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川东北地区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对583例原发性痛风患者及459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临床调查及相关实验室指标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痛风的发病危险因素。结果①94.9%的患者首次发作时累及一个关节,其中累及第一跖趾关节者占68.6%。②痛风发作无诱因者占37.6%;有诱因者占62.4%,其中88.2%与饮食因素有关。③痛风并发痛风石者占12.2%,高血压者占35.7%,高脂血症者占66.9%。④并发痛风石者多发生于痛风后3~8年,其病程长于无痛风石患者,血尿酸(sUA)水平高于无痛风石患者(P均<0.01)。⑤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sUA、饮酒、BMI、高TG、高嘌呤饮食、高血压及吸烟均与痛风发病相关(P<0.01或<0.05)。结论原发性痛风发病受多因素影响,高sUA、饮酒、BMI、高TG、高嘌呤饮食、高血压及吸烟均可能增加其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海淀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况。方法调查对象为海淀区60岁以上常住居民,采用随机抽样、集中调查和入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71.4%,血脂异常患病率为77.8%,糖尿病患病率为20.96%,男女慢性病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的增大患病率增高,但各年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下降患病率12.3%,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病危险因素水平:肥胖率23.2%、缺乏锻炼率12.76%,吸烟率18.64%,饮酒率15.0%,吸烟、饮酒在不同性别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龄组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海淀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患病率较高,我们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其增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CCTA)血管特征及糖尿病患者CCTA的检查时机。方法回顾分析了1876例临床怀疑冠心病而行CCTA检查的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特征。将研究对象按年龄段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进一步按照有否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和吸烟等因素分层,比较了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狭窄和钙化积分差异。结果≥60岁组糖尿病患者血管狭窄发生率(32.11%)较〈60岁组(24.39%)显著增高(P〈0.05),多支血管病变发生率≥60岁组(23.25%)显著高于〈60岁组(14.0I%,P〈0.05)无论合并肥胖、吸烟、血脂异常与否,与〈60岁组相比,≥60岁组中有更高比例的患者合并重度冠脉狭窄和/或中度狭窄、更多支的冠脉病变和更严重的钙化积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结论对于60岁以上合并多种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宜尽早行冠心病的筛查。CCTA可提供简便、无创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全国33家三级甲等医院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1633例,年龄为18~94岁;男993例,女640例。设计统一调查病例表,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及工作状态等)、既往史及危险因素等。结果①男女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比例为1.55:1。女性发病年龄为(66±12)岁,高于男性的(65±12)岁,两者比较,P=0.049。②青年期(18~45岁)男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分别为74.39%和25.61%(P〈0.05),其他年龄段亦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居住地均以市区居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男性患者中,中学文化程度以上卒中的发生率居高,女性文化程度低的卒中发生率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8,P=0.000)。女性患者无业人员高于男性,男性国家企业及退休人员患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2,P=0.000)。④男性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60.8%)、高龄(41.7%)、吸烟(21.1%)、糖尿病(20.1%);女性患者的危险因素分别为:高血压(63.9%)、高龄(44.4%)、糖尿病(24.4%)、心脏病(24.2%)。女性脑梗死患者糖尿病、心脏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性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吸烟、饮酒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和饮酒均可以增加肥胖的危险(分别为OR=3.059,95%CI:1.978~4.731;OR=2.330,95%CI:1.221~4.445)。结论①各年龄段男性脑梗死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②高血压是所有脑梗死患者的首要危险因素。③吸烟、饮酒或多种危险因素共存,可能是男性脑梗死患者比例高的主要原因,尤其在青年男性中更加显著。④文化程度低及无业女性脑梗死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乌鲁木齐地区513例哮喘患者进行调查,总结分析其发病特点。方法收集我院门诊和住院的51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吸烟史、药物过敏史、遗传因素、合并过敏性疾病、发病诱因等,明确诊断和分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13例哮喘患者性别在不同年龄段间分布有差异(P〈0.05),主要集中在41—60岁年龄段。病程〈3年的患者所占比例最大(42.69%);病情均以轻度为主。406例(79.14%)患者有明显诱因,其中呼吸道感染391例(76.22%)。130例(25.34%)患者有明确哮喘家族史。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者206例(40.16%),其发生率在不同年龄段间有差异(P〈0.05)。临床表现以咳嗽为主297例(57.89%),胸闷为主155例(30.21%),喘息为主75例(14.62%);症状加重或发作时间主要在夜间237例(63.74%)。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哮喘患者最常见诱发因素依次是呼吸道感染、寒冷、刺激气味。哮喘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比率较高。发作期哮喘患者在不同年龄段病情均以轻度为主;在18~60岁年龄段女性患者多于男性,≥61岁患者中无明显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脂及增龄对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微量蛋白尿的影响。方法按年龄、血脂及年龄与血脂分组,对203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24h微量蛋白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60岁组相比,≥60岁组四支血管病变比例(P〈0.05)及左主干受累(P〈0.05)比例高,而单支血管病变比例低(P〈0.05);且≥60岁组微量蛋白尿水平明显高于〈60岁组(P〈0.05);胆固醇异常组与胆固醇正常组单支、双支、三支及四支血管病变、狭窄部位和狭窄程度的差异无显著性,且两组微量蛋白尿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年龄与血脂进行交叉分组对比分析,高龄低脂组病例数明显高于低龄高脂组(P〈0.05);但高龄低脂组单支病变明显低于低龄高脂组(P〈0.05),四支病变明显高于低龄高脂组(P〈0.05);微量蛋白尿水平对比显示高龄低脂组明显高于低龄高脂组(P〈0.05)。结论胆固醇的降低不能改变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微量蛋白尿水平随增龄而改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云南省农村地区50~70岁人群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布,为该地区冠心病的防治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共抽取云南省四个县区11个农村地区中50-70岁人群540人进行现况调查,使用SPSSll.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云南省农村50~70岁人群高血压病、超重/肥胖、高胆固醇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42.4%、15.7%、36.8%和0.6%,吸烟率为36.7%,饮酒率为33.5%。各民族问高血压病、超重/肥胖的患病率和饮酒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白族和纳西族超重/肥胖率显著高于汉族、彝族、傈僳族;藏族高血压病与饮酒率高于汉族、彝族、傈僳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肥胖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超重/月巴胖率(18.7%)显著高于男性(12.5%,P〈0.05),男性吸烟率、饮酒率及高血压病患病率(66.1%、54.9%和47.5%)显著高于女性(9.9%、14.1%和37.8%,均P〈0.05)。结论:云南省农村地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国内处于较高水平,民族间某些危险因素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1255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疾病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北京丰台地区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疾病的流行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125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状况。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为11.00%,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15.32%,男性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为7.4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随病程的增加而增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高,建议对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男性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或病程大于10年者进行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抗凝禁忌证的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IVCF)应用的效果。方法60例人选患者分两组,抗凝组和抗凝+IVCF组,进行1年随访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再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肺栓塞再发生率方面,抗凝组明显高于抗凝+IVCF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20%(6/30)vs.0,P〈0.05]。结论IVCF可以有效应用于无抗凝禁忌证的肺栓塞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痛风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关系。方法 观察106例痛风患者,按是否合并微量白蛋白尿(MAU),将其分为MAU组和正常MAU组(NMAU),测定空腹、餐后2h血糖、胰岛素及空腹血脂、血尿酸(UA),并检测高、低亲和力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R1、R2)和高、低亲和力常数(K1、K2),分析痛风伴MAU患者胰岛素抵抗与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的关系。结果 MAU组空腹胰岛素(FINS)、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16±4)mU/L、(2.5±0.6)mmol/L、(3.2±0.5)mmol/L和3.6±1.2,正常MAU组分别为(13±3)mU/L、(2.3±0.8)mmol/L、(3.0±0.5)mmol/L及3.0±0.4,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患者合并MAU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R1)较正常MAU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痛风患者合并MAU的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示:HOMA—IR与年龄、体重指数(BMI)、TG、LDL—c、UA、UAE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R1、R2、K1、K2呈负相关(P〈0.05或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提示BMI、年龄、R1是影响痛风合并MAU患者胰岛素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痛风合并MAU时存在胰岛素抵抗,且与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我院自2005年1月15日至2006年12月12日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159例(≥60岁)和非老年组121例(〈60岁),分析两组在性别等各方面的差异。结果老年组男女发病率接近,非老年组男性显著多于女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发病时有胸痛者48例(30.2%),无胸痛者111例(69.8%);非老年组中有胸痛者87例(71.9%),无胸痛者34例(2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梗死部位基本相似(P〉0.05),以广泛前壁和下壁较多。老年组有2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非老年组有60例接受PCI。结论老年男女心肌梗死发病率相近,症状不典型,临床叙述不准确,合并症多,临床极易误诊,延误早期溶栓及急诊PTCA较多。  相似文献   

12.
受血者输血前不同人群梅毒抗体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受血者梅毒感染率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安全输血提供保障,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选择2005—2007年34209例需输血及术前备血的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血凝实验(TPPA)已确诊。结果:梅毒抗体阳性率0.57%(196/34209),其中女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48%(94/19527),男性梅毒抗体阳性率0.69%(102/14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阳性率分别为0.46%、0.51%、0.73%,采用2005年与2006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6年与2007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于20岁、20~50岁、50岁以上不同年龄段阳性率构成比分别为2.04%、70.92%、27.04%。结论:受血者梅毒感染率逐年升高,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女性,通过对受血者梅毒抗体检测,可明确患者健康状况,杜绝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保护医患双方的的利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栓塞面积大小与合并的基础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7年8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栓塞面积和合并的基础疾病,对影响栓塞面积的因子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分析。结果50~70岁为PTE的发病高峰年龄段,女性50岁以后发病要高于男性。PTE患者合并的基础疾病依次为:高血压(HBP)(58.91%),深静脉血栓形成(DVT)(47.29%),高脂血症(30.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21.71%),冠心病(CHD)(20.93%),房颤(AF)(10.85%)等。56.59%的PTE患者合并2个以上基础疾病,合并基础疾病种类的多少与PTE栓塞面积的大小无相关性。单因素Х^2检验显示年龄(≤40岁、≥71岁)、近期手术、骨折病史,AF及DVT与大面积VIE的发生相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及DVT是大面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40岁、≥71岁)、近期手术、骨折病史,AF及DVT与大面积PTE的发生相关,AF及DVT是大面积PTE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再发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PCI治疗后再发心绞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使用尼可地尔.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结果治疗1周后,试验组心绞痛发作次数[(6.5±2.8)次弧(10.2±4.8)次,P〈0.05]、持续时间[(1.5±0.9)min vs.(2.4±2.3)min,P〈0.05]、显效率[80.0%(24/30)vs.53.3%(16/30),P〈0.05],心电图改善[80.0%(24/30)vs.40%(12/30),P〈0.05]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现轻中度头痛2例,对照组出现轻中度头痛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低血压发生,对血糖也无明显影响。结论尼可地尔能明显降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PCI治疗后再发心绞痛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方法对193例(合并DM63例,非DM患者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DM患者多支病变比例(49.2%)显著高于非DM组(30.0%)(P〈0.01);DM组冠脉血管12型病变所占比例(38.1%)高于非DM组(2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弥漫性病变比例(42.9%)高于非DM组(2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DM患者常出现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早期控制血糖对于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趾臂指数(TBI)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65例行踝臂指数(ABI)、TBI检测的T2DM患者,其中TBI降低127例(L-TBI组)、TBI正常138例(N-TBI组);比较两组观察指标及颈动脉超声、TBI、血脂、纤维蛋白原(FIB)等检测指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TBI的危险因素。结果265例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患病率为19.4%。与N-TBI组比较,L—TBI组年龄大、DM病程长、FIB高,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足(DF)、颈动脉内膜-中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形成、颈动脉狭窄(CS)者多(P均〈0.05);两组LDL—C、TC、TG达标率比较P均〈0.05。年龄〉60岁、DM病程≥20年、FIB、CS为TBI的危险因素(P〈0.01或〈0.05)。结论低TBI的T2DM患者高血压、冠心病、DF、颈动脉疾病合并率高,年龄〉60岁、DM病程≥20年、FIB高、CS是TB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000年与2010年包头城区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了解儿童哮喘患病趋势及其危险因素。方法两次流行病学调查对象均为包头市0~14岁儿童。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法,与全国流行病学调查质量控制相同。2000年调查应用sas/pc统计软件,由中国预防科学院统计室对资料进行双录人。本次调查使用EpiInfo建立数据库进行双录入及比对。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000年调查总样本量为10915例,诊断哮喘患儿96例,患病率为0.88%(95%a0.72%~1.04%);2010年调查总样本量为11323例,诊断哮喘患儿127例,患病率为1.12%(95%C10.93%~1.31%);②两次调查中男性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儿童哮喘首次发病年龄近60%在3岁以前,85%在7岁以前;④既往诊断正确率2010年为65.35%(83/127),与2000年的51.04%(49/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与本次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68.6%(9605/1399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⑤治疗方面2010年与2000年比较抗生素、中药及全身激素使用率明显下降,吸人激素使用率升高,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d0.05),2010年患者峰流速仪使用率5.3%,较全国的J4.9%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头市儿童哮喘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诊断及治疗水平较前有较大提高,但在哮喘的个体化治疗和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汉族和维吾尔族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表现结合电子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确诊的UC患者699例,其中汉族522例,维吾尔族177例,对比汉族、维吾尔族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分布、临床表现、病变范围、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等的异同。结果维吾尔族组UC结肠镜检出率明显高于汉族组(P〈0.05)。汉族组发病年龄较维吾尔族组发病年龄大(P〈0.05),且汉族组年龄分布广泛。维吾尔族组发热、里急后重及消瘦症状明显(P〈0.05),且慢性持续型和急性爆发型患者明显多于汉族组(P〈0.01)。汉族组与维吾尔族组全结肠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1%vs30.51%,P〈0.05)。维吾尔族组中、重度患者明显多于汉族组(76.3%vs47.7%,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汉族组(18.6%vs6.9%,P〈0.05),UC患者的ANCA阳性率61.5%明显高于汉族组35.5%(P〈0.05)。结论在新疆地区,不同民族UC患者具有不同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贵阳市城乡老年人群(≥60岁)卒中流行现状及常见危险因素与卒中发病的关系。方法以现况研究设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贵阳市2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镇的≥60岁常住居民进行卒中患病率及常见危险因素的调查。按每10岁为一个年龄组(80岁及以上归人一组),描述卒中的流行现状及常见危险因素的分布特征。结果①贵阳市城乡≥60岁老年人卒中患病率为5.4%(392/7299)。城市患病率高于农村(5.8%对4.4%,P=0.013);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对5.2%,P=0.458)。随着年龄的增长,城市和农村卒中患病率均有增高的趋势(P〈0.01)。②高血压患病率为40.8%(2977/7299)。血压正常组卒中患病率为2.6%(65/2539),高血压前期组(血压:120~139/80—89mmHg)为5.9%(106/1792),高血压组为7.1%(211/29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论男女卒中患病率均下降;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高,卒中发病率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重或肥胖、高血压、高血压前期、高血糖、心脏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喜高盐饮食是卒中的危险因素,高学历是保护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贵阳市城乡老年人群卒中患病率为5.4%。高血压是卒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高学历是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将333例男性AMI患者按年龄分组:〈60岁124例为A组;≥60且〈70岁82例为B组;≥70岁127例为c组。分析3组患者临床特点。结果(1)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至入院时间逐渐延长,心功能逐渐加重,血脂逐渐减低,吸烟、饮酒率逐渐减低,病死率逐渐增加,3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A组比较,B组、C组心功能逐渐加重,三酰甘油(TC)逐渐减低(P〈0.05)。(3)与B组比较,c组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心率加快,心功能加重,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载脂蛋白B(apoB)减低,吸烟率减低(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男性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生改变,但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