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分析捂热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入本院急诊中心的捂热综合征患儿38例进行研究,其中死亡组12例,存活组26例,观察并统计两组的体温,小儿危重病历评分(PCIS)等临床表现,测定并分析两组的pH、Ca2+、Na+、血糖、乳酸、白蛋白、血浆渗透压和脑钠肽等实验室指标。结果死亡组的平均体温高于存活组,PCIS低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的MODS、DIC和呼吸衰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死亡组的pH、Ca2+和白蛋白检测值均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的Na+、血糖、乳酸、血浆渗透压和脑钠肽值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患儿体温、PCIS等临床表现和患儿pH、Ca2+、Na+、血糖、乳酸、白蛋白、血浆渗透压和脑钠肽等与捂热综合征病死率密切相关,应严密监测患儿相关指标以降低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婴儿捂热综合征(IMS)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近5年收治住院的51例IMS患儿资料,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再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51例IMS患儿中,9例死亡,病死率17.6%。IMS患儿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比较,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捂热时长、体温、改良Glasgow昏迷评分(PCIS)、小儿危重病例评分(GCS)、脏器功能障碍数目、pH、乳酸、血浆渗透压、Na+浓度、Ca2+浓度、血糖、白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CIS≤70分、GCS≤8分、脏器功能障碍数目≥3、血Na+≥150 mmol/L、D-二聚体≥2 mg/L为影响IMS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医护人员需充分认识影响IMS患儿预后的危险因素,以期早期识别、合理治疗IMS,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我院从2001年11月—2003年11月共抢救治疗捂热综合征40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婴儿捂热综合征是指因保暖过度、捂闷造成缺氧、高热及抽搐为主的征候群 ,严重者或治疗不及时均可导致死亡或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现将我院 1 997年 2月至 2 0 0 1年 4月收治的 2 6例患儿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6例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中 ,男 1 8例 ,女8例 ;年龄 2 0d至 5个月 ,其中 <1个月 4例 ,~ 3个月 1 6例 ,~ 4个月 5例 ,~ 5个月 1例。发病季节 :春季 6例 ,秋季7例 ,冬季 1 3例 ,夏季无。城镇患儿 4例 ,乡村患儿 2 2例。原发病 :1 9例发病前身体健康 ,6例病前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 ,1例有营养不良。诊断标准 :全部…  相似文献   

5.
徐凤玲  谢敏慧 《江苏医药》2002,28(2):123-124
目的 研究捂热综合征患儿酸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临床意义。方法 18例捂热综合征患儿按病情分为轻、重两,组作血气分析并检测血清电解质含量,并与10例同龄正常小儿作对照。结果 两组捂热综合征患儿pH值,剩余碱(BE)及碳酸氢根(HCO3^-)浓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病情加重更为明显;两组患儿血清游离钙离子浓度(iCa^2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5);血清钠离子浓度(Na^ )和血浆渗透压(Osm)重度组低于轻度组,轻度组高于对照组(P<0.010。结论 拮热综合征患儿均有代谢性酸中毒与低钙血症;而血清钠离子浓度和血浆渗透压因病情轻重呈相反变化,从而提示:作酸碱、电解质水平测定对指导拮热综合征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徐忠  柏振江  谢敏慧  李莺  华军 《江苏医药》2013,39(2):191-193
目的 探讨捂热综合征死亡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捂热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其中,死亡7例(死亡组),存活36例(存活组).结果 死亡组患儿的平均热峰(40.82±0.95)℃,明显高于存活组患儿的(39.87±1.01)℃(P<0.05),抽搐、昏迷、休克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率及第3代小儿死亡危险评分(PRISMⅢ)均高于存活组(P<0.05),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氧合指数(OI)、pH值、前白蛋白(PA)和白蛋白(Alb)均低于存活组(P<0.05);血糖(Glu)、WBC计数和Na+浓度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 捂热综合征死亡患儿易出现超高热、昏迷、抽搐、休克和DIC,OI、Glu和Na+浓度以及PCIS评分和PRISMⅢ评分均有助于早期病情的判断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7.
韦晓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745-3745
婴儿捂热综合征又称被捂综合征、蒙被(缺氧)综合征。是儿科常见的急症,易误诊误治。自1992年以来共收治28例院内外首诊时曾被误诊的本病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徐建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602-604
目的探讨婴儿捂热综合征(infant muggy syndrome,IMS)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2月至2008年2月江西省南昌市第三医院儿科病房收治住院的30例病例。结果 30例婴儿捂热综合征患儿中呼吸系统损害居首位,心脏损害第2位,同时伴有神经系统、肾脏、肝脏、胃肠道及凝血功能等脏器功能损害,其中2个和2个以上脏器功能损害26例。经过治疗后20例患儿存活出院其中3例留有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死亡10例。结论 IMS以呼吸系统损害和心脏损害多见,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病死率高,以维持体温、氧疗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9.
捂热综合征是一组小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因捂闷造成的高热、大汗、惊厥、呼吸循环衰竭症侯群,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因物理因素引起的疾病.由此造成夭折者也屡见不鲜。目前尚无统一命名,有称为闷热综合征、蒙被窒息综合征等.1993-5~1996-5三年共收治42例本病综合征患儿,现报告如下,并控讨其发病机理。1 一般资料男29例,女13例,日龄  相似文献   

10.
捂热综合征在寒冷季节时有发生,由于过度保暖或捂闷过久所致以缺氧、高热、大汗、脱水、抽搐、昏迷和呼吸循环衰竭为主要表现。我们自1995年11月至1996年3月收治31例捂热综合征患儿,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男18例,女13例;年龄<28天3例,~3个月20例,~6个月7例,>6个月1例。冬春季发病,农村28例,城市3例。起病方式:患儿起病前大都身体健康,起病急骤,有明确蒙被捂热史:(1)裹捂过多;(2)母婴同盖一床被;(3)乘车途中包盖过严。临床表现:高热27例,抽搐20例,昏迷ZI例,均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循环衰竭等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病区新生儿捂热综合征发病状况及其危害性,以采取相应措施.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病区(NICU)1997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捂热综合征5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3例患儿占同期新生儿病区收治病人总数的1.17%,多见于农村(83.0%),每年2月份、12月份为发病高峰.本病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后遗症多,本文死亡率达15.1%.结论捂热综合征关键在于预防,应加强宣传科学的新生儿防寒保暖越冬知识,摒弃不合理的传统育儿观念.  相似文献   

12.
蒋华丰 《淮海医药》2013,31(5):439-439
目的探讨婴儿捂热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捂热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8例患儿中,14例治愈,3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捂热综合征发病急、病情重,做好预防及正确的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降低发病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
王雪  刘亭亭  张立双 《河北医药》2021,43(10):1572-1575,1580
目的 探讨儿童不完全性性早熟发生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不完全性性早熟女童122例,按性发育特征,分单纯乳房发育组49例、单纯外阴发育组41例和单纯早初潮组32例;同时选择同一时期体检的健康女童69例,作对照组,调查女童的人口学特征和饮食生活方式、性激素水平,采用卡方检验和二分...  相似文献   

15.
捂热综合征 ( IMS)是由于包裹、捂闷太严太久造成的。患儿在短时间内出现缺氧、高热、脱水、惊厥甚至造成呼吸、循环衰竭的一种综合性疾病 ,为了减少后遗症发生率 ,提高治愈率 ,在对症、支持等常规处理下 ,我们主张早期应用高频喷射性呼吸机治疗捂热综合征 ,可及时改善缺氧及呼吸循环衰竭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将我院 3 1例病例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我院 1996年 1月至 2 0 0 2年 11月的住院患儿 ,其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2~ 9个月。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16例 ,对照组 15例 ,治疗组轻度 5例 ,中度 8例 ,重度 3例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儿童支气管患儿176例纳入哮喘组,同时选取同期正常儿童176例纳入正常组。首先采用SPSS17.0作单因素分析可能引起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因素17项,筛选出P0.05的单因素作Logistic回归模型的自变量,作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单因素共有10项,且P0.05,与正常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高危因素为呼吸道感染、家族哮喘史、未补充鱼肝油、家人吸烟,且母乳喂养是哮喘的保护因素。结论积极预防儿童哮喘的高危因素,提高保护意识,对于预防和控制儿童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与引起儿童哮喘发作的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从而为预防儿童支气管哮喘提供依据。方法:挑选本院近1年约3000例哮喘患儿为病例组,同时挑选无支气管哮喘的3000例患儿为对照组,运用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法,研究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家里饲养宠物、家族哮喘史、家族鼻炎史、过敏体质、呼吸道感染、使用地毯、家人吸烟、居住环境差。为儿童哮喘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保护因素。结论:对于存在哮喘危险因素的患儿,应尽量避免危险因素,预防呼吸道感染,积极查找过敏原并减少与过敏原接触,避免被动吸烟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院呼吸科监护室2001年10月至2004年7月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9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预防VAP的发生。1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为我院2001年10月至2004年7月收住呼吸监护室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69例患者,将其分为并发VAP组和非VAP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2VAP的入选标准:①上机48h后胸部X线片上出现新的或原有的病灶阴影增大;②新出现的发热;③气管内出现脓性分泌物;④有肺部实变和(或)肺部可闻及湿性口罗音;⑤WBC>10×109/L或WBC<4×109/L伴或不…  相似文献   

19.
卓琳  陈怡  吴成 《淮海医药》2022,(4):369-372
目的:探讨儿童腺病毒肠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某院确诊的腺病毒肠炎患儿24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腺病毒检测阴性的132例腹泻患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的相关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腺病毒肠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7天、呕吐、肠套叠、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热、发生抽搐、发生脱水、呼吸道症状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IL-2R、IL-6、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道症状、ALT、CK、IL-2R、IL-6升高是儿童感染腺病毒肠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165、1.050、1.012、1.002、1.073,P <0.05)。结论:早期识别疾病、重视腺病毒肠炎引起的肠道外脏器损害、研究腺病毒感染患儿的免疫应答改变,对于腺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及患儿的治疗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道营养障碍与MODSE患者发病和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1∶3配比病例对照研究方法。OR值及其95%CI的计算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RR值及其95%CI的计算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MODS患者153例,依配比条件选取对照459例。发病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肠道营养障碍,其OR(95%CI)为5.34(1.47~19.41),此因素为MOD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P=0.011)。死亡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肠道营养障碍,其RR(95%CI)为1.92(1.248~2.95),此因素为MODS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对有上述因素的老年人群应视为MODS高危对象,重点防范,并控制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