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大连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资料,探讨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依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开展监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3年大连市共报告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未分级事件854起,中毒1 205例,死亡41例;2012年12月、2013年1月报告起数(515起)、中毒例数(697例)和死亡例数(22例)分别占总起数、总中毒例数和总死亡例数的60.30%、57.84%和53.66%;总体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为1.8/万和0.06/万,病死率为3.4%;先导区中毒发生率低于其他地区(P0.05),市内四区死亡率高于其他地区(P0.05);中毒场所主要为家庭,其事件起数、中毒例数和死亡例数分别占总体92.15%、89.88%和92.68%。结论严格执行国家《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以主要中毒场所家庭为重点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防控工作,普及健康自救知识,发现中毒及时报告。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湖南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规律,找出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特点,更好的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降低中毒事件的发生率,有效的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方法由调查员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报告情况收集全省2004-2006年度突发中毒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省2004-2006年共发生中毒事件110起,中毒人数3487人,死亡32人;突发中毒事件接报途径主要以疾病监测为主,占80.91%;中毒场所分布,家庭(含聚餐)发生突发中毒事件起数最多,为41.82%,中毒人数构成比分布则学校最多,占46.09%。突发中毒事件主要是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在具体的中毒原因上,有机磷等农药中毒、毒蘑菇食物中毒、蜡样芽胞杆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居多,分别占18.81%、4.76%、8.49%、6.88%。结论加强家庭聚餐、学校集体食堂和餐饮业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卫生知识的宣传,增强市民自我保护能力,能有效预防突发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化工园区中毒事故可能直接影响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并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为遏制化工中毒事故损害进一步扩大,将人身财产损失降至最低,以化工园区中毒事件医学救援为切入点,分析国内化工园区中毒事件应急处置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从法律体系、中毒事件处置程序及处置技术等方面完善化工园区中毒事件处置流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发生情况,分析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增强突发中毒事件防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湖北省2005-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资料,归类统计分析.结果 湖北省2005-2015年共报告突发中毒事件142起,中毒病例3 432人,死亡115人,病死率3.35%.根据事件分类,食物中毒117起,急性职业中毒10起,其他中毒15起;根据事件分级,较大事件63起,一般事件40起,未分级事件39起;家庭是突发中毒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十堰和恩施地区突发中毒事件占比最高,分别为23.94%和15.49%;毒蕈中毒事件死亡人数最多,沙门氏菌中毒事件发病人数最多;按规定时限报告的事件占所有突发中毒事件的33.10%.结论 毒蕈中毒是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防控重点,应加强源头预防;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报告率偏低,需规范信息报告工作,完善部门间信息互通机制,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与上报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豆角中毒的原因,为今后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1起豆角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本文通过对近年哈尔滨市发生的21起豆角中毒事件进行分析,得出豆角中毒主要发生在秋季9、10月份,中毒场所主要为集体食堂,中毒原因主要由于一次加工的豆角量过大,加工方法不当,导致豆角加工不彻底,中毒因子菜豆凝集素和皂素没有被完全破坏等。结论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以达到控制豆角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州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发生的状况及分布规律,为预防和控制急性职业中毒提供科学依据和防治对策。方法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楚雄州10年间发生的1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该州1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毒人数146人,罹患率为66.36%;死亡6人,病死率为4.11%。职业中毒事件6起发生在乡镇企业。中毒主要在冶金和化工行业,共9起,中毒罹患率高达73.91%,且以硫化氢、砷化氢中毒为主。中毒原因主要是设备跑、冒、滴、漏,违反操作规程超负荷生产,无通风设施和个人防护不当。结论急性职业中毒应作为楚雄州职业病防治的重点,并应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平江县旅游胜地幕阜山庄发生的一起中毒事件调查,排除其它中毒可能,调查证实为一起CO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满足全国突发中毒事件技能竞赛的需求,考察省级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方法以突发中毒事件的特征为基础建立突发中毒事件桌面推演案例,运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研制开发了突发中毒事件桌面推演系统。结果该系统采用浏览器/服务器(B/S)模式,通过网络进行试题的收发,各省参赛队伍通过互联网进行中毒技能竞赛桌面推演环节。结论中毒桌面推演系统是中毒卫生应急演练和计算机的结合,为提高中毒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校验应急预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状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3年度北京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6-2013年度北京市共报告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11 768起,中毒16 132人,死亡259人。93.9%(11 050/11 768)非职业性CO中毒事件发生在居民家庭内,99.9%(11 046/11 050)的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为未分级事件。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集中发生在冬季,高峰为每年11月至翌年3月。自2010年开始推广CO中毒报警器,除2012年度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的发生有所回升外,其余年度呈现下降趋势。结论 2010年开始推广安装CO报警器后,北京市居民家庭CO中毒事件报告的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均呈现总体下降趋势。安装CO报警器可减少居民家庭内CO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2001~2002年毒鼠强中毒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庆市 2 0 0 1~ 2 0 0 2年屡屡发生剧毒急性鼠药毒鼠强中毒事件。据卫生部门统计 ,共发生以食物为载体的毒鼠强中毒事件 3 6起 ,进食人数 42 6人 ,中毒人数 2 91人 ,死亡 47人 ,进食中毒率为 68.3 1% ,中毒死亡率为 16.15% (见表1)。表 1 重庆市 2 0 0 1~ 2 0 0 2年 3 6起毒鼠强中毒事件统计以食物为载体中毒起数中毒发生单位中毒原因家庭个体摊贩食堂学校投毒自服 进食人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中毒人群中毒时间36 31 31 1 351 42 6 2 91 47各年龄性别四季均有发生1 毒鼠强属禁用品毒鼠强是一种对人、畜均具有剧烈毒性的灭鼠药。国外早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贵州省2015—2019年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的流行规律及特点,为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防控依据。  方法  收集贵州省2015—2019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报告的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资料,对其核实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5—2019年贵州省0~19岁人群共发生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590起,中毒1 441人,死亡5人;中毒事件高峰在5月和9月,家庭和集体食堂是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的高发场所,占总事件的90.68%(535/590);中毒原因食品最多的是毒蘑菇及马桑果,占71.69%(423/590),其中5起中毒死亡病例全部由毒蘑菇中毒引起。  结论  贵州省0~19岁人群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事件中,乡镇及农村地区散居儿童、中小学生是中毒高发群体。应重点加强对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有毒植物及毒蘑菇类中毒防控的宣传教育,减少相关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5年毒鼠强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点,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安徽省发生毒鼠强中毒事件7起,中毒44人,10人死亡,病死率22.7%。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阜阳市农村地区,集中在3月到10月,有家庭聚集性。中毒原因主要是投毒。结论毒鼠强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受害者主要是农村居民,应该通过加强对农村市场鼠药经营的管理,普及科学灭鼠知识,宣传中毒自救和急救常识,开展化学中毒处理应急演练等措施,预防和控制有毒化学品中毒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云南省急性职业中毒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省的急性职业中毒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9年12月,收集云南省2004至2019年报告的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信息,对事件流行病学分布、事件分级、行业特点、毒物种类和中毒原因等要素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云南省2004至2019年累计报告47起急性职业中毒事件,中毒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潍坊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措施,降低事件发生隐患。方法利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2007~2009年潍坊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7~2009年潍坊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主要是冬季居民取暖时使用煤炉不当引起的,占总数的71.01%(463/652);中毒事件主要发生在寿光市、高密市、青州市,中毒起数分别占43.56%、14.11%、13.50%。结论中毒事件多发生在晚上休息时间,有家庭聚集性,主要是用煤炉取暖方法不当引起。为减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发生,要开展预防中毒知识的宣传工作,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5.
马子建  方四新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47-1148
目的研究合肥市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建立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主动监测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开展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监测。结果非职业性一氧化硫中毒事件总体上从11月下旬开始增多,次年的1月上旬到2月上旬病例较集中(P0.01)。事件原因多以燃煤取暖为主,室内通风不良,导致一氧化碳的蓄积。中毒在各年龄段差距不大,性别上女性略多于男性,病例主要集中在市区(P0.01)。结论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监测、报告工作,发现对可能引发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情况及时预警,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梳理我国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建设与运行现况,探讨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为促进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发展以及制定中毒控制卫生应急政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整理突发中毒事件相关政策文件和技术方案,查阅分析突发中毒事件和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相关文献,结合2017—2018年全国突发中毒事件基本情况调查中省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调查结果,阐述我国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职责任务、建设运行、国家政策项目支持情况以及初步搭建中毒救治网络,结合国外中毒救治网络状况进而发现我国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建设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结果 已建设完成国家级、省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建立部分市级化学中毒救治基地,但尚未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化学中毒救治网络。结论 为有效提升化学中毒应急救治能力,应建立健全应对各类重大突发中毒事件能力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四级化学中毒救治网络,加强对化学中毒救治基地的管理和资金投入,开展多中心联合的化学中毒信息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7.
应急检测是突发中毒事件的重要环节, 为能及时、准确处置中毒事件, 减轻事故危害, 诊治中毒人员和减轻后续环境经济损失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2014年8月重庆市一隧道施工现场发生了中毒事件, 用HAPSITE便携式色谱/质谱仪对现场气体及土壤标本进行了采样分析, 确认了导致工人中毒的几种有毒气体, 为该次事故定性和病人的救治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1993至2006年我国钡中毒的流行状况.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收集1993至2006年发生于我国的钡中毒事件,对钡中毒的原因、地区和年度分布、毒物的构成、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结果 1993至2006年我国发生钡中毒事件32起,75.0%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累计中毒654人,死亡37人,总病死率为5.7%,钡中毒分布于全国18个省或直辖市,发病高峰在1993至1998年.在所有钡中毒事件中,氯化钡和碳酸钡中毒最常见,分别占43.8%和34.4%.87.5%的中毒事件与钡盐的储存、加工、使用、运输和防护不当有关,90.6%的中毒事件为非职业性巾毒.60.2%的患者血钾低于3.5 mmol/L,3.1%的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或窜颤.89.2%的患者死于呼吸肌麻痹和(或)恶性心律失常.结论 中国钡中毒事件仍时有发生,应引起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并加强有毒钡盐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特征,为增强突发中毒事件防控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5—2018年湖北省突发中毒卫生应急信息平台报告的突发中毒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湖北省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共报告突发中毒事件171起,中毒病例3 024例,死亡13例,病死率0.43%。根据事件分级,重大事件2起(占1.17%),较大事件14起(占8.19%),一般事件50起(占29.24%),未分级105起(占61.40%)。根据事件分类,食物中毒事件115起(67.25%),职业中毒事件4起(2.34%),其他中毒事件52起(30.41%),以化学品、真菌、细菌中毒为主。突发中毒事件在7月份报告数最多,8月份和10月份次之,11月份最少。报告突发中毒事件数量居前三位是恩施、武汉、荆州。病例数前三位是十堰、武汉、鄂州。突发中毒病例的职业居前三位的是农民、职员和工人。
  结论  湖北省突发中毒事件仍以食物中毒为主,需加强对突发中毒事件的监测、报告及审核,推进突发中毒卫生应急信息平台的修订完善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6-2018年四川省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规律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毒蕈中毒事件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整理2016-2018年四川省毒蕈中毒事件相关信息,对其流行病学特征开展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17.0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采用Map Info Pro 9.5绘制地图。结果 2016-2018年,四川省共报告毒蕈中毒事件318起,中毒病例1 180例,死亡22例。6-10月是毒蕈中毒高发期,该时期报告事件数占总数的95.28%。报告事件数排前5的市(州)依次为绵阳、广元、自贡、成都和宜宾,共报告195起事件,占总数61.32%。家庭是毒蕈中毒的主要发生场所,92.14%的中毒事件发生在家庭。74.07%的中毒病例临床症状为胃肠炎型,22例死亡病例均为肝肾损伤型。有2起事件开展了专业的毒蕈种类鉴定。结论毒蕈中毒是近年来四川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应在毒蕈中毒高发地区加强监管监测,通过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高危人群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毒蕈中毒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