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常发生注射局部疼痛、红肿、上臂活动受限等。通过临床分析 ,我们采用新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观察病人感觉和临床效果资料如下。1 临床资料方法 :将上臂三角肌按额状轴和矢状轴平均分为 4份 ,取上内 1 / 4偏中位为注射部位 ,针头与皮肤呈 45°角刺入 2 / 3。结果 :新法观察 1 2 8人次 (氯慕安 2 8人次 ,乙肝疫苗 40人次 ,胰岛素 60人次 ) ,注射后无局部疼痛、红肿、上臂活动受限表现。传统法观察 52人次 (氯慕安 2人次 ,乙肝疫苗 1 0人次 ,胰岛素 40人次 ) ,注射后氯慕安组局部疼痛、红肿、上臂活动受限 ,48h后缓解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腋窝外侧皮下注射和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转移因子注射液对预防尖锐湿疣治疗后复发和减轻注射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85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和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组,1次/周,连续15次。结果: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组复发率低,且疼痛程度低。结论:腋窝外侧皮下注射疗效显著,疼痛轻,无红肿、出血、硬结,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减轻肌肉注射时针头对局部组织的损伤方法。方法采用研制锥形单腔多侧孔加长肌肉注射针头与传统注射针头,单盲法试验比较,选择注射药物参数完全相同。操作护士相对固定,实验组每日8:00用锥形单腔多侧孔加长针头进行肌肉注射;对照组选择右侧臀部,每日16:00用传统针头进行肌肉注射,在同一病人的左、右侧臀部进行注射对照试验。观察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硬结出现率。所获数据采用X2检验。结果 60例患者624次肌肉注射配效果比较:应用锥形单腔多侧孔加长针头行肌肉注射后局部疼痛、硬结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P<0.00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锥形单腔多侧孔加长肌肉注射针头疼痛感减轻,硬结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肌肉注射是临床给药的主要途径之一,一般选择两侧臀部及三角肌部位进行。许多患者肌注后局部出现大小不等的硬结,轻者仅出现肿痛,重者局部可出现显著红肿,疼痛,脓肿形成需切排引流。既影响原发病治疗,又增加病人痛苦。对此,硬结传统采用毛巾热敷处理,效果不理想。笔者在临...  相似文献   

5.
臀部肌肉注射是临床治疗给药的最常用方法之一,若注射部位不当,药物浓度过高或用药时间长,均可以使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及硬结等症状。以往我们经常采用热敷的方法,效果不明显。现采用生姜擦法配合生姜片外敷治疗肌肉注射后红肿、疼痛、硬结的病人,经临床采用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应用观察病人100例,男50例,女50例,年龄21~60岁,病人注射部位均出现红肿、疼痛和硬结,硬结大小不一,直径在1~3cm。二、方法随机抽样生姜片组54例,热敷组46例。生姜片组54例,根据注射部位硬结大小,选择新鲜生姜数块,切成一面积稍大于硬结的生姜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提高大剂量苄星青霉素一次性注射成功率及减轻患者疼痛的方法。方法将400例需肌内注射大剂量苄星青霉素的门诊患者,采用传统方法(溶媒为0.9%氯化钠溶液5mL)和改良方法(溶媒为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分侧注射,就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患者疼痛感及硬结产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改良注射法组一次性注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x^2=37.88,P〈0.05),注射的疼痛程度、硬结数明显低于传统组(x^2=4.89,P〈0.05,x^2=7.81,P〈0.05)。结论改良法注射效果优于传统法,且可减少硬结产生;大剂量苄星青霉素分侧注射法,可达到其他方法注射普通剂量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胰岛素皮下注射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与注射时疼痛、血糖控制情况及肌肉萎缩、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将100例需强化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对照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2800次,观察两组疼痛、血糖控制情况与并发症.实验组50例均无肌肉萎缩,血糖控制稳定,疼痛强度、局部红肿、皮下硬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运用注射定位卡规律轮换注射部位,既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又不易导致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不同注射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使用低分子肝素的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皮下注射和改良皮下注射方法,通过对照研究,观察两种不同注射方法下产生皮下出血、硬结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传统注射组发生皮下出血、皮下瘀斑发生率、疼痛发生率、硬结发生率均高于改良注射组患者。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改良注射法具有较低的皮下瘀斑、硬结、疼痛等不良反应,改良方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抗凝剂皮下注射的方法及效果评价,以减少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10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应用抗凝剂(低分子肝素)患者9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循证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注射方法,循证组采取循证护理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皮肤硬结、瘀斑的发生率及患者疼痛程度。结果对照组皮肤硬结、瘀斑的发生率分别为27.1%、35.4%,循证组皮肤硬结、瘀斑的发生率分别为6.25%、14.6%,应用循证注射方法后皮肤硬结、瘀斑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循证组疼痛程度明显降低(P0.05)结论采取循证护理注射方法有效降低了皮肤硬结、瘀斑发生率及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常规皮下注射法和改良留置气泡皮下注射法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皮下注射方法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需要皮下注射给药治疗的住院患者105例。采用自身对照,在每例患者的两侧上臂三角肌首次注射给药时,分别使用常规皮下注射法和改良留置气泡皮下注射法,观察并记录注射后药(血)液外溢、皮肤变色、组织变形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105例病人中,使用改良留置气泡皮下注射法进行给药时有23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9%;而当他们接受常规皮下注射法给药时则有82例发生了不良反应,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57,P=0.01)。结论改良留置气泡皮下注射法较常规皮下注射法所致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相关并发症少,药物利用度高,适合在临床上,尤其在注射微量及贵重药品等特殊人群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临床治疗护理中,常见注射部位硬结红肿、疼痛,中医认为硬结为气滞血淤所致,西医认为药物吸收不良或刺激性长时间、反复注射使局部肌纤维损伤、变性、萎缩,结缔组织大量增生形成肿块;皮下淤血常因静脉穿刺失败、穿刺完毕按压血管时间过短,对血管处针眼压迫不正确或不准确等引起局部皮肤形成肿胀、青紫;静脉炎则是由于微粒污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等原因引起的穿刺点疼痛、红肿、硬结,血管条索状改变。以上三种在护理中常见。既给患者带来痛苦,又影响继续治疗,为护理工作带来困难,我科2006年6月~2008年6月采用土豆片外敷治疗注射部位硬结、淤血、静脉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进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方法,降低皮下出血及硬结的发生率,缩小出血面积,以确保低分子肝素注射的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干部保健科2011年5月—2012年5月进行低分子肝素注射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传统组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改良组采用图表一体式注射卡辅助进行皮下注射,观察两种方法产生皮下出血、硬结和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改良组在疼痛、皮下硬结、出血等方面的发生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低分子肝素时使用图表一体式注射卡可以规范护理工作,有计划的对注射部位进行注射,减少由于注射引发的各种副作用;规范护士对注射部位的交接,从而有效确保低分子肝素临床注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法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的效果.方法:对220例病人采用自身对照法,于左、右两侧臀部分别按改良法和常规注射法各注射1次苄星青霉素,比较其1次注射成功率和疼痛程度.结果:改良法1次注射成功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82%(P<0.005),注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能提高1次性注射成功率,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4.
梁兰霞  李志敏 《吉林医学》2013,(35):7542-754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法皮下注射胰岛素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需皮下注射胰岛素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垂直皮下注射法,对照组采用斜刺皮下注射法,比较两组患者注射局部疼痛情况及局部皮下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局部疼痛情况及皮下出血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直皮下注射法可减轻患者注射胰岛素的疼痛程度,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减慢患者皮下注射致硬结的发展速度,软化硬结,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药液吸收。方法:将新鲜的马铃薯洗净、去皮,切成薄片,外敷在患者硬结处皮肤。结果:通过对50例皮下注射引起硬结患者的硬结处给予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的护理方法可有效地减慢硬结发展速度,软化硬结,再次注射时减轻患者疼痛,促进药液吸收,同时减轻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结论:新鲜马铃薯外敷患者硬结处皮肤为一项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变应性血管炎国内报告不多,现将我院一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8岁。发热伴皮肤多处出现疼痛性红斑半月余入院。查体:T38℃,P90,BP120/80面睑略有虚肿,头颅五官除咽部充血无异征。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肺,腹部无异常。右上肢三角肌附着处有一硬结性红斑,1.5×1.5cm大小,其下方有一2.5×10cm红斑,触摸硬结。左上肢,臀部及双股部也均有大小不等的红斑多处,均无硬结。红班处压之退色,略高出皮面或平于皮面。上述有红斑局部触痛均明显。  相似文献   

17.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两种不同进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方法,提高药物的吸收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选取40例行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教科书传统皮下注射方法(即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使之与皮肤成30~40°刺入);观察组采用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即注射时左手拇指、食指捏起腹壁皮肤形成皱褶,右手持针在皮褶最高点垂直进针),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皮下出血、瘀血、皮下硬结、心理紧张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出现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壁垂直皱褶法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皮下出血、瘀血、皮下硬结以及心理紧张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肌注硬结是肌注药物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在临床实践中我们采用中药外治法治疗肌注硬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肌注硬结形成的原因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两项处置,长期注射的病人如: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或老年病及慢性病患者,这些病人病程长,体质虚弱,抵抗力低下,新陈代谢缓慢,注射部位血液循环障碍,注射时深度达不到肌层。局部反复多次注射加之药物刺激性强,药物吸收困难,吸收缓慢久而久之产生皮下硬结。2临床表现局部疼痛是最早的表现,继有块状硬结形成,持续时间短者数日,长者可达十余年,硬结面积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36岁。以左臂三角肌中部接种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汉逊酵母)后局部出现红肿和疼痛为主诉就诊。病史:共接种3次乙肝疫苗,仅第3次接种后局部深处有花生豆大小的硬结,无发热、疲乏等全身症状。体检:一般情况好,体温36.8℃,左臂三角肌中部红肿,硬结约有2 cm×2 cm大小,有波动感,其余无异常发现。处置:对局部每日用盐水湿热敷,或用生土豆片外敷;在脓肿部位波动感增强后消毒,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刺破脓肿部位,挤出脓液。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180-183
目的 探讨改良式腹部注射配合精细化护理对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 年6 月至2020 年3 月我科需要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的患者90 例,按照自愿分配原则,其中45 例患者接受传统注射方法+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外45 例患者接受改良式腹部注射+精细化护理,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注射后穿刺点出血周围面积、注射时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两组局部疼痛、皮下硬结、瘀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8.89% vs.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后穿刺点出血周围面积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注射时疼痛程度比较,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降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不良反应,给予患者改良式腹部注射配合精细化护理,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出血率,应用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