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晔 《中国医疗前沿》2011,(20):69-69,72
目的探讨高压液相法测定血糖异常及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及临床意义,以便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控制血糖水平。方法利用高压液相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检测糖尿病组115例,血糖异常组80例,正常对照组76例,将得到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同空腹血糖(FGB)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糖尿病组和血糖异常组空腹血糖(F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讨论糖化血红蛋白(HbA1c)值对糖尿病发生、发展是项重要辅助指标,血糖异常及糖尿病患者可根椐HbA1c值合理用药。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在技术上的优势使其还适合发现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使早预防、早检查、早诊断糖尿病成为可能。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能够及早发现会发生糖尿病的高风险患者,还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可以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作为普查糖尿病和健康体检人群的常规检验项目。  相似文献   

2.
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正常对照组150例,糖尿病组120例,糖尿病伴并发症组60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酶法测定HbA1c含量.结果 糖尿病伴并发症组FBG及HbA1c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HbA1c在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根据HbA1c检测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欧阳清  石青峰  刘健  杨峻 《华夏医学》2009,22(3):411-4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将134例经临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与3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测定果糖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全血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糖尿病(DM)患者血清FBG,FA及HbA1c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FBG与FA及HbA1c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7)分别为0.67及0.66.结论:糖尿病患者FBG、FA及HbA1c三者关系密切,若三者联合检测,将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即刻、近期和长期的血糖监控信息,有助于糖尿病(DM)的诊断及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和血糖异常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BG),探讨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确诊的糖尿病患者235人,血糖异常者58人,正常者48人,分别测定HbA1c和FBG,并记录临床并发症.结果 糖尿病组的HbA1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血糖异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组的HbA1c和FBG均高于血糖异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并发症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者间FBG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bA1c较FBG更能真实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诊断、血糖稳定控制及提示并发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丁莺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502-2503
目的探讨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含量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2例糖尿病患者和33例正常人对HbA1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HbA1c及FB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HbA1c及FBG明显高于无糖尿病并发症者(P<0.01)。HbA1c随着血糖浓度升高而升高,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HbA1c含量有关。结论测定HbA1c对诊断糖尿病,评估血糖控制状况极为重要,适合用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魏冬梅 《中外医疗》2012,31(4):102-102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变化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正常对照组71例,糖尿病组62例,糖尿病伴并发症组32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BG),酶法测定HbA1c含量。结果糖尿病伴并发症组FBG及HbA1c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 HbA1c在糖尿病诊断与治疗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糖尿病患者可根据HbA1c检测值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何伶俐  杨敏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76-357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清蛋白(GSP)、空腹血糖(FBG)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bA1c、GSP、及FBG检测并作眼底检查。其中糖尿病正常眼底(NDR)组10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98例。结果:DR组HbA1c及GSP值明显高于NDR组(P<0.01),而FBG水平DR组与NDR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bA1c及GSP可作为糖尿病患者发现DR的指标,两者结合考虑更有助于DR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朱翠颜 《当代医学》2008,(14):46-47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骨密度变化的关系. 方法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测定空腹血糖,HbA1c,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计算体重指数,骨密度;根据血糖水平、HbA1c分为2组:I组(血糖控制良好组):空腹血糖(FBG)≤7,0mol/l,HbA1c≤7%,Ⅱ组(血糖控制不佳组):空腹血糖(FBG)≥7.0mmol/l,HbA1c≥7%. 结果 糖尿病组各部位的骨密度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患者两组中,血糖控制不佳组的骨密度低于血糖控制良好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骨密度比正常人低,血糖控制不佳者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与65例正常成年人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进行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的HbA1c为(5.67±0.35)%,FBG为(4.88±0.56)mmol/L;糖尿病组的HbA1c为(9.68±3.12)%,FBG为(9.54±4.25)mmol/L;糖尿病伴有并发症的HbA1c为(13.52±1.85)%,FBG为(12.01±4.35)mmol/L;糖尿病无并发症的HbA1c为(7.4±0.65)%,FBG为(7.92±1.85)mmol/L,糖尿病患者的HbA1c与FBG呈显著正相关(P<0.01)。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与HbA1c有关,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极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糖化血红蛋白在血糖异常和糖尿病患者中的测定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自国 《安徽医学》2011,32(4):523-525
目的通过检测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异常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空腹血糖(FBG),探讨糖尿病患者HbA1c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的糖尿病患者152例,血糖异常者28例,正常对照52例,分别测定HbAlc和FBG,并记录临床并发症。结果糖尿病组的HbAlc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血糖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94,P〈0.01);糖尿病组的HbA1c和FBG均高于血糖异常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183和27.932,P〈0.01);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5,P〈0.01),而两者间FBG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5,P〉0.05)。结论 HbAlc较FBG更能真实反映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全面了解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和初步判断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皮质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78例ACVD患者按既往有无糖尿病史,分为糖尿病组(42例)、非糖尿病组(36例),另据病情程度分为轻型组(27例),中型组(31例),重型组(20例)。比较各组皮质醇(Cor)、24h尿游离皮质醇(24hUF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的变化并分析其意义。结果1ACVD患者Cor、24hUFC、FBG及糖尿病组HbA1c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非糖尿病组HbA1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2糖尿病组Cor、24hUFG、FBG、HbA1c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3ACVD重型组Cor、24hUFG、FBG、HbA1c显著高于轻、中型组(P<0.05)。4随着病情恢复,Cor、24hUFG、FBG、HbA1c明显下降(P<0.01)。结论1HbA1C、FBG、UFC的测定有助于鉴别应激性高血糖和糖尿病。2Cor、24hUFG、FBG、HbA1c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一个指标,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诊断、血糖控制的临床意义及与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 选择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观察组)100例和门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100例,两组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比分析HbA1c与FBG的关系,以及HbA1c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FBG及HbA1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两组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检测血液中HbA1c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诊断、血糖控制及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微量白蛋白(mAlb)及C反应蛋白(CRP)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肾病伴发组(NDN组)与有肾病伴发组(DN组),并以体检正常者为对照组,检测各组HbA1c、RBP、mAlb、CRP、空腹血糖(FBG)含量。结果:NDN组、DN组各测定值均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DN组除FBG外,其他指标显著高于NDN组(P<0.01或P<0.05)。结论:HbA1c、RBP、mAlb及CRP可作为监测糖尿病肾病发生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4.
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检测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C-肽(C-P)检测在2型糖尿病(DM)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检测151例DM患者的HbA1c、空腹血糖(FBG)、C-P,并与11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组HbA1c和FBG明显高于对照组,FC-P和2h FC-P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A1c和C-P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贵州省黔南少数民族地区初诊2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280例住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汉族组(170例),少数民族组(110例),采用氧化酶法测定受试患者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PG),使用亲和层析微柱法测定HbA1c.结果:受试患者FPG及2 hPG值分别与HbA1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组与少数民族组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含量的检测与民族无关,但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和疗效观察,以及早期认识与预防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糖代谢和脂代谢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血脂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和3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隔夜空腹12 h血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PB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FBG、PBG、TC、TG、LDL-C水平显著增高,HDL-C水平显著降低,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组HbA1c与FBG、PBG呈正相关,与TC、TG存在平行升高趋势。结论:高血糖、高血脂是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异常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民 《吉林医学》2014,(9):1951-1951
目的:讨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对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选择55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择72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和空腹血糖(FBG)测定。结果:观察组无论是FBG的数值还是HbA1c的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对于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酸激酶(CK)和空腹血糖(FBG)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糖尿病患者98例,按照有无发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无病变组36例,病变组62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的HbA1c、CK和FBG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血清HbA1c、CK、FB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变组的血清HbA1c、CK、FBG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经直线相关性分析,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FBG水平与HbA1c水平呈正相关,与CK水平呈正相关,HbA1c水平与CK水平呈正相关.结论:HbA1c、CK、FBG是诊断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有效指标,三者联合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DN30例,非DN86例及正常健康体检者25例,检测各组HbA1c、FBG、mALB水平。结果①DN组的HbA1c、FBG、mALB均明显高于糖尿病非DN组及正常对照组,糖尿病非DN组HbA1c、FBG、mALB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②空腹血糖〉11.1mmol/L的C组40例糖尿病患者中DN的检出率达32.5%(13,40),明显高于A组;空腹血糖(7.8~11.0)mmol/L的B组56例糖尿病患者中DN的检出率达26.8%(15/56),明显高于A组。@HbA1c〉9.0%的C组37例糖尿病患者中DN的检出率达48.6%(18/37),明显高于a、b组。结论对糖尿病患者HbA1c、FBG及mALB的测定能为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的变化及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吴福敢 《当代医学》2010,16(26):50-5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FBG)水平变化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氧化酶法分别检测1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HbA1c和血糖水平。结果糖尿病组HbA1c和FB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bA1c和FBG水平间呈正相关;随着HbA1c水平升高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A1c是观察糖尿病病情的一个较稳定指标,联合检测HbA1c和血糖水平对糖尿病患者诊断、血糖控制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