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云红 《山东医药》2009,49(34):106-107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PACG)部分患者常因顽固性、持续性高眼压延误手术时机,导致视力明显下降甚至失明。2003年11月-2008年7月,我们对18例(18眼)APACG患者于高眼压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孙嬿  丛爱宁  赵军 《山东医药》2003,43(15):22-23
对20例(22眼)使用药物后眼压为38.8—59mmHg的原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术中缓慢放液联合巩膜瓣下注入粘弹剂的方法完成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前房及视力。结果22只眼眼压均得到控制,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前房虹膜炎症反应轻,无严重并发症。认为小梁切除术中缓慢放液联合巩膜瓣下注入粘弹剂的方法不仅可减少高眼压手术的并发症,且能挽救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姜中铭 《山东医药》2011,51(31):103-104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4例(54眼)经药物治疗后眼压仍〉40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应用抗生素眼水及皮质类固醇眼水点眼,常规阿托品散瞳。术后7—14d根据眼压、前房形成情况及滤过泡功能拆除可调整缝线。随访视力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术后1—2d内前房形成25眼,3—5d前房形成20眼,1周后6眼浅前房者形成稳定前房。51眼形成功能型滤过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18个月,眼压〈21mmHg52例,需二次手术治疗2例,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对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有效控制眼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安全有效,可避免视功能进一步受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中央角膜厚度(CCT)及眼压(IOP)的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单眼急性大发作的患者48例,以发作眼(48眼)为观察组,对侧未发作眼(48眼)为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4周、3月、6月CCT及IOP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1周,观察组CCT较对照组厚(P均0.05)。术后4周、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C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1周及4周,观察组IOP较对照组高(P均0.05)。术后3个月及6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IO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经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后经过一定的恢复期,CCT及IOP能恢复至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外路小梁切开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6例(3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接受外路小梁切开术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比较治疗后1、3个月的房角与眼压变化情况。结果 (1)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患者眼压得到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有1眼可以观察到眼压上升,其房角部位裂隙消失,虹膜周边出现了粘连现象。(3)治疗后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接受治疗后,36例患者均存在前房出血症状,有2眼(5.6%)属于中等量,34眼(94.4%)属于少量出血。结论外路小梁切开术与虹膜周边切除术联合使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疾病症状,取得显著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眼压突然升高一般均在40mmHg以上,如不及时治疗,往往于24~48h内即可造成失明。治疗上应将眼压控制在2.16kPa(20mmHg)以下才能进行手术治疗,但临床上我们常常遇到经全身及局部足量的降眼压药物治疗仍难以将眼压降至正常,发生持续性角膜水肿的患者,为了防止高眼压继续对视神经的损害,挽救残存的视功能,不得不在高眼压状态下施行滤过性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1例,94眼,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眼。实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视力及前房情况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眼压状态下行小梁切除术的必要性和手术方法。方法 在用药物尽可能降低眼压的前提下,先行前房穿刺放液,虹膜根部切除,然后作小梁切除术,并在术中使前房形成。结果 持续性高眼压及时行小梁切除术在挽救视功能方面取得满意效果,33例中31例眼压得到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对用各种药物均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应力争早日手术。  相似文献   

9.
杨延芳 《山东医药》2005,45(35):45-46
对32例(3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联合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S),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滤过泡、前房角镜检查。随访时间(6.28±3.64)个月。结果眼压术前为(29.26±9.31)mmHg,术后3个月为(17.23±2.76)mmHg,差异显著(P<0.001);眼压≤21mmHg者31眼(96.88%),其中28眼(87.5%)不需用抗青光眼药物。术后房角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增宽,房角镜检查显示患眼术区小梁网狄氏膜变薄区及透明间腔样改变29眼,3眼虹膜根部靠向术区小梁网狄氏膜。证明超声乳化人工晶体联合NPTS可用于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ACG)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ACG)眼压降低后的眼解剖参数差异。方法均行眼科A超检查,比较AACG组57例(患眼57个),CACG组43例(患眼43个)的一般资料、炎性指标和A超检查结果。结果两组炎性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IL)-6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ACG组中央角膜厚度(CCT)明显高于CACG组(t=3.874,P0.01),而眼轴长度(AL)显著低于CACG组(t=3.532,P0.01)。结论 AACG患者的CCT明显高很可能由急性眼压升高所致角膜水肿所致。  相似文献   

11.
刘筠  李平 《山东医药》2004,44(12):49-50
对青光眼患者行小梁切除术前,需常规将眼压控制于正常或接近正常(15~30mmHg),以防术中出血、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视力突然丧失等并发症。但有一些病例眼压很难或不能控制于接近正常。持续高眼压势必进一步损害视功能,此种情况需在高眼压下行小梁切除术。2001年12月至2002年12月,我们对12眼青光眼在高眼压下进行手术,术中小梁切  相似文献   

12.
郝艳洁  张庆  孙金阁 《山东医药》2005,45(24):84-84
对青光眼患者,通常都需将眼压降至正常水平方能进行手术治疗。但有些青光眼患者,即使应用多种降眼压药物,眼压仍然较高,如果继续使用药物治疗,势必会让尚存的视功能进一步受到损害。2000年3月至2004年9月,我们对25例(28眼)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下实施小梁切除术,疗效较好。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14.
国内外应用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已达到70%~90%,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小梁切除术术后常由于滤过道阻塞,功能性滤过泡形成不良而失败.近年来,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 NPTS)应用于临床治疗POAG,但由于手术技术难度大,术中需要植入生物胶造成手术费用昂贵,术后多需激光治疗等问题难以开展及普及.本文通过分析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的降眼压效果,拟为POAG的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地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该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80例(224眼)高原地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滤过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恶性:20例28眼)和未发生恶性青光眼(良性:160例196眼)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者术前眼压和晶体厚度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前方深度和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和青光眼类型是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较轻、术前眼压较高、晶体厚度较厚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易发生恶性青光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选用瞳孔成形术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选取80例老年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并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治疗方案上均选取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而试验组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同时给予瞳孔成形术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视力恢复、瞳孔直径、眼压的影响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经过研究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均获得一定治疗效果,但试验组患者视力恢复更显著且眼压和瞳孔直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试验组相比显著升高,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治疗方案上选取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瞳孔成形术治疗,疗效显著,能够明显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李月华  李新兰 《山东医药》1997,37(12):34-35
全麻诱发急性闭角型青光眼8例分析临沂市人民医院(276000)临沂市兰山区第一人民医院李月华李新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眼科急症,我院曾遇8例因全麻而诱发本病者,现报告并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女各4例,年龄45~64岁。左眼5例,右眼3例。有青光眼史...  相似文献   

18.
19.
小梁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青光眼的最常用的滤过性手术,但传统的小梁切除术后可能会出现滤过过畅,引起低眼压、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病变等。2007年1月6日~2011年7月30日,我们采用类桃形巩膜瓣下反矩形小梁切除术治疗各类青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半导体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我院确诊25例28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采用半导体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术后15、30、60、90 min和24 h测量眼压.结果 28眼术前平均眼压(58.4±1.9)mmHg,15 min后降至平均眼压(49.3±2.1)mmHg,下降幅度为15.54%,30 min后降至平均眼压(39.3±3.3)mmHg,下降幅度为32.76%,60 min后平均眼压(29.4±3.3)mmHg,下降幅度为49.57%,90 min后平均眼压23.03 mmHg,下降幅度为60.61%.术后各时段眼压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眼压保持在≤21 mmHg以下者有20眼,另有8眼眼压上限≥21 mmHg,但比治疗前有大幅度下降.没有一例术后眼压较术前高.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半导体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