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总结了105例应用RASS镇静评分进行镇静与护理强度管理对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预防效果。主要内容有:RASS镇静评分的主要内容,不同评分等级患者的护理要点,镇静护理和基础护理等。认为根据RASS镇静评分进行镇静和护理强度管理可提高机械通气期间患者的舒适感,有效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等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计划镇静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计划镇静组和对照组各50例,计划镇静组实施计划镇静方案,根据Ramsay评分动态调节镇静药物的用量,同时有效实施每日唤醒;对照组为常规按需镇静。评估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性拔管和 ICU不良经历等。结果计划镇静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且患者ICU不良经历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计划镇静可以改善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转归,减轻患者的ICU不良经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及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7月-9月在我院ICU治疗的气管插管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非计划性拔管分为拔管组21例和未拔管组79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危险因素。自2020年10月我科实施HFMEA,选择2020年10月~12月ICU气管插管患者100例,比较实施HFMEA前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责任护士ICU工作年限、APACHEⅡ评分、置管天数、正确使用约束、镇静与躁动评分是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责任护士ICU工作年限短、镇静与躁动评分高是非计划性拔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正确使用约束是保护因素(P<0.05)。实施HFMEA后,非计划性拔管率显著低于实施HFMEA前(P<0.05)。结论 ICU人工气道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较高,责任护士经验缺乏、患者躁动、未正确使用约束等是非计划性拔管的高危因素。实施HFMEA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的临床特征,探讨有效预防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010年6月各ICU科室共发生的34例非计划性拔管患者的资料.结果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构成比高于经鼻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患者,夜间非计划性拔管构成比高于白天,未镇静或镇静无效的患者容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气囊管理不规范易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本组34例计划性拔管患者中44%拔管后48 h内不需重新置管.结论 尽景采取经鼻路径气管捕管方式;合理安排护理人力资源,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患者监护;合理使用镇静剂,规范镇静评分:采取合适有效的约束方法;规范气囊管理可以降低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临床上对气管插管拔管指征可能偏于保守,对拔管指征应有更新更全面的掌握,减少患者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5.
正机械通气已广泛运用于临床抢救和重症监护患者中。在有创机械通气中,较为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性拔管。国外研究报道,在ICU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为0.7%~15.9%[1-2],国内一些医院研究报道在5.4%~15.5%[3-4]。非计划性拔管可分为自我拔管和意外拔管。在非计划性拔管中,自我拔管占大多数。患者因人工气道引起的不适及疼痛、躁动、镇静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病人行计划镇静镇痛的临床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300例ICU机械通气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50例行常规持续镇静,观察组150例行计划镇静,比较两组病人的ICU住院时间、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ICU住院时间、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病人行计划镇静镇痛可缩短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Rass评分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ICU收治的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采用ICU常规护理,对照组给予基础镇静,观察组给予Rass评分指导镇静。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67%vs 11.67%,P0.05);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1.67%VS 16.67%,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VS 18.33%,P0.05)。结论 Rass评分可有效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联合Ramsay镇静评分在预防ICU患者非计划性气管拔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3例神志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实验组采用BIS监测联合Ramsay镇静评分进行镇静管理,对照组采用Ramsay镇静评分进行镇静管理,对2组患者气管插管期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BIS监测联合Ramsay镇静评分比单纯Ramsay镇静评分法更适合于气管插管患者的镇静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治疗时的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择在ICU接受治疗的20例机械通气患者,首先缓慢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0.3 mg·kg-1·h-1的负荷量,然后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量的咪达唑仑0.04 ~0.2 mg·kg-1·h-1,治疗期间采取了对镇静效果的评估、气道的管理和监测、循环系统的监测、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和每日唤醒等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均达到了满意的镇静效果,Ramsay镇静评分3~5级,顺利度过呼吸功能衰竭阶段,未发生其他意外事件.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加强监护,预防并发症,对确保ICU机械通气患者治疗顺利进行,有效改善患者氧合,改善患者预后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症监护室(ICU)是以救治各种急危重症及多系统功能衰竭患者为主的综合诊疗体系。目前机械通气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室中,作为有创机械通气,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EX)依旧是较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UEX常会加重患者肺部感染,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停留时间及住院天数,部分患者因再次气管插管困难而危及生命。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作者对ICU清醒的气管插管患者实施持续镇静管理,应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联合镇静和躁动评分(SAS)预防患者UEX。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镇静联合肢体约束在减低ICU躁动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42例术后躁动留置管道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普通布制约束带约束患者的手腕部,同时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约束的目的和意义,将2015年7月~2016年6月术后躁动留置管道患者42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联合肢体约束,比较2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4.7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观察组的非常满意度和满意度分别为71.43%和95.2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8.57%和33.33%(P0.05)。结论用右美托咪定镇静联合肢体约束可有效降低ICU躁动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ICU患者应用计划镇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按需镇静,研究组实施计划镇静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药物用量、苏醒时间、住院时间、镇静起效时间、Ramsay评分、非计划拔管率、VAP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药物用量、苏醒时间、ICU住院时间、镇静起效时间、Ramsay评分、非计划拔管率、VAP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计划镇静效果显著,对患者的临床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集束化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入住深圳市某医院ICU行机械通气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试验组采取集束化策略,对照组采取常规措施,观察10 d,分析比较两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镇静镇痛剂用量、非计划性拔管率、病死率、ICU住院天数及费用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长、镇静镇痛剂用量、ICU住院天数及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率、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策略能有效预防或减少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长,减少镇静镇痛剂用量,改善疾病预后,且安全有效、经济可行。  相似文献   

14.
机械通气是ICU治疗危重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类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初期,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躁动,出现人-机对抗或拔管等意外.为使患者顺利渡过机械通气期,需要使用镇静药物以保证患者与呼吸机动作的同步,达到正常的通气与氧和作用.作者对53例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咪唑安定作为镇静药物进行了观察及护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行镇静治疗时的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对58例机械通气患者选用力月西、丙泊酚微量注射泵静脉泵入行镇静治疗,治疗期间加强病情监测,注意镇静药物的选择、镇静效果的评估、呼吸道的管理及监测,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并实施每日唤醒等.患者均达到镇静目标,顺利渡过机械通气期,未发生意外事件.严密观察病情、合理用药、积极的科学护理是机械通气患者顺利治疗乃至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及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非计划性拔管.方法:回顾分析2004-10/2008-10我院ICU 5 362例留置气管插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4例.结论:非计划性拔管与置管方式、护理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提高医护人员的认识,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对气管插管实施正确的管理,是防止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分析42例机械通气患者留置PICC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对策.常见问题包括:导管异位6例次,非计划性拔管2例次,静脉炎3例次,导管堵塞5例次,局部渗血4例次.护理对策:机械通气配合困难者,置管时请助手协助调整姿势,送管不顺利时予暂时保留导丝并妥善固定,为床边调整提供条件;妥善固定,正确使用镇静药物,预防机械通气患者烦躁导致非计划性拔管;不要强行送管,对于置管过程不顺利者,早期进行干预;机械通气患者用药种类较多,严格掌握药物配伍禁忌,防止导管堵塞;穿刺前全面评估患者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12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选择2012年1~9月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133例作为观察组,成立品管圈,运用品管圈PDCA循环管理方法,确立"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为活动主题,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定对策。比较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效果显著,运用品管圈管理方法管理ICU中心静脉置管患者,确保了患者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药物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何茵 《现代护理》2004,10(10):950-951
机械通气是ICU治疗危重患者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类患者在应用机械通气初期 ,均会有不同程度的躁动 ,出现人 -机对抗或拔管等意外。为使患者顺利渡过机械通气期 ,需要使用镇静药物以保证患者与呼吸机动作的同步 ,达到正常的通气与氧和作用。作者对 5 3例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咪唑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程序性镇静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行机械通气并镇静治疗的ICU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使用相同镇静药物,观察组实施程序性镇静策略,对照组应用传统镇静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非计划拔管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程序性镇静是较为合理的镇静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