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延迟哺乳两种保持泌乳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20例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电动吸奶器吸奶,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挤奶.比较两组产后延迟哺乳的乳房硬度、乳汁排出量.结果:两组第2、3天乳房硬度、乳汁排出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采用吸奶器吸奶优于传统手法挤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母婴分离的产妇200例,按住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全面、规范的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刺激乳房,比较两组产妇产后4d母乳量和母乳喂养例数、乳房硬度及出院4周后护理服务满意度和母乳喂养成功率和新生儿体重增长率。[结果]观察组产后4d内泌乳量、母乳喂养例数多于对照组、乳房硬度低于对照组,出院4周后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人文护理配合电动吸乳器刺激乳房可以促进母婴分离产妇保持泌乳,提高产后纯母乳喂养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孙小玲  林征  蒋红  郭梅 《护理学报》2012,19(2):9-11
目的 探讨微波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刺激乳房对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80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产后护理基础上从产后第1天开始,采用普林格尔产后微波治疗仪对早产儿母亲的乳房进行早刺激,每天1次,每次20 min,直至患者出院;使用微波治疗仪以后,运用美德乐(Medela)心韵(Symphony)电动吸乳器将母婴分离产妇乳汁吸出,每隔2~3 h或乳房有胀痛感时吸乳1次,以保持早产儿母亲正常泌乳状态;出院前,教会早产儿母亲及其照护者正确有效的乳房护理方法,保证其出院后能够进行正确有效的自我乳房护理,直至早产儿出院后其母亲的乳房得到自然吸吮.追踪回访产后42 d两组母乳喂养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早产儿产后第42天母乳喂养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早产儿的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无1例早产儿人工喂养.结论 对母婴分离产妇运用微波治疗仪催乳及电动吸乳器吸乳,有效提高了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率,且省时省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促进母乳喂养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产妇 ,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 ;产后24h、48h、72h的泌乳量 ;产后2d、3d、4d的乳房肿胀硬度以及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 P<0 .05 );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的泌乳量均多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产后第5天纯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基于常规乳房护理的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可增加乳汁分泌 ,促进母乳喂养成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豆袋热敷乳房联合电动吸乳器对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分娩母婴分离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0例.观察组采用豆袋热敷联合电动吸乳器的方法进行乳房护理,3次/d,持续4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乳房护理,3次/d,持续4d.比较2组产妇乳房肿痛程度和硬度.结果 产后4d内2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比较,观察组乳房胀痛及肿胀硬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豆袋热敷乳房联合电动吸乳器对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房护理方法对剖宫产术后早期产妇泌乳的影响,为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胀痛、促进产妇早泌乳提供一种方便可行的乳房护理方法。方法将100例健康、足月、剖宫产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湿敷+按摩+挤奶的方法护理乳房,观察组采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按摩+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吸乳的方法护理乳房。观察2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4d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结果观察组乳房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Z=-3.830,P0.01);产后4d观察组乳房胀痛程度和硬度均轻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术后早期,采用电磁波治疗仪照射+按摩+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吸乳的乳房护理干预模式在促进产妇泌乳、减轻乳房肿胀程度及硬度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对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自然分娩的初产妇200例,按照方便抽样法分段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乳房按摩为产后2 h内进行,按摩时间为每侧乳房10~15 min,1次/d;电动吸乳器为2次/d,第一次为按摩后进行,吸乳时间为每侧乳房15~20 min,连续按摩及电动吸乳2 d,对照组不进行乳房按摩及电动吸乳器吸乳,观察记录产妇首次泌乳时间及产后48 h泌乳量、乳房胀痛情况。结果产后电动吸乳器联合乳房按摩可以有效促进乳汁分泌,提升泌乳量,减少乳房胀痛的发生(P0.05)。结论越早给予产妇乳房按摩及吸乳器应用,其泌乳量越多,有助于促进产妇母亲角色的转变,提升纯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
王紫娟   《护理与康复》2017,16(2):154-156
目的观察硅胶奶嘴吸吮配合电动吸乳对Ⅲ型乳头凹陷产妇泌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III型乳头凹陷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乳房护理加用硅胶奶嘴吸吮,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电动吸乳。记录两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24 h、48 h、72 h及产后4 d的泌乳量,产后24 h、48 h、72 h乳房肿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后24 h、48 h、72 h及产后4 d的泌乳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48 h、72 h乳房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硅胶奶嘴吸附凹陷乳头吸吮配合电动吸乳可使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提前,增加产妇乳汁分泌,减少乳房肿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对母婴分离产妇乳房胀痛程度、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自然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产后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常规产后护理的基础上,产后当天采用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对乳房进行刺激。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乳房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乳汁分泌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母婴分离产妇早期运用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可有效降低产妇的乳房肿胀发生率,有效刺激乳汁分泌,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省时省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对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效果。方法将30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给予产后多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进行乳房护理,2次/d,持续4d;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湿敷、按摩、手法挤奶等)进行乳房护理,2次/d,持续4d。比较两组产妇乳房肿痛程度及肿胀硬度。结果产后4d内两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产妇乳房胀痛程度及肿胀硬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产后多功能治疗仪联合电动吸乳器具有良好减轻产妇乳房胀痛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母婴分离产妇泌乳的效果观察,以促进母乳喂养工作的顺利开展。方法对2009年1-11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早产母婴分离的产妇62例,按分娩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电动吸奶泵定期对乳房进行排空,对照组32例用手工挤奶方法定期对乳房进行排空,观察两组产妇对护理干预方法的感受、泌乳的始动时间、泌乳量、乳房肿胀等指标。结果两组产妇最初2d对护理干预方法的感受、泌乳的始动时间、泌乳量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妇乳房肿胀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电动吸奶泵对乳房进行排空产妇感觉舒适、省力、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应用电动吸乳联合通草猪蹄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院行剖宫产术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动吸乳及通草猪蹄汤喝,连续3 d。比较两组产妇术后泌乳、母乳喂养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泌乳始动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72 h乳房胀痛改善程度及产后72 h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自主排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产后电动吸乳联合通草猪蹄汤能促进剖宫产后乳房硬结、乳汁淤积以及乳房胀痛产妇泌乳,促进母乳喂养及产妇术后自主排尿,降低产后乳房胀痛程度,促进产妇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前穴位按摩联合产后电动吸乳对母乳喂养持续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乳房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早期穴位按摩配合电动吸乳,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开始时间,比较两组纯母乳喂养持续时间,比较两组产后1、2、3 d的泌乳量。结果:两组产后不同泌乳开始时间产妇例数分布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观察组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持续喂养90、120、180 d例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1、3 d泌乳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穴位按摩联合电动吸乳方式能够显著增加母乳喂养的持续时间,使得产妇更早地进行母乳喂养,并能够增加泌乳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不同护理干预措施减轻产妇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某院剖宫产术后发生乳房肿胀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4组,每组30例,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A、观察组B、观察组C。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按摩挤乳,观察组A采用面粉敷双乳+按摩挤乳,观察组B采用50%硫酸镁湿敷乳房+按摩挤乳,观察组C采用土豆片+皮硝敷乳房+按摩挤乳。观察4组产妇干预后24、48h乳房乳胀消退、疼痛缓解及乳汁排出量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每组产妇乳房乳胀硬度、乳房疼痛程度均较前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4组产妇乳房乳胀硬度、乳房疼痛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48h,4组产妇乳汁排出量均较治疗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C的产妇乳胀消退、疼痛缓解明显,乳汁排出量最多,和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土豆片+皮硝敷乳房+按摩综合处理对产后早期乳房肿胀缓解有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针筒收集初乳法配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早期泌乳的影响。方法选取自然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产妇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进行干预,研究组使用针筒收集初乳法配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产妇血清泌乳素水平、焦虑和抑郁情况、乳房胀痛和乳腺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乳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P<0.05);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乳房胀痛、乳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筒收集初乳法配合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应用于母婴分离产妇中应用可明显降低产妇的乳房肿胀发生率,促进乳腺管尽早疏通,有效刺激乳汁分泌,提高产妇舒适度,进而改善产妇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6.
李胜英  李桂平 《现代护理》2007,13(11):1049-1050
目的比较发酵面外敷和传统热敷方法对于产后乳房过度充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5月产后乳胀的产妇共30例,其中30例采用发酵面外敷乳房为实验组,30例采用传统方法(热敷)为对照组,观察2组24h内乳胀消退情况及乳汁排出量。结果乳胀消退有效率及乳汁排出量,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发酵面外敷疗法对产后排乳不畅所致乳胀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7.
综合治疗产后乳房肿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产后乳房肿胀处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产后乳房肿胀产妇200例随机分为4组各50 例.A组采用传统方法(热敷、按摩、挤奶),B组给予单纯康复综合治疗仪治疗,C组给予散结通乳方口服加传统方法,D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即康复治疗仪治疗加散结通乳方口服再加传统方法治疗.观察4组治疗后乳房胀痛、乳房肿胀消退及24 h乳汁排出量情况.[结果]治疗后4组乳房疼痛及乳房硬度都较治疗前改善(P<0.01),24 h乳汁排出量均较治疗前增多(P<0.01),其中D组乳房疼痛及乳房硬度改善效果最好,24 h乳汁排出量最多.[结论]综合治疗仪治疗加散结通乳方口服加传统方法综合处理产后乳房肿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医用吸乳器干预剖宫产产妇后乳汁分泌及预防母乳喂养相关性乳房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1~10月在我院行剖宫产分娩的200例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指导产妇给婴儿每天勤吸吮,按需哺乳。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应用医用吸乳器进行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产后72 h乳房胀痛程度、母乳喂养情况、舒适度和对护士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产后72 h乳房胀痛程度、母乳喂养情况、舒适度和对护士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应用医用吸乳器,可促进剖宫产产妇的早期乳汁分泌,能有效预防母乳喂养相关性乳房疼痛的发生,对提高剖宫产产妇纯母乳喂养率和护士满意度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产后早期(6-8h)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对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与对照组96例,对照组按常规母乳喂养指导,观察组除常规母乳喂养指导外于产后6-8h开始协助产妇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观察两组平均泌乳时间及乳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明显缩短及产后3-5d的泌乳量均增加。两组经统计学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后早期进行乳房湿热敷按摩可促进产妇早期泌乳,使产后3-5d内乳量充足。  相似文献   

20.
对母婴分离的产妇实施乳房护理干预促进泌乳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行乳房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新生儿转至NICU的剖宫产产妇10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在产后第1d通过热敷、按摩和挤奶进行乳房干预;对照组仅行健康教育,待乳房肿胀再给予乳房护理。观察对比两组产妇产后乳房肿胀、泌乳及泌乳量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d的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同时也说明了泌乳时间提前了。实验组产妇产后4d内乳房肿胀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产妇产后第1d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后第2、3、4d的泌乳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对母婴分离的产妇进行乳房干预可促进乳腺管通畅,减少乳房肿胀,使泌乳时间提前及泌乳量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