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芹菜素对阿霉素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单独给药组和联合给药组,其中单独给药组大鼠给予阿霉素注射液4 mg·kg-1,经快速静脉注射;联合组大鼠经腹腔注射以不同剂量(7.5,15,30 mg·kg-1)芹菜素预处理5 d后,快速静脉注射阿霉素注射液4 mg·kg-1。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及胆汁中阿霉素的浓度,经DAS2.0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阿霉素单独给药及与不同剂量芹菜素联合给药后,均符合二室模型。研究发现与单独给药组比较,中、高剂量芹菜素联用后阿霉素的药动学参数发生明显改变,分布半衰期(t1/2α)和清除率(CL)显著降低,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和平均滞留时间(MRT)显著增加,消除相半衰期(t1/2β)延长。与单独组相比,联用组经胆汁的累计排泄量降低,且随剂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高剂量芹菜素可显著改变阿霉素的体内药动学过程,其原因可能是芹菜素抑制由MRP1和P-gp所介导的药物外排。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鼠静脉给予阿霉素(ADM)对去甲斑蝥素(NCTD)体内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方法用HPLC-MS方法测定ADM和NCTD合并给药与NCTD单独给药大鼠血浆中的NCTD浓度,比较两者的药动学参数。结果ADM和NCTD合并给药组与NCTD单独给药组相比在分布速度常数(α)、分布相半衰期(t1/2α)、中央室向周边室的转运速度常数(k12)3个药动学参数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药动学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CTD与ADM合用时,ADM不会显著影响NCTD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两药合用增效的原因主要在于药效学上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和分析3种不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抑制剂与紫杉醇注射剂(taxol)联合给予大鼠后,P-gp抑制剂对大鼠体内紫杉醇药动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注射给予taxol或联合给予taxol与环孢素A、维拉帕米、槲皮素,采用HPLC测定大鼠体内紫杉醇血浆药物浓度,以3P97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环孢素A和槲皮素均能使紫杉醇大鼠体内的消除行为减缓与生物利用度提高(P<0.05或P<0.01)。维拉帕米的作用较弱(P>0.05)。结论:由于体内的紫杉醇同时受P-gp和CYP3A酶作用,因此具有P-gp和CYP3A酶双重抑制作用的环孢素A和槲皮素可显著改变紫杉醇体内的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醋酸地塞米松对替硝唑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只,一组灌胃给予替硝唑,另一组灌胃给予醋酸地塞米松,连续5d,于第6天合并给药替硝唑与醋酸地塞米松,分别测定两组大鼠血浆中替硝唑的浓度,用DAS软件程拟合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独给予替硝唑组和联合给药组的替硝唑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27.08±2.98)和(23.69±3.45)mg·L^-1,t1/2:(2.16±0.76)h和(1.95±0.31)h,AUC0-24h(138.04±5.84)和(119.90±11.46)mg·h·L^-1。两组间AUC及CL/F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地塞米松对替硝唑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尼索地平对单硝酸异山梨酯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均分为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5.4mg·kg-1)组和联用(单硝酸异山梨酯5.4mg·kg-1+尼索地平5.4mg·kg-1)组,每组6只,灌胃给药。于给药前和给药后8.0h内眼球后静脉丛取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浓度,以DAS软件处理,并用非房室模型统计矩方法计算和比较药动学参数。结果:单用组与联用组单硝酸异山梨酯的药动学参数为:t1/2分别为(2.309±0.916)、(1.324±0.500)h,cmax分别为(2.292±0.700)、(2.735±0.439)mg·L-1,AUC0~8h分别为(3.339±0.663)、(4.152±0.719)mg·h·L-1,Vd分别为(0.881±0.378)、(0.462±0.202)L,均符合二室模型;其中与单用组比较,联用组t1/2、Vd明显减小(P〈0.05),其他参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尼索地平可加快单硝酸异山梨酯在大鼠体内的消除。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考察羧甲基壳聚糖超小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o-carboxymethyl chitosans 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OCMCS-USPIO-NPs)在SD大鼠体内的药物代动力学特征及组织分布,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分为三大组, 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空白组)、OCMCS-USPIO-NPs(实验组)和葡聚糖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dextran-SPIO-NPs)(阳性对照组)后,原子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和心、肝、脾、肺和肾等组织的铁含量, DAS 药动学软件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处理,求得OCMCS-USPIO-NPs组和dextran-SPIO-NPs组在大鼠体内的主要药动学参数;绘制组织内铁含量-时间曲线结合普鲁士蓝染色,比较OCMCS-USPIO-NPs和Dextran-SPIO-NPs在大鼠体内组织分布特点。结果: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MRT,,t1/2,CL,V2,差异显著(P<0.05),且OCMCS-USPIO-NPs组t1/2大于7小时; 组织分布考察OCMCS-USPIO-NPs组在肝、脾和肺的组织分布浓度显著低于对于对照组。结论:OCMCS-USPIO-NPs能逃避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具有长循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给大鼠灌胃射干合剂后,了解射干合剂中盐酸麻黄碱在大鼠血清中药动学。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技术测定盐酸麻黄碱含量,大鼠灌胃射干合剂(1.0 ml/100 g)后,盐酸麻黄碱血浓变化,采用药动学软件计算,求出盐酸麻黄碱的药动学参数;采用代谢笼技术,计算射干合剂中盐酸麻黄碱在24h内大鼠尿液、粪便中回收率。结果:得到盐酸麻黄碱的药动学参数为Tmax:(1.30±0.23)h,T1/2:(21.17±1.35)h,Cmax:(278.86±46.41)ng·ml-1,AUC0-∞:(1221.98±412.64)ng·ml-1,Vc/F:(1.70±0.15)L;盐酸麻黄碱在24 h内可在尿中回收85.66%;粪便中未能测得盐酸麻黄碱。结论:盐酸麻黄碱在大鼠体内24 h基本排泄完;服用射干合剂不会造成体内麻黄碱的蓄积;大鼠体内盐酸麻黄碱主要经肾脏排泄。  相似文献   

8.
维拉帕米对硫唑嘌呤代谢物6-巯嘌呤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维拉帕米对硫唑嘌呤代谢物6-巯嘌呤药动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8只健康家兔为实验对象,对硫唑嘌呤单用与维拉帕米合用后血中硫唑嘌呤代谢物6-颈嘌呤浓度(6-MP)及药动学参数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合用维拉帕米后,6-MP的表观分布容积(Vd)增加3倍,AUC降低65.85,清除率(Cls)增加3倍,t1/2β延长1.5倍,其它药动学参数无显著影响,结论:结论拉帕米使硫唑嘌呤代谢物6-巯嘌呤的血药浓度明显主清除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查阅近十年相关文献,对丹参制剂与心脑血管、抗肿瘤化学药联合用药的药动学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结果显示,丹参制剂对一些心脑血管和抗癌化学药的大鼠体内药动学参数会产生显著影响,如显著提高降脂药阿伐他丁、匹伐他丁和瑞伐他丁的血药浓度;显著提高抗癌药甲氨蝶呤和阿霉素的血药浓度或延长体内消除;分析整理文献,建议丹参制剂与抗血小板聚集药联合用药要慎重。联合用药时应关注其安全性、适当调整剂量,今后需要进一步开展基于代谢酶和转运体介导的药动学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注射用益气复脉(冻干)(YQFM)对非洛地平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高、中、低剂量(1625、542、181mg·kg-1)YQFM组和空白对照(生理盐水)组,每组10只,尾静脉连续注射给药8d,第8天给药后各组均立即灌胃给予非洛地平0.5mg.kg-1,灌胃后0、0.5、0.75、1、2、2.5、3、3.5、4、5、8、12、24、48h于眼底静脉丛取血,以液质联用检测非洛地平在各组大鼠血浆中的浓度,利用TopFit2.0软件拟合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空白对照组和高、中、低剂量YQFM组非洛地平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为(50.67±8.99)、(37.78±7.74)、(40.31±6.03)、(45.24±8.03)μg·L-1,AUC0~48h为(532.21±102.15)、(395.75±85.85)、(424.80±77.53)、(489.87±94.81)μg.h.L-1,t1/2为(17.47±4.31)、(17.04±3.20)、(16.75±4.04)、(16.59±3.52)h,CL为(0.19±0.04)、(0.27±0.03)、(0.26±0.03)、(0.22±0.04)L·h-1;非洛地平药动学参数符合一室模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YQFM组cmax、AUC0~48h明显减小,CL明显增加(P〈0.05或P〈0.01),3个剂量YQFM组间药动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YQFM高、中剂量能明显加快非洛地平在大鼠体内的代谢和清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盐酸黄连素(berberine hydrochloride,BBR)是否影响P糖蛋白(P-glycolprotein,P-gp)底物罗丹明123(rhodamine 123,Rh 123)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方法:以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以P-gp抑制药维拉帕米为阳性对照.不同组别大鼠分别给予不同剂量BBR或维拉帕米(4 mg · kg-1)连续灌胃10 d后,单次灌胃Rh123(5 mg·kg-1),自尾静脉采血,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Rh123的浓度,研究Rh123在大鼠体内的代谢.结果:建立的大鼠血浆中Rh123的HPLC检测方法完全符合Rh123大鼠血浆样本分析测试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大鼠给予不同药物后各组Rh 123的主要药动学参数:AUC(0-t)(μg·h·L-1)分别为:阴性对照组(48.36±6.4)、BBR 50 mg·kg-1组(59.58±13.37)、BBR 100 mg·kg-1组(77.51±6.84)、BBR 200 mg·kg-1组(95.49±15.99)、维拉帕米4 mg·kg-1组(93.01±13.07);Cmax(μg·L-1)分别为:阴性对照组(4.41±0.45)、BBR50mg· kg 1组(10.18±5.59)、BBR 100 mg·kg-1组(11.78±3.19)、BBR 200 mg·kg-1组(16.25±8.65)、维拉帕米4 mg·kg-1组(11.39±2.76).BBR 100,200 mg·kg-和维拉帕米4 mg·kg-1均能够显著升高Rh 123的AUC(0-t) (P <0.01);BBR 50,100,200 mg·kg-1和维拉帕米4 mg·kg-1均能够显著升高Rh 123的Cmax(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连素可以显著抑制Rh123的代谢,该抑制作用很有可能与BBR抑制了P-gp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盐酸阿霉素及其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相关药动学参数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比较盐酸阿霉素脂质体与盐酸阿霉素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及相关药动学参数。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大 鼠经尾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或盐酸阿霉素脂质体注射液[0.8 mg·(100 g)-1体重]后,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得出药-时曲线图及相关药动学参数,并将血药浓度经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在大鼠体内,阿霉素脂质体血药浓度200倍于阿霉素血药浓度;阿霉素脂质体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较阿霉素大,表观分布容积Vc较阿霉素小,清除率Cl(s)较阿霉素慢;阿霉素与阿霉素脂质体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阿霉素制成脂质体可延长其在血浆中的停留时间,降低血管外分布量,减慢清除。可望提高药效、降低心脏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自制伏立康唑磺丁基醚-β-环糊精包合物与注射用伏立康唑(VFEND®)大鼠体内药动学对比研究。方法:以VFEND®为对照,Wistar大鼠为受试动物,采用超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U-HPLC/Q-TOF-MS)监测伏立康唑的血药浓度,计算药动学参数,对自制药与对照药的各药动参数进行独立样本双侧t检验。结果:自制药和对照药大鼠体内伏立康唑的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2.099±0.202)h和(2.142±0.163)h,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2)分别为(23.247±1.264)μg·h·mL-1和(22.748±1.568)μg·h·mL-1。结论:自制药与对照药的大鼠体内药动学行为相似,各药动学参数相近。  相似文献   

14.
陈永顺  吴珍  杜士明  董永成 《中国药师》2011,14(8):1090-1093
目的:研究去甲斑蝥素(NCTD)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情况。方法:以市售去甲斑蝥素注射液为参比,测定NCTD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血浆中的药动学模型及药动学参数,用靶向效率来评价其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结果:NCTD白蛋白微球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模型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_(1/2α)=(0.57±0.11)h,t1/2β=(20.69±1.06)h,CL=(0.016±0.002 4)ml·h·kg^-1,AUC0~∞=(63.41±9.08)mg·h·L^-1,其在肝脏,脾脏,心脏及肾脏的靶向效率分别为为2.36,1.78,0.43和0.35。结论:与去甲斑蝥素注射液相比,NCTD白蛋白微球能提高对肝脏,脾脏的趋向性,减少对肾脏及心脏的分布,有利于提高其治疗作用,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健康大鼠在长期给予不同饮食类型之后对4种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影响。方法:SPF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高蛋白组A、高纤维组B、高脂肪组C、标准饮食组D),分别给予不同饮食类型的食物,进行多种药物(左氧氟沙星、右美沙芬、美托洛尔、二甲双胍)的药动学实验,HPLC-MS/MS分析药物浓度,WinNonlin计算药动学参数,SPSS软件对不同组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右美沙芬和美托洛尔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CL、Vd等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二甲双胍和左氧氟沙星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AUC0-∞、C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左氧氟沙星的Vd高脂肪组与其标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饮食习惯会对药物的药动学产生影响,对不同的药物影响不同,可以成为个体之间药动学差异的一种解释,为后续研究饮食习惯影响药动学的具体因素(如药物的代谢酶、转运体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大鼠血浆及组织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的液-质联用方法,并探讨酒制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对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分别给予SD大鼠灌胃大黄生品和酒制品水煎液后,采用LC-MS测定血浆中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素的血药浓度的含量。结果:大黄酒制品组的药动学参数(Tmax、Cmax、T1/2和AUC0-t)与生品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大黄酒制后,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在大鼠体内的Tmax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Cmax均较生品组高,AUC0-t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说明大黄酒制后有助于促进芦荟大黄素和大黄素的吸收,增加其生物利用度。但两者的半衰期T1/2均有所减少,说明两者在体内代谢较快;大黄酸的药动学参数变化不大。结论:酒制大黄中游离蒽醌成分对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为探讨大黄炮制机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金贞姬  杨长青  金海 《天津医药》2006,34(12):884-886
目的:探讨联苯双酯(bifendate,BDD)与环孢素A(cyclosporin,CsA)在大鼠体内合用后,联苯双酯对环孢素A药动学过程的影响。方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安慰剂组进行随机平行对照实验。用HPLC法测定大鼠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采用非隔室模型方法计算药动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环孢素A与联苯双酯合用后,前者在大鼠体内的血药浓度普遍降低,相对清除率(CL/F)显著增大(P〈0.05),生物半衰期(t1/2)显著缩短(P〈0.05),其余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苯双酯可明显降低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联苯双酯与环孢素A合用时必须监测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水飞蓟宾脂肪乳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组织分布。方法:采用水飞蓟宾注射液为对照,3P97药动学软件拟合药动学模型并计算药动学参数,采用相对摄取率(Re)、总靶向系数(Te)、药物分布效率(Rte)评价飞蓟宾脂肪乳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及靶向性。结果:水飞蓟宾脂肪乳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0.6237±0.0978)h,t1/2β=(19.7513±2.1372)h,CL=(0.0024±0.0009)mL/(kg·h),AUC0→∞=(239.0117±15.2613)mg·h/L。肝脏和脾脏中的Re分别为2.417和2.042,Rte分别为2.241和1.890。结论:与水飞蓟宾注射液相比,水飞蓟宾脂肪乳能提高对肝脏,脾脏的趋向性,有利于提高其疗效。  相似文献   

19.
葛根素及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葛根素及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差异。方法大鼠分别灌胃给予葛根素(500mg/kg)或葛根提取物(相当于葛根素500 mg/kg),在不同时间点采血,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素血药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葛根素及葛根提取物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比较二者主要药动学参数:提取物组较葛根素组的AUC0-t、Cmax显著降低,Tmax、t1/2z、CL/F及Vz/F显著增加。结论葛根素及葛根提取物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葛根提取物中复杂成分的存在能影响其有效成分葛根素的体内药动学行为。  相似文献   

20.
曾俊芬  宋金春  鲁建武 《中国药师》2010,13(8):1096-1098
目的:研究当归芍药散提取液中阿魏酸(FA)和方中当归提取液的F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变化规律。方法:将处方量的当归芍药散和当归提取液口服给药于SD大鼠,采用HPLC法测定给予当归芍药散和当归后大鼠体内FA的血药浓度,应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两者阿魏酸的药动学过程均符合二室模型,当归芍药散的Cmax和AUC较当归组高(P〈0.05),CL较当归组低(P〈0.05),tmax,t1/2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芍药散较单味当归,提高了FA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