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行膝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应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1月收治的90例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术前与缝合时,均静脉推注氟比洛芬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2、4、12及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在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44%,低于对照组的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临床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后予以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方式,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后因素,改善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泌尿外科腔镜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患者资料,并按照严重程度分为低危组和高危组,比较按照临床资料特征、化验结果的区别.结果:在57例脓毒血症患者中,高危组24例,低危组33例,在性别构成(男/女)、术前尿路感染方面,高危组明显高于低危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方式方面,高危组患者中输尿管镜手术比例明显高于低危级,而经皮肾镜比例明显低于低危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方面,高危组明显长于低危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率、血培养阳性率方面,高危组高于低危组,而术后至出现脓毒血症症状时间间隔(手术-感染时间)、血小板、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方面低于低危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性、术前存在尿路感染、合并糖尿病、输尿管镜手术、手术时间过长是尿源性脓毒血症预后不良的因素;术后血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发生多脏器功能障碍、血培养阳性、手术-感染时间短、血小板下降、血红蛋白下降、纤维蛋白原降低是预后不良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烧伤疼痛一直是烧伤患者治疗及恢复过程中的一个难题,各种类型烧伤疼痛的性质和强度不同,给烧伤科临床医师对烧伤疼痛的判别和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阿片类药物作为临床治疗烧伤疼痛的首选药,镇痛效果好,但具有不良反应较多、耐药性、成瘾性等问题.氟比洛芬酯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 相似文献
4.
比较氟比洛芬酯与曲马多对颈部淋巴结核切除术患者的超前镇痛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全麻下行颈部淋巴结核切除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诱导前氟比洛芬酯组(A组)、手术结束前10min氟比洛芬酯组(B组)和诱导前曲马多组(C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腹膜后腔镜手术高二氧化碳血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麻醉管理提供指导。方法选取择期腹膜后腔镜手术患者40例,观测并记录气腹前(T0)、气腹后30min(T1)、气腹后60min(T2)、气腹后90min(T3)、停气腹后30min(T4)各时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并同时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变化;如患者合并皮下气肿,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结果全手术过程中所有患者的PaO2均〉100mmHg,SpO2均为100%,患者的HR、SBP、DBP和MAP基本平稳。与T0相比,T1、T2、T3患者PaCO2和PETCO2呈进行性升高,pH明显降低(P〈0.05),T1、T2、T3高二氧化碳血症(PaCO2〉50mmHg)发生率分别为10%、41%、75%;30例发生皮下气肿,其中轻度13例、中度12例、重度5例,5例重度皮气肿患者PaCO2最高超过80mmHg,PETCO2最高超过50mmHg;另有1例术中出现气胸。结论腹膜后腔镜手术易发生高二氧化碳血症,气腹时间、皮下气肿严重程度等都为相关因素,提示麻醉期间应警惕高二氧化碳血症,以早期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对800例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产妇进行临床观察,记录其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出现不良反应164例,经积极治疗及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96.5%产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自控镇痛泵的镇痛效果满意,术后加强观察,及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使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硬膜外腔注射吗啡(EM)1mg联合静脉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PCIFA)方法行术后镇痛,观察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并与单用EM或PCIFA比较。方法 选择96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子宫全切或次全切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2人,PCIFA组:术毕静脉接镇痛录,配方为芬太尼20mg/L;EM组:术毕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MF组:术毕硬膜外腔注射吗啡1mg并联合PCIFA。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分别于术后6、24和48h随访评估镇痛效果厦芬太尼用量,记录术后病人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和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厦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结果 与PCIFA组、EM组相比,MF组在芬太尼用量和不晟反应上有差异。结论 静脉芬太尼病人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腔单次注射吗啡两种途径联合应用,该方法不仅镇痛效果满意,而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吗啡配伍咪唑安定用于术后镇痛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吗啡配伍咪唑安定术后镇痛能解除病人的术后疼痛,而且能减轻术后应激反应,减少危险事件的发生,但随着术后镇痛的普及应用,其并发症及副作用亦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不同配伍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副作用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单纯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60例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两组,即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组(D组)和单纯丙泊酚组(B组)。开放静脉,D组静脉推注地佐辛0.1mg/kg,5min后,缓慢推注丙泊酚2.0~2.5mg/kg,静注时间1.5~2min;B组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2.0~2.5mg/kg,静注时间1.5~2min。对两组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进行测定,对比两组患者无痛人流术苏醒后0min、10min、20min、30min下腹痛情况。结果D组术后各时间点镇痛效果均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1.
杨佳薇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22,42(2):498-505
胸科手术疼痛剧烈,缺乏有效的疼痛控制,会产生一系列并发症.有效的术后镇痛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镇痛模式主要有区域镇痛及使用全身静脉镇痛药,不同镇痛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现将胸科手术术后疼痛的产生机制及主要的术后镇痛方式加以综述,为减轻胸科手术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两种镇痛方法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应用。方法前列腺增生患者40例,ASAⅡ~Ⅲ级,随机分为PCEA组(内含盐酸丁丙诺啡0.6mg 氟哌利多2.5mg 生理盐水至100ml)与PCIA组(内含芬太尼0.8~1.0mg 氟哌利多2.5mg 生理盐水至100ml)进行比较。结果PCEA组镇痛效果优于PCIA组。结论丁丙诺啡对与前列腺增生患者镇痛效果确切,其循环呼吸稳定,未见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在剖宫产手术中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ASA Ⅰ~Ⅱ级80例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均采用腰一硬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给予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1.8~2.2mg.观察组在腰麻药中加吗啡0.2mg,对照组于硬膜外腔注射吗啡2mg.观察术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具体情况.结果 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与镇痛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射吗啡镇痛效果确切,持续时间长.但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硬膜外吗啡镇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对股骨头置换高龄患者认知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方法 随机选取择期于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下行股骨头置换手术的高龄患者75例,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25例,分别为:C组(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S组(溶剂组,使用临床凯纷制剂的溶剂脂微球)、K组(凯纷组,使用临床所用凯纷注射液)。3组分别记录术前24 h(T0)、手术结束时(T1)、术后3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 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并抽取外周静脉血3 ml,留存并以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并于T0、T2、T3、T4时间点通过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MMSE)测试,以评价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的情况。 结果 T0~T1时间点与C组及S组相比K组患者TNF-α、IL-6、IL-1β差异无显著性,T0~T2时间点与C组及S组相比K组患者MMSE差异无显著性;T2~T4时间点与C组及S组相比K组,K组患者TNF-α、IL-6、IL-1β血浆水平显著下降;T3~T4时间点与C组及S组相比K组,K组患者MMSE值显著增高;T2~T4 时间点,与C组及S组相比,K组患者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差异无显著性,疼痛评分显著低于C组及S组(P<0.05),术后POCD发生率,K组明显低于C组及S组。 结论 超前使用氟比洛芬酯可以降低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减轻POCD的发生率及发生程度,且并不增加患者手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对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并发皮肤感觉异常及红肿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方法 硬膜外阻滞麻醉行手术共 2 0 0 0例 ,I组 (观察组 ) 10 0 0例在硬膜外麻醉术后 ,持续硬膜外给药法镇痛 :丁丙诺啡 0 .4 5mg或吗啡 4mg ,加入 0 .5 %布比卡因 5 0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 6 0ml,注入首次剂量 5ml后 ,以 2ml·h-1速度持续硬膜外腔注入 ;II组 (对照组 ) 10 0 0例在硬膜外麻醉术后拔除硬膜外导管 ,不作镇痛 .结果 Ⅰ组发现了 15例皮肤并发症 .Ⅱ组未发现该并发症 .未发现运动功能受损者 .结论 阿片类药物的质量及所含化学成分、阿片类药与局麻药的配伍 ,可能是造成化学性神经损害的重要原因 ,临床上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方法中,术后即刻单次硬膜外注入吗啡已被临床证明有镇痛效果。目前更倾向于采用复合阿片类镇痛药与低浓度局部麻醉药硬膜外泵入,部分麻醉医生将二者结合,在接镇痛泵前硬膜外给予小剂量吗啡负荷量[1]。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80例妇科手术患者采用预注小剂量吗啡联合罗哌卡因与芬太尼在妇科手术后硬膜外镇痛(PCEA),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腔镜管理新模式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腔镜技术越来越多的被临床所应用。我院自1993年开展腔镜手术以来,持续开展了腹腔镜、妇科腔镜、胸腔镜、泌尿腔镜、关节镜、鼻内镜等多种腔镜手术。腔镜管理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手术的进程及护理质量。为了满足临床的需求,我院采取新的腔镜管理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陈佳馨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21,41(6):1463-1468
腰椎手术对骨和肌肉的创伤较大,术后疼痛程度较重,属中等以上的疼痛强度.术后疼痛不仅给患者造成不愉快的体验,而且患者因疼痛不能进行有效功能锻炼,延缓患者的康复.剧烈疼痛还会增加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更加容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由于担心感染和神经损伤等原因,腰椎手术很少使用椎管内给药作为术后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朱郁芳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11,34(1):58-61
针对手术后疼痛,单一药物和方法无法达到最佳效果,多模式镇痛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镇痛观念.阐述了术后疼痛的机制、影响术后疼痛的一些因素,并说明术后镇痛在术后治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介绍了骨科手术后疼痛所采取的多模式镇痛的各种常用镇痛药物和多种镇痛方法,并对其研究的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