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在血液滤过透析中,相同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经动脉端及静脉端两种给药途径的抗凝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40例患者分为透析管路静脉端(滤器后)给药组和动脉端(滤器前)给药组,并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静脉端给药组2、4 h时低分子肝素浓度高于动脉端给药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治疗前和给药2 h以及4 h APTT滤器残留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的凝血情况和穿刺点压迫时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端给药在减少低分子肝素剂量下仍能够达到同样的抗凝效果,并且对减少并发症发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改进传统静脉端肝素给药方式为动脉端给药,观察两组抗凝效果和肝素用量的差异。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对照分组,采用静脉端、动脉端两种肝素给药方式,观察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参数的变化,对比两组肝素用量。结果动脉组首量肝素及肝素总量较静脉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治疗前后血室容积、凝血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动脉组凝血等级0级由14例增至31例,与静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动脉端肝素给药明显减少肝素用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抗凝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立群  张冲  王红阳 《河北医药》2012,34(10):1488-1489
目的 观察肝素不同给药途径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加重期(AECOPD) 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302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雾化组101例,静脉组101例,对照组10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雾化组加用肝素雾化吸入,静脉组加用同剂量肝素静脉滴注,疗程10 d,观察不同给药途径对疗效的影响.结果 雾化组总有效率95%;静脉组总有效率87%;对照组总有效率77%(P<0.05);且雾化组疗效高于静脉组(P<0.05);与其余两组比较雾化组红细胞压积(HCT)下降明显;肺动脉压下降明显.氧分压(PO2)明显升高;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明显改善(P<0.01).雾化组与静脉组比较(SaO2)及残气量/肺总量(RV/TL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别明显高于和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素治疗AECOPD,明显改善肺功能,纠正缺氧;雾化吸入肝素治疗AECOPD,疗效明显优于静脉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氟尿嘧啶脾动脉插管给药和耳静脉给药的优劣。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家兔氟尿嘧啶2种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结果:脾动脉插管给药后门静脉血药浓度高于耳静脉给药,脾动脉给药组的Cmax比耳静脉给药组高63.8%(P<0.05),曲线下面积(AUC0-18)比耳静脉给药高42%。结论:脾动脉插管给药对消灭门脉供血的外围癌组织,控制和预防肝动脉介入栓塞后癌灶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人选标准的COPD患者86例,随机分为NAC静脉给药组(A组,44例)和口服给药组(B组,42例),比较2组治疗前后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静脉给药组及口服给药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能力(DLCO)和最大自主通气(MVV)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2组FEV1,FVC,DL-CO,MVV疗效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NAC静脉给药及口服给药均疗效显著,2种给药途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口服给药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 2 0 0 1年 1 0月~ 2 0 0 2年 8月对 1 84例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分别采有肌肉注射、静脉或硬膜外腔病人自控给药的方法进行术后镇痛 ,效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 本组 1 84例患者 ,随机分为三组 ,A组为PCA静脉给药组 ,男 40例 ,女 2 8例 ,年龄 1 8~ 70岁 ,平均年龄 43 6岁 ,其中股骨骨折 1 8例 ,胫骨骨折 2 3例 ,股骨头无菌坏死 1 0例 ,股骨颈骨折 7例 ,股骨髁或胫骨平台骨折 4例 ,踝关节骨折 6例。B组为PCA硬膜外腔给药组 ,男 3 7例、女 2 3例 ,年龄 2 0~6 6岁 ,平均 40 3岁 ,其中股骨骨折 1 6例 ,胫骨骨折2 2例 ,…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素钙肺内给药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 6 0例COPD患者随机分成 2组 ,对照组 2 8例 ,用常规治疗 (吸氧、抗感染、平喘 ) ;肝素钙组 32例 ,除常规治疗外 ,加用肝素钙肺内给药。监测治疗前后肺功能、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时间。结果肝素钙组治疗后肺通气功能增加 ,动脉血氧分压提高 ,红细胞比积下降 ,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肝素钙肺内给药可缓解临床症状 ,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
马慧杰 《北方药学》2018,15(4):39-40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应用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8例,按照就诊编号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深静脉局部穿刺给药,观察组给予阻断浅静脉近端给药,比较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7.4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静脉血栓通过阻断浅静脉近端给药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FP)和对氨基水杨酸钠(PAS)口服联用时,可明显减少RFP的吸收[1]。但RFP口服与PAS静脉途径给药联用时是否也有类似作用,国内外尚少见报道。我们对本院6例肺结核病人采用3种不同的RFP口服和PAS静脉滴人联合给药方案,以病人自身对比观察PAS对RFP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对象与方法 1.对象为本院肺结核住院病人6例,均为男性,年龄30~70岁,肝、肾功能正常。均于本试验前使用RFP及PAS治疗4周以上。 2方法(1)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公司),包括510型泵,U6K进样器,441型紫外检测器和740数据处理机。(2)色谱条件:Radi…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不同左卡尼汀给药方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定左卡尼汀的最佳给药方案。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27例,分为药物治疗组(接受静脉左卡尼汀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组(ND组)。根据给药方案的不同,将药物治疗组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为每周给药3次组(3TW组)、每周给药2次组(2TW组)、每周给药1次组(1TW组)。比较每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ct)、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等营养、贫血和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药物治疗组患者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NT-proBNP改善率均高于ND组(P<0.05)。3TW组、2TW组患者的营养、贫血和心功能指标优于1TW组(P<0.05),但3TW组、2TW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贫血和营养不良的状况。给予左卡尼汀注射液每周3次、每周2次优于每周1次给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他唑巴坦/哌拉西林临床给药方案的改变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寻找最合适、最有效的给药方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外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60例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给药方案:他唑巴坦/哌拉西林4.5 g,静脉滴注,1次/6 h,每次输注时间控制为30 min;观察组采用延长给药时间方案:他唑巴坦/哌拉西林4.5 g,静脉泵入滴注,1次/6 h,每次用输液泵控制输注时间为60 min。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CRP)、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变给药方案,延长给药时间,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痛苦,帮助患者减轻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25例急性白血病应用HPLC法对Ara-C不同给药途径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何种给药途径Ara-C总体清除率及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平均值无差异(P>0.05)。静脉快进推注、肌肉注射及皮下注射给药可使血浆Ara-C浓度达较高水平,但峰值持续时间短、下降快。持续静脉给药,血浆Ara-C维持在30~60ng/ml范围内;持续皮下滴注时维持在30~50ng/ml范围内。髓内用药与静脉用药其药代方式一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盐酸氨溴索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治疗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2012年96例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以上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的给药途径,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的给药途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肺炎时,采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的给药方式,临床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刘亚美 《淮海医药》1998,16(1):64-64
我科于1995年1月~1997年3月采用安定直肠给药和静脉给药观察其镇静止痉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为我院儿科住院病人124例,其中男72例,女52例、年龄4月~6岁。根据病情分为镇静治疗组62例、包括肺炎伴心衰30例,重度哮喘16例,高热16例;抗惊厥组治疗组62例,包括高热惊厥32例,癫痫14例,病毒性脑炎8例,闷热综合症8例。1.2 方法 患儿取侧卧位,暴露臀部,用5ml注射器。根据医嘱抽取所需量的安定注射液,加水稀释至2~3ml。选用婴儿胃管做肛管,涂油润滑后缓慢插入直肠内约6~8cm,将药液注入。然后再注入等量空气。(确保药量)迅速抽出肛管,压迫患儿肛门1min防止药液外  相似文献   

15.
炉军 《江西医药》2013,48(4):336-338
目的比较血凝酶的两种给药途径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随机抽取静脉注射(静脉给药组)凝血酶联合生长抑素、奥美拉唑钠及口服或胃管内注入(局部给药组)凝血酶联合生长抑素、奥美拉唑钠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各30例。结果两组间比较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局部给药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6.7%,显著高于静脉给药组(P<0.05)。结论胃内注入或口服血凝酶局部给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起效更快,缩短出血时间及减少输血量,故临床上床上可给药途径加以选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6.
吴强烨 《北方药学》2021,18(8):64-65
目的:分析不同左卡尼汀给药方案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通过随机数字分组方法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例患者为非药物治疗,实验组30例患者使用左卡尼汀进行治疗,再依据给药方案差异进行分组,分为实验1组、2组和3组,使用左卡尼汀治疗时分别每周给药1次、2次和3次,每组10例,观察对比几组患者治疗后的SA、TP两项营养指标,以及HGB、RBC和Hct等贫血指标和NT-proBNP水平.结果:治疗后实验2组和实验3组的SA、TP、HGB、RBC、Hct水平高出实验1组和对照组,NT-proBNP水平低于实验1组和对照组(P<0.05),实验3组指标略优于实验2组,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左卡尼汀给药方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营养状况、血液指标及心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每周给药2次和3次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用中药汤剂甘露消毒饮加减通过直肠内给药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用近3年来临床8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治疗组42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的保肝、退黄、输用同型血浆、抗感染等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甘露消毒饮加减煎成汤剂200ml通过直肠内给药1d1次。观察治疗前后的肝功能、凝血四项(PT)、腹部B超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58.7%,明显高于对照组4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露消毒饮直肠内给药系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可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消退腹腔积液。防止肝性脑病等主要并发症,从而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18.
周晋  孟然  王艳 《中国乡村医药》2004,11(10):71-71
本文评价三氧化二砷 (As2 O3)的两种给药方法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观察并随访了分别应用 As2 O3两种给药方法治疗的 APL96例 ,试验组4 8例 ,按 0 .16 mg/kg计算每例患者 As2 O3的日治疗总量 ,分 2次加 5 %的葡萄糖液 2 5 0 ml稀释 ,缓慢静脉滴注 ,每分钟 8滴 ,2次给药间隔 2~ 3h;对照组 4 8例 ,按常规给药 0 .16 mg/kg计算As2 O3日治疗总量 ,每日用药 1次 ,2 h完成。分别测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砷浓度 ,并随访治疗后 6个月中的复发率和砷蓄积情况。结果显示连续用药 2 8d,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93…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重组人内皮抑素恩度不同给药途径联合TP方案治疗进展期卵巢癌的应用效果,为进展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持。方法抽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接收的62例进展期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途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持续静脉泵注入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6%,对照组为74.2%,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注入恩度联合TP方案治疗进展期卵巢癌患者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从而控制肿瘤生长速度,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何日德 《北方药学》2015,(12):119-120
目的:探讨阿托品不同给药途径救治有机磷中毒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78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给药途径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先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阿托品,再行间歇静脉推注;观察组患者先行间歇静脉推注阿托品,达阿托品化后再采用微量泵持续静注.观察两组患者阿托品化时间、用量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临床治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阿托品化时间、用量以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高达97.50%(39/40),并发症发生率低至7.50%(3/4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58%(31/38)、34.21%(13/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托品人工静脉推注,待患者阿托品化后再予以微量泵给药,不但起效速度快,临床疗效显著,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