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ERCP合并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2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合并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256例,通过ERCP掌握患者结石特征,并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进行取石治疗。结果 256例胆管结石患者插管成功249例(97.27%),EST取石成功239例(93.36%),其中1次成功后取石199例(83.26%),2次成功40例(16.74%)。有7例患者(2.73%)因多发憩室,乳头位置不佳插管失败转手术治疗。ERCP合并EST后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64.44%(154/239),引流3~5 d后造影证实结石取净90.91%(140/154)拔除了引流管,14例(9.09%)残余结石行2次内镜取石。术后并发症15例(6.02%),包括急性胰腺炎9例,胆道感染6例,给予相应治疗1周后痊愈。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39例未做特殊处理,3 d后恢复正常。结论老年胆总管结石行ERCP(或EST)耐受性好,疗效显著且恢复快,有条件医院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总结该方法应用注意事项及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明确诊断后行EPBD治疗的27例胆总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7例患者中,全部常规ERCP造影成功.EPBD成功26例,成功率为96.3%;其中一次取净结石21例,占80.8%;余皆二次取石成功.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患者2例,经保守治疗临床痊愈;1例出现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考虑有胆道感染,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无穿孔、切口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EP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刘晓阳 《医学信息》2010,23(14):2409-2410
目的评价内镜下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总结该方法应用注意事项及早期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明确诊断后行EPBD治疗的27例胆总管结石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7例患者中,全部常规ERCP造影成功。EPBD成功26例,成功率为96.3%;其中一次取净结石21例,占80.8%;余皆二次取石成功。术后并发高淀粉酶血症患者2例,经保守治疗临床痊愈;1例出现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考虑有胆道感染,使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无穿孔、切口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 EPB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方法将年龄23~82岁的19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EST组和EST+EPBD组,各96例,比较2种手术的疗效。结果EST+EPBD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少于EST组;一次性取石成功数及总成功取石成功数明显高于EST组。2组出血量、胰腺炎、胆道内钡剂反流、结石复发等多项并发症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EST+EPBD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显著减少。结论内镜下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可较大提高胆总管结石取石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Oddi括约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97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n=48)和内镜组(n=49).传统组采取传统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内镜组采取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在患者出院时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取石时间、一次取石成功率、机械碎石率;在术后1 h、术后24 h检测患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随访6 m后统计并对比2组患者胆道积气、胆总管反流、胆总管结石复发、反流性胆管炎的发生率.结果:内镜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内镜组患者取石时间、一次取石成功率均高于传统组,机械碎石率低于传统组(P<0.05);术后24 h,内镜组患者血清淀粉酶水平、PCT、CRP以及TNF-α水平均低于传统组(P<0.05);内镜组患者术后出现胆道积气的人数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术联合球囊扩张术可提高对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手术质控指标,降低患者术后炎症水平并提高患者预后Oddi括约肌功能,手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镜下治疗胆管结石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十二指肠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术等方法,并针对该手术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密切观察及护理,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方法对4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十二指肠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鼻胆管引流术,治愈胆管结石。术前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及检查准备工作,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护理,术后进行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及鼻胆管的护理等,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结果46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2例并发胰腺炎经治疗3-7d内治愈,5例行第二次取石,1例行第三次取石。结论十二指肠镜下治疗胆管结石,疗效好,风险小,并且经过细心的观察及护理,减少了并发症,促进了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配合胆道镜取石,观察组患者则应用ERCP+EST进行取石。对比2组患者结石取净率、围术期指标、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结石取净率为98. 00%,对照组患者100. 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和黄疸消退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治疗前,ALT、TBIL、ALB和TP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T和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ALB和TP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并发症包括胆管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结石复发,观察组有11例,对照组有12例,2组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ERCP联合EST,术后恢复较快,血清学指标改善明显,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中的医护配合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患者预后质量。方法选取60例平均年龄55岁的患者,其中对20例可疑患有胆总管结石症的患者行单独ERCP检查,40例确诊患有胆总管结石症的患者行治疗性ERCP术与EST。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常规护理准备,术中与医师熟练配合,协助医师插管、注射造影剂、取出结石、退管及放置引流管,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和手术效果,做好并发症护理工作。结果通过与医师术中、术后的熟练配合与护理,20例疑似患者经ERCP检查均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本组60例患者中58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治疗目的,只有2例并发了急性胰腺炎,经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后也痊愈出院。结论护士在ERCP及EST术前准备充分、术中与医师密切配合、术后正确及时的高质量护理水平都会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9.
内镜技术在胆总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 (EST)和内镜乳头气囊扩张 (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经EST和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 4 2 9例 ,其中原发性胆总管结石 178例 ,胆道术后胆总管残留或复发性结石 2 5 1例 ;单颗结石 2 2 5例 ,2颗结石 12 8例 ,3颗或 3颗以上结石 76例 ;对于 <10mm结石采用EPBD治疗 ,>10mm采用EST ;结果治疗成功 4 2 1例占 98 1% ,失败 8例 ;其中 98例经内镜治疗后结石自然排出 ,2 88例采用网篮或取石球囊取出结石 ,30例采用碎石网篮碎石后排出 ,5例经震波碎石后取出 ;36 / 4 2 9例经 2~ 3次再次取石后取净 ;总的并发症 3.0 % ,其中消化道出血 2例 ,胆管炎 4例 ,胰腺炎 7例 ;12 8例术后行胃肠钡餐X线检查 ,12 0例胆道内无钡剂返流 ,3例胆道内有积气 ,5例有钡剂返流入胆道 ;结论 EST和EPBD安全、有效 ,并发症少 ,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别小芹 《医学信息》2007,20(5):858-859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方法对2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取石术的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及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处理。结果28例成功实施EST取石;1例取石失败,转为治疗。结论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强力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病人尽快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分析一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二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管结石的成本-效益.方法:选取108例胆管结石患者为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及B组各54例,A组实施一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B组实施ERCP后二期LC术治疗,观察两组胆囊病理标本中性粒细胞计数、胃肠道生活质量指数(Gastrointestinal quality of life index,GIQLI评分)、成本-效益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A组胆囊病理标本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低于B组(P<0.05);术后A组GIQLI评分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成本-效益比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一期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安全性与ERCP后二期LC术方案相当,但前者术后胆囊炎性反应更轻,且前者更具成本效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就诊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n=50)和对照组(n=50),分别采用ERCP取石术和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费用和住院费用.术后2周,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前和术后2周采用胃肠疾病生活质量指数(GIQLI)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通气时间、切口疼痛时间及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结石未净的发生率、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随访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自觉症状、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ERCP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BDE)联合LC联合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治疗,按照术式不同分为ERCP+LC组(n=34)和LCBDE+LC+T管引流组(n=30),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总用时、术中出血量、净石率以及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满意度、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取石成功率、净石率、术后并发症、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以及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平均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ERCP+LC组的手术总用时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LCBDE+LC+T管引流组(P<0.05),ERCP+LC组的总住院时间比LCBDE+LC+T管引流组少37.7%(P<0.05),而其总住院费用却高出24.6%(P<0.05)。结论:ERCP+LC和LCBDE+LC+T管引流这两种微创手术均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具体的手术方案要结合各医院的设备以及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用于老年患者诊断及治疗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和治疗的1 560例患者资料,年龄(71.6±11.4)岁,其中60~69岁1 116例,70岁及以上444例,数据包括患者的临床和生化特征,ERCP诊断和并发症。结果对潜在的复合因素进行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60~69岁和70岁2组中相关因素的差异未见统计学差异(P=0.039)。老年ERCP检查和治疗中,60~69岁和70岁及以上2组间在成功插管、插管困难和插管失败方面均有一定差异(P0.05);2组间胆总管结石发生胆道梗阻和临床诊断无明显差异(P0.05),但2组间ERCP诊断、术后并发症和急性胰腺炎并发症均有一定差异(P0.05),70岁及以上的患者耐受性较好,但胆管结石大约是60~69岁患者的2倍(P=0.004)。结论老年患者进行ERCP诊断和治疗是安全的,且耐受性良好,对70岁及以上的老年患者ERCP并发症风险相对更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道疾病中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应用。方法本次选取80例胆道疾病患者,均为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采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诊断。结果胆总管良性狭窄14例,单纯胆总管结石60例,盲袢综合征1例,胆道蛔虫症1例,壶腹部肿瘤1例,肝门部肿瘤2例,胆管癌1例。胆总管结石采用EST方案取石,成功58例,另2例因乳头位于憩室或乳头旁憩室,不具EST或ERCP条件,或结石过大,需行开腹手术。胆总管良性狭窄14例行胆道支架治疗或气囊扩张。壶腹部肿瘤、胆管癌、肝门部肿瘤行支架治疗。针对蛔虫症者,取出残体。本组无严重并发症,仅ERCP术后有少量渗血。结论胆道疾病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具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至2018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的患者共205例,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T管引流组(行T管引流,108例)和鼻胆管引流组(行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97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血浆管拔除时间、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者的胆瘘、胆汁性腹膜炎、胆总管残留结石、胆道出血、低钾血症及术后1年胆道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血浆管拔除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鼻胆管引流组的胆道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T管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与留置T管引流相比,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联合鼻胆管引流对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更小,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的手术技巧及临床体会。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胆总管结石患者23例,均采用经胆囊管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治疗,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23例,19例成功经胆囊管取出结石,1例因镜下取石困难、1例因胆总管撕裂中转行胆总管切开取石,2例探查阴性。术中患者取出结石数1~5枚,直径约3~5mm。23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17例获随访5-7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1周、3个月均行肝胆超声检查,无一例发现残余结石,胆管内径均在正常范围,无胆管扩张及狭窄。结论: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不切开乳头括约肌和胆总管,保护了括约肌的功能和胆管壁的完整性,术后不带T管,避免了T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易操作、创伤小及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术后(EPT)乳头内气体和钡剂向胆管内的反流,判断乳头功能.方法采用X线稀钡钡餐方法,检测了54例EPT术后患者在术后1周、6月和1年时,比较手术切口的大小、原发疾病和乳头周围疾病的关系,判断术后乳头的功能.结果 54例EPT患者,手术切口的大小为(0.96±0.51)cm,胆总管结石33例 ,胆囊术后12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管结石3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2例,胆管炎3例,胆道蛔虫1例.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3例,大小约(3.24±0.78)cm.在前瞻性研究中, 随访1周33例,随访6月13例,随访1年8例.1年内胆管再发结石14.81%(8/54),其中7例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占87.50%(7/8),行鼻-胆管引流6例.X线稀钡钡餐检查中,出现术后1周、6月和1年的气体反流者15.15%(5/33)、15.38%(2/13)和12.50%(1/8);钡剂向胆管内反流12.12%(4/33)、7.69%(1/13)和12.50(1/8),行鼻-胆管引流者出现气体和钡剂反流者83.33%(5/6).结论 EPT术后患者乳头内气体和钡剂向胆管内的反流的发生率,与手术切口的大小、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大小和行鼻-胆管引流的时间密切相关.该研究还在继续之中 .  相似文献   

19.
任海滨 《医学信息》2018,(2):107-108
目的 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LC)+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与腹腔镜胆囊切除(LC)+十二指肠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行LC+EST/ERCP,观察组60例行LC+LCBDE,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LCBDE与LC+EST/ERCP均是安全有效治疗胆囊合并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LC+LCBDE占优势,临床根据患者情况行个体化治疗,灵活选取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和液电碎石机治疗继发性肝内外胆管难取性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单纯腹腔镜下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2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行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42例患者(联合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中转开腹率(因炎症粘连中转开腹率和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率)、胆总管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胆总管狭窄发生率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对照组42例患者中有6例中转开腹手术,其中2例因严重上腹部炎症粘连中转开腹手术,4例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手术,无胆漏和胆管狭窄;术后有3例发生胆总管结石残留,无胆漏和胆管狭窄。联合组42例患者中有2例因严重上腹部炎症粘连中转开腹手术,无因嵌顿难取性结石中转开腹手术病例,5例患者术中行液电碎石操作,术后胆总管无残留结石,无胆漏和胆管狭窄。对照组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石治愈。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联合液电碎石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可以在微创手术治疗过程中降低因结石嵌顿所致中转开腹率和结石残留率,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有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