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冉会仁 《医学信息》2018,(8):101-102
目的 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时用于预防寒战及牵拉痛两方面具体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佳木斯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中心行剖宫产术的12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研究对象分为麻醉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麻醉药物罗哌卡因葡萄糖注射液,麻醉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加小剂量舒芬太尼,比较两组患者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情况以及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麻醉组寒战发生率6.67%和牵拉痛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31.67%和3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组产妇术后恢复时间(20.31±1.57)min和住院时间(5.14±1.60)d短于对照组的(28.94±2.58)min和(7.51±1.4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及牵拉痛的作用突出,可有效降低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率,同时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有利于产妇的术后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齐佩君 《医学信息》2018,(19):139-141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麻醉中预防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6例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与大剂量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则采用布比卡因与小剂量舒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的预防寒战和牵拉痛效果。结果 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18.60%,低于对照组的46.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牵拉疼痛发生率为30.23%,低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剖宫产手术中采用小剂量舒芬太尼进行麻醉,可降低牵拉疼痛与寒战的发生率,从而使得手术能顺利进行,并最大限度保障了母婴的健康与安全。  相似文献   

3.
高雁华 《医学信息》2008,21(3):249-250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运动阻滞情况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患儿,术毕经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药物用0.075%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0.5μg/ml,先给予负荷量2~4ml,持续背景输注量2~4ml/h,PCA量为每次0.5~1ml。全程镇痛72h,以VAS法评估镇痛效果,Bromage改良法评估下肢运动阻滞程度,观察术后患儿恶心、呕吐、下肢麻木、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镇痛效果优良率达93.3%,仅有2例中度疼痛。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事件发生,大约在3.5h左右下肢运动阻滞消失。30例患儿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平稳。结论0.075%罗哌卡因加舒芬太尼0.5μg/ml,用于小儿术后硬膜外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郑庆国  郑成林  张云平  秦绪强 《医学信息》2009,22(12):2734-2735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TI限P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应用.方法 80例择期TURP(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者,术后行PCEA(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随机分为四组,Ⅰ、Ⅱ、Ⅲ、Ⅳ组配伍分别为:0.27%罗哌卡因+(0.25、0.5、0.75、1ug/ml)舒芬太尼.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不良反应,以及手术当日及三天内膀胱痉挛次数.结果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Ⅳ组在镇痛开始后4,8,16,20,24h VAS评分和膀胱痉挛次数明显低,Ⅱ组,Ⅲ组,Ⅳ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副反应的发生率在余各组均高,但Ⅱ组又明显低于Ⅲ、Ⅳ组(P<0.05).结论 0.5 ug/ml舒芬太尼复合0.2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好,副作用少,能有效减少膀胱痉挛次数.  相似文献   

5.
余国清 《医学信息》2020,(2):149-150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临床麻醉效果、术后疼痛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3.51±1.22)min、清醒时间(26.81±7.09)min、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98±1.22)min均低于对照组(9.11±2.56)min、(50.12±1.07)min、(14.23±2.1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为(3.32±0.58)分,低于对照组的(5.82±11.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清醒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用舒芬太尼镇痛的效果.方法 对60例剖宫产术后的患者分成三组:1组舒芬太尼+地塞米松+布比卡因;2组给舒芬太尼+地塞米松+布比卡因;3组给予吗啡.结果 1组和2组明显优于3组,副作用少,镇痛效果满意.结论 剖宫产术后,用舒芬太尼硬膜外镇痛效果良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舒芬太尼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接收的外伤性颅内血肿4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4例颅内血肿清除手术麻醉时应用舒芬太尼,对乙组24例颅内血肿清除手术麻醉时应用芬太尼。比较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插管后1 min、3 min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低于乙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好,苏醒期呛咳躁动较少,血流动力学较为稳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腰部硬膜外舒芬太尼镇痛在上腹部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或限期行上腹部大手术的病人54例,随机分为高位组(H组),中位组(M组),低位组(L组),每组各18例。均于术毕前30min硬膜外腔给予镇痛负荷剂量0.2μg/kg舒芬太尼5ml。术毕3组患者均经硬膜外接镇痛泵输注1.5μg/ml舒芬太尼,行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观察并比较3组的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3组术后VAS比较H组与M组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时L组的静息时VAS评分均显著高于H组与M组(P〈0.05),3组静息VAS评分8、20、24、30、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咳嗽时VAS评分术后2、4、8h均显著高于H组与M组(P〈0.05),3组咳嗽VAS评分20、24、30、48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瘙痒发生率、恶心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各时点均未发生呼吸抑制;H组、M组分别与L组在术后第1天舒芬太尼累积用量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舒芬太尼的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组、M组分别与L组在术后48h镇痛泵按压总次数和总有效次数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段硬膜外输注1.5μg/ml舒芬太尼可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治疗,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作为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方法,1.5μg/ml舒芬太尼腰部硬膜外输注可替代胸部硬膜外输注,但舒芬太尼用量比胸段时偏大。  相似文献   

9.
王建华 《医学信息》2019,(24):151-152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和子宫全切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术毕给予地佐辛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治疗,观察组术毕给予舒芬太尼预防治疗,比较两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不同时间段[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 min(T2)、拔管后1 h(T3)]疼痛(VAS)评分以及临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躁动、呛咳)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HR和M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时间段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间段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0.00%)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和地佐辛均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后疼痛过敏,不影响苏醒时机,但舒芬太尼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是在输注静脉麻醉药物时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通过调节目标(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麻醉深度.舒芬太尼TCI广泛应用于不同手术的麻醉,本文将主要介绍舒芬太尼TCI在全麻的诱导和气管插管、心脏手术、需要术中唤醒手术、病态肥胖患者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硬膜外术后病人自控镇痛术(PCEA)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我院50例下腹部手术后使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患者.结果 术后对PCEA总体满意度(镇痛优良率)为91.7%,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为6.2%,皮肤瘙痒发生率为2.1%.结论 PCEA镇痛术能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有利维持生理功能的稳定和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产科无椎管内麻醉及无阴道试产禁忌证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n=50)产妇给予0.5 mg/L舒芬太尼联合0.1%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单次用药1.5 ml,硬膜外自控镇痛持续剂量5 ml/h,锁定时间15 min.Ⅱ组(n=50)产妇给予0.1%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单次用药1.5 ml,硬膜外自控镇痛持续剂量5 ml/h,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分娩镇痛效果,于分娩镇痛开始后10(T1)、30(T2)、60 min(T3)及120 min(T4)记录产妇镇痛评分(VAS评分),记录镇痛泵的进药容量、总按压次数(D1)/实际有效进药次数(D2)值.两组新生儿出生后即行血气分析,记录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新生儿出生后连续5d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及测定新生儿黄疸指数、体质量及血糖.结果 两组产妇T1~T4时点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1/D2比值在T1、T2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T3、T4时点Ⅱ组高于Ⅰ组(2.5±1.0比1.5±0.9,2.8±1.2比2.1±0.6,均P<0.05).镇痛泵的进药总量Ⅱ组也高于Ⅰ组[ (21.2±3.1) ml比(12±4.5) ml,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5d内的NBNA、黄疸指数、生理性体质量下降幅度及血糖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5 mg/L舒芬太尼联合0.1%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联合麻醉分娩镇痛可提供良好的镇痛效果,对新生儿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侯江 《医学信息》2018,(3):144-145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和右美托咪定应用于临床麻醉的效果,评价其术后镇痛情况。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镇痛,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麻醉,术后使用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镇痛,对比两组患者各时段镇痛效果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不同时段疼痛比较,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气管拔管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两种药物的联合应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好于单用,能够有效的缩短苏醒时间,提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硬膜外应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开胸手术后镇痛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择期进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62).对照组患者只使用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患者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术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血压、...  相似文献   

15.
沈广旭 《医学信息》2007,20(1):78-79
本文探讨了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应用舒芬太尼与芬太尼的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内泊酚靶控输注(TCI)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测定意识丧失及体动反应消失时相应丙泊酚将就室浓度(EC50)和BIS50的值。方法择期全麻手术女性45例(ASAⅠ~Ⅱ级),病例来自广州医学院附属市一人民医院,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15例,分别以舒夯太尼0、0.12、0.24μg/L作持续靶控输注,6rain后3组皆以0.6mg/L启动丙泊酚靶控,并按0.3mg/L递增丙泊酚。记录BIS基础值、舒芬太尼达效应室浓度后的BIS值、丙泊酚递增后的BIS和警觉镇静评估法(OAA/S)评分及挤压三角肌反应;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为0.9、1.5、2.1mg/L时,挤压三角肌后BIS的增加量;丙泊酚注射痛情况;测定意识丧失及体动反应消失时相应的EC50、EC95、BIS50、BIS95结果B、C组BIS值在舒芬太尼输注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意识丧失时A、B、C组的内泊酚EC50/EC95分别为1.9/2.4、1.6/2.1、1.4/1.9mg/L;BIS50/BIS95分别为64/55、69/61、72/59。体动反应消失时A、B、C组的丙泊酚EC50/EC95分别为3.0/3.7、1.4/2.0、0.9/1.4mg/L;BIS50/BIS95分别为49/40、74/62、84/75。丙泊酚EC为0.9、1.5、2.1mg/L时,三角肌挤压刺激的BIS增加量,A组与B、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0.12μg/L、0.24μg/L靶控不会引起BIS值显著变化,而与丙泊酚联合使用时可降低意识丧失、体动反应消失时的丙泊酚EC50同时相应BIS50有所上升;且舒芬太尼可以明显降低刺激所导致的BIS增加量,减少丙泊酚注射痛现象。  相似文献   

17.
邓等良  徐文样 《医学信息》2010,23(5):1373-1374
目的 探讨异丙酚、芬太尼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对内脏牵拉反应防治的麻醉临床效应.方法 将80例行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异丙酚、芬太尼组(实验组)及氟哌利多芬太尼(对照组).分别在探腹前异丙酚1.0-2.0mg/kg,芬太尼lug/kg,氟哌啶0.05mg/kg,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对内脏牵拉反应的影响、镇静状态、SpO2的变化情况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的其他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内脏牵拉反应明显公共低于对照组,镇静状态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循环的影响低于对照组.结论 相对于氟哌利多,芬太尼,硬膜外麻醉下辅用丙泊酚、芬太尼对防治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具有较为满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晓慧  罗霄  李绍章 《医学信息》2010,23(6):1590-1591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直肠癌根治术后皮下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年龄48至87岁择期行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个组,每组40例 .F组为芬太尼15?滋g/kg+氟哌利多2.5mg,SF组为舒芬太尼1.5?滋g/kg +氟哌利多2.5mg,分别稀释到100ml.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术后于上臂三角肌下缘置入静脉套管针,接自控性镇痛泵--即维持剂量持续泵注给药方式行镇痛(持续注药速度为2.0 ml/h,单次PCA剂量为0.5 ml,锁定时间15 min) .观察并记录术后4、8、12、24、36、48h的ECG、SpO2、MAP、R、镇痛、镇静效果、有效与实际按压次数比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个组比较,穿刺部位皮肤红肿、瘙痒、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性( P > 0.05) .SF组镇痛、镇静效果均强于F组,呼吸抑制SF组弱于F组.结论 舒芬太尼用于皮下自控性镇痛,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84例ASA分级Ⅰ~Ⅱ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所有患者气管插管全麻下进行腹腔镜手术,观察组术毕前30 min给予舒芬太尼,对照组给予瑞芬太尼,比较两组麻醉后的各项参数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各三个观察时点RS、RSS评分相比对照组更优,患者躁动少,清醒完全(P<0.05),对照组心率、血压T2、T3时点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术后恢复快,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查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宫腔镜检查术的门诊病人60例,随机分成两组:舒芬太尼组(S组)与芬太尼组(F组),各30例。分别静注舒芬太尼0.1μg·kg-1芬太尼1.0μg·kg-1,5min后静注丙泊酚1.5mg·kg-1,待病人意识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病人出现皱眉、肢体挣动追加丙泊酚。分别与检查术前、术中5min、术后30min三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糖及血浆皮质醇浓度,记录手术时间,丙泊酚的用量,术毕清醒时间。观察呼吸抑制及术后下腹部疼痛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丙泊酚用量S组少于F组,且术毕清醒较快(P<0.05)。两组病人术中5min较术前出现血糖及皮质醇浓度升高,且F较S组升高幅度大(P<0.05)。两组呼吸抑制发生率相似,术后下腹疼痛S组较F组低(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宫腔镜检查术效果确切,丙泊酚用量少,术后清醒快且下腹部疼痛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