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理心”在外科医患沟通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医患沟通障碍容易诱发医疗纠纷。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手术治疗的创伤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外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区。在外科诊疗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践行"同理心"的沟通方式,减轻患者身心痛苦,促进医患间的理解与支持,从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纠纷,实现医患双赢。  相似文献   

2.
目的:医疗纠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普遍的问题。对此,我们通过对医院眼科医师医患沟通教育的工作进行研究实践,希望通过提高医师医患沟通的能力来改善医师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我院2010年医师医患沟通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医患沟通教育工作病史询问、住院交流等环节进行研究,逐步展开医患沟通教育工作的实践。结果:通过对眼科医师医开展定期开设教育讲座、医患沟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的实践,进一步提高了眼科医师处理医患纠纷的医患沟通能力。结论:眼科医师医患沟通教育工作的开展,有利于提升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从而实现和谐的医疗环境,提升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3.
浅谈医患关系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广义上的医患关系认为患方包括患者、患者家属及患者家属以外的监护人。医方除医师外,还应包括:医师所属的医疗机构以及以医师为主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疗技术人员、护理人员、以及为医疗服务的后勤、管理人员等,他们是以医师为中心的一个群体。在新的医疗模式下,广义的医患关系更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医疗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讨论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提出提高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透析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医史学家西格里斯曾经说过:“每一个医学行动始终涉及两类当事人:医师和病员,或者更广泛地说,医学团体和社会,医学无非是这两群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由此可见,医患关系应该是医学的本质所在。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医疗活动中处在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知识的普及和人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活动中的医患纠纷呈上升趋势。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调查统计,《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后,我国各级种类医疗机构医疗纠纷的发生呈普遍上升趋势,平均上升了22.9%。  相似文献   

6.
医务人员临床技能不足、医患沟通不当等医疗服务质量因素是导致医患纠纷的首要原因,而强化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和沟通能力培养,促进临床医师素质全面提高,是减少和消除医患纠纷的有效手段.本文以此为基点,着重介绍了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加强住院医师临床技能培训、提高医患沟通技巧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当前具有重要实现意义,通过践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确立卫生系统医德观,构筑和谐医患关系,提高医务人员道德水平,改善医疗环境,缓解医患紧张关系,减少医疗纠纷,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实现医患共赢等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病人对医生、医疗效果甚至医疗过程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日渐重要.从当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及医疗环境现状出发,结合多年的外科临床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医学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影响医患关系变化的潜在因素,研究相应对策,找出相应的措施并予以实施.方法平时门诊医疗服务过程中,强化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思想,加强医患沟通,努力解决患者的身心痛苦,突出以诚相待,提高服务水平,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结果通过多方面努力,医患相互沟通理解,改善了医患关系,降低了诊疗过程中医疗差错的发生,减少了医患纠纷.结论医患如果能建立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和谐的医患关系,意识到医患关系其实是应该相互协作的关系,这样既提高了医疗诊治水平,又减少了医患之间矛盾的发生,事实证明医疗纠纷明显降低,医疗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医患关系是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加,是当今社会医疗服务行业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建立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应该从医患沟通开始,加强医患沟通是改善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医院院长》2008,(19):33-33
安徽省立新安医院于2008年3月正式引进“事前预防、事中干预、事后补偿”的新型医患关系管理系统——医患关系第三方管理后,医患纠纷明显减少,为医院创造和谐的医疗环境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相当一部分医疗纠纷源于医患沟通的不充分。胸心外科存在危重患者多、工作强度高、医疗风险大等特点,胸心外科的住院医师面临的医患沟通问题更加复杂而重要。加强胸心外科住院医师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有助于其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规避医疗纠纷,促进胸心外科住院医师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医患关系是社会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医患之间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关系。患者是医生的“衣食父母”,医生是维护患者健康的卫士。医患关系应该成为社会中最合谐的人际关系。当前医患关系中出现一些问题,是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不正常现象,医患关系紧张将直接影响医疗服务质量、患者的健康和安全以及医生技术和才能的发挥,直接损害医患双方利益。正因为如此,医患关系才为大家所关注,才需要我们着力去解决。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人文化建设以及社会经济法律建设的发展,我国医患矛盾日趋尖锐和复杂,但相当一部分医疗纠纷的根本还是源于医患沟通的不充分。微创外科是近年新兴的以微创技术为特色的临床外科科室,许多医疗行为的开展具有其特殊性,不具备行医经验的住院医师更容易出现各种原因的医患沟通问题,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则有助于其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规避医疗纠纷,促进其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理心"在外科领域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的意义。方法:在外科病人的整个诊疗过程践行"同理心",实施设身处地、倾听及准确表达的同理反应策略,把对病人的尊重、理解和人文关怀体现在对患者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结果:"同理心"有助于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提高接受手术的信心,理解手术治疗的风险性,最终促进了医患之间的理解和认同,架设了医患沟通桥梁,提高了医疗质量,实现了医患双赢。结论:"同理心"是外科医生的必备素质之一,在外科诊疗过程中应用"同理心",可以使医疗服务更贴近患者、更人性化,从而增加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谈医生的责任与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患关系是医疗实践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维系良好的医疗秩序和环境的基本保证,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加强医患沟通,努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所在;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舆论,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根本措施;正确认识和谐医患关系、医生的责任与义务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医学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也由传统的单纯治疗型、被动的医疗服务逐渐转变为主动参与、医患互动的医疗服务模式。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学教育既要努力提高医师的医疗知识、技能,又要兼顾医患交流技能的培养。因此,继续医学教育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经常遇到伦理学问题。突出表现在医疗实践与临床教学的矛盾、患者知情权与临床教学之间的矛盾、患者隐私权与临床教学之间的矛盾和临床教学与医疗环境之间的矛盾。针对上述矛盾,在医疗和教学过程中应严格遵循医学伦理原则,临床教员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要加强医患沟通技巧教育,培养进修医师处理新型医患关系的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合理把握进修医师的医疗参与度。只有深入加强临床教学过程中医学伦理学教育,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教学关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适应新形势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医患纠纷的原因和规避对策。方法:分析福利院中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规避和消除的对策。结果:医疗损害赔偿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负面影响,医疗自身的缺如,患方自身的缺如是常见医患纠纷的原因。结论:在福利院中造成医患纠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和重铸伦理精神可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模式下,一名合格医生必须具备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质量的保障.2011年7月到2012年3月间通过对我院规培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训前后的对比测量表明经过规范的培训有助于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医患沟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医患沟通是一门包含了心理、社会、法律、伦理等各方面内容的综合课程,对于医学生来讲医患沟通已经成为与医疗技能同等重要的技能之一,随着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这一模式的转变,医患沟通已成为医疗服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环节。本文针对小儿外科医患沟通的特点,阐述在临床教学中加强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提出提高实习医师医患沟通能力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