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汶川5·12大地震使人们感悟生命的轻重善恶;触动人们反思对生命的认知和行为。阿尔贝特·史怀哲的“敬畏生命伦理学”揭示伦理的基本原则是敬畏生命,阐述善的本质是保存生命、促进生命、敬畏生命,倡导生命在危难之际的休戚与共精神,批判物欲膨胀、盲目的利己主义和局限的职业观导致对敬畏生命理念的背离,对于我们领悟敬畏生命的理念在文化、人性和行为中应有的价值、走向对敬畏生命理念的觉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敬畏生命”伦理视域下的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是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托.施韦泽提出的,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反思提出人应当敬畏包括动物和植物等一切生命。在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注重"敬畏生命"伦理思想的渗透和强化,对于医学生树立生命重于一切的伦理意识,提高自身修养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命重于一切:生命伦理学的现场启蒙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每个人都是个体生命,每个人都生存于由个体生命聚集起来的生命世界之中,这一存在事实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生存中学会对生命的庄重、关爱与敬畏,也由此要求开创健康生存之路迫切需要这样一种生命伦理学思想和方法的引导。要实现此,却需要一种境遇的激励与现场的启蒙,四川汶川大地震,为以对生命的平等庄重、关爱、敬畏为主题的全民生命伦理觉醒与现场启蒙,提供了最宏大的课堂,最刻骨铭心的教材,最惊心动魄的教案。  相似文献   

4.
"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与医学生的生命伦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法国医学家、哲学家阿尔贝托·史韦兹(Albert Schweitzer)提出的.作为一名医科大学生,学习、了解生命伦理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命伦理的基本问题,树立生命重于一切的伦理意识,对于提高自身修养和道德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强医学生"敬畏生命"的医学伦理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生命重于一切的伦理意识,对于他们今后从事医学事业尤为重要。文章以"敬畏生命"的伦理意蕴为切入点,剖析了"敬畏生命"医学伦理教育的必要性,并找出"敬畏生命"医学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文化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敬畏自然、遵循规律的原则,又从“医”之独特视角将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相结合,嬗变出具有中医药特征的文化模式.在这种文化模式下,既有对自然生命之发展的透视,又有对生命价值和人性完美的引导.在中医药文化背景下开展生命伦理教育,需要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医学人文教育课程的比重;挖掘中医药文化中的生命伦理教育资源,使中医药生命文化渗透于教学之中;将中医药文化纳入中医入学教育,培养学生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7.
护理本科生生命伦理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的生命伦理观,探索护理伦理教育所要面对的问题。方法采用包括一般资料、生命伦理观的调查问巷对191名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对不同类型伦理问题的认识水平不同,F=46.09,P〈0.001;两两比较显示:认识水平最差的为辅助生殖(3.26±0.59),其次为安乐死(3.48±0,49),第三为人体实验(3.67±0.50),最高为堕胎(3.73±0.46)和器官移植(3.91±0.4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理本科生对生命伦理的认知程度总体呈中等水平,学校及之后的职业培训应不断加强生命伦理的教育,以提高其面对伦理冲突时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8.
试论医患关系视角中的医德情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医患关系是一种伦理关系。医生的道德情感表现为对职业的热爱、对生命的敬畏、对患者的关心和对诊疗工作在情感上的投入。医患关系的改善必须从围绕提升医生的道德情感这个内在的中心问题入手。医生道德情感主要表现为同情心、责任感、关怀感和尊重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与时俱进、实用性好、可操作性强的《护士伦理准则》.方法 通过中华医学会全国护理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命关怀协会搭建的平台,组织国内国际100多名专家、教授、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按照科研方法学程序,历时4年多,先后撰写修改28稿,召开专题高层论坛研讨审修定稿会.结果 形成了7章23条《护士伦理准则》,初步发放400多份给各级护理人员和医院管理人员及境外学者,获得良好的评价.结论 反映《护士伦理准则》坚持了伦理和护理紧密相融、传承和发扬紧密结合、立足国情接轨国际、与时俱进敢于创新的原则,应该是当前国内结构清晰、内容完整新颖,实用性好、可操作性强的规范性准则,充分强调了护士要尊重人的生命价值与人格尊严;引导护士理性思考和审慎护理行为;增强护士的职业伦理责任和伦理决策能力;为提升护士的专业形象、专业尊严和专业精神作了一项开创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文化差异、相对主义与生命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元文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特征,不同的文化在道德观上的差异很容易在生命伦理学领域导致一种伦理相对主义:根据不同的文化传统,人们对同一境况下的同一行为所作的不同道德判断都同样是正确或有效的。通过对伦理相对主义三个命题(差异、相对性和宽容)的深入分析,本文认为这种伦理相对主义并不能得到有力的论证,而且会在生命伦理学领域产生许多不好的后果;面对生命伦理中的文化差异,一种温和的客观主义立场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1.
姒怡冰  叶婷  庄岚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9):1483-1485
目的探索应用日记提高新护士专业承诺水平的方法,评价实施效果,为临床新护士培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专业承诺问卷,对17名新护士在书写日记、实施干预措施前后进行调查。结果 17名新护士共书写日记4464篇,其中情感类1150篇(25.8%),学习认知能力篇3051篇(68.3%),其他263篇(5.9%)。新护士专业承诺水平显著提高,P<0.05,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新护士书写日记与专业承诺水平呈正相关性。其中情感承诺和理想承诺水平提高幅度较大。结论日记帮助护理管理者及时了解新护士情绪及专业能力发展情况,稳固和提升新护士的专业承诺水平,帮助新护士在护理专业上个性化发展,对护理队伍的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孙盈红  李玉华  张宏伟 《海南医学》2013,24(23):3570-3571
目的了解传染病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主要工作压力源,以寻找有效策略,保障护士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及护理质量。方法对传染病医院70名临床护士进行自评式问卷调查,并分析调查的数据。结果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和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调查所得分值分别为(2.08±1.09)分、(2.22±1.16)分、(1.95±1.32)分、(1.75±0.96)分和(1.18±0.88)分;35项问题中,分值最高的前三项分别是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上班的护士数量少和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结论传染病临床护理工作压力源主要来源于福利待遇低和社会地位低,缓解护理人员压力有利于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职业自我效能感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利用职业自我效能感理论来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促进护士努力工作,使其在工作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根据职业自我效能中四种效能信息源理论,培养和提高护士职业自我效能感,使其对工作价值、能力等形成正确认识,激发护士积极学习的动机,发挥其工作的潜能。结果: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职业自我效能理论比较护士的理论操作、理论授课成绩以及护理质量合格率、住院患者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伊〈O.01)。结论:培养和提高护士职业自我效能感,能增强护士的自信和个人成就感,充分发挥护理工作的价值,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护生职业认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对135名实习护生采用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及自编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护生职业认同总均分为(3.88±0.5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至低依次为职业社会支持、职业自我反思、职业挫折应对、职业社会交往技能、职业认知评价;本科生职业认同各维度得分均低于专升本及大专生(P〈0.01);不同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家庭人均收入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O.05);逐步多元回归结果提示:年龄、学历、职业选择与自身兴趣、实习满意度是影响护生职业认同的主要因素。结论实习期间护生是职业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医院护理教育者应充分利用此契机,引导护生形成积极的职业认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人员的个性品质,为护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问卷对569名护理人员进行测试,所有数据都通过统计学分析.结果 护士在有恒性、世故性、忧虑性、新环境中成长能力上得分高于护理专业大学生(P<0.01);而在恃强性、幻想性、实验性、独立性、怯懦与果敢、心理健康得分低于护理专业大学生(P<0.01);优秀护士在怀疑性、自律性、专业而有成就、新环境成长能力方面得分高于一般护士(P<0.01).结论 护理人员既具有有利于护理事业发展的人格因素,也存在可能阻碍护理事业发展的人格因素;不同护理人员的人格因素具有显著差异性;建议以优秀护士的人格特征为指标,有针对性地培养护理人员优秀的职业化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着力解决护士缺口问题,稳定护理队伍,促进护理服务和质量的提高。方法针对护士缺口现状,对其成因、潜在隐患等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调查显示七成多的护士一直想转行,而且护士流失现象已呈日益增加的趋势。主要原因有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大,而工作价值得不到体现。护士流失将直接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质量。结论重新审视护士管理政策,用积极的制度吸引众多护士投身于护理行业,是亟待解决和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海霞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1):94-95,106
目的探讨护理专业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有效结合评价。方法选取180例我院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90例和干预组(90例),常规组给予专业素质教育,干预组给予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认识评价与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组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认识评分与人文素质认识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的平时成绩、实验成绩、理论成绩、综合成绩,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专业中融入护理专业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的认识,并且提高了学习成绩,护理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庆兰 《当代医学》2010,16(30):13-14
目的分析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方法对2009年3月~2009年11月我院的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的方法,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对供应室护理人员的伤害。结果护理职业暴露多为生物、物理、化学及社会心理因素方面的伤害,其中利器伤及紫外线暴露损伤发生较为常见。结论供应室护理人员处于职业暴露的危险之中,应树立安全及防范意识,减少或避免危险的发生,以尽量减少医院职业危害的发生,保护护理人员自身的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立足护理事业创新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护理职业要求的角度研究分析新生代护士的特征和优势,认清加强入职期培养对新生代护士成长和发展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和多面性。方法2005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对新分配护士进行基础理论、基础操作、兴趣、职业行为习惯和服务能力培养,抽查服务质量。结果患者和医生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加强入职期护士的培养,可提高医院护理工作质量,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提高新护士业务水平的科学、先进、高效的培训模式。方法采用前后对照、对照组对照的方法,观察采用导师制结合PDCA循环对23名新护士培训的效果。结果新护士出师后,对护士职业的认知提高明显,尤其是对护理职业的认同感得到加强,人生规划更加明确,团队意识、沟通能力提高显著,情绪稳定性显著增强;培训后新护士各项考核合格率提高显著;与同时期常规带教方法比较,新方法优势明显。结论导师制使师生责任明确,目标一致,培训效率高;教学相长,有利于提高科室整体水平;PDCA循环管理把对新护士的培训从管结果变成管因素、管过程,从而使新护士的培训更加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