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卢冰贤  周云英 《中国校医》2011,25(6):455+457-455,457
目的观察改良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在交叉配血中的灵敏度和可重复性,为交叉配血提供更好的试验方法。方法 (1)选取本院2006年3月—2009年2月收治的60例改良聚凝胺法配血阳性的标本,用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2)选取20例需要大量输血、反复输血、RH(-)以及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标本,这些标本可能存在抗体但改良聚凝胺法配血为阴性。(3)另外选取我院新生儿科52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标本。比较2种方法的不同及各自的优点,从而选择灵敏度高和重复性好的方法以满足临床输血的要求。结果 (1)改良聚凝胺法配血阳性的60例标本,用微柱凝胶法配血在主侧有53例阳性,在次侧有53例阳性,有7例患者的微柱凝胶法配血阴性是因为冷凝集素所引起的。(2)20例患者因为需要大量输血、RH血型阴性、疑似含有抗体,改良聚凝胺法检测阴性,又经微柱凝胶法检出抗体者3例。(3)52例新生儿溶血病标本未离心、红细胞未洗涤,微柱凝胶法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10例、游离试验有15例阳性;标本经过离心、洗涤后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8例、游离试验有12例阳性;未处理过的标本微柱凝胶法假阳性5例(5/52)。结论微柱凝胶法红细胞经过离心、洗涤后可以减少假阳性的发生,相对于改良聚凝胺法是一种标准方法,因此对于临床上需要大量输血和反复输血的患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和可能存在抗体的标本最好选用微柱凝胶法。  相似文献   

2.
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交叉配血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微柱凝胶法(MGT)与凝聚胺法(MPT)交叉配血的结果,防止急、慢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方法]急诊配血用凝聚胺法,其他配血用微柱凝胶法,发现阳性结果的标本同时用微柱凝胶法与凝聚胺法进行比较.[结果]凝聚胺法耗时约10min,共发现49例阳性标本,微柱凝胶法耗时约30 min,共发现86例阳性标本.微柱凝胶法的假阳性比凝聚胺法高.[结论]微柱凝胶法较敏感,能提高不完全抗体检出率,但耗时长,不适合急诊配血;凝聚胺法简便、快速,假阳性较少,适合急诊配血,但有可能导致抗体漏检.工作中发现交叉配血不合时,最好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便正确区分阳性的真假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交叉配血中运用微柱凝胶法(MGP)和凝聚胺法(MP7)的优缺点,最大限度的降低输血反应。方法:我院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的1183例运用微柱凝胶法配血,927例运用凝聚胺法配血,410例运用盐水法配血,比较三种方法的阳性率。结果:通过比较,微柱凝胶法的主次侧阳性、总阳性以及假阳性例数均比凝聚胺法高,两种方法所需的时间分别为:微柱凝胶法需30min,凝聚胺法需10min;两种方法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柱凝胶法比凝聚胺法敏感,能够将不完全抗体的检出率提高;凝聚胺法检测快速、操作简便,但是容易出现抗体漏检的现象,主要适合用于急诊配血。如运用一种方法出现配血不合现象,应同时应用两种方法检测。  相似文献   

4.
微柱凝胶卡配血法与凝聚胺配血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卡法和凝聚胺法在交叉配血工作中的应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方法用两种方法对所有受血者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和对所有配血不合者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微柱凝胶卡法检测出不规则抗体17例,交叉配血不合者51例;凝聚胺法测出不规则抗体14例,交叉配血不合49例。微柱凝胶卡法,不受非特异性因素及温度等的影响,但脂血及高纤维蛋白原血清对试验干扰明显。结论提倡推广微柱凝胶卡法,应将2种配血方法结合起来应用,以利于临床诊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江应浩 《医疗装备》2010,23(12):34-34
本文主要探讨凝聚胺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应用。在输血之前,需要鉴定患者的ABO血型和Rh血型,还必需做交叉配血试验。凝聚胺作为一种介质辅助用于完全抗体、不完全抗体的筛选检测及辅助用于交叉配血的检验。交叉配血试验是确保病人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试验。现将两种交叉配血试验比较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法与聚凝胺法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的1 000例住院患者血液标本,进行了MGT检测,并与MPT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在交叉配血相合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1),微柱凝胶法低于聚凝胺法(91.6%VS 96.5%)。两种方法在影响因素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2),且微柱凝胶法的灵敏度高于聚凝胺法。结论聚凝胺法具有快速的优良特点,而微柱凝胶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急诊工作适合应用聚凝胺法,而微柱凝胶法更适合应用于日常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交叉配血及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结果呈特异性凝集的阳性标本进一步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再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在1 051例配血标本中,交叉配血阳性结果有27例,在不规则抗体检测中检出抗-E 3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 1例,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成功。其余21例为非特异性抗体或自身抗体。结论微柱凝胶卡式法是交叉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最新方法,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对凝聚胺试验(MPT)交叉配血阳性标本及MPT法阴性但疑有抗体存在的标本,再用微柱凝胶技术(MGT)进一步检查,进行配血,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江应浩 《医疗装备》2007,20(9):40-40
输血在抢救患者的生命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输血之前,需要鉴定患者的ABO血型和Rh血型,还必需做交叉配血试验,这是确保病人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在临床工作中,我们采用两种交叉配血试验进行了检验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疑难配血类型,分析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来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血。方法采用凝聚胺法进行交叉配血,4年里在我院共发现55例交叉配血不合的现象,现对这些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病史进行相关讨论,找出相应的处理方法。结果引起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较多,交叉配血不合的影响因素有标本、温度、疾病、输血史、妊娠史、大剂量抗菌药物史等,发现交叉配血不合,要分析原因找到处理办法,以保证患者输血安全;另外提倡自身输血和成分输血,尽量减少异体输血,是减少配血不合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器械清洗效果,控制医院感染的危险环节。方法 采用(ATP)生物荧光法对医疗器械清洗效果进行检测,对不同清洗方法及器械类型的清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供应室的器械清洗合格率为78.37%,比手术室的合格率66.90%高(P<0.05);经线性趋势检验得:供应室与手术室的器械清洗合格率均逐年上升;机器清洗合格率为75.27%,比手工清洗的合格率51.48%高(P<0.05);手工+机器清洗合格率为87.50%,比手工清洗和机器清洗高(P<0.05)。有齿类和无齿类器械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85.31%、84.82%,2者之间无差异;管腔类器械的清洗合格率为49.55%,比有齿类和无齿类器械低,清洗效果较差(P<0.05)。结论 ATP生物荧光法可以快速评价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加强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的合作,运用传染病网络报告系统,达到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和转诊到位率的目标。方法实施全球基金第四轮结核病控制项目,加强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合作,开展结核病网络直报、转诊和追踪管理,强化工作制度和实行奖励措施,建立医疗单位结核病网络报告、转诊和追踪的有效机制。结果新发涂阳肺结核病登记率从18.5/10万上升到实施项目后的40/10万,新发涂阳肺结核患者发现率提高了116%;转诊到位率从54%上升到66%。结论通过加强结防机构与综合医院合作,能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率和转诊到位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评价恩施州第5轮全球基金结核杆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TB/HIV)双重感染防治项目实施结果,为制定恩施州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框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项目执行期间的报表、项目督导和工作考核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恩施州实施第5轮全球基金项目落实经费165.43万元;对5391例结核病患者开展了AIDS(艾滋病)咨询检测,HIV抗体阳性检出率0.29%;对存活的241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开展了TB筛查,TB检出率2.14%;对发现的39例TB/HIV双重感染患者全部实施了抗TB和复方新诺明(CPT)预防性治疗,对18例符合抗病毒治疗条件的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结论通过实施第5轮全球基金项目TB/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应用科学、系统的控制策略和技术,掌握了该州项目地区的TB/HIV双重感染的现状,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涂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及其治疗水平。方法 分析1992-1998年新登记的含沙射影阳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情况。结果 1992-1998年的涂阳肺结核病人的新登记率依次为(1/10^5):5.8,13.4,14.2,16.3,20.2,21.1和22.1。其治愈率依次为(%):83.2,84.7,89.9,92.5,94.7,95.6和95.5。结论 涂阳肺结核病人呈低发现和高治愈水平。总结经验,进一步提高病人的发现;减少病人因结核病的死亡和治疗失败。  相似文献   

15.
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PBL教学法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对预防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方法建立PBL教学法在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的应用模式,分析优势和局限性。结果 PBL教学法在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大范围的推广尚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并希望在对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PBL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方面作一些探索。结论 PBL教学法在职业病防治课程体系中具有应用良好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结核病控制项目县与非项目县二类不同干预措施对社会产生的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评价结核病控制措施的经济学效果.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测算方法评价结核病人的疾病负担.结果项目县初治例均DALY损失值为0.08,复治为0.25,非项目县初治为0.11,复治为O.48.结核病例均社会疾病经济总负担,项目县为3 131元;非项目县为12 395元,非项目县是项目县的3.96倍.项目县初、复治结核病的DALY损失值和社会例均直接、间接经济负担及社会负担均明显低于非项目县.结论本研究揭示了1名结核病人给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的定量检查表。[方法]采用德尔菲法经过两轮专家咨询确定定量检查表中各项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结果]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75%和100%,专家权威程度为0.85,最终的专家协调系数为0.681,共确定4项合计20个评价指标及其权重系数。[结论]应用德尔菲法确定的职业病危害防控措施定量检查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应用于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8.
摄影技术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发挥着重要作用。拍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图片应有一定的要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祝为平 《中国校医》2013,27(4):291-291,294
目的甲沟炎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病,嵌甲是引起甲沟炎的原因之一,且易于复发,通过本术式治疗嵌甲,可以防止嵌甲引起的甲沟炎的复发。方法局麻后行嵌甲部位甲床部分切除和"袋状"甲沟成形术。结果 41例患者嵌甲治愈率100%。结论术式简单,治疗彻底,疗效满意,具有一定的创意,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赵刚  王乐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2):220-221
目的 了解杭州市11年来,肺结核病例登记及治疗情况,为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依据杭州市1992~2002年结核病登记报表,进行病例登记和治疗转归队列分析。结果 杭州市11年共新登记肺结核33734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所占比例从1992年24.73%提高到2002年的36.04%,涂阳新登记率从1992年12.26/10万提高到2002年的19.78/10万。治愈率从1992年81.32%提高到2001年的90.31%。结论 杭州市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