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CTPA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PA及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多层螺旋CTPA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资料,并应用MPR、MIP、VR等后处理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及其栓子情况,观察肺动脉栓塞的征象,10例经临床治疗后行CTPA复查并与临床结果对照指导治疗。结果:40例肺动脉栓塞(PE)病例中,中央型PE32例,周围型PE8例。肺动脉内栓子表现为中心型、偏心型及闭塞型的充盈缺损。经治疗复查CTPA显示栓子变小或消失。结论:MSCTPA已成为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靠方法,并为肺动脉栓塞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PA在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pulmonaryembolism,APE)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8例临床拟诊APE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及cTPA检查,以肺动脉收缩压~30mmHg为PAH诊断标准,分成PAH组46例,其余肺动脉压〈30mmHg者6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在CTPA轴位图像上进行相关测量及影像学表现分析,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主肺动脉直径、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比值与肺动脉高压程度呈正相关,以主肺动脉直径≥2.9cm诊断PAH的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分别为95.65%和88.71%)。主肺动脉与升主动脉直径比值〉1、主肺动脉与降主动脉直径比值〉1.1诊断PAH敏感度分别为53.33%和91.48%,特异度分别为92.41%和65.57%,三者联合诊断PA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6.85%、96.85%。结论CTPA能够对PAH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对评价APE严重程度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肺动脉栓塞(PE)是一种常见而又易漏诊的致病原因和死亡原因,国内学者研究指出,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常规CT和MRI扫描有其局限性;肺血管造影是诊断PE的金标准,但其为有创性,有明显并发症[1]。近年来,随着MSCT的出现,其无创性、高空间和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可清晰显示肺动脉有无栓塞,栓塞的位置及范围大小等。本文收集2002年7月~2011年11月来我院检查治疗的2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价值。1材料与方法本组26例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19~72岁,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成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等方法不同角度显示肺动脉.结果 18例肺动脉栓塞中中央肺动脉(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合并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2例,肺叶及肺段动脉栓塞13例,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3例.检出的最大肺动脉血栓直径为29.4 mm,最小栓子直径为1.8 mm.结论 64排螺旋CT肺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性成像方法,在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应用于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文46例患者中共有256个栓塞灶,右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138个,左肺5级以上动脉栓塞灶118个,对左右肺动脉栓塞显示率进行比较发现左右肺部动脉栓塞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X^2=3.13,P〉O.05);对2~3级肺动脉及4~5级肺动脉,5种阅片方式进行栓塞检出率比较,发现其中1.25mm+MPR/MIP对2~3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显著高于2.5mm+MPR/MIP组(X=20.07,P〈0.05);1.25mm+MPR/MIP对4~5级肺动脉栓塞检出率显著高于2.5ram+MPR/MIP组(X=12.86,P〈O.05)。直接征象为血管的完全闭塞及不同程度的管腔内充盈缺损,其形态各异,如血管截断,中心型充盈缺损,呈现“轨道征”、“靶心征”,动脉断面偏侧附壁可见充盈缺损,边缘可规则或不规则,呈“半月征”。结论在肺动脉栓塞的检查8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技术具有无创、快捷、受外界影响小、重复性强等优点,可代替传统的肺动脉造影成为诊断肺栓塞的首选。  相似文献   

7.
双源CT肺动脉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成像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临床拟诊为PE的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总结PE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分型,并比较MPR、MIP、VR和CTVE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效果.结果:直接征象:58例中45例诊断为PE,共发现栓子 658支(中心型170支,偏心型208支,附壁型74支,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22例临床确诊的肺动脉栓塞患者,先行螺旋CT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入碘海醇100 ml,延迟15~20 s和25~30 s行两次扫描。结果:平扫的间接征象:肺纹理稀疏11例,肺梗死灶形成9例,肺动脉高压2例,胸膜肥厚3例,胸腔积液8例。增强后的直接征象:充盈缺损(附壁性32支,部分性30支,完全性92支和中心性即轨道征15支)和动脉面细小14支。结论:螺旋CT肺动脉造影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安全、迅速、无创伤的有效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sp iral CT pu 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 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25例,采用单/多排螺旋CT扫描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 IP)和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结果本组25例PE共行29次SCTPA检查,中央型PE 23例(92%),周围型PE 2例(8%)。主肺动脉、左及右肺动脉、叶间肺动脉、叶肺动脉、舌支肺动脉的显示率均达100%,对段肺动脉的显示率达97.77%,对亚段肺动脉的显示率也达68.00%。PE受累血管主要集中在叶、段肺动脉,受累率在46.58%~75.00%之间。结论SCTPA技术为临床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PE的可靠检查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疑似肺动脉栓塞(PE)患者181例,对胸部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51例肺动脉栓塞。结果所有患者的肺动脉主干、双侧肺动脉干、肺叶、肺段动脉均显示。181例疑似患者中,共发现51例肺动脉栓塞,多发栓塞31例,单发20例。普通C T增强成像中,肺动脉栓塞阳性率为11.97%(14/117例),多发栓塞9例,单发5例。动脉C T A成像中,肺动脉栓塞阳性率为57.81%(37/64例),多发栓塞22例,单发15例;延迟扫描,肺动脉栓塞阳性检出率与CTA成像结果一致。普通CT 增强成像与肺动脉CTA成像比较,肺动脉栓塞的阳性检出率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 P <0.01)。结论64层螺旋C T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的诊断方法,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表现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回顾性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CT表现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并探讨CT肺动脉造影(CTPA)评价急性PE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48例经CTPA确诊的急性PE患者,根据其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危重组21例和非危重组27例。对两组的栓塞指数、中央肺动脉受累比例、右心室最大层面短轴(RVMMA)和左心室最大层面短轴(LVMMA)比(RV:LV)、主肺动脉和(或)右肺动脉干、支气管动脉扩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表现中与PE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并对RV:LV和栓塞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危重组21例的肺动脉栓塞指数(22%-85%,中位数38%)、中央肺动脉受累(占42.5%)、RV:LV(0.90-1.90,中位数1.30)、肺动脉扩张(14例)、支气管动脉扩张(8例)情况经统计学分析均高于非危重组;非危重组27例的肺动脉栓塞指数为5%-48%(中位数22%),中央肺动脉受累占31%,RV:LV为0.80-1.40(中位数1.00),肺动脉扩张5例,支气管动脉扩张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Z=4,27、χ^2=5.40、Z=2,58、χ^2=11.45、χ^2=4,87,P值均〈0.05);RV:LV与栓塞指数呈正相关(r=0.61,P〈0.05)。绪论CTPA评价急性PE的危重程度是可行的,栓塞指数、RV:LV和中央肺动脉受累占的百分比越大,PE患者发生严重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几率越高。  相似文献   

12.
急性肺栓塞血气及CTPA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基础疾病、实验室及CTPA检查资料,探讨低氧分压及栓子栓塞肺动脉分支差异的机制。方法:分析APE患者基础疾病、血气及CTPA检查资料,观察肺叶及肺段各动脉分支栓子部位、数量。1 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用x~2检验对各分支动脉栓塞率比较;对照组与APE组比较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PE组各项血气分析PaO_2、PaCO_2及SaO_2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本组APE患者,栓子共累及240处肺动脉,右肺动脉153条(栓塞率24.0%),左肺动脉87条(栓塞率17.8%)。右肺上叶动脉累及31条(栓塞率15.8%),右肺中叶动脉累及27条(栓塞率8.4%),右肺下叶动脉累及95条(栓塞率32.3%);左肺上叶动脉累及肺动脉23条(栓塞率15.6%),左肺下叶动脉累及64条(栓塞率18.6%)。结论:临床疑诊APE患者,要重视实验室及CTPA检查,并合理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T肺动脉成像(CTPA)诊断肺栓塞(PE)时,不同经验的读片者间和同一读片者内的一致性。方法 55例临床可疑PE患者行CTPA检查,6位不同经验的放射科医生独立地分析CTPA图像来评价读片者间的一致性。3位放射科医生3个月后第二次分析CTPA图像来评价读片者内的一致性。PE的表现分为阳性、阴性和难以确定。读片者一致性用百分比及Kappa系数表示。结果 6位读片者判定29~31例(平均29.2例)患者CTPA为PE阳性,1~5例(平均3.0例)患者CTPA为难以确定。6位读片者在48例(87.3%)患者CTPA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5位读片者在4例患者(7.3%)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4位读片者在2例患者(3.6%)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3位读片者在1例患者(1.8%)的诊断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诊断PE上,如果以每例患者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非常好"(Kappa值为0.91)。以每个肺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好"(85%,Kappa值为0.74);以肺叶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好"(89%,Kappa值为0.78);以肺段动脉为观察单位,读片者间的一致性"中等"(75%,Kappa值为0.59)。如果以每例患者为观察单位,同一读片者内的平均一致性"非常好"(96%,Kappa值为0.93)。结论在CTPA上诊断PE时,经验不同的读片者间和同一读片者内的一致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4.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临床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资料,并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结果:19例患者中,其中左右肺动脉栓塞有8支,叶肺动脉栓塞27支,段及亚段肺动脉栓塞56支。偏心型41支,闭塞型38支,中央型8支,附壁环形型4支。结论:64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可作为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CT肺血管成像对急性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动态分析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肺血管成像(CTPA)对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动脉栓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动态分析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CTPA资料,分析治疗前、治疗后24 h及14 d时的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及右心功能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和X2检验分析治疗前后的变化,并采用Pearson法分析肺动脉栓寨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在溶栓治疗后逐渐减小,Qanadli和Mastora评分在治疗前(分别为50.0、46.5分)与治疗后24 h(分别为42.5、1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30、6.493,P值均<0.01);治疗后24 h与治疗后14 d(分别为25.0、8.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640、4.299,P值均<0.01).治疗后24 h,右心室最大短轴直径(4.58 cm)及横截面积(23.10 cm2)明显减小,左心室最大短轴直径(4.41 cm)及横截面积(26.37 cm2)明显增大,双侧心室最大直径比(1.07)和面积比(0.94)明显减小,与上述各指标治疗前相比(分别为5.07 cm、25.42 cm2、3.57 cm、20.17 cm2、1.59,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1~4.959,P值均<0.05);治疗后24 h,肺动脉收缩压(40.92 mm Hg)明显变小,与治疗前(58.61 mm H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4,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24 h,CTPA肺动脉栓塞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间均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r=0.034~0.598,P值均<0.01).结论 CTPA可以动态观察急性肺栓塞的肺动脉阻塞程度及右心功能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超声心动图作为诊断右心功能的标准,探讨64层CT肺血管造影(CTPA)对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了临床疑诊肺栓塞的41例行CTPA检查的患者,阳性组根据右心功能、肺动脉栓塞部位及肺动脉压力指数分组,薄层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T),分析各组数据中右心功能参数的差异。结果 41例患者中肺栓塞阳性24例,阴性17例,CTPA诊断右心功能不全13例,超声心动图诊断右心功能不全11例。以超声心动图为标准,64层CTPA诊断右心功能不全的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90.9%,阳性预测值90.9%,阴性预测值76.9%,Kappa值为0.669,诊断具有中度一致性。对于主肺动脉干(PA)、升主动脉(Aorta)、上腔静脉(SVC)、奇静脉(AV)、冠状静脉窦(CS)、PA/Aorta比、LVd、RVd及RVd/LVd比之间比较,第一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PA、PA/Aorta比,LVd、RVd及RVd/LVd,CS;第二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第三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有PA/Aorta比。结论 MSCTPA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在诊断肺栓塞的同时对心功能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肺动脉栓塞直接征象与溶栓效果的对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广  马大庆  贺文  何青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4,38(10):1069-107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 (MDCTPA)中肺动脉栓塞 (PE)直接征象与内科溶栓治疗效果的联系。方法 对比分析 2 8例PE患者于溶栓前后MDCTPA的影像表现 ,依据MDCTPA表现具体分型为 :Ⅰ型 :管腔中心充盈缺损。Ⅱ型 :附壁充盈缺损并凸向腔内。Ⅲ型 :附壁充盈缺损并凹向腔内。Ⅳ型 :血管分支没有增强。结果  2 8例PE影像资料中 ,受累肺动脉共计 93支 ,可分析的受累肺动脉分支 (2~ 4级 )共 74支。统计提示Ⅲ型栓塞表现的内科溶栓抗凝治疗效果 (2 3% ,5 / 2 2支 )显著差于Ⅰ型 (95 % ,19/ 2 0支 )与Ⅱ型 (77% ,2 0 / 2 6支 )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χ2 值分别为 2 2 344和14 0 2 5 ,P值均P <0 0 1)。结论 MDCTPA对肺动脉栓塞影像表现的精细显示 ,能够对内科溶栓抗凝治疗效果进行预测 ,有助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肺灌注成像(DEPI)的定量参数诊断肺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0例疑似肺栓塞行双能量CT扫描并行CTPA及DEPI重建的患者影像资料,以肺段为评价单位,分析PE栓子的部位、栓塞程度以及肺灌注情况,测量感兴趣区的平均CT值及碘含量值与正常灌注区的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分为非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的检查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方法,以期提高基层医院对急性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临床高度怀疑急性PE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采用相同检查流程,在不同扫描条件下进行CT肺动脉血管成像,原始图像在ADW4.3图像工作站中采用MPR、MIP及VR方法进行后处理.观察不同扫描条件和不同后处理技术对PE诊断正确率的影响.结果 ①对比剂浓度300mgI/ml、350或370mgI/ml均可,剂量80~90ml为宜,注射速率3~3.5ml/s即可;②延迟扫描时间17~20s,肺动脉及分支对比剂充盈良好;③吸氧及呼吸训练有助于减少伪影;④扫描范围从肺底至肺尖,足先进,对减少膈肌运动引起的呼吸伪影有好处;⑤肺叶及以上动脉内栓子在MPR、MIP和VR显示率相仿,但MPR有助于显示肺段及以下动脉内栓子.结论 16层螺旋CT采用合适的扫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方法,能有效提高PE患者的诊断正确率,在基层医院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