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介入疗法在耐多药肺结核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介入疗法在耐多药结核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002年1至10月对沈阳市胸科医院等6家医院,心肺功能正常、伴肺部空洞的6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含帕司烟肼、利福喷汀、左旋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和克拉霉素化疗方案加母牛分枝杆菌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继续化疗至18个月。结果介入治疗后3个月痰抗酸菌涂片同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为50.8%(31/61),治疗18个月达83.6%(51/61)。X线影像学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后3个月病灶吸收显效率为50.8%(31/61),有效率为93.4%(57/61);治疗18个月显效率达78.7%(48/61),有效率为96.7%(59/61)。疗程结束时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78.7%(48/61),96.7%(59/61)。经空洞闭合率介入后3个月为21.3%(13/61),治疗18个月达49.2%(30/61)。治疗结束时发热、咯血、咳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率为73.2%-94.4%。结论介入疗法对耐多药肺结核具有加速痰细菌学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的作用,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局部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前者在全身化疗的同时于X线透视下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并注入氧氟沙星,丁胺卡那霉,异烟肼,吡嗪酰胺等抗痨药物,后者仅行单纯化疗,并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 (1)治疗组痰菌阴转率在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为19%,91%,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52%及66%(P值均<0.01)。(2)3个月后治疗组病灶显效率(显著吸收+吸收)为97%(62/64),空洞闭合率为39%(25/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33/56)及13%(7/56),P值均<0.01。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内注药局部治疗加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无明显并发症及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治疗配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均采用3DVThAE/15DVThE全身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强化期每二周经纤支镜注药1次,共6次,然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时,在痰菌阴转率、病灶显效率(显著吸收+吸收)、空洞闭合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给药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其有促使痰菌阴转、空洞闭合的作用,并且安全无创、无明显不良反应、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加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嵘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533-1534
目的观察加替沙星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近期疗效。方法9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2例,化疗方案分别是3HLAkEThG/18HLEThG,3HLAkETh/18HLETh,观察两组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和空洞愈合率。结果治疗组3个月和6个月的痰菌阴转率、病变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分别是40.0%,82.0%;54.0%,72.0%;38.0%,54.0%。对照组分别是19.0%,45.2%;33.3%,42.9%;21.4%,31.0%。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替沙星联合其它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微卡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化疗并用微卡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102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观察组50例,治疗组以硫酸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力克肺疾片、微卡治疗方案,对照组以硫酸卷曲霉素、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左氧氟沙星、力克肺疾片的治疗方案,疗程为12个月。结果全部102例患者完成化疗疗程,6个月末痰菌阴转率:治疗组与观察组分别为76.9%和48.0%,疗程结束痰菌阴转率分别为86.5%和56.0%,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治疗组与观察组疗程结束后肺部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4.6%和54.0%,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8.5%和58.0%,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结论微卡用于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的免疫治疗和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总被引:62,自引:1,他引:62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导管介入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价值。方法 经纤维支气管镜导和介入空洞病灶内注入氧氟沙星及丁胺卡那霉素加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48例,与单纯化疗4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治疗组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92%,病灶显效率96%,空洞闭合率27%,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63%、58%及10%(P〈0.01-0.05)。结论 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病灶内主药加化疗治疗  相似文献   

7.
介入疗法在耐多药肺结核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介入疗法在耐多药结核病综合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2年1至10月对沈阳市胸科医院等6家医院,心肺功能正常、伴肺部空洞的61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在含帕司烟肼、利福喷汀、左旋氧氟沙星、乙胺丁醇、丙硫异烟胺、阿米卡星和克拉霉素化疗方案加母牛分枝杆菌免疫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后继续化疗至18个月.结果 介入治疗后3个月痰抗酸菌涂片同时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为50.8%(31/61),治疗18个月达83.6%(51/61).X线影像学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后3个月病灶吸收显效率为50.8%(31/61),有效率为93.4%(57/61);治疗18个月显效率达78.7%(48/61),有效率为96.7%(59/61).疗程结束时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78.7%(48/61),96.7%(59/61).经空洞闭合率介入后3个月为21.3%(13/61),治疗18个月达49.2%(30/61).治疗结束时发热、咯血、咳痰、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率为73.2%~94.4%.结论 介入疗法对耐多药肺结核具有加速痰细菌学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的作用,可促进症状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对耐多药肺结核的治疗价值。方法经纤维支气管镜导管介入空洞并注入抗痨药物治疗空洞性肺结核102例,与单纯化疗组106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痰菌阴转率89%,病灶吸收率92%,空洞闭合率50%,均显著高于单纯化疗组的54%、69%、23%(P〈0.01~0.05)。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注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优于单纯化疗组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洪建 《山东医药》2009,49(23):82-83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灌注给药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效果。方法将120例MDR-T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3DVThAE/15DVThE方案行全身抗结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强化期每2周经纤支镜注药1次,共6次。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痰菌阴转率、病灶显效率(显著吸收+吸收)、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给药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耐多药肺结核多为病程长、病情重、多次复治、久治不愈的空洞型肺结核,由于严重的干酪样坏死、广泛的纤维增生、多发的纤维厚壁空洞,药物不易渗入病灶,更难透过空洞壁,全身用药难以奏效。为提高耐多药肺结核的治愈率,治疗了导管介入灌注治疗技术的研究。方法 在全身抗结核化疗的强化期2个月内,进行导管介入治疗,每周一次,在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直视下,经纤支镜活检孔插入导丝导管,在导丝引导下,导管插入段支气管开口5-8cm以远的空洞病灶内,再从导管灌注高浓度的抗结核新药氧氟沙星等。共治疗耐多药肺结核206例,其中包括并发呼吸衰竭或持续高热的重症肺结核70例,同时设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结果 导管介入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90%,病灶显效率91%,空洞闭合率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57%及12%,治愈率显著高于国内外常规治疗的治愈率(50%-70%)。意义 该项研究提出了在纤支镜直视下,导丝引导、导管插入空洞病灶的介入治疗技术,既使药物灌注准确到位,又避免了药液的反流和溢漏,提高了病灶局部的抗结核药物浓度。导管介入同时疏通了气道,促进了引流,有利于结核性炎症的好转和空洞的闭合。为耐多药及难治性肺结核提供了一项定位准、起效快、疗效好的介入治疗新技术,经多家省级肺科医院推广应用,治愈率达93%。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空洞内置管介入治疗重症空洞肺结核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和治疗意义。方法32例重症空洞型肺结核住院患者随机分成2组,均用3VHPThZAk/15VPaTh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16例配合CT引导下经皮肺穿空洞内置管引流注入抗结核药的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并完成疗程。结果疗程结束后,临床观察治疗组痰菌阴转率75.0%(12/16),病灶显著吸收率62.5%(10/1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8%(7/16)和31.3%(5/16)(P均<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56.3%(9/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3%(5/16)(P<0.05)。空洞闭合率和空洞缩小率2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较小的薄壁空洞和干酪空洞的闭合率较高。空洞内仍然存在液平的比率治疗组为9.1%远低于对照组的80%(P<0.01)。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空洞内置管引流注入抗结核药是治疗重症空洞肺结核的一种新方法,与其他介入治疗方法相比较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且有安全、微创、无明显不良反应等优点。由于病例数尚少,需进一步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2.
耐多药肺结核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的远期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介入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效果。方法经痰结核菌培养确定的复治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均采用3DZVThAk/15DVTh化疗方案治疗,治疗组同时使用不同药物进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结果满疗程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涂片与培养)、病灶显著吸收率、空洞闭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随访2年,对照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结论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联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药肺结核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能促进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江苏省全球基金项目地市(徐州、南通、镇江)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转归情况。方法从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镇江、徐州、南通三市共纳入项目治疗的MDRTB患者为175例。纳入治疗的175例MDR-TB患者中,男133例,女42例,年龄范围19-88岁,平均年龄(49.74±15.24)岁;对纳入治疗的175例患者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或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24个月(强化期6个月,巩固期18个月,两种治疗方案均是如此)。175例患者中,87例采用标准化治疗方案治疗,88例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前6个月每月1次,后18个月每2个月1次)对患者进行痰涂片、痰菌培养、肝功能、血尿常规、胸片、体质量等项目的检查和监测。治疗全程实施IX)TS管理。分类资料用“率”描述,采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纳入治疗的175例MDR-TB患者中治愈84例,完成治疗11例,治疗成功率为54.29%(95/175)。失败53例,失败率为30.29%;其中不良反应停药18例,治疗失败35例(含9例转为XDR-TB治疗)。丢失11例,丢失率为6.29%;死亡14例,另有2例患者转出治疗而治疗转归未知。所有的MDR-TB患者中初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3.64%(7/11),复治患者治疗成功率为62.65%(52/83),其他复治患者(返回、初治失败、初治3个月末阳性、复治失败患者)治疗成功率为44.44%(36/81),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3,P=0.004)。患者采用标准化方案治疗的成功率为51.72%(45/87),采用个体化方案治疗的成功率为56.82%(50/8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对治疗6个月末不同培养结果患者的治疗成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6个月末痰检阴性患者治疗成功率高达73.73%(87/118),与6个月末痰检阳性18.18Voo(6/33)及未查痰的患者治疗成功率8.33%(2/24)做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73,P〈0.001)。结论全球基金耐多药项目的成功实施、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治疗转归结果较好,为江苏省耐多药控制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治疗前后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痰结核菌培养转阴、胸片X线病灶吸收、空洞闭合率、治疗前后CD4^+,CD8^+、CD4^+/CD8^+及IFN-γ变化、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月后治疗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痰结核菌培养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D4^+、CD8^+百分率、CD4^+/CD8^+和IFN-γ浓度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司帕沙星、母牛分枝杆菌菌苗及其他可供使用的结核药配伍治疗耐多药结核病,能改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痰结核菌抗酸染色转阴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T引导经皮肺穿刺注药治疗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6例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介入治疗组(33例)和单纯化疗组(33例),介入治疗组采用经皮肺穿刺注药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单纯化疗组单用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近远期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介入治疗组痰菌阴转率(70%)、病灶吸收率(73.3%)、空洞闭合率(50%)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的41.9%、41.9%和19.4% (P<0.05)。2组完成疗程时痰菌阴转者经1~2年随访,各有1例复发,复发率分别为4.8%和6.3%,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组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注药治疗耐多药空洞性肺结核的近期疗效有提高,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气管、支气管结核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支气管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2组抗结核治疗方案均为3HRZE(S)/9HRE,治疗组施以介入治疗。结果介入治疗2个月后痰培养结核分枝杆菌阴性率为94.4%(17/18),治疗12个月达100%(18/18)。X线影像学结果显示,介入治疗后3个月病灶吸收显效率为40.0%(12/30),有效率为60.0%(18/30);治疗12个月显效率为96.7%(29/30),有效率为3.3%(1/30)。空洞闭合率介入治疗后3个月为91.7%(11/12),治疗12个月达100%(12/12)。治疗结束时临床症状消失率为100%。结论应用纤支镜对气管支气管结核患者进行介入治疗,能提高治愈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耐药肺结核80例治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段新亚  刘明伟 《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448-1449
目的观察和分析含莫西沙星方案治疗耐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2004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资料完整的80例耐药肺结核病例,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含莫西沙星联合抗结核化学药物,对照组应用含左氧氟沙星的抗结核化学药物。两组其他抗结核药物组成相同,疗程1年。结果两组病例疗程结束时,痰结核菌转阴率治疗组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治疗组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7.5%和60.6%;对照组病灶吸收率和空洞闭合率分别为70.0%和42.6%(P〈0.05)。结论在痰菌阴转、病灶吸收、空洞闭合方面含莫西沙星方案均明显优于含左氧氟沙星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含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丁方案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为临床抗结核药物的科学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72例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治疗分为含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丁方案(A组,86例)、链霉素联合利福平方案(B组,86例)两组,每组各86例。A组采用2(HZE+Lfx+Rfb)/6(HE+Rfb)治疗方案(左氧氟沙星0.6g/d,口服,1次/d;利福布丁0.3g/d,口服,1次/d);B组采用2HRZES/6HRE治疗方案(链霉素0.75/d,肌内注射,1次/d;利福平0.45g/d,口服,1次/d)。治疗8个月后对两组痰菌阴转率、疗程结束时痰菌培养阳性率、病灶总吸收率、空洞闭合率进行比较。采用矿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痰菌阴转率、疗程结束时痰菌培养阳性率、病灶总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分别为85.7%(72/84)、3.6%(3/84)、95.2%(80/84)、78.8%(41/52);B组痰菌阴转率、疗程结束时痰菌培养阳性率、病灶总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分别为58.5%(48/82),14.6%(12/82),61.0%(50/82),50.0%(24/48);A组与B组比较痰菌阴转率(x2=61.9,P〈0.01)、疗程结束时痰菌培养阳性率(x2=25.0,P〈0.01)、病灶总吸收率(x2=116.6,P〈0.01)和空洞闭合率(x2=28.8,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含左氧氟沙星联合利福布丁方案(A组)较含链霉素联合利福平方案(B组)治疗复治肺结核患者,更加有助于痰菌阴转、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评价微卡(母牛分枝杆菌菌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微卡加化疗组即治疗组,与单纯化疗组即对照组。化疗方案均为3PaL2AKZThV/15PaL2ZThV。治疗组为病人头3个月每15d肌注微卡(22.5μg),随后的3个月每月肌注1次微卡。观察2组治疗后肺部病灶吸收情况、痰菌阴转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3个月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56.6%和26.6%,18个月时为93.3%和73.3%有显著差异(P<0.05);X线吸收率及空洞缩小、闭合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CD4+、CD4+/CD8+9个月时治疗组与同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微卡能调节免疫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有助于病灶吸收空洞闭合,可作为耐多药肺结核化疗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