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的价值。方法将120例急诊行PCI的STEMI患者根据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情况分为慢血流和无复流组27例,血流正常组93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慢血流/无复流的预测指标。结果慢血流和无复流组患者的IL-17、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高于血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17是慢血流/无复流的影响因素,血清IL-17水平升高与PCI后慢血流/无复流的发生有关,检测IL-17对PCI后慢血流或无复流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栓抽吸联合山莨菪碱预防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改善心肌水平灌注的效果。方法连续入选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行PCI的STEMI患者,初始血管造影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2级,行血栓抽吸后,随机分配到A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1 000μg山莨菪碱,n=72)和B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生理盐水5ml,n=71)。所有患者入选时即予静脉注射负荷剂量替罗非班(10μg/kg)然后以0.15μg.kg-1.min-1连续泵入36小时。主要终点为术后校正TIMI计帧数(cTFC)、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完全ST段回落率(STR)。次要终点包括TIMI血流分级,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PCI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cTFC水平较低(23±8)帧vs(28±7)帧(P<0.01);STR率较高(70.8%vs 53.5%,P<0.05);TMPG 2~3级比例较高(70.9%vs 53.5%,P<0.05);CK-MB峰值较低(170±49)U/L vs(198±51)U/L(P<0.05);两组之间TIMI 3级血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2%vs 93.0%,P>0.05);术后2周LVEF水平较高(60±7)%vs(51±6)%(P<0.01)。结论 STEMI患者行PCI术中行血栓抽吸后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山莨菪碱不仅改善心肌灌注而且改善术后心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 RF),胱抑素-C(cystatin C, Cys-C)水平与老年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无复流的关系。方法 选取邯郸市中心医院于2018 年12 月~ 2019 年12 月收治的232 例行直接PCI 术的老年STEMI 患者,术后根据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将患者分为无复流组(47 例)和正常血流组(185 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血清RF 和Cys-C 水平及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 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RF 和Cys-C 对患者无复流的预测价值。结果 无复流组患者的血清RF(18.34±7.65 IU/ml vs8.47±4.16 IU/ml),Cys C(1.58±0.54mg/L vs 0.87±0.32mg/L)及支架置入数目(3.15±1.43 个 vs 2.02±1.12 个),多支血管病变比例[30(63.83%) vs 66(35.68%)],糖尿病比例[33(70.21%) vs 77(41.62%)] 明显高于正常血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11.954~111.607,均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RF 和Cys-C 是老年STEMI 患者直接PCI 术后无复流的危险因素(OR=1.893~3.025,均P< 0.05)。RF 和Cys-C 预测行直接PCI 术的老年STEMI 患者术后无复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4 和0.821,二者联合检测的AUC 为0.918,高于RF 和Cys-C 任一单项指标。结论 老年STEMI 直接PCI 术后无复流患者血清RF 和Cys-C 水平升高,且二者均是无复流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无复流。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术中出现无复流时,冠脉内推注血小板GP 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和硝普钠的疗效.方法 替罗非班组为2009年2月至2012年10月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的患者54例;以同期急性STEMI患者行PCI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给予冠状动脉内注入硝普钠患者(硝普钠组)52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图像,测定PCI时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计算校正TIMI计帧数(cTFC),观察术后30 d心绞痛、主要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冠状动脉内注射药物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硝普纳组(62.96% vs 42.31%,P<0.05);替罗非班组cTFC明显少于硝普钠组[(38.6±7.2)vs(49.4±9.5),P<0.01];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心绞痛发生率(5.56% vs 21.15%,P<0.05)、MACE的发生率(7.41% vs 23.08%,P<0.05)低于硝普钠组,LVEF高于硝普钠组[(58.2±6.3)% vs (50.4±9.7)%,P<0.05].结论 对于急诊PCI治疗术中出现无复流,应用替罗非班优于硝普钠,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以增加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减少术后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的疗效。方法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接受急诊PCI患者85例,其中血栓抽吸+PCI治疗者40例为联合组,单纯行PCI治疗者45例为单纯组。比较2组基础临床资料、手术时间、罪犯血管分布、术前罪犯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后即刻TIMI血流Ⅲ级、术后2hST段回落≥50%、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50%、术后即刻无复流、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2组性别比例、年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发病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时间[(55.0±31.0)min]、罪犯血管分布、术前罪犯血管TIMI血流分级情况与单纯组[(54.0±32.0)mi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即刻无复流、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5.0%、2.5%)明显低于单纯组(15.6%、6.7%)(P<0.05),术后即刻冠状动脉TIMI血流Ⅲ级、术后2hST段回落≥50%、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50%发生率(92.5%、90.0%、60.0%)明显高于单纯组(84.4%、77.8%、40.0%)(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2.5%)与单纯组(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可提高急诊PCI成功率,有较好的安全性、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急性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中常规抗凝抗血小板基础上加用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 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评价替罗非班对术后回复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 2007 年1 月至2009 年1 月,共110 例接受急诊直接PCI 治疗的初发急性STEMI 患者.PCI 术后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56 例)和对照组(54例),比较两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术后两组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 两组间一般情况、基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分布情况以及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成功率未见统计学差异,术后IRA 的TIMI 3 级血流获得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替罗非班组的校正TIMI 计帧数(CTFC)明显低于对照组[(30.24 ±8.32) 帧vs.(37.72 ±17.68)帧,P <0.05],而TIMI 心肌灌注(TMPG)分级获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8.2% vs.77.8%,P <0.05),90 min ST 段抬高总回落百分比(smSTR%)快于对照组[(73 ±15)% vs.(61 ±2)%,P <0.05],术后替罗非班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51.30 ±6.63)% vs.(48.02 ±9.98)%,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出血并发症及主要心血管事件.结论 急性STEMI 患者急诊PCI 治疗中早期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灌注,常规剂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无/慢复流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行直接PCI术并且静脉应用替罗非班的STEMI患者296例,根据替罗非班的用药时机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中用药组。分析两组术前与术后梗死相关动脉(IRA)血流情况,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PCI术前及术后IRA前向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比例均高于术中用药组,分别为(74.7% vs 47.2%、98.9% vs 93.2%,P<0.05)。术前用药组PCI术后LVEF高于术中用药组(58.31±5.35)% vs (52.93±6.01)% (P<0.05)。两组术后住院期间MACE、出血及严重的血小板减低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可以减少无复流及慢复流发生率,保护心脏功能;此外,术前应用替罗非班不增加STEMI患者PCI术后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出现无复流现象的AMI患者近期预后。方法回顾分析AMI行PCI患者547例,根据PCI术后血流分级(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分级),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2级患者74例为无复流组,随机抽取TIMI3级患者7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7天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于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入院后第3天和第7天无复流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PCI术后3个月无复流组AMI、充血性心力衰竭、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外科手术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结论AMI行急诊PCI过程中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明显低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CI后冠状动脉血流正常患者。提示AMI行PCI后冠状动脉无复流患者近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关系。方法入选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50例,检测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依据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结果将患者分为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6.4×109/L)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组(>6.4×109/L),根据PCI后冠脉造影血流速度分级,将患者分为冠脉血流正常组(TIMI分级=3)和无复流组(TIMI分级≤2),进一步比较组间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与无复流发生关系,以ROC曲线评估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无复流发生的诊断价值。结果中性粒细胞升高组患者中无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性粒细胞未升高组(33.3%vs.17.2%,P<0.05)。无复流组患者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冠脉血流正常组[(7.9±4.3)×109/L vs.(6.2±3.0)×109/L,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2.40,95%CI为1.18~5.15,P=0.023),但是ROC曲线分析表明入院中性粒细胞水平不能作为诊断无复流的单项检验指标。结论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水平是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后冠脉造影无复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是不能作为单一生物标记物用于预测无复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血清炎性因子和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01-2014-12在我院就诊的急性STEMI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PCI术前是否服用高剂量瑞舒伐他汀将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70例和高剂量瑞舒伐他汀组(B组)75例。在急诊PCI术后2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其中瑞舒伐他汀钙均给予10mg,每晚1次。所有患者在入院后24h内及发病第7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IL-6浓度,并采用TIMI血流分级和校正的TIMI帧数计数(CTFC)评价心肌灌注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1周后血清炎性因子hs-CRP、TNF-α和IL-6浓度较发病24h内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1周后B组患者hsCRP、TNF-α和IL-6的浓度较A组患者亦明显降低[(2.51±1.09)mg/L vs.(4.47±2.62)mg/L,(14.78±2.86)ng/L vs.(18.76±3.98)ng/L,(21.75±9.78)ng/L vs.(34.37±10.98)ng/L,P0.05]。B组患者急诊PCI术后CTFC明显低于A组[(27.4±11.6)帧vs.(35.8±12.7)帧,P0.05]。结论: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高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加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不同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相关指标差异,对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经验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182例,按照血栓负荷状态分为高血栓负荷组117例与低血栓负荷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介入治疗相关指标,以及平均住院日、住院期间死亡率等临床结果差异。结果与低血栓负荷组患者比较,高血栓负荷组患者术中无复流或慢血流发生率更高、用于处理无复流或慢血流的药物用量更多,住院时间更长(P<0.05)。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TIMI3级血流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STEMI患者直接PCI治疗过程中,需要警惕高血栓负荷患者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的风险,血栓抽吸、抗栓、扩冠等综合措施的合理运用,有助于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96例A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急诊PCI术治疗。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复流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术中发生复流者为A组(n=72),术中无复流者为B组(n=24)。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压、心率、吸烟史、空腹血糖等和PCI相关情况,包括支架数量、发病至再灌注时间、血栓抽吸例数、支架长度等,并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B组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时间[(7. 19±1. 32) h]较A组[(5. 65±1. 71) h]明显延长,且血清Lp-PLA2含量[(309. 24±76. 34) mg/L]较A组[(197. 07±55. 35) mg/L]显著升高(P 0. 05);而其它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Lp-PLA2含量是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的影响因素(OR=3. 84,95%CI:1. 64~9. 01,P 0. 01)。结论血清Lp-PLA2含量是A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影响因素,故临床中可通过早期测定血清Lp-PLA2含量预判断ASTEMI患者PCI术中发生无复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狄红彦  陈欣  卢成志  徐建强 《新医学》2012,43(10):722-725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对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9例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支架植入前行血栓抽吸后冠状动脉内注入替罗非班(A组,53例)与常规PCI后静脉应用替罗非班(B组,36例)两组的冠状动脉造影、UCG及心电图结果.结果:两组PCI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TIMI 3级血流、UCG所示的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LVEF、术前及术后1h心电图所示的总ST段回落≥50%比率、梗死相关血管(IRA)无复流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STEMI明显血栓负荷的患者,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替罗非班后PCI术的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微导管注射维拉帕米与经导引导管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方法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行急诊PCI治疗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患者52例,随机分为维拉帕米组和替罗非班组各26例。维拉帕米组将微导管置人靶血管远端,经微导管注射维拉帕米;替罗非班组直接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比较2组PCI手术结束时血流达到TIMI3级和心肌组织灌注达到TIMI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IMImyocardialperfusiongrades,TMPG)3级的百分率,出现无复流现象至首次注射药物时间,血流恢复至TIMI3级时间,心肌组织灌注恢复至TMPG3级时间,PCI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手术结束时维拉帕米组心肌组织灌注恢复至TMPG3级百分率高于替罗非班组(P〈O.05),2组冠状动脉恢复TIMI3级血流百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拉帕米组出现无复流现象至首次注射药物所需时间较替罗非班组长(P%0.05),冠状动脉恢复TIMI3级血流时间、心肌组织灌注恢复TMPG3级时间较替罗非班组短(P〈O.05),2组PCI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术后7d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在急诊PCI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置人微导管于远端血管注射维拉帕米逆转无复流现象优于经导引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应用超负荷量氯吡格雷时术后心肌微循环灌注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0月,64例成功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300 mg组和600 mg组,2组各32例.比较2组间的基础临床状况和造影情况、介入治疗结果以及术后心肌呈色显像分级(MBG)3级获得率、ST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R%)、心功能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IGF)、可溶性CD40配体(8CD40L)的变化.结果 2组一般情况、基础临床情况和造影、介入治疗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氯吡格雷600 mg组的MBG分级3级获得率明显高于300 mg组(21.88%和50.00%,P<0.05),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显著下降[(70.90±9.51)%和(60.70±15.06)%,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增加[(70.96±9.51)%和(65.27±9.85)%,P<0.05],PIGF较300 mg组显著下降[(14.37±1.32)ng/L和(15.85±1.71)ng/L,P<0.05],sCD40L较300 mg组显著下降[(4.93±0.71)μg/L和(5.68±0.77)μg/L,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前给予超负荷量氯吡格雷可以改善PCI术后的心肌微循环灌注,改善心功能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行PCI治疗的AMI 312例,根据有无复流及TIMI等级,分为无复流组(TIMI 0~1级,n=37)与复流组(TIMI 3级,n=275)。记录胸痛持续时间、冠心病危险因素,检测入院时外周血相关指标及心电图ST段改变,观察PCI相关影像学变化及TIMI血流情况,评估左室功能、血栓等级、血管痉挛等变化,分析无复流影响因素。结果两组血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胸痛持续时间、最大ST段变化、左室射血分数、血栓等级、分叉病变、偏心病变、累及血管数、血管痉挛等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白细胞计数、血栓等级、血管痉挛等级是预测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血白细胞计数、血栓分级、血管痉挛等级是预测AMI 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原溶栓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急诊PCI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原溶栓联合急诊PCI治疗。比较2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心肌灌注和心功能水平。结果术后,观察组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率为85.33%,ST段回落患者比率为90.67%,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 3级患者比率为68.00%,分别高于对照组的69.33%、72.00%、52.00%; TIMI帧数(CTFC)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低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尿激酶原溶栓联合急诊PCI治疗可改善急性STEMI患者心肌微循环血流灌注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85例,根据治疗后TIMI血流情况分为无复流组(TIMIO~2级)及TIMI3级组,记录2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无复流现象的影响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为40%;应激性高血糖、高尿酸血症、高敏C反应蛋白〉3mg/L是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无复流现象可增加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论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高,无复流现象可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7例,均拟于12 h内行急诊PCI术,按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剂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观察组术前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观察2组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术后无复流发生率以及ST段回落情况、术后7 d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结果术后,2组TIMI分级情况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0. 05);观察组术后无复流发生率(5. 88%)显著低于对照组(23. 91%),且ST段回落率(94. 12%)显著高于对照组(80. 43%)(P 0. 05);观察组术后7 d的hs-CRP水平(6. 85±1. 01) mg/L显著低于对照组(7. 56±1. 37) mg/L,而NOS水平(17. 21±6. 23) U/m L显著高于对照组(13. 56±4. 27) U/m L(P 0. 05)。结论 PCI术前服用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PCI术后心肌血流再灌注,减少无复流现象,这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具有抗炎作用及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急性非ST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在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静脉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对PCI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入选病例系诊断为NSTEMI并接受择期PCI治疗的患者共117例,随机分为丹参川芎嗪治疗组(62例),对照组(55例),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β受体阻滞剂,他汀降血脂,低分子肝素抗凝,硝酸酯药物扩血管等)的前提下,治疗组患者在PCI术前接受丹参川芎嗪治疗3~7d。主要观察两组患者在PCI术前及术后罪犯血管TIMI及TMP血流分级。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础临床资料及入院时心肌标志物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术前罪犯血管基础TIMI血流3级及TMP血流3级的患者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67.7%vs.47.3%,P=0.025,50.0%vs.30.9%,P=0.036。治疗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3级及TMP血流3级者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83.9%vs.65.5%,P=0.021,79.0%vs.52.7%,P=0.003。治疗组术后Tpn-I值明显低于对照组[(0.86±0.24)μg/Lvs.(2.04±0.33)μg/L,P=0.006]。结论 NSTEMI患者在接受PCI术前应用丹参川芎嗪治疗,能有效改善PCI术前及术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术中对心肌的损伤,从而有可能改善患者的近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