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29岁,主因"咳嗽咳痰3个月,进行性胸闷憋气1个月余.加重2周"于2010年11月12日首次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吸烟嗜好.入院前外院按"气管炎"治疗效果不理想,人院前1个月出现胸闷憋气症状,2周前症状加重,行超声心动提示大量心包积液.心包穿刺引出大量血性积液,入院行胸部CT提示:左下肺前基底段软组织密度肿块,大小约30 mm×38 mm,伴双肺多发大小不一结节.后行左侧腋下小切口左肺结节切除术,术中探查左下肺肿物质韧,脏层胸膜可触及播散性大小不一暗红色小结节,质地硬脆,大小5~7 mm,肺实质可触及大小不一结节状质硬肿物,大小4~10 mm,楔形切除部分肿物结节.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性,57岁,因反复咳嗽、咳痰6个月,加重1个月入院。6个月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痰,为白色黏痰,无发热、胸闷、气短、胸痛,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化痰等处理后,症状无改善,近1个月症状加重,院外行胸部CT示左肺门占位,患者为进一步治疗于2016年2月17日就诊我院。  相似文献   

3.
杨建柱  王莹  丁洋  李其云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1):1260-1260
患者,女性,47岁.主因活动后胸闷、气短10余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并发热,体温波动于37.8~38.5℃,无胸痛,偶咳嗽,有痰不易咳出,无咳血及呼吸困难.自服"双黄连及扑热息痛"症状不缓解.既往于30年前行右乳腺纤维瘤切除术;4年前行左乳腺纤维瘤切除术;2年前行左足黑色素瘤切除术;3个月前出现胸椎骨折,行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0岁,因间断发热2个月、胸闷气促1个月于2012年7月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间断发热,体温波动在38.0~ 38.5℃,伴脐周疼痛、食欲减退、盗汗.近1个月来感胸闷气促、体力下降,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检查示:左侧胸腔积液,予抗感染等治疗后未见好转,为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病程中无皮肤瘙痒,2个月内体质量减轻7.5 kg.入院查体:体温38.1℃,左颈部可触及数枚大小不等淋巴结,最大约1.8 cm×1.5 cm,左肺呼吸音减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脏体检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入院诊断:胸腔积液性质待查,结核性胸腔积液可能性大,恶性肿瘤待排.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主因皮肤红斑4个月,意识淡漠一天于2009年1月2日入院。缘于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部、面部皮肤红斑,逐渐加重,扩及颈部、胸部、腹部及双上肢,曾在当地以“过敏性皮炎”治疗,皮肤症状时轻时重。于一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无痰中带血,查胸片示左肺门肿块,后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胸部CT:左肺中心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49岁。因胸闷,气短2年,按心脏病治疗,症状无好转,逐渐加重半年,于2005年11月30日入院。查体:胸廓对称,双肺呼吸动度不均等,右肩胛下6~10肋间叩诊浊音,左肺野叩诊呈清音,右肺下野呼吸音消失,左肺未闻及罗音,心浊音界向左移位,右界叩不清,心率72次/分,节律规整,心音有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12岁。主诉右小腿疼痛1月余,加重20天。患者入院前两个月在学校参加早操,每日跑步距离为1200m,数日后出现左下肢疼痛症状,休息片刻即可缓解,局部无肿胀。1个月前早操后再次出现左小腿疼痛症状,较轻微,未予特殊处理,休息后好转,此后症状反复发作,多在大量活动后出现,经休息均可缓解。入院前20天剧烈活动后再次出现左小腿疼痛,症状加重,于某医院就诊,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0岁,主因皮肤红斑4个月,意识淡漠一天于2009年1月2日入院.缘于4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眼睑部、面部皮肤红斑,逐渐加重,扩及颈部、胸部、腹部及双上肢,曾在当地以"过敏性皮炎"治疗,皮肤症状时轻时重.于一个月前,出现咳嗽、咳痰,无痰中带血,查胸片示左肺门肿块,后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胸部CT:左肺中心型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镜取病理:左肺小细胞癌.病变皮肤活检,确诊为皮肌炎.由于家属不配合,未予治疗.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3岁,因刺激性咳嗽伴咯血8个月,加重伴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病程中无发热、盗汗及胸痛。体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行肺部CT检查示右全肺不张,右主支气管内见半圆形软组织影阻塞,边缘光整,气管及左支气管通畅,纵隔淋巴结肿大。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33岁,因刺激性咳嗽伴咯血8个月,加重伴胸闷、气短1个月入院,病程中无发热、盗汗及胸痛.体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右肺呼吸音消失,左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罗音,心率80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行肺部CT检查示右全肺不张,右主支气管内见半圆形软组织影阻塞,边缘光整,气管及左支气管通畅,纵隔淋巴结肿大.纤维支气管镜检:右上肺支气管开口处见白色菜花状物,突出管腔,质软易出血.取活检诊断为平滑肌肉瘤.当时考虑肿瘤侵犯主支气管手术难度大,进行了局部放疗(纵隔加病灶野4 Gy/2 F 24 Gy/8 F,病灶缩野后加量20 Gy/10 F),患者症状减轻出院.  相似文献   

11.
心包间皮肉瘤是一种少见的心包恶性度高的肿瘤,发展迅速,预后差,故此病的早期诊断甚为重要.现将经我院CT及普通X线胸片早期诊断,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男,29岁,住院号84874.因胸闷、心前区疼痛近2个月来我院就诊.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乏力、多梦、消瘦及夜间盗汗,经中药治疗后上述症状好转.2个月前,自觉胸闷、隐痛、尔后疼痛逐渐加重,且局限于心前区.以劳累后及深呼吸时更明显,无憋气及咳嗽等症状.体检:一般情况中等,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罗音.心脏搏动有力,律齐,80次/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8岁.因左上肺癌切除术后8个月,纳差、恶心2月入院。病理诊断为肺小细胞癌,使用COA化疗方案9个疗程.近2个月纳差,恶心进行性加重,入院前一周上腹部隐痛.有吸烟史30余年。一姐一兄均死于肝癌.体检:Bp100/50mmHg,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左胸部可见一孤形手术疤痕,左肺呼吸音低,两肺底未闻及罗音.腹平坦.无包块,上腹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7岁。因胸闷、发热5个月于1999年2月18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胸闷,无咳嗽、咳痰及咯血,无明显乏力、盗汗等症状,在某市医院以“发热、胸水”原因待查住院,体温39℃~41℃。多次胸穿共抽出淡黄色液体1650ml;胸水查抗酸杆菌及抗酸杆菌培养均为阴性,行全身抗痨治疗。因间歇性胸闷、胸痛去某地区医院行CT检查,诊为“左肺周围型肺癌”。自发病以来,体重有所下降,左肺呼吸音低,下段为著,语颤减弱,未闻及干湿口罗音,屏气实验好,未作肺功能测试,余未见明显异常。术前诊…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4岁。因突感胸闷、咳嗽10余天,加重2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余天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不适,咳嗽,咳痰,无发热,当地医院拍胸片示右侧胸腔积气,给予抗炎治疗,症状无明显好转。入院前2d,患者胸闷、憋气加重,伴心慌,右后背痛,不能右侧卧位。查体:体温36.6℃,心率7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0/70mmHg。胸廓对称,肋间隙无增宽或变窄,气管轻度偏左,右侧语颤减弱,叩诊呈鼓音,  相似文献   

15.
肺平滑肌瘤是较罕见的肺部良性肿瘤,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0岁。因左侧胸痛、胸闷80余天,在当地按胸膜炎而抗炎和抗痨治疗无效。入院前20天,无任何诱因,突然出现左前胸剧烈疼痛,并面色苍白,出冷汗,吸气时疼痛加重,持续约20分钟自行缓解。次日出现咳嗽、痰中带血丝,呈暗红色,偶尔咳出少量黄痰。无盗汗、乏力、发冷、发热症状。X线检查发现左肺块影,于1986年10月10日入院。查体:全身残表淋巴结无肿大,左上胸叩诊浊音,呼吸音稍减弱。痰结核菌和疫细胞检查三次均为阴性。后前位胸片示:左肺中野可见8×14cm倒“D”字形阴影,边缘清楚,呈分叶状。左肺纹理有受压聚拢现象。侧位片示左肺中上部可见8×18cm卵圆形密度增高阴影,肿物边缘锐利。B型超声检查:于左胸第二肋间下方可探及一厚9.5cm回声减低区,后壁回声增强,考虑为  相似文献   

16.
临床资料 患者男,61岁。因咳嗽、胸闷憋气2个月于1997年6月2日入院。患者2个月前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伴胸闷憋气,无发热,无咳痰带血,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胸部CT示:左肺下叶背段见7cm×8cm肿物,密度不均,左肺门淋巴结肿大,局部胸膜增厚。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前胸部皮下及左侧腋后线处分别扪及15cm×15cm和3cm×3cm的皮下结节,质硬,固定,左颈部扪及一个1cm×1cm的肿大淋巴结,左下肺呼吸音低,心腹无异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诊断:肺癌(左,周围型)T4N3M1Ⅳ期,皮下转移。入院后取皮下结节活检,病理为:未分化转移…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 ,70岁。进行性胸闷气喘 2个月于 1999年 2月 18日以冠心病收入院。患者 2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气憋 ,活动后加重 ,在本地以“冠心病”治疗月余 ,效果不佳 ,病情逐渐加重 ,呼吸困难不能活动 ,又转某医院治疗 2 0余天 ,仍无效 ,收入我院。查体 :呼吸短促 ,气喘气急貌 ,口唇苍白 ,双肺呼吸音粗 ,心前区可闻双期哮鸣音 ,心率快心音低。肝脾未及 ,四肢无异常。辅助检查 :血RT、尿分析、K 、Na 、Cl-、Ca 、Mg 、胸片均正常。EKG :STⅡ、Ⅲ、avF下移 0 75mv。入院后作CT示气管腔狭窄呈缝隙状 ,纤支镜取病理为鳞癌…  相似文献   

18.
周莉  任宝柱  曹水  王勐  任秀宝 《中国肿瘤临床》2011,38(24):1527-1527
患者男,65岁,主因"喘憋加重2个月"于2009年12月10日入本院治疗.既往哮喘病史,吸烟20余年,1包/日,入院前2个月患者出现喘息憋气,活动后加重.夜间平卧睡眠困难,伴有消瘦.查体: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下肺呼吸音低,双肺闻及哮鸣音,心律齐,腹平软,肝脾未及,双下肢不肿.外院胸部CT:左侧胸腔积液.行胸腔积液引流后,复查胸部CT发现左肺肿物(图1).左肺穿刺病理:复合型小细胞癌(小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图2).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性,68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半年、胸闷加重半月,于2011年8月22日收住院。患者因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双下肢水肿,多次就诊于多家医院,给予药物口服治疗,具体不详,症状改善不明显,于2012年8月初双下肢水肿较前明显加重,稍事活动就觉心慌、胸闷,并伴尿频、尿急及腹胀不适。入院时查体:血压130/80mmHg(1mmHg=0.133kPa),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颈部、腋下、两侧腹股沟处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最大约4.0cm×3.0cm,质硬,边缘尚清,活动欠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哕音。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65岁。2011年9月6日因面色苍白2年,加重4个月入院。患者于入院2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面色苍白,不伴头晕,活动后胸闷、心悸、气促,多次体检发现贫血,未进一步诊治。入院前4个月,患者面色苍白加重,偶有头晕,活动后胸闷、气促,休息后可缓解,伴轻度疲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