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将年龄23~82岁的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组和EST+EPBD组,各96例,比较2种手术的疗效。结果EST+EPB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少于EST组;一次性取石成功数及总成功取石成功数明显高于EST组。2组出血量、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EST+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较大提高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ERCP合并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2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合并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6例,通过ERCP掌握患者结石特征,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进行取石治疗。结果 256例胆管结石患者插管成功249例(97.27%),EST取石成功239例(93.36%),其中1次成功后取石199例(83.26%),2次成功40例(16.74%)。有7例患者(2.73%)因多发憩室,乳头位置不佳插管失败转手术治疗。ERCP合并EST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64.44%(154/239),引流3~5 d后造影证实结石取净90.91%(140/154)拔除了引流管,14例(9.09%)残余结石行2次内镜取石。术后并发症15例(6.02%),包括急性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6例,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痊愈。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39例未做特殊处理,3 d后恢复正常。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或EST)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恢复快,有条件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EST联合LC与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结果,评价EST联合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方法和结果。其中23例行内镜十二指肠括约肌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LC)。54例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OCHTD),比较二者的治疗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进行统计学分析。井对出院后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两组病例的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EST+LC组术后并发症严重程度较轻。EST+LC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OC+OCHTD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病例的住院治疗费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42例病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5个月(平均14.6个月),均无胆管结石复发或胆管炎发生。结论 EST联合LC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超、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9月胆总管结石患者214例,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取出结石为诊断标准,对B超、MRCP、ERCP3种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性为99%,显著高于MRCP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8,P〈0.01);MRCP的敏感性亦明显高于B超(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1)。B超、MRCP、E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特异性分别为92.8%、92.9%、100%,3种诊断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准确性为93.3%,显著高于B超(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P=0.037),但与ERCP(9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P=0.95)。结论 B超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率,可作为最基本的检查手段,MRCP和ERCP对于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MRCP可部分替代诊断性ERCP,ERCP具备诊断及治疗双重效果,地位不可替代。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652例病例情况。结果 652例中EST成功634例(97.2%),再行LC成功621例(97.9%)。LC后平均住院4 d(2~15 d)。652例中有EST前伴有急性胰腺炎171例;不伴有急性胰腺炎481例,但EST后并发胰腺炎62例(13.1%)。621例LC后,合并胆汁漏8例(1.2%),经术中引流而愈;合并胆囊区积液120例(19.0%),其中118例自愈,另外2例脓肿形成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而愈。结论 LC联合EST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并发症轻等优点,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别小芹 《医学信息》2007,20(5):858-859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对2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取石术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处理。结果28例成功实施EST取石;1例取石失败,转为治疗。结论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强力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病人尽快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续贯治疗老年患者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246例老年患者(年龄大于等于60岁)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传统手术组。微创组(n=124)采用十二指肠镜下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传统手术组(n=122)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结肠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微创组与传统手术组比较,住院时间短、并发症低和术后结肠功能恢复时间短,差异均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续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疗效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十二指肠镜微创技术,开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胰疾病.方法采用退刀切开法,切口在乳头11点~1点范围内,切开1~2cm,有胆总管结石者再行取石、碎石术.结果 68例EST全部成功,镜下取净结石66例,2例转外科手术.结论 EST操作简便,治疗效果迅速,确切,并发症低,是一项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胆石症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3年6月至2008年12月44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分试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2组。A组205例,其中男性104例,女性101例;年龄25~90岁,平均年龄63.9岁;均行EST治疗;按操作方式分为3个亚组,即胆管显影组、胰管显影组、预切开组(困难插管组)。B组237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113例;年龄27~88岁,平均年龄64.5岁;行内镜下乳头球囊扩张术(EPBD)取石治疗92例,行鼻胆管引流术(ENBD)35例,行胆道内支架引流术(ERBD)93例,行ERCP插管失败17例。比较A、B两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A组内3个亚组PEP及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PEP发生率为1.29%,B组为1.0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中3个亚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T不增加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胰管显影及困难插管为PEP及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内镜技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 (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 (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经EST和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 4 2 9例 ,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178例 ,胆道术后胆总管残留或复发性结石 2 5 1例 ;单颗结石 2 2 5例 ,2颗结石 12 8例 ,3颗或 3颗以上结石 76例 ;对于 <10mm结石采用EPBD治疗 ,>10mm采用EST ;结果治疗成功 4 2 1例占 98 1% ,失败 8例 ;其中 98例经内镜治疗后结石自然排出 ,2 88例采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 ,30例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排出 ,5例经震波碎石后取出 ;36 / 4 2 9例经 2~ 3次再次取石后取净 ;总的并发症 3.0 % ,其中消化道出血 2例 ,胆管炎 4例 ,胰腺炎 7例 ;12 8例术后行胃肠钡餐X线检查 ,12 0例胆道内无钡剂返流 ,3例胆道内有积气 ,5例有钡剂返流入胆道 ;结论 EST和EPBD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plus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LCBDE)和LC联合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RC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最佳选择。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重庆维普(VIP)、PubMed及Embase数据库(从建库到2013年),搜索所有LC+LCBDE和LC+ERCP/S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在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1篇随机对照文献纳入研究,全为英文文献,共1 565例患者,其中LC+LCBDE组801例,LC+ERCP/S组76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结石清除率、中转手术率、残余结石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在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所需的手术时间短于LC+ERCP/S组(P=0.0008);LC+LCBDE组的住院费用低于LC+ERCP/S组。结论:LC+LCB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比LC+ERCP/S更加经济实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就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分别采用ERCP取石术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费用和住院费用.术后2周,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2周采用胃肠疾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切口疼痛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结石未净的发生率、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随访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ERCP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80例胆总管末端炎性狭窄进行了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方法40例行中小切开,EST术后行2年内的临床追踪观察.结果大口切开组2年后乳头形态呈裂孔状,中小切口组乳头形态为裂隙状;大口切开组症状复发者为5%,中小切开组为22.5%(P<0.05).两组近期并发症相同.结论内镜乳头括约肌大口切开治疗胆总管末端炎性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患者行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Precut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8年1月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及庆阳市人民医院行ERCP患者983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插管,对常规插管困难患者行Precut术,比较常规插管和全部插管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乳头解剖因素及疾病因素与预切开率情况,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切开影响因素。结果 全部插管成功率为97.76%,高于常规插管的8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因素中乳头肥厚狭长患者预切开率最高,憩室旁乳头预切开率最低;疾病因素中外伤后黄疸预切开率最高,肝门部转移癌、肝门部占位、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及Oddi括约肌功能失调预切开率最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切开术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单纯胆管结石、憩室旁乳头是预切开保护因素,硬化性乳头炎、Oddi括约肌狭窄、十二指肠乳头肥厚狭长是预切开危险因素。Precut术与常规插管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插管困难时可以采取Precut术辅助插管,有助于提高插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本身某些解剖及病理因素是插管困难行预切开术的影响因素,硬化性乳头炎、Oddi括约肌狭窄、十二指肠乳头肥厚狭长常规插管失败率较高,需行Precut术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LC联合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按照术式不同分为ERCP+LC组(n=34)和LCBDE+LC+T管引流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净石率以及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满意度、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净石率、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平均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CP+LC组的手术总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LCBDE+LC+T管引流组(P<0.05),ERCP+LC组的总住院时间比LCBDE+LC+T管引流组少37.7%(P<0.05),而其总住院费用却高出24.6%(P<0.05)。结论:ERCP+LC和LCBDE+LC+T管引流这两种微创手术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具体的手术方案要结合各医院的设备以及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胆道蛔虫病的发病机制,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对胆道蛔虫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4月~2012年4月接受治疗的26例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和数据分析。结果26例患者结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后,24例取虫成功,2例转入外科手术治疗观察后病情好转,治疗成功率为92.3%,后期无出血、呕吐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于成人胆道蛔虫病的治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健康、安全且无并发症的安全新兴诊断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利胆排石汤联合熊去氧胆酸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效果及对胆汁成分、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河北省霸州市第三医院行ERCP取石术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  相似文献   

19.
十二指肠镜下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术等方法,并针对该手术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护理,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方法对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术,治愈胆管结石。术前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及检查准备工作,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护理,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鼻胆管的护理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结果46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2例并发胰腺炎经治疗3-7d内治愈,5例行第二次取石,1例行第三次取石。结论十二指肠镜下治疗胆管结石,疗效好,风险小,并且经过细心的观察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LC+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LC+LCBDE组和LC+EST组,各5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Oddis括约肌损伤发生率。结果 LC+LCBDE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31.52±25.71)min、住院时间(8.13±2.35)d、并发症发生率(15.38%)、Oddis括约肌损伤发生率(3.85%)均低于LC+EST组的(167.12±35.24)min、(10.37±3.25)d、48.07%、2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和LC+EST均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有效微创手段,LC+LCBDE方案具有手术时间短、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同时能保护Oddis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