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7日溶栓疗法,于溶栓前、溶栓后第3~4d及第7~8d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除HCT外,溶栓后第3~4d及第7~8d血液流变学其他指标均明显低于溶栓前,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尿激酶7日溶栓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时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方法对 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尿激酶 7日溶栓疗法 ,于溶栓前、溶栓后第 3~ 4d及第 7~ 8d分别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 .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人 .除HCT外 ,溶栓后第 3~ 4d及第 7~ 8d血液流变学其他指标均明显低于溶栓前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0 .0 1) .结论尿激酶 7日溶栓疗法能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现象 .  相似文献   

3.
李富慧 《医学信息》2007,20(9):1662-1663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尿激酶静滴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60例患者为治疗组,另30例为对照组。两组同时给予降颅压、脑保护荆以及其他常规治疗。包括:管理血压、血糖、降血脂及抗感染用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尿激酶100万U加入0.9%氧化钠溶液100ml静滴,30min内滴完。结果本组资料显示静脉溶栓治疗有效率达93.3%,治愈率达53.3%,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疗效肯定,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脑梗死是患者康复的关键,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护理方法。方法在DSA引导下对28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动脉内灌注尿激酶(UrokinaseUK)25~75万U,对患者加强护理。结果288例患者均顺利度过了危险期,缩短了住院天数,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结论动脉内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前、中、后护理是重要环节,心理护理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流灌注成像指导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 ,观察其安全性。方法2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 ,发病时间为6~12h,均进行磁共振弥散成像 (DWI)和血流灌注成像(PWI) ,并且PWI体积>DWI体积 ,给予尿激酶100万U一次静滴溶栓治疗 ,观察溶栓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变化及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尿激酶溶栓治疗无一例颅内出血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后很快恢复。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流灌注成像可以指导发病6~12h的急性脑梗死的尿激酶溶栓 ,临床疗效安全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主要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前后,分别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平均(30± 10)min给予尿激酶150万U.治疗组于尿激酶溶栓前开始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兆科药业(合肥)有限公司,批号20121030)5000万U;对照组尿激酶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同治疗组,但低分子肝素钙在尿激酶静滴后8h开始应用.两组低分子肝素钙连续应用7d,bid.结果 治疗组80例中73例再通,再通率为91.25%,对照组70例中50例再通,再通率为70.1%.两组血管再通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醇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较尿激酶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有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早期低分子肝素钙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塞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的效果。方法将10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溶栓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血栓通、胞二磷胆碱注射液、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作为基础治疗方案。溶栓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尿激酶静脉强化溶栓效果。结果溶栓组患者在神经功能体征改善程度上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塞越是早期应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梗死血管的再通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比较:观察组患者再通38例,再通率为63.3%;对照组患者再通10例,再通率为16.7%.两组患者再通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能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于我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7例.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均给予静脉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进行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157例经溶栓治疗后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26例发生脑出血,脑出血发生率为16.56%;经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发病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3 h)、糖尿病(有)、心房颤动(有)、溶栓后收缩压(≤140 mmHg)、溶栓前NIHSS评分(≥16分)是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脑出血的危险因素有发病到溶栓治疗的时间、糖尿病、心房颤动、溶栓后收缩压低于140 mmHg、溶栓前NIHSS评分高于16分等,需积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脑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长期血透导管堵塞后应用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5月16例长期血透导管堵塞的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的临床观察。结果16例患者堵塞后应用微量泵泵入尿激酶溶栓。均有显著效果。结论采用微量泵泵入溶栓方法,用尿激酶溶液各5万单位加生理盐水20ml以10ml/h微泵泵入内动静脉管路,可延长导管的透析功能,确保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的护理干预疗效.方法 对本科收治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采取护理干预进行总结.结果 确诊后观察疗效.25例患者6h内采取溶栓加护理干预均获痊愈,15例显效,5例改善,无效0例,治疗总有效率(痊愈+显效)达88.8%.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得当使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h内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使其达到最佳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溶栓治疗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入选者血管性痴呆发生情况,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17例,占20.73%;建立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性痴呆发生率较高,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01—2018-12恩施亚菲亚妇产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测定治疗前及治疗14天后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研究组上述血清指标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降低或升高,且研究组降低或增高幅度更明显(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联合尤瑞克林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的脑电信号特征,探讨样本熵算法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监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频谱和样本熵分析7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溶栓前和溶栓治疗后24 h的EEG数据。分析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结果:溶栓治疗有效的患者,Delta与Alpha频段的能量在溶栓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溶栓前后,溶栓有效患者的Delta频段的样本熵在溶栓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Delta频段和Alpha频段的能量,以及样本熵可用于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效果的监测评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栓溶解疗法;脑电图;频谱;样本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滤器保护下导管溶栓治疗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在滤器保护下应用溶栓导管进行溶栓治疗的护理重点.包括:一般护理、滤器植入术后护理、导管护理、溶栓药物治疗的护理及出院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10例患者在溶栓过程中出现症状性肺栓塞,由于护理观察仔细,未发生致命性肺栓塞.1例出现滤器严重移位,通知医师给予拔除滤器.置入的临时滤器106例均顺利取出,可回收滤器44例中41例顺利取出,3例无法取出改为永久植入.结论 细致、有效的护理可保证创伤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溶栓的疗效,防止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早期静脉溶栓能有效解除血管闭塞,恢复脑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达到再灌注治疗目的,是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做好静脉溶栓的观察和护理是其治疗效果的保证。方法选取符合静脉溶栓的患者15例,通过早期溶解血栓,解除血管闭塞,恢复脑血流灌注,从而挽救缺血半暗带脑组织,达到再灌注治疗目的。结果早期溶栓再通目前被认为是脑梗塞急性期的最佳治疗方案之一。溶栓治疗过程中,临床护理对于患者预后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急性脑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显著,院前院内溶栓绿色通道,医护密切配合,提高患者对溶栓治疗的认知度、依从性,同时充分发挥患者潜能、促使患者得到最大化的康复,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确诊后立即给予尿激酶150万U溶于100mL的生理盐水中,在30min内静脉滴入.溶栓治疗开始前口服阿司匹林300mg,以后150 mg/d,连服2周,再改75 mg/d维持.滴入尿激酶后每隔12h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一次,2次/d,共3d.结果 65例患者治疗120min内血管再通47例,再通率72.3%.出现心源性休克4例,心力衰竭8例,皮肤粘膜散在出血点及注射部位皮下瘀斑3例,牙龈出血2例,鼻衄1例,无过敏反应和危及生命的大出血,死亡2例.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果显著,操作方便、价格便宜、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缺血性脑梗死急性期溶栓治疗的疗效。方法 98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病程为2-7h。行脑血管造影明确栓塞血管及部位。尿激酶以1万U/min持续泵入,总量为100万u,辅助其它常规治疗。治疗14d后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基本痊愈14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39例、无变化11例、死亡4例。有效率为84.7%。显效率为44.8%,血管再通率为73.5%,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是循环科的多发病.它的特点是发病急、死亡率高,近些年来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为了及时再灌注心肌,临床经常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梗,它的血管再通率高于尿激酶,相对于PCI治疗更快捷,但应用rtPA静脉溶栓的成功却离不开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密切配合.现将我科2010年6月-12月间应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4例心梗病人的护理经验做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狼疮性脑梗死的早期表现,以提高对狼疮性脑梗死的警惕性. 方法分析了5例SLE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在发生脑梗死前已有神经损害表现. 结果均给予糖皮质激素合环磷酰胺或环孢素A治疗,1例还应用东菱克栓酶进行溶栓.3例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结论出现肢体无力、抽搐、精神障碍等新发症状应引起足够重视,警惕脑梗死的发生.短程大剂量激素冲击及CTX 治疗,病情得到较好控制.溶栓治疗应用也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