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窒息新生儿血钠、血钙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钠、血钙变化及其与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 34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血钠、血钙测定,分别按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及预后好坏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与轻度窒息组、单器官损害组及预后好组相比较,重度窒息组、多器官损害组、预后差组血钠、血钙水平降低,P<0.01.结论血钠、血钙有助于判断新生儿窒息程度、器官损害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缺氧可造成机体多脏器组织块氧坏死,重度窒息可因缺氧缺血及再灌注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response syndrome,SIRS)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为探讨新生儿窒息程度与多脏器功能损害的发生率、转归,本文对30例窒息伴多脏器功能损害新生儿作回顾性研究。对象与方法 1.对象 2002年8月-2003年3月新生儿窒息伴多脏器功能损害患儿共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足月儿21例,早产儿9例。本院出生5例,外院转入25例。轻度窒息  相似文献   

3.
围产期窒息为新生儿最为常见的症状,窒息后的多器官损害也是造成新生儿的致残和/或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有效的预防窒息的发生,减少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是儿科和产科医生共同关注的问题。为此,本文主要就新生儿窒息与多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存在胎儿窘迫出生的足月新生儿近期各脏器功能的状况。方法对产前诊断为胎儿窘迫出生的438例足月新生儿近期各器官功能进行分析。结果 438例足月新生儿中,窒息127例,无窒息311例,脑功能损害113例,心功能损害70例,肺功能损害59例,肾功能损害116例,胃肠功能损害52例,在各器官功能损害和器官损害总人数方面,窒息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窒息组。结论胎儿窘迫足月新生儿近期各脏器功能存在不同程度损害,在避免出生时窒息的同时,对于出生时无窒息的新生儿同样需密切监护。  相似文献   

5.
窒息新生儿多器官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窒息是儿科常见病,缺血缺氧严重者可导致脑、心、肺、肾、消化道等多器官功能损害,是新生儿期死亡和儿童期致残的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有关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研究日益增多,现将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多器官损害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对我科新生儿病房收治的150例HIE患儿进行了临床观察分析。结果:本组患儿92例并发多器官损害,发生率61.3%,其中肾脏损害发生率52%,其次为肺脏损害32%。HIE分度不同损害器官情况亦不同,轻度无多器官损害,中度多器官损害发生率63.8%,重度则全部并发多器官损害,明显高于轻中度患儿。多器官损害的病死率与其分度有关,中度病死率3.3%,重度病死率43%,(P<0.01)有显著性差异。提示:HIE严重程度与累及器官损害数、病死率呈正相关。多器官损害的程度、数目与日龄、胎龄、出生体重有关,与5分钟Apgar评分≤5分及窒息程度密切相关,文中讨论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后脏器损害的临床分析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新生儿窒息与脏器损害的关系,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对296例窒息后新生儿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常规检查各脏器功能、头颅CT、心肌酶、血气等多项生化指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后脏器损害的发生率达93.2%,依次为脑损害93.2%、肺损害32.8%、肾损害30.4%、心损害28.4%、胃肠28%、肝损害13.9%、多脏器损害发生率与窒息程度呈正上样,脏器损害数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出生时窒息对新生儿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40例轻度窒息后新生儿及24例重度窒息后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TBILI)、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并设30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结果窒息新生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28.13%,轻度、重度两组窒息儿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无显著差异(x2=0.5153,P>0.05);窒息合并肝损害患儿18例,94.44%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显著高于肝功能正常患儿(x2=43.1498,P<0.001).结论窒息可导致新生儿肝功能损害,监测窒息后新生儿的肝功能有助于对其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后易发生多脏器损伤,其中心肌损害的发生率较高。心电图是诊断、观察和随访心肌损害发生、发展与转归的主要检查方法。一、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发病机理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发生率学者们报道不一。PerlmanJM为28.0%〔1〕,中国医科大学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nT对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诊断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1例窒息新生儿循环血中cTnT及CK-MB浓度,其中轻度窒息组24例,重度窒息组17例,并以25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本组窒息新生儿血清cTnT浓度均明显升高,并与窒息程度成正比.轻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窒息组新生儿cTnT、CK-MB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17%和51.2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cTnT、CK-MB对心肌损害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4.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根据常用指标判断心肌损害发生率为41.5%,而根据血清cTnT水平的异常判断心肌损害的检出率为73.1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清cTnT浓度明显升高,cTnT可反映其心肌损伤,并可作为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是由寒冷、感染、窒息、饥饿等因素引起的皮肤及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常伴有低体温,重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本文将探索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各种表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休克的临床分析及影响预后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新生儿休克的特点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探讨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分析了205例新生儿休克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窒息和感染是新生儿休克的主要原因,休克合并器官损害168例(82%),多器官功能衰竭(MSOF)93例,病死率46.3%,窒息居首位占51.6%(49/95例)。休克程度,酸中毒程度及器官功能损害程度与病死率呈正相关(P均<0.01),早产儿休克病死率高于足月儿(P<0.05),结论:新生儿休克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病死率高,只有加强监护,早期治疗,呼吸支持,保护脏器功能才能改善预后,加强围产期保健,预防窒息和早产是降低新生儿休克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求对新生儿窒息后休克更好的治疗方法. 方法新生儿窒息后休克治疗组30例在常规抗休克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与对照组27例对比,观察休克纠正时间及心衰、呼衰、多脏器损害、HIE、硬肿的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死亡率.结果休克纠正时间治疗组平均为3.6小时,对照组为6.74小时,(p< 0.01).结论提示纳洛酮在新生儿窒息复苏及休克的治疗中起非常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连续胎心音监护对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作用,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008年1月至6月在我院分娩的孕周≥37周的孕妇(实验组)通过中央监护仪连续胎心音监护,并与2007年7~12月孕周≥37周的孕妇500例(对照组)未行胎心音监护进行比较,分析两组胎儿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 进行连续胎心音监护能够减少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论 连续胎心音监护可正确及时地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缺氧程度及动态变化,有利于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使胎儿在重要器官尚未遭到损害时娩出,以降低或避免发生新生儿窒息,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145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分析。窒息后器官衰竭发生率依次为:脑衰、肺衰、肾衰、胃肠衰及心衰。重度窒息器官衰竭显著多于轻度窒息;受累器官愈多,病死率愈高。  相似文献   

16.
探讨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在诊治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价值.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酶动学法对35名正常足月新生儿、50例窒息新生儿进行Mb、cTnI和CK-MB检测.结果表明: 与正常新生儿比较, 患儿组Mb、cTnI和CK-MB值均显著升高(P<0.01),且随窒息程度加重而升高, 其中Mb灵敏度最高, cTnI特异性最强.研究表明: 新生儿窒息对患儿心肌功能产生损伤, Mb、cTnI和CK-MB三项指标能较好反映心肌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7.
窒息新生儿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窒息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动态变化.方法选择40例窒息新生儿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选择30例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于生后第1d和第10d两次采血,分别检测CD23、IgG、IgA、IgM、CD3、CD4、CD8等免疫指标.结果治疗前窒息新生儿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明显抑制,且与窒息程度成正比.治疗后第10天重新检测各免疫指标,重度窒息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虽较治疗前好转,但仍低于对照组.轻度窒息组各免疫指标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窒息新生儿免疫功能明显抑制,且与窒息程度成正比,重度窒息患儿免疫功能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18.
龙霞 《医学信息》2010,23(13):2159-2160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是由寒冷、感染、窒息、饥饿等因素引起的皮肤及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种疾病。多发生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常伴有低体温,重症可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本文将探索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各种表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肌酶水平变化与窒息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出生时窒息新生儿102例,轻度窒息62例,重度窒息40例为观察对象,无窒息新生儿40例为正常对照组,于出生后72h内静脉采血3ml,采用奥林巴斯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s-CRP和心肌酶。结果新生儿窒息后血清hs-CRP和心肌酶水平显著升高,其升高程度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呈正比。结论通过检测窒息新生儿hs-CRP和心肌酶能及时发现心肌损害,对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与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放射法对30例窒息儿生后1天、3天、5天及14天的血清进行NSE测定,100例正常新生儿生后3天血清进行NSE测定作为对照。结果两组生后3天血清NSE均数之间比较,窒息组较正常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窒息组病情好转NSE随之下降,生后第1天与第5天、14天的血清NSE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3天与14天的血清NSE均数之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窒息儿中67%的NSE浓度高于正常组,而且窒息程度越重,NSE浓度越高,HIBD发生率越高。结论生后第3天血清NSE浓度窒息新生儿较正常新生儿高;NSE浓度变化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程相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NSE与窒息发生率及窒息的严重程度有较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