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我今年52岁,体型偏胖(腰围为108厘米),患高血压已经两年了。两年来,我坚持服用降压药进行治疗,血压控制得很好。但有医生告诉我,像我这样体型偏胖的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否则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请问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脑血管病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AR)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100倒病情稳定的心脑血管病志者,每天口服阿司匹林100mg,连服7d,服用最后一剂后24h内取空腹静脉血,分别用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诱导血小板凝集试验(PAgT),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在服用阿司匹林前采空腹静脉血检潮血脂.结果 100例患者中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为3%,阿司匹林半抵抗(ASR)发生率为13%:AR发生率与血脂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病患者中存在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其发生率与血脂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解患者对阿司匹林的认知程度和正确应用方法,保证治疗疗效和服药安全。我们对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的93例患者进行了详细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陈丽华 《求医问药》2010,(11):17-18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高血压已经成为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已达到1.6亿人。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同时也是缺血性心血管病的高发人群,高血压患者并发缺血性心血管病的几率比血压正常者高3~5倍。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目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其中高血压病是又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低剂量联合应用不同种类的抗高血压药物,有利于减少单一药物可能存在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是控制高血压的策略的之一。本文笔者就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对血压的影响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6.
老张患有高血压20多年了。多年来他摸索出一条经验并常常告诉别人说:"我的血压一到夏天就自动降下来。每年过了‘五一’我就停药,省事又省心。"今年老张也是如此,刚进5月份就不再服用任何降压药了。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夜里,老张突然觉得头痛得厉害。家人给他拿来止痛药,  相似文献   

7.
五年前,73岁的王老伯得了高血压。从那时起,他就严格按照医嘱坚持服用降压药,从不间断。前段时间,王老伯因饮食不慎突然出现上吐下泻的症状,他以为是高血压复发,就加量服用了降压药。结果半夜上厕所时他突然跌倒,家人赶快将其送到医院。经过抢救,王老伯才转危为安。经医生诊断,王老伯患的是低血压。那么,为什么患高血压的王老伯会出现低血压呢?  相似文献   

8.
李先生今年70岁,患高血压已经4年了,一直服用硝苯地平等药物进行治疗,但血压控得并不理想。最近,他经常出现头晕、耳鸣、手指麻木和腰酸的症状。到医院进行检查后,医生让他改服缬沙坦进行治疗。但李先生在服用此药后,上述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缓解。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今年59岁,患血脂异常已经两年了,一直服用调血脂药进行治疗。最近5个月,我查了两次血脂,总胆固醇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都降下来了。请问,我能否停用降脂药?辽宁李森李森读者:很多血脂异常患者都认为,只要自己在服用调血脂药后血脂达标,病情就痊愈了,可以停药或减药了。实际上,血脂异常患者服用调血脂药进行治疗的目的在于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减少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几率。这是一个长期的治疗过  相似文献   

10.
每天全球数以百万计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本品是环氧合酶抑制剂的代表药物,具有良好的风险获益比和成本获益比,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研究最深入的抗血小板药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对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疾病均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有效预防疾病复发、降低病死率。然而,临床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部分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能因种种原因突然停药,从有可能在短期内诱发新的心脑血管事件。本文即报道一例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患者突然停药后发作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病患者脉压增大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患者易并发心、肾、脑、血管等靶器官损害。近年来研究显示,脉压是冠心病患者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相关因素。脉压增大预测心血管事件的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和舒张压。因此,对高血压病患者在降压的同时,应重视脉压增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项研究将西洛它唑与阿司匹林进行比较,前者在国际上没有确认其预防卒中的作用,而阿司匹林是公认的预防卒中标准药物。该研究对720名患者跟踪观察了12~16个月。结果显示,西洛它唑预防卒中的效果与阿司匹林相似,但是出血发作明显降低,安全性更好。专家指出,  相似文献   

13.
牛丽丽 《求医问药》2008,(11):12-14
各类降压药品的说明书上都列举了患者服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大的药品公司,在说明书上对药品的不良反应更是描述得非常详细。这使得一些高血压患者看了药品说明书后不敢服用该药,或是服用该药出现了不良反应后就自行停药、换药。高血压患者的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对的。那么,如何看待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呢?首先,高血压患者要了解以下五点:  相似文献   

14.
尽管有数种调脂药(LMD)治疗和调脂策略可用于成功地治疗具有心血管事件危险的患者,但是药物治疗的益处只有长期坚持应用才能体现。既往关于LMD停药率的观察研究并不能代表美国当前临床实践中的情况。本研究在一个来自不同地域、纳入商业保险的美国人群中比较了近期临床实践中各类新采用LMD的停药情况。根据IngenixLab/Rx数据库确定2001年1月1日至2003年6月30日间年龄≥20岁并新服用他汀类药物、缓释烟酸、贝特类药物、胆酸螯合剂或依泽替米贝的患者。LMD停药定义为患者最近一次处方180d内不采用同一类LMD药物。  相似文献   

15.
孙强 《求医问药》2011,(3):37-38
张大爷今年65岁,是一名退休工人。三个月前,他在参加体检时被查出患有高血压,便开始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降压药进行治疗。在之后的日子里,他每天都准时按量服药。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他的血压仍然居高不下。起初医生还以为他的体质对这种药物不敏感,便让他服用其他降压药进行治疗,但疗效仍不理想。  相似文献   

16.
何飞 《求医问药》2013,(4):21-21
编辑同志:我今年70岁。1年前,我因患急性脑梗死而住院治疗。出院后,医生让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进行预防性治疗。可我的记性较差,经常会忘记服药。请问,经常漏服阿司匹林是否对身体有害?在漏服阿司匹林后如何进行补救?河北沈新仁沈新仁读者: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公认的预防血栓性疾病的最佳药物。50岁以上的人以及心脑血管病高危人群都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不过,正因为阿司  相似文献   

17.
我今年76岁,患有房颤和高血压已经3年了。两个月前,我在行走时突然感到头晕、一侧肢体发软,并差点跌倒,10多分钟后才慢慢缓解。之后,我去过多家医院就诊,医生一致认为我患的是短暂性脑缺血。可有的医生让我服用阿司匹林,有的医生则让我服用华法林。请问,像我这种情况究竟该服用阿司匹林还是该服用华法林?河南郑文杰  相似文献   

18.
近日,美国预防医学会(ACPM)发布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40岁以上糖尿病成年患者中,有48%的患者既未选用阿司匹林来降低心脏猝死和脑卒中复发风险,也未与卫生保健医生咨询这方面的疾病治疗。研究人员据此认为,有关预防性治疗的重要性应引起医患双方的重视。据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美国预防服务专  相似文献   

19.
李璆 《求医问药》2013,(4):33-33
一、80%易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未服用阿司匹林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的研究人员在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进行长期的调查后发现,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中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在中国,每10.5秒钟就有1人死于心脑血管病。2030年,全球因罹患心脑血管疾病而死亡的人将达到2360万,远远高于2004年的1710万人。在世界范围内通过推广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当务之急。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尽管使用价格低廉的阿司匹林能大大减少人们罹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门诊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及其诊治情况。方法 调查分析未住过院的糖尿病患者168例的血脂状况。结果 其中83%的患者做过血脂测定。在测过血脂的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在2.6-3.3mmol/L的占38%,LDL-C≥3.4mmol/L的占36%。在LDL-C≥3.4mmol/L的患者中未用调脂药物治疗的占47%。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0mmol/L的占9%,这些患者均未因低水平的HDL-C而进行调脂治疗。甘油三酯(TG)在1.7-2.2mmol/L的占20%,TG≥2.3mmol/L的占36%。在长期用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中,LDL-C达标(<2.6mmol/L)的占40%,HDL-C>1mmol/L者占100%,TG<1.7mmol/L者占20%。比较这组患者中伴发高血压组和无高血压组的LDL-C、HDL-C、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该院门诊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均经过血脂检查,糖尿病患者中LDL-C>2.6mmol/L的占74%。在LDL-C≥3.4mmol/L的患者中近半数未用调脂药物治疗。长期用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中,LDL-C达标(<2.6mmol/L)的仅占40%。可见,糖尿病患者中脂代谢紊乱的教育及其他干预治疗措施仍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