后6个月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前房深度较术前加深(P〈0.01);房角分离组术后1d、小梁切除组术后1、7d以及2组术后1、3、6个月眼压均低于术前(P〈0.01)。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应根据患者眼压、房角粘连情况,采用合适的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2年3月至2007年5月本院收治的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6例(38眼),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个月。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前房深度、前房角宽度。【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患者术后3个月眼压平均为(15.5±2.7)mmHg(1mmHg=0.133kPa),较术前用药前后眼压相比均显著下降(P〈O.05);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发现术后眼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增加,平均为(2.98±0.38)mm(P〈0.05);术后患者房角均较术前增宽,房角粘连关闭象限不同程度开放。【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为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过单纯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方法】46例患者的51只眼实施单纯白内障摘除术,观察手术前后术者的眼轴长度、眼压、房角和前房深度,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伴发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较无青光眼的白内障患者的眼轴显著短;青光眼患者术后3d时的眼压[(8~22)mmHg,平均(13.69±3.69)mmHg]较术前1d时的眼压[(16~35)mmHg,平均(26.89±4.32)mmHg]显著下降;手术后所有患者房角较术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开放,并且前房深度均有显著增加。【结论】白内障膨胀期发生的青光眼主要原因是由于小眼球患者晶体膨胀后造成前房和房角结构发生改变,针对该类青光眼患者可以采用单纯白内障摘除手术治疗,解除病因后可达到降眼压从而治疗青光眼的目的。该方法只进行白内障手术,而避免了再行青光眼手术,减小了手术创伤,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伴晶状体膨胀期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闭角型青光眼伴晶状体膨胀期白内障患者34例,42眼。术前眼压均≥21mmhg,前房角镜检查(Scheie分类法)房角窄Ⅱ~窄Ⅳ,其中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2例2眼。手术前药物控制眼压≤21mmhg。手术方法:Phaco+IOL术:无青光眼发作病史,房角开放)180°,共28例38眼。Phaco+IOL术+小梁切除术:有青光眼发作病史或房角开放(180°,共4例4眼。结果:术后视力:34例42术后视力均有提高,视力0.6~1.0者16眼,0.3~0.5者18眼,0.1~0.2者6眼,)0.1者2眼。术后1周眼压波动在9~14mmhg,术后6月平均眼压(16士3.25mmhg14~17mmhg。术后42眼同边前房深度均≥ICT,虹膜平坦,同边部虹膜膨隆明显减轻,42眼术后早期房角较术前明显增宽,存留的房角关闭及同边虹膜前粘连范围明显缩小。结论:闭角型青光眼伴晶状体膨胀期白内障患者应早期发现,如房角开放)180°。应尽早行Pha-co+IOL手术。摘除膨胀晶状体,使晶状体一虹膜隔后退,解除瞳孔阻滞,开放房角,降低眼压,保护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疗效。[方法]对50例6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眼压及视力变化,并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 )检查眼前节的情况。[结果]①术后1周、1个月患者的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术后1周与1个月相比眼压差异无显著性(P <0.05)。术后1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1.0±0.36,较术前(0.16±0.16)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 <0.05)。术后1周时发现1例眼压高于21 mmHg ,为囊袋内植入,术后1个月时有2例眼压高于21 mmHg ,均为人工晶体不对称患者。②术后1周发现少量皮质残留1眼(2%),术后1个月时无明显变化。[结论]①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能显著降低患者的眼压,改善视力。②局限性房角狭窄及少量皮质残留不会导致术后患者的长期高眼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15例(15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的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症,随访1年。结果术后随访,13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2例视力无明显提高;所有术眼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13只眼(86.7%)眼压<21mmHg;13只眼房角开放,2只眼术后房角粘连仍为180°~210°,15只眼术后前房均加深。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能有效降低眼内压,开放房角和提高视力,是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该院眼科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128例(12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64眼),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前及术后3个月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前房角开放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视力提高,眼压降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前房角开放程度相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前房角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确切,术后眼压控制良好,视力改善,中央前房深度增加,前房角形态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对31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明显提高,术后眼压较术前眼压有统计学差异,术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巩膜突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宽〉180°范围,术后5眼周边前房深度〉1CT,17眼周边前房深度1~1/2CT,18眼1/z~1/3CT,1眼1/3~1/4CT。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可有效控制眼压,迅速恢复和改善视力,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06-2010-06于沧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跟合并白内障患者33例(39眼),男15例(18眼),女18例(21眼),年龄59~83(75.63±3.05)岁.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手术医师完成,行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于术前术后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前房角、周边前房深度变化,并分析术后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术眼眼压较术前显著降低,周边前房深度明显增加,29只眼(74%)房角完全开放,36只眼(92.31%)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结论 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有效减低眼压,提高视力,开放房角,是安全按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和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并探讨两种手术对视盘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120只眼),观察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对照组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对视力、眼压、散光度、前房深度和前房角度等指标进行常规检测,并在手术前和手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测量视盘血流密度,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3个月,两组散光度、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度较术前均升高(P<0.05),眼压较术前均降低(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眼压、前房深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观察组散光度低于对照组(P<0.05),前房角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前房深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76例(82眼),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8例(41眼)。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结构及视力。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眼压小于对照组,前房深度、视力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角完全开放率78.05%(32/41)高于对照组51.22%(2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应用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可有效改善眼压、前房深度、房角结构,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给予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对照组)及予以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观察组)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各54例(54眼)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面积的差异,并记录两组术后1个月前房角关闭范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眼压较术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视力和前房深度则较术前增加(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较术前降低(P<0.05),面积则较术前增加(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前房角关闭范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前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前房角关闭范围,增加前房深度,降低术后眼压,于改善患者视力有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选择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房角组45例(46眼)和小梁组45例(45眼),房角组接受白内障手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组接受白内障手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1周、1个月两组眼压逐渐上升,术后3个月两组眼压又呈下降趋势,小梁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均显著低于房角组(P0.05);术前,两组ACD、AOD500及TCP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ACD、AOD500及TCPD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上升,且房角组显著高于小梁组(P0.05);小梁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纤维素样渗出、浅前房及结膜切口渗漏发生率均高于房角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手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或小梁切除术均能有效缓解白内障合并闭角青光眼患者眼压,提高视力,房角分离术操作简单,手术安全性高,能有效改善房水结构,而小梁切除术能缓解眼压,但其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适用于晚期小梁组织广泛破坏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干预治疗挫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挫伤性前房积血并发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在伤后2~5d进行前房穿刺冲洗,并经术后3个月随访。【结果】22例患者中21例视力增进,0.5以上20例,其中1.0以上16例;18例术后眼压控制良好,4例术后眼压仍偏高的患者经局部用降压药后眼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房角检查发现大范围房角后退。仅一例合并后段出血的患者出现继发性渗血,无一例角膜血染发生。【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并发继发青光眼的患者行早期前房冲洗可减少并发症,视力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晚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125只眼)晚期PDR患者施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术后1~3个月间接眼底镜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复查。分析手术后视力改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提高93只眼占74.4%,术后主要并发症有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高眼压.葡萄膜炎症。并发性白内障.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神经萎缩。【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目前治疗晚期PDR的有效方法.精确的手术操作和术后及时辅以激光治疗,是保证术后远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725-4726
选择2014年3~11月我院收治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78例(85眼)作为试验对象,所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的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78例患者术后1d、7d、1月、6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均优于术前眼压(P0.05),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前房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眼压升高、角膜水肿、前方轻度炎症并发症均经相关治疗后恢复正常。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治疗过程中采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80例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新型手术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新型手术组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及干预前后患者视力、中央前房、房角深度、眼压水平。结果:新型手术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新型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视力、中央前房、房角深度、眼压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视力均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新型手术组中央前房、房角深度高于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合并白内障闭角型青光眼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和眼压等情况,且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38例42眼RP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前节及眼底情况。【结果】除2眼外,所有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中并发症主要是悬韧带离断。【结论】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于视网膜色素变性并发白内障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进行诊治的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辅助房角分离术治疗。对比两组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眼压、视力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及视力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房角宽度、中央前房深度均明显升高,眼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央前房深度、眼压、房角宽度及视力等指标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角膜水肿、虹膜纤维素样渗出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合并闭角型青光眼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可有效开放房角,提高患者前房深度,降低眼压,促进视力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术中调整巩膜瓣缝线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观察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采用可调整缝线方法;对照组30例(32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性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手术,术中未采用可调整缝线方法。观察两组术后前房形成和眼压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12.50%(4眼),对照组为31.25%(9眼),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随访到20眼,18眼眼压低于21mmHg(90.00%);对照组随访到22眼,15眼眼压低于21mmHg(68.18%)。两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持续高眼压下小梁切除中做调整巩膜瓣线,能有效预防术后浅前房发生,减少手术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使手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