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科医生普遍认为膀胱穿刺造瘘术是泌尿外科常规小手术,甚至在床边局麻下即可操作完成。但和传统开放切开置管造瘘不同,不能直视下分清辨别各层次结构,所以存在穿刺失败甚至误伤相关脏器的可能性。通过本文报告分析,充分重视术中细节过程可有效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总结23例肾后性衰竭行经皮穿刺造瘘术的护理过程中,认为术前的充分准备、术中熟练的配合是成功完成手术的重要因素,做好术前的准备工作及心理护理.使患者术中能更好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结肠造瘘是晚期大肠癌的一种手术方式。结肠造瘘病人术后通过精心护理,可降低感染率及死亡率。我科自2002年3月至2004年2月共行腹部造瘘术28例,采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心理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行胃造瘘18例,效果满意.其护理要点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细致的护理,保持造瘘管通畅,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行胃造瘘18例,效果满意。其护理要点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细致的护理,保持造瘘管通畅,预防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佘慧莲 《医学信息》2007,20(7):1273-1274
目的 探讨老年病人十二指肠穿孔修补并胃空肠造瘘术的护理。方法 通过对一例有高血压病史和痛风史的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老年病人的术后护理总结经验。结果 患者成功拔除各管道,痊愈出院,饮食正常。结论 动态的观察病人的情况,对病人实施细致精心的营养支持护理是病人术后痊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肠造口术是治疗直肠癌、结肠癌的一种常用手术。由于肠造口改变了病人原有的排便方式,从隐蔽的会阴部移到腹部,且不能随意控制,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活动都有很大影响。肠造口后正确的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我科从2001年3月至2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结肠造瘘术围手术期护理研究工作进行探讨,总结结肠癌围手术期的造瘘护理经验。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在本院的76例结肠癌患者行结肠造瘘术前、术后护理总结经验。结果本组患者经此方法护理后,无1例行二次手术,造瘘均成功。结论围手术期进行合适、细致、准确的护理方法,及充分了解肠造瘘的目的及方法,一方面可以减少并发症,另一方面能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加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造口病人的作用.方法 20例造口患者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前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松弛训练.结果 干预后患者焦虑、紧张明显缓解.结论 心理护理能明显减轻患者围手术期心理不良反应,减少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高年龄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延长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方法血液透析高年龄患者高位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方法及护理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正确掌握新瘘使用时间,掌握穿刺方法和拔针后处理,及患者自我护理,预防内瘘阻塞,确保透析的正常进行。结论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正确使用及加强对内瘘的护理,延长内瘘的寿命,是长期血液透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分析采用膀胱造瘘接持续负压吸引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并发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4年4月接收治疗的12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患者不实施膀胱造瘘,治疗组患者用不锈钢膀胱造瘘套件行膀胱造瘘,于不锈钢膀胱造瘘套件插入多孔内芯,给予持续负压吸引。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膀胱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电切综合征发生率、包膜穿孔发生率以及膀胱痉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HGB下降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前列腺电切术患者采取膀胱造瘘持续负压吸引进行治疗的患者,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直肠癌根治术(Miles)治疗患者术后永久性造瘘口的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行Miles术后永久性肠造瘘口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配合综合护理措施,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护理情况。结果本组所有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并未出现造口坏死、出血等并发症,仅有8例患者出现造口周围皮肤炎症症状,经对症处理及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且经6个月时间随访,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Miels术后加强永久性肠造口的护理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可有效提高Miels术成功率,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直肠癌是人类的一种主要癌症,约占全部癌肿14%,死亡率占所有癌症的首位,而25%的大部癌肿位于乙状结肠以下,就直肠癌而言,则约80%是在腹膜反折线以下,距肛管3~8cm之间,随着根治性手术的扩大,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腹壁造瘘术式较前增多,并逐渐被重视,也是治疗直肠下段癌最好的方法,其特点是治愈率高,死亡率低,根治性彻底,虽有人工肛门的特点因而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困难,就根据本院收治27例直肠癌根治术后人工肛门肠造瘘口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人文关怀在直肠癌腹壁造瘘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直肠癌腹壁造瘘病人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方法 依照医院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教育的培训,创建温馨的人文环境,为病人提供方便,制定符合造瘘病人的人性化服务流程,做好造瘘病人的出院指导.结果 病人、家属的满意度提高,造瘘病人的护理行为更为专业化.结论 开展人文关怀服务,提供符合造瘘病人的心理和生活需求,提高了病人、家属的满意度,完善了造瘘病人的专科护理流程,减少了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 对12例膀胱肿瘤的患者行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生命体征变化,予以对症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 12例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无1例并发症发生,患者病情稳定,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加强膀胱全切除回肠代膀胱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复杂性膀胱阴道瘘的病因、治疗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9年我科收治的复杂性膀胱阴道瘘患者的发生原因、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结果 41例患者中,妇科、产科因素是导致复杂性膀胱阴道瘘发生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41例,Ⅰ期修补成功30例,Ⅱ期修补成功8例。术后随访12个月至10年无复发。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中精细操作和术后强化管理是提高复杂性膀胱阴道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动静脉内瘘是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保持动静脉内瘘的通畅和长期使用是提高患者生存时间的关键.术前进行心理护理,告知患者应该配合的具体事项,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注意手术侧肢体体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内瘘通畅情况,做好术后宣教及常见并发症的防治和护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膀胱造瘘术联合改良尿道腔内剜除术(M-PKEP)治疗老年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90例老年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分为4组:A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B组患者采用膀胱造瘘术联合TURP,C组患者采用M-PKEP,D组患者采用膀胱造瘘术联合M-PKEP。比较4组患者围手术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IPSS、残余尿量(RUV)、最大尿流率(Qmax)及生活质量(QOL)评分水平。结果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最少;术后3、6个月4组患者IPSS及RUV较术前均明显降低,Qmax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患者IPSS、RUV最低,Qmax最高;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高;术后3、6个月4组患者QOL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4组患者QO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D组患者QOL最低。结论膀胱造瘘术联合M-PKEP治疗前列腺增生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肠造口病人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肠造口术是肛肠外科的常用手术,主要适用于低位直肠癌,大肠癌晚期梗阻等病人。临床上分结肠造口、回肠造口、单腔造口、双腔造口等。临床上单腔造口多见。由于肠造口改变了排便途径,改变了排便方式,且不受意志控制,所以对病人心理和生理都有很大影响,给家属也增加了一定的负担。正确的肠造口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可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硬脑膜外血肿清除术后,硬脑膜造瘘引流脑脊液的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78例硬脑膜外血肿术后硬脑膜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意识状态及头颅CT检查结果,并对适应证选择、预后进行讨论。手术方法是将骨窗野硬脑膜切开4~5个0.5~0.8cm的小孔,并通过引流管使脑脊液流出体外。结果78例硬脑膜外血肿量在30ml以上的患者,未发生脑脊液漏。术后4~11d复查头颅CT,65例中线移位基本恢复;10例仍有脑积水存在;3例侧脑室轻度受压。结论硬脑膜外血肿术后造瘘引流脑脊液,能明显地降低术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害,避免了去骨瓣手术,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