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血液/体液暴露后未上报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湖北省手术室护士进行现场调查,再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血液/体液暴露未上报的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40~49岁的手术室护士(OR:1.64,95%CI:1.07-2.53)、没有接受过血液/体液暴露预防处置实践培训的手术室护士(OR:1.78,95%CI:1.36~2.32)以及皮肤黏膜暴露的手术室护士(OR:1.46,95%CI:1.16-1.84)选择不上报的可能性显著升高.结论:手术室护士血液/体液暴露上报率低,加强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及预防处置操作知识的培训有助于降低职业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暴露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通过对2006年6月~2008年12月发生在手术室40例乙型肝炎职业暴露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暴露以锐器伤为主31例,占77.5%,血液体液喷溅3例占7.5%,不完整皮肤粘膜接触6例,占15%。40例HBV职业暴露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经6个月跟踪监测,未发现一例感染。结论手术室护士是易发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能够减低职业暴露风险。  相似文献   

3.
护理人员不可避免的要接触到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发生职业暴露的机会很多.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所进行的是创伤性的医疗操作,发生职业暴露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要加强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掌握防护知识,制定防护措施,有效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手术室护士在术中发生医疗锐器伤,不慎被刀片、缝针、注射针头等刺伤及污血溅到皮肤或眼睛里,而传染各种疾病,引起医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手术室医务人员暴露乙肝病毒(HBV)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防护措施,降低血液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 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6月~2009年12月发生在手术室30例乙肝职业暴露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HBV职业暴露人员在发生职业暴露后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经6个月跟踪监测,未发现1例感染.结论 手术室护士是易发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与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能够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冯岩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0):926-927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复杂手术相继开展,由于手术室护士每日接触最多的就是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同时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淡薄及防范措施不力,因此,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几率变得很高,其危险性可想而知。现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因素及防范对策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手术室医护人员处在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中,从事着一项特殊的医疗工作,在工作繁重和疲惫之时,都不可避免地有存在病毒感染和疾病传染的危险,因此,防范职业暴露对每一名手术室医务工作者都是当务之急。1职业暴露:职业暴露是指医护人员从事诊疗、护理工作时,意外地被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手术刀等锐器刺破皮肤,而具有被这些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尤其是手术室的医护工作者,是在特殊的环境中,从事特殊专业群体,是最易发生职业暴露的群体。手术配合中经常使用的锐利器械较多,如刀、剪、针、钩等传递频繁,极易损伤自己或误伤他人。文献报道,约有11.7%的手术室工作人员存着意外的血液直接接触。可经针刺、刀  相似文献   

7.
叶红  胡雪飞  王莉  何迎 《广西医学》2023,(12):1520-1524
目的 探讨事故分析法在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399名手术室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1—12月(实施前阶段)、2020年6月至2021年5月(实施后阶段)分别采取常规职业暴露防护管理模式、基于事故分析法的职业暴露防护管理模式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管理。比较两个阶段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知识调查问卷的得分、手术室医护人员各操作环节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情况和不同岗位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结果 在实施后阶段,手术室医护人员在职业暴露上报流程、职业暴露后应急处置、标准预防措施、手术室规范操作方面的知识得分均高于实施前阶段(均P<0.05),在手术缝合、手术器械传递、术中血液/体液喷溅、协助手术操作、整理/清点用后器械、穿刺/注射、其他医疗锐器伤等环节中的职业暴露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阶段(均P<0.05)。在实施后阶段,手术医师、手术室护士及麻醉师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阶段(均P<0.05)。结论 采用事故分析法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实施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管理,有针对性地制订并执行手术室安全管理措施,可增强手术室医...  相似文献   

8.
刘咏莉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95-4996
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节奏快,强度大,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工作环境中存在许多的污染因素,职业暴露风险较其他科室护理人员高。因此,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暴露危险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极为重要。 1手术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1物理因素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较其他科室护理人员的概率高。因此,手术室护士感染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等传染性疾病的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血液/体液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PTSD自评量表对湖北省手术室护士进行现场调查.结果:27%的手术室护士在血液/体液暴露后未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且发生血液/体液暴露的护士SCL-90总分和抑郁、焦虑等因子分高于国内常模,PTSD阳性率为18%.结论:手术室护士血液/体液暴露后紧急处理和心理健康状况都不容乐观,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给予正确指导和心理干预,形成人文关怀的组织氛围,帮助暴露者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0.
甘美华 《吉林医学》2013,34(23):4831-4832
目的:探究并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月在手术室工作的56例医护人员为A组,调查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并找出问题所在,对2012年2月~2012年2月在手术室工作的61例医护人员(B组)进行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比较两组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得分和职业暴露防范及紧急处理掌握知识考核得分。结果:B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情况调查得分和职业暴露防范及紧急处理掌握知识考核得分明显优于A组医护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源性职业暴露知识培训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士感染暴露相关影响因素,通过对手术室感染暴露因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为降低护士手术室感染暴露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手术室护士27例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对象有无感染情况进行分组,将产生手术室护士暴露感染的11例归为感染组,另16例没有手术室感染的护士归为未感染组。通过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经常遇到的具体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制定合理预防计划。结果:感染组的传递锐器时刺伤、电离辐射损伤、整理锐器时刺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手术刀坠下扎伤、术区血液喷溅、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证实,术区血液喷溅、各种气溶胶造成环境污染、传递锐器时刺伤、有毒性微粒吸入、手术刀坠下扎伤、电离辐射损伤、整理锐器时刺伤均为手术室护士感染暴露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相关影响因素主要为电离辐射损伤、传递锐器时刺伤、术区血液喷溅、手术刀坠下扎伤、整理锐器时刺伤和有毒性微粒吸入等,通过逐一对症预防可显著降低手术室护士人员暴露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孟令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3,(5):183-183
目前我国乙肝发病率较高,HBV阳性携带者约占人口总数的10%[1]。由于手术室医护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因此,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和职业防护,可以有效避免职业暴露造成乙肝病毒感染和传播。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害的分析,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有效的得到防护。方法:找出职业暴露中的危险因素,提出应对防护措施。结果:对手术室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应对防护能力得以提高,减少了职业暴露造成的危害。结论:重视和有效的职业防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与防护知识的调查,了解护士对职业暴露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强化护士职业防护意识,改进防护措施,减少因职业暴露所导致的职业损伤。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郑州市儿童医院手术室护士30人。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护士均发生过职业暴露,最常见的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是血源性传播疾病,潜在的职业暴露是职业病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危害。结论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已得到广泛重视,但防护意识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内容的一个重要课题,但多数医院的感染防控措施主要用于保护患者,对医务人员自身的职业暴露风险却未予足够重视, 其中护理人员的职业损伤率最高,达74.06%[1]. 手术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及抢救的场所,工作中针、刀、钩、剪等锐器使用频繁,患者血液、体液接触不可避免,其特殊的诊疗环境和快节奏的工作状态都使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大大增加.本次研究对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便采取积极的防控措施有效避免和减轻职业暴露伤害.  相似文献   

16.
关毅 《中外医疗》2009,32(10):131-131
职业暴露引起的感染日益受到关注,手术室护士每天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感染机会相对较大,为了有效地减少因此而产生的危害,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思想上,行动上,一点一滴做起,避免自身和他人受到危害;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的方法来杜绝职业暴露引起的伤害。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工作人员皮肤或黏膜破损发生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了解手术室内工作人员皮肤或黏膜破损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为制定相应的职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监测报告系统,调查手术室内工作人员破损的皮肤或黏膜发生职业暴露的情况。结果:共收到41名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报告。医生发生职业暴露的比率最高,占61.0%,暴露发生原因多由其它医务人员造成。眼睛的血液或体液溅污暴露最常见,占92.7%,大多数暴露源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对发生职业暴露的人员及时进行相关干预,经追踪随访,无人因暴露而发生感染。结论:手术室是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高发场所,应加强培训,树立标准预防的理念,合理配备和使用职业安全防护用品,规范操作规程,纠正导致职业暴露的高危行为,暴露后进行主动管理和干预以降低暴露后感染的危险,保护广大医生的健康。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危害的分析,探讨血源性职业暴露的相对因素及预防感染的措施,为有效防范并控制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积累经验并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中面临各种职业危害,每天接触大量体液。血液和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在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容易被各种锐器刺伤,如注射器针头、缝合针、刀片、留置针等等。因锐器刺伤所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性感染的潜在危害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手术室2015年10—12月参与手术的护士856人次为品管圈前组(A组)。2016年3—5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参与手术的护士923人次为品管圈改进组(B组)。比较两组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B组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