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在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肺肿瘤病例113例,对其行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检查。良、恶性病灶的灌注参数与组织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13例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97例,良性肿瘤16例,应用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诊断的良性肿块诊断准确率14.16%,恶性肿瘤诊断准确率85.84%;PS与BV在鉴别恶性与良性肿瘤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MTT与BF在恶性与良性肿瘤鉴别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在鉴别肺部肿瘤的良恶性方面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64层螺旋CT对肺结节良恶性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结节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肺结节(良性组)91例,早期肺癌(恶性组)36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常规扫描及CT灌注成像,记录患者CT形态学特征、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积(BV)、通透性(PMB)、平均通过时间(M...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灌注成像成功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其中恶性30例(恶性组),良性30例(良性组)。患者均无对比剂过敏史,能配合扫描。结果以主动脉作为输入动脉时两组间四项灌注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肺动脉做输入动脉时两组间只有两项灌注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时,要依据疾病的恶性与良性选择输入动脉,依据孤立性肺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结合灌注参数以及病变形态学变化可以综合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性与恶性。  相似文献   

4.
万新  涂为栋  祝美辉 《江西医药》2014,(11):1319-132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3例SPN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记录平扫、增强后CT值、强化值以及廓清参数值。结果增强后30s、60s良、恶性肺结节CT值差异显著(P<0.05);各时相廓清参数的AUC为0.615-0.765,廓清率线性斜率指标诊断效能普遍高于廓清率和廓清值;CT增强扫描与病理学诊断结果的比例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有效检查手段,而动态增强扫描的应用可更为准确、可靠的判断良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孤立性肺结节性质的鉴别价值.方法:收治某院86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先予以所有患者开展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单独组),再予以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联合组).分析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联合组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86.67...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以甲状腺疾病拟手术治疗术前进行甲状腺螺旋CT平扫、血管灌注成像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CT与超声的诊断结果并比较螺旋CT血管灌注成像在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像特点。结果以手术所见及病理实验结果作为金标准,CT组检出甲状腺良性病变58例,恶性病变49例,确诊率达95.54%,确诊率明显高于超声组,并且与病理证实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良恶性甲状腺病变CT灌注参数可知,良恶性病变的血容量(BV)及血流量(B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但灌注达峰时间(TTP)与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指标比较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灌注成像用于诊断甲状腺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并且根据病变灌注参数及影像差异可准确鉴别甲状腺疾病的良恶形式,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小结节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肺小结节患者189例,其中恶性结节49例,良性结节140例,均进行常规多层螺旋CT检查与CT灌注参数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CT扫描,恶性结节组的钙化、毛刺征、空泡征、棘状突起、分叶征等比例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恶性结节组的PP值明显低于良性结节组,而BP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P<0.05)。结论肺小结节的多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提高对肺小结节的定性诊断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剂量CT(low-dose computed tomography,LDCT)扫描广泛应用于早期肺癌的筛查中,由此,孤立性肺结节(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检出率显著增高。而对孤立性肺结节的定性一直是影像诊断的难点,CT平扫对病灶信息量有限,仅能观察其形态学特征,无法识别其良、恶性~([1])。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利用良、恶性病灶血流模式的不同,采用多层连续扫描方式记录病灶灌注特征,通过计算机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daptive statistical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ASIR)获得多种相关参数,对肺部病灶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优势。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方法行全肺平扫,平扫层厚5mm;随后将最大的结节病灶选定,行HRCT扫描,层厚1~2mm,并同时开始扫描以及灌注。结果良性SPN、炎性SPN以及恶性SPN患者的灌注成像结果并不一致,其中PS、BF以及BV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TT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对良性SPN、炎性SPN以及恶性SPN进行诊断鉴别的过程中,CT灌注成像技术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8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检查,记录血量平均通过时间(MTT)、血流量(BF)及血容量(BV)等CT灌注参数,并比较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结果与甲状腺良性结节,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显著CT表现是边缘不规则、囊实性、实性、砂粒样钙化、强化程度低于甲状腺。甲状腺恶性结节MTT和BF与甲状腺良性结节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通过CT表现及灌注参数能够有效地诊断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  相似文献   

11.
周围型肺癌双排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排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外周肺结节良性、炎性、恶性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利用双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研究50例直径2~5cm的孤立性外周肺结节灌注表现,采用CTperfusion胸部肿瘤灌注软件包,测定肺内病灶的血容量(BV)、血流量(BF)、对比剂到达峰值的时间(TTP)、强化峰值(PEI)和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在其基础上计算出强化值、孤立性外周肺结节与主动脉增强峰值之比值(S/A)。结果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BF、BV和PEI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之间的灌注值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均显示形态不同。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强化值、S/A值高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双排螺旋CT灌注成像有助与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参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在2008年1月-2012年12月吉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行多层螺旋CT肺癌灌注成像检查.同时检测VEGF和PCNA表达水平,观察32例患者的肺癌灌注参数与肺癌分化程度、VEGF、PCNA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周围型肺癌分化程度与VEGF和PCNA表达呈明显正相关(P〈0.05):肺癌分化程度与血流量(BF)、血容量(BV)呈负相关(P〈0.05);PCNA与BF、BV呈负相关(.fJ〈0.05)。结论VEGF和PCNA对肿瘤的增殖以及新生血管有显著的调控作用,并且与灌注成像参数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肺癌诊断以及恶性程度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谢培  罗志坚  饶驭  洪欣  黄青良 《江西医药》2023,(9):1074-1076+107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鉴别诊断肺结节与肿块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80例肺结节与肿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对良恶性进行鉴别,分析诊断准确率以及图像特征。结果 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诊断准确率为9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与恶性病变15 s CT值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30、60、120、180、240、300 s CT值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炎性病变上述时间的CT值则显著高于良性、恶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与炎性病变在15s的对比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60、120、180、240、300 s时间段内CT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结节与肿块使用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双期扫描进行鉴别诊断准确率高,可判断良恶性,对于疾病的诊断价值高,可对不同类型结节的强化程度等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本院应用飞利浦64层螺旋CT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180例,对其进行定期随访,将CT诊断结果与随访的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0例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检出率为100%,其中良性结节120例,恶性结节60例,良性结节的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的118例,符合率为98.3%。恶性结节的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符合的为57例,符合率为95.0%;良恶性结节的结节大小与影像学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肺内孤立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周围孤立性结节定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08年1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肺周围孤立性结节患者,随机将其分次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对照组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检查,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检查,对两组肺周围孤立性结节患者诊断符合率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72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的有62例,诊断符合率为86.1%(62/72),而对照组72例患者的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相一致的有49例,诊断符合率为68.1%(49/7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肺周围孤立性结节定性诊断价值较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侵入性的肺周围孤立性结节诊断手段,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在肾脏良恶性肿瘤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回顾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宁波市宁海县长街中心卫生院和宁海县妇幼保健院的20例健康志愿者、30例恶性肾癌及18例良性肾错构瘤患者肿瘤感兴趣区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与表面通透性(PS)等CT灌注参数值的变化。结果 BV、BF指标组间差别较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TT指标组间无明显差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恶性组与良性组PS值差别不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癌Ⅰ期、Ⅱ期的BV值均明显低于肾癌Ⅲ~Ⅳ期,而Ⅰ期BF及PS值均明显低于肾癌Ⅱ期和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癌各期MTT差别不大,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正常肾组织及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灌注参数值有一定的规律,为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CT诊断肺内孤立结节病灶和诊断鉴别方法并总结经验。方法针对近一年来就诊的40例经手术以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肺内孤立结节的患者,采用CT扫描诊断肺内孤立结节病灶的良恶性,并分析和对比CT检测与高分辨HRCT在患者肺内孤立结节病灶密度、边缘、轮廓、病变、周围等检查情况。结果本组40例患者中,CT检测的结果共发现25例良性肺内孤立性结节,所占比例为62.50%;恶性肺内孤立性结节15例,所占比例为37.50%。CT诊断和高分辨HRCT均能够清晰地显示肺内孤立结节的特征,在检测诊断肺内孤立结节病灶的准确性上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肺内孤立结节病灶的边缘、轮廓和病变的检测比例相当,在肺内孤立结节病灶的密度和周围形态的诊断上,高分辨HRCT诊断相比于CT诊断,具有优势。结论 CT诊断能够进一步提高对肺内孤立结节疾病的认识,为临床提供有力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对于肺内孤立结节病灶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良、恶性肾脏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4肾脏肿瘤患者的CT影像表现,将CT检查、手术病理结果二者进行比较,统计分析出CT检查良性、恶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误诊率。结果经CT检查,诊断出恶性肿瘤45例,43为肾癌,2例为肾结核,病灶面积最小值为12 cm;良性肿瘤9例,纤维瘤2例,血管脂肪瘤5例,2例不能肯定。病灶面积最小值为1.22 cm;良性肿瘤9例,纤维瘤2例,血管脂肪瘤5例,2例不能肯定。病灶面积最小值为1.22.5 cm。CT检查的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93.5%,良性肿瘤的诊断符合率为87.5%。结论根据肿块的CT值、钙化、边缘、形态、密度等情况,多层螺旋CT检查可有效鉴别肾脏肿瘤的良性与恶性,针对CT影像和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病例,要结合其他影像检查、临床病史等进行诊断。总之CT检查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符合率,其诊断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定性鉴别的应用价值,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68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机对SPN行平扫和增强后序列扫描,计算结节增强参数,统计各个期相的CT净增值与最大CT净增值的差异,观察结节形态学征象,计算多期动态扫描的△CT值对诊断恶性与非恶性SPN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炎性、恶性SPN增强后30s、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均明显高于良性SPN,炎性SPN增强后60s、120s、180s、240s、300s的CT值明显高于恶性SPN,因而,炎性SPN强化最明显,恶性次之,良性强化最不明显,三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成像能够为恶性、良性、炎性SPN鉴别提供有利证据,可以同时观察结节的形态和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孤立性肺结节(SPN)CT灌注与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和病理对照的价值。方法 SPN患者60例,均给予CT灌注与PET-CT扫描,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恶性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表面通透性(PS)值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SPN患者CT判断为恶性结节16例,良性结节44例;PET-CT判断为恶性结节15例,良性结节45例,CT灌注与PET-CT诊断SPN良恶性的灵敏性、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N CT灌注的多个参数都可以作为判断结节良恶性的指标,而PET-CT用于SPN的良恶性诊断并不具备明显的优势,二者结合判断SPN良恶性临床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