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检查时多层螺旋CT扫描的最适低剂量.方法:选取80例COPD患者分成常规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分别进行常规剂量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80例受检查者,两种扫描方法均能使影像图像达到满意要求.而且低剂量扫描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结论:COPD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时,低剂量扫描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又可明显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科进行检查的30例肺部疾病患者,对其分别进行常规剂量(160 mAs)扫描检查和低剂量(20 mAs)扫描检查,其他相关参数相同,对两种剂量扫描的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并对比不同扫描方式所产生的辐射量。结果:两种剂量扫描所发现的结节、肿块、钙化灶、结核空洞等的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的影像片在病灶特征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低剂量扫描产生辐射量为(1.02±0.02)mSv,常规量扫描产生的辐射量为(2.75±0.61)mSv,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低剂量扫描能够发现间质性肺疾病、肺结核、原发性肺癌或肺转移瘤等肺部疾病中的病变,效果与常规剂量扫描没有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低剂量扫描在肺部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辐射剂量较低,对患者和医务人员所造成的危害较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的影像学.方法:随机选取近期行80mAs、130kVp常规剂量做胸部CT检查而需要复查40例,扫面范围从肺尖到肺底屏气一次性完成采集,由多位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生对图像进行盲式阅片诊断.结果:40例复查患者与近期诊断相比,无1例漏诊或误诊,均能有效确诊.其中复查剂量和辐射剂量明显比近期扫描的低,且复查使用低剂量得图像质量也较好.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胸部可以既不影响扫描成像质量,又可降低扫描剂量,最大限度的对患者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4.
螺旋CT动态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定量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动态CT扫描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34例COPD患者和55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呼、吸气末动态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以呼、吸气末肺野密度变化、像素指数(PI)值及面积变化率作为CT评价指标。观察上述指标在左、右侧肺,上、中、下肺区及前、后肺区的变化规律,并比较全肺法和局部感兴趣区(ROI)法对肺野密度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还比较以上CT分析参数值与肺功能参数值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呼气末全肺平均CT值、呼-吸气末CT值差值、前一后肺区间的节段性差异及面积变化率均低于正常人。而PI值高于正常人。全肺法测量结果与局部ROI法有相关性。所有研究对象的各CT参数值与反映气流阻塞(FEV1、FEV1/FVC)及气体潴留(RV、RV/TLC)的肺功能参数均相关,且呼气末相关性大于吸气末。结论 COPD患者均有明显的气体潴留,以上动态CT扫描各分析参数与反映气流阻塞及气体潴留的相应肺功能参数均有良好相关性,因此可应用于COPD等其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和肺功能评价。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不同管电流下多层螺旋CT腰椎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通过调节64层GE螺旋CT设备的管电流,对患者腰椎进行CT扫描,记录扫描的辐射剂量;然后,在adw4.3工作站评价图像质量,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40mAs扫描对所有设定的图像三项指标评分均在3分以上,而40 mAs扫描的辐射剂量可以降低至160 mAs扫描的2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腰椎中应用是可行的,扫描适宜条件为40 mAs。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儿童鼻窦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0例鼻窦炎患儿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根据扫描剂量分为A组(100 kV/100 mA)、B组(100 kV/25 mA)、C组(100 kV/40 mA),各50例。3组均进行两次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比较3组的诊断准确率及图像质量。结果 3组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组的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和B组(均P<0.05)。3组患儿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和C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100 kV/40 mA)扫描诊断儿童鼻窦炎的价值更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7.
8.
杨俊武  韩万智  刘书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2):59-60,F000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小毫安低剂量肺部体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多层螺旋CT对50例受检者行肺部扫描,扫描条件为120kV,25或50mAs,并进行标准与肺模式两种方式重建。结果50例受检者中发现病变13例。结论多层螺旋cT小毫安低剂量肺部体检普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管电流条件下多层螺旋CT头颈部扫描对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多层螺旋CT头颈部低剂量扫描应用的可行性及其适宜的低剂量扫描条件。方法随机选取头颈部CT扫描患者140例,男92例,女48例,年龄7岁~78岁,分7组,每组20例,管电流分别为150mA、120mA、90mA、60mA、40mA、30mA、20mA。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所有资料进行双盲法评价,应用SPSS 14.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不同条件下,软组织/病变、骨质、噪声、伪影及MPR备组有差异(P〈0.05)。150mA、120mA、90mA三组图像诸指标无差异(P〉0.05)。60mA~150mA各组对软组织/病变显示均在3分以上。40mA、30mA和20mA组分别有6例(30%)、13例(65%)及20例(100%)软组织/病变显示不佳。30mA~150mA各组对骨质显示较清晰,评分均为3分以上。60mA及以上各组SD值均在5Hu以下,40mA、30mA及20mA组SD值在5Hu以上分别为6例(30%)、20例(100%)、20例(100%)60mA~150mA各组MPR图像评分均在3分以上,40mA、30mk、20mA组MPR图像分别有6例(30%)、9例(45%)、20例(100%)影响诊断。结论头颈部低剂量扫描适宜条件为:软组织60mA,骨质30mA,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5):114-116+1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急性阑尾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6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165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83)和对照组(n=82)。观察组采用Brilliance 纳米128 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对照组采用Brilliance 纳米128 层螺旋CT 常规剂量扫描。观察并比较两组扫描剂量、有效毫安秒及两组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的扫描剂量为(8.29±2.38)mGy,低于对照组的(19.33±4.51)mGy,有效毫安秒为(86.73±23.08)mAs,低于对照组的(162.02±47.71)mA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阳性检出率为92.77%(77/83),病理结果的阳性检出率为96.39%(80/8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为86.59%(71/82),低于病理结果的阳性检出率的96.34%(79/82),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中效果显著,可多方位、多平面观察病灶,有效提高临床诊断灵敏度及特异度,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对COPD患者颅内血管改变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MSCT行脑CTP检查,对生成的CBF、CBV、MTT3种参数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并行脑CTA检查,观察脑内大血管分支狭窄及闭塞情况,并分析该情况的高发部位。结果:在研究中我们发现,Ⅲ级、Ⅳ级COPD患者CBF、CBV、MTT3种参数与正常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脑CTA检查发现随着COPD程度的加重,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越高,并好发于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结论:COPD患者可合并颅内血管及血液灌注的改变,CT检查能够早期快速、准确反映颅内血管病变的程度及部位,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肺密度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2月在我院呼吸科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87例,设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时期的非肺部疾病的患者85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64层)与肺功能检查,对比肺密度值与FEV1和FEV1/FVC值的关系以及和COPD严重程度分级的关系。结果:比较2组患者各项肺密度值指标,结果观察组平均ALDin值为(-845±42)、平均ALDex值为(-789±53)、平均ALDin-ALDex值为(-56±24)、平均ALDex/ALDin值为(0.92±0.03)、平均(ALDin-ALDex)/ALDin的值为(-0.06±0.0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慢阻肺患者ALDin—ALDex、ALDex、(ALDin—ALDex)/ALDin、ALDex/ALDin等肺密度值与各项肺功能值有显著的差异性。以上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够准确并且便捷的得到肺功能的评价指标,与PFtr检查相关性较好,肺密度值能够筛查及预测COPD患者,临床应用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COPD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临床诊断为COPD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低剂量组(20mAs)和常规剂量组(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统计CT剂量权重指数(CTDIw)、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出X射线有效辐射剂量。由2位副高放射诊断医师对两组不同扫描参数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按优、良、差三级进行评判,记录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低剂量组中与管电流调制组中的CTDIw、DLP、有效辐射剂量的比值分别为24%、38%和38%。两组图像质量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能有效降低COPD患者的CT剂量同时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汪伟伟  孙岚  俞康 《医学研究杂志》2011,40(11):117-120
目的探讨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简称GM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COPD)并发侵袭性肺曲霉感染(IPA)的诊断价值。方法 5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纳入本研究。按回顾性诊断标准分为确诊IPA 8例,可疑IPA 12例,排除IPA 31例。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或其他体液标本的GM含量,结果以GM吸光度值判断,对确诊组中的3例患者在治疗后复查GM。结果确诊IPA组和可疑IPA组的血清GM吸光度值明显高于排除IPA组。将0.7作为阳性界定值时,其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较高,分别为87.5%、96.6%、87.5%、96.6%。结论血清GM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侵袭性肺曲霉感染具有一定的早期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0例患者资料,据CT特点分M、E及A型,用CT图像检测像素指数,分析各分型像素指数及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结果:A型像素指数比M、E型低,E、A型像素指数和残气量/肺总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临床分析CT表现类型和肺功能检查指标相关性可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徐海林 《医学综述》2013,19(6):970-97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但其病因至今不明。对其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目前也存在争议;缓解期治疗主要采取抗炎、抗呼吸道重塑、纠正蛋白失衡、减轻氧化应激等针对发病机制的措施;中医主要依靠辨证治疗,但缺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其疗效。目前研究显示,某些中药单体具有一定抗炎作用,对COPD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肺癌的临床相关性。 方法 收集肺癌患者180例、非肺癌对照组200例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临床检查及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比较分析肺癌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 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COPD或肺结核病家族史的患者,肺癌发生的风险增高(P<0.05)。现患COPD者比无COPD者发生肺癌的风险高2.78倍 (OR=2.78);当FEV1<80%时,肺癌发生的风险增高(P<0.05)。排除吸烟这一混杂因素后,现患COPD、低FEV1仍与肺癌发生有关。 结论 现患COPD及有COPD家族史均与肺癌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综合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识别及分组,形成亚组(即表型),以探讨聚类分析在COPD患者表型研究中的价值。方法纳入北京同仁医院呼吸科的168例COPD患者,收集人口统计学资料、病程、体重指数(BMI)、吸烟指数、急性加重频率、合并症等。患者于稳定期行肺功能检查、HRCT肺气肿评分,评估呼吸困难程度(MMRC评分),进行COPD评估测试(CAT),测量6分钟步行距离。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168例患者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策略(GOLD)分级标准,168例患者中GOLD1级5例,2级75例,3级75例,4级13例。各级患者在性别分布、BMI、吸烟指数、高血压、脑梗死患病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病程、呼吸困难评分、6分钟步行距离、BODE评分、CAT评分、冠心病患病率、急性加重频率、肺气肿视觉评分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样本聚类的方法可将168例患者分为3类:年轻/轻度组、老年/重度组、老年/中度组。GOLD分级相同的患者可出现在不同的组中,3组之间在年龄、BMI、急性加重频率、呼吸困难评分、CAT评分、合并症的患病率等方面存在差异。相反,不同GOLD分级的患者也可出现在同一组中。结果还发现肺气肿视觉评分也是区分各类特征的重要指标,提示肺气肿是COPD的一个重要表型。结论聚类分析能最大限度地将同质的患者归为一类,将不同质的患者划分到不同的类中,将其用于COPD的表型研究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易感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这种气流限制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COPD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的慢性疾病,是在易感基因基础上,各种外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现在除个别基因已明确外,大多数基因尚未定论。除了炎性机制外,目前认为还有其他两条途径对COPD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即肺内氧化/抗氧化失衡和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通过探讨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的关系,寻找COPD的易感基因,为COPD高危人群的筛选、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is a disease state characterized by airflow limitation that is not fully reversible. The airflow limitation is usually both progressive and associated with an abnorm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the lungs to noxious particles or gases. COPD is important health problem and one of the most common illnesses in Turkey.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cigarette smok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 and genetic factors are believed to play a role in the individual susceptibility. In this study, a study on COPD diagnosis was realized by using multilayer neural networks (MLNN). For this purpose, two different MLNN structures were used. One of the structures was the MLNN with one hidden layer and the other was the MLNN with two hidden layers. Back propagation with momentum and Levenberg–Marquardt algorithms were used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neural networks. The COPD dataset were prepared from a chest diseases hospital’s database using patient’s epicrisis rep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