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FOLFOX4和T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41例接受FOL—FOX4方案或TP方案一线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OLFOX4组21例,奥沙Nell(L—OHP)85mg/m2,静滴,第1天;CF200mg/m2,静滴,第1、2天;5-FU400mg/m2,静推,第1、2天;5-FU600mg/m0持续静注22h,第1、2天,14d为一周期,共12周期。TP组20例,紫杉醇(TAX)剂量为135mg/m2,静滴,第1天;DDP80mg/m0静滴,第1天,21d为一周期,共6周期。结果:FOLFOX4组和TP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47.6%和45%(P=0.95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6.70个月和6.20个月(P=0.943);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50个月和7.80个月(P=0.587)。两组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恶心呕吐,FOLFOX4组和TP组Ⅲ度~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4.3%和30.0%(P=0.321),Ⅲ度-Ⅳ度中性粒细下降发生率为19.0%和30.0%(P=0.731)。结论:FOLFOX4方案和TP方案-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近,毒性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2.
的 探讨改良DCF方案与FOLFOX 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47例,根据化疗方案分为改良DCF组(多西他赛60mg/m2 静滴,d1;奥沙利铂100mg/m2静滴,d1;氟尿嘧啶400mg/m2静滴,d1~d2;氟尿嘧啶600mg/m2 48h持续泵入d2~d3;3周为1周期;n=24)和FOLFOX 4组(奥沙利铂85mg/m2静滴,d1;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d1~d2;氟尿嘧啶400mg/m2静滴,d1~d2;氟尿嘧啶600 mg/m2 持续静滴22h;2周为1周期;n=23)。每6周评价疗效。比较两组的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结果 4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改良DCF组获PR 6例、SD 16例、PD 2例,RR为25.0%,DCR为91.6%;FOLFOX 4组获PR 2例、SD 16例、PD 5例,RR为8.6%,DCR为78.2%。两组RR和DC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DCF组的中位PFS为8.2个月,中位OS为11.5个月;FOLFOX 4组的中位PFS为5.8个月,中位OS为10.1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均以1~2级为主,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DCF方案与FOLFOX 4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 4方案一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1年10月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36例,其中治疗组(n=18)采用西妥昔单抗(500mg/m2 静滴120min,每周1次,使用6~12次)联合FOLFOX 4方案(奥沙利铂85mg/m2静滴2h,d1;左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2h,d1、d2;氟尿嘧啶400mg/m2静滴,d1、d2;氟尿嘧啶600mg/m2持续静脉泵入22h,d1、d2。14天为1周期,化疗不超过12个周期。)治疗。对照组(n=18)仅用FOLFOX 4方案化疗,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6.7%和22.2%(P<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4.4%和67.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痤疮样皮疹发生率分别为389%和0,其他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毒性、肝脏损害及脱发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CT)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及其对疗效的预测价值。方法 检测本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80例Ⅱ~Ⅲ期乳腺癌患者NCT前后的血清MMP-9水平并评价NCT疗效。64例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EC-T方案化疗(表阿霉素90mg/m2静滴,d1;环磷酰胺60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序贯多西他赛8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16例ER、PR阴性者采用TEC方案化疗(多西他赛75mg/m2静滴,d1;表阿霉素75~85mg/m2静滴,d1;环磷酰胺600mg/m2静滴,d1,21天为1周期,共4个周期)。分析血清MMP-9水平与NCT疗效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80例患者共完成NCT 290个周期,有效率(RR)为78.8%(63/80),其中获CR 4例,PR 59例。38例(47.5%)临床分期降低。NCT前血清MMP-9阳性组(>900U/L)和阴性组(≤900U/L)的RR分别为85.2%(46/54)和65.4%(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水平与乳腺癌化疗前分期、HER-2、ER/PR状态及病理学反应性分级均有关(P<0.05)。在化疗有效、化疗前分期Ⅲ期、HER-2+、ER+、PR-/+、病理学反应性分级G1~G3和G4~G5及绝经和未绝经的患者中,化疗2个周期后的血清MMP-9水平与化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血清MMP-9水平对乳腺癌NCT疗效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减少NCT的盲目性,有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洛拉曲克联合顺铂方案(LP)与氟尿嘧啶(5-FU)联合顺铂方案(FP)治疗转移性鼻咽癌(NP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至2011年3月转移性NPC患者33例,按1∶1随机分为LP组(n=16)和FP组(n=17)。LP组:洛拉曲克 740mg/m2持续静滴120h,d1~d5;顺铂 25mg/m2静滴,d2~d4。FP组:5-FU 600mg/m2持续静滴120h,d1~d5;顺铂 25mg/m2静滴, d2~d4。两组均21天为1周期,治疗2~6个周期。 结果 LP组和FP组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和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3%和35.3%、68.8%和76.5%、3.4个月和3.8个月、9.5个月和10.0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多为1~2级,LP组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低于FP组(P<0.05),其他不良反应两组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LP方案治疗转移性NPC与FP方案疗效相当,口腔不良反应较FP方案低,有望成为晚期NPC的一线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TPF(多西他赛+ 顺铂+ 5- 氟脲嘧啶)方案时辰化疗较常规化疗治疗初治远处转移鼻咽癌在减轻毒性、降低免疫功能损害方面是否具有优势。方法:选取贵州省肿瘤医院2012年12月至2014年10月46例初治远处转移(UICC2010分期Ⅳc 期)鼻咽癌患者入组。随机分为时辰组23例及常规组23例。均采用TPF 方案诱导化疗2 个周期,21~ 28d/ 周期。时辰组:DTX 75mg/m2静滴3~4 hd1(DDP 前使用);DDP 75mg/m2持续静脉泵入d1~5,10am~10pm;5-FU 750 mg/(m2· d)持续静脉泵入d1~5,10pm~10am。常规组:DTX 75mg/m2静滴3~4 hd1(DDP 前使用);DDP 75mg/m2静滴d1;5-FU 750 mg/(m2· d)持续静滴d1~5,共120 h。化疗后评价有效者行三维适形调强放疗(IMRT),同期行顺铂单药增敏化疗(100 mg/m2静滴d1~2,21d/ 周期,共2 个周期。放化疗结束1 个月后行辅助化疗:方案及方法同诱导化疗,共2 个周期。不良反应按CTCAEv 3.0 评价系统分级,临床疗效参照2000年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有效率为CR+PR。结果:2 级以上呕吐发生率常规组高于时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化疗后时辰组CD4/CD 8 升高,常规组CD4/CD 8 降低(P < 0.05)。 结论:时辰化疗能够降低严重呕吐的发生率,在减少严重骨髓抑制方面可能存在优势,可能改善了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FOLFOX4方案和DP(O)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u F  Zhang HG  Ran FW  Zhang XR  Shi YK 《癌症》2008,27(4):413-417
背景与目的:晚期胃癌目前尚无标准方案,FOLFOX4方案(FOLFOX4组)和DP(O)F方案[TXT L-OHP/DDP 5-FU方案,DP(O)F组]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且有效的治疗胃癌的方案。本研究对比这两个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70例接受FOLFOX4方案或DP(O)F方案一线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OLFOX4组34例,醛氢叶酸(L-OHP)85mg/m2静滴,第1天;5-FU400mg/m2静推,第1、2天,5-FU600mg/m2持续静注22h第1、2天,14d为一周期。DP(O)F组36例,多西紫杉醇(TXT)剂量强度为20mg.(m2.w)-1;DDP40mg/m2静滴,第2、3天;L-OHP100mg/m2静滴第2天;5-FU500mg/m2静滴,第1~5天,21d为一周期。结果:FOLFOX4组和DP(O)F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5.5%和52.8%(P=0.628);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5.27个月和4.70个月(P=0.848);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8.97个月和12.17个月(P=0.095)。两组方案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恶心呕吐,FOLFOX4组和DP(O)F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1.8%和36.1%(P=0.025),Ⅲ~Ⅳ度中性粒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7.6%和41.7%(P=0.038),FOLFOX4组中有1例患者死于化疗相关的肝功能衰竭。结论:FOLFOX4方案和TXT L-OHP/DDP 5FU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疗效相近,后者血液学毒性较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观察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SOx)与FOLFOX4方案一线治疗对改善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9—01—2012-06—01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6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SOX组和FOLFOX4组,每组30例。SOX组: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入,d1;替吉奥80~140mg/d,连续口服14d。具体剂量根据体表面积计算,体表面积〈1.25m2,80mg/d;1.25m2≤体表面积〈1.5m2,100mg/d;1.50m2≤体表面积〈1.8m2,120mg/d;体表面积≥1.8m2,140mg/d;每3周为1个周期。FOLFOX4组:奥沙利铂80mg/m2,静脉滴入,d1;亚叶酸钙200mg/m2,静脉滴入,2h,d1~d2;5-FU400mg/m2,静脉推注,d1~d2;5-FU600mg/m2持续静脉滴入22h,d1~d2;每2周重复。生存质量评价采用QLQ-CR68问卷式量表。结果:两组入组情况相似,全部60例患者均可接受评价。SOX和FOLFOX4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46.7%和36.7%,x2=0.617,P=0.432。在生存质量方面,两组均能明显改善疲倦、恶心呕吐、疼痛、排尿、胃肠道、排便问题、体质量下降和食欲下降等项评分,其中SOX组在未来看法方面也有改善。化疗后对生存质量改善的程度,SOX组在恶心呕吐、化疗反应、胃肠道、排便问题和食欲下降方面较FOLFOX4组改善更明显,P值均〈0.05。在总得分方面,化疗后SOX和FOLFOX4两组分别为(70.03±16.15)和(60.46±1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55,P=0.0219;其中SOX组升高(17.26±11.52)分,FOLFOX4组升高(11.53±9.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69,P=0.0423,提示s0X组改善更明显。结论:SOX方案较FOLFOX4方案能更好改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且方便易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双周方案治疗K-Ras基因野生型的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44例K-Ras基因野生型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双周方案进行治疗。具体方案:西妥昔单抗500mg/m2静滴,2周1次;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30~90min,d1;亚叶酸钙200mg/m2静滴2h,d1;氟尿嘧啶(5-FU)400mg/m2静推,d1;5-FU 2400mg/m2持续静滴46h。14天为1周期。每例患者至少接受4个周期化疗后评价疗效。不良反应按照NCI CTC 3.0标准评价。结果 全组44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CR 2例(4.6%),PR 22例(50.0%),SD 17例(38.6%),PD 3例(6.8%);有效率为54.6%,疾病控制率为93.2%。单因素分析显示,有效率与肿瘤原发部位有关,与性别、年龄、转移脏器个数、转移部位和ECOG评分无关,疾病控制率与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部位是影响疗效的独立因素(P=0.0455)。44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25.7个月(95%CI:20.5~3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8.4个月(95%CI:6.3~11.7个月)。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为影响PFS的独立因素,而性别为影响OS的独立因素。毒副反应主要为皮疹、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消化道反应,以1~2级为主。结论 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双周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CPT-11)联合氟尿嘧啶(5FU)及亚叶酸钙(LV)组成的IFL方案时辰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与常规FOLFIRI方案化疗进行比较。方法:2009—04—01—2012—05—30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83例晚期结直肠癌复治患者分别采用IFL方案时辰化疗和FOLFIRI方案常规化疗。时辰组(42例)采用Melodie多通道编程输液泵,CPT-11160mg/m2,d1,2:00--8:00持续静脉滴入,高峰为凌晨5:00;5-FU600mg/(m2·d),d2~d5,22:00~10:00持续静脉滴入,高峰为凌晨4:00;LV200mg/(m2·d),d2~d5,用法同5-Fu。常规组(41例)白天给药:CPT-11160mg/m2静脉滴入,d1;LV200mg/(m2·d),静脉滴入2h,d1~d2;5-FU400mg/(m2·d)静脉推注,d1~d2;5-FU600mg/(m2·d),持续静脉滴入22h,d1~d2。结果:时辰化疗方案和FOLFIRI方案的总有效率(RR)分别为26.2%和71.4%,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19.5%和63.4%;时辰化疗方案的中位无进展生存(PFS)为4.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9.3个月;FOLFIRI方案的PFS为4.1个月,OS为8.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方案常见的毒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脱发,但多以1~2级为主;3~4级毒副作用在时辰化疗方案中的发生率低于FOLFIRI方案,P〈0.05。结论:IFL方案时辰化疗毒副作用发生率较低,患者耐受性较好,可作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二线治疗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11.
刘莉  吴宁  欧阳汉  戴景蕊 《癌症进展》2012,10(2):187-191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并寻找诊断前列腺癌的适宜阈值。方法 74例前列腺癌疑诊患者行3.0 T MR常规平扫及DWI成像。测量ADC map图中每侧外周带的ADC低值。外周带穿刺发现腺癌为阳性组,无肿瘤证据为阴性组。比较阴性组与阳性组,分化较好腺癌组(Gleason评分2~6分)与分化较差腺癌组(Gleason评分7~10分)的ADC低值差异。以ADC低值预测外周带穿刺阳性率,绘制ROC曲线。结果74例患者中146个前列腺侧叶(阴性组50,阳性组96)获得组织学证实,其中分化较好腺癌(Gleason评分2~6分)17个,分化较差腺癌(Gleason评分7~10分)79个。阳性组与阴性组间ADC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2×10-3±0.22×10-3 mm2/s vs 1.48×10-3±0.28×10-3 mm2/s,t=12.27,P=0.00)。分化较好腺癌组与分化较差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4×10-3±0.20×10-3 mm2/s vs 0.89×10-3±0.21×10-3 mm2/s,t=2.60,P=0.01)。分化较好腺癌组与阴性组ADC低值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5.91,P=0.00)。以ADC低值预测外周带穿刺阳性率,ROC曲线下面积为0.95(P=0.00),最佳临界值为1.15×10-3mm2/s,此时判断穿刺阳性的敏感度为85.4%,特异度为92.0%。结论 MR DWI出现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ADC低值小于1.15×10-3mm2/s可能是较适宜的诊断界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子宫颈癌放化疗效果进行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子宫颈正常志愿者13名,子宫颈癌患者32例,年龄29~72岁,平均45.75岁.32例子宫颈癌患者于放疗前及放化疗后1~3个月内行磁共振成像(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取b值分别为(0,300)s/mm2及(0,600)s/mm2.在轴位DWI图上分别测量正常子宫颈表面扩散系数(ADC)值及子宫颈癌患者子宫颈肿块ADC值,对放化疗后子宫颈病变区进行ADC值的测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当b=(0,3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72±0.31)×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1.10±0.24)×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61±0.23)×10^-3 mm2/s;当b=(0,600)s/mm2时,正常子宫颈ADC值平均为(1.46±0.25)×10^-3 mm2/s,放疗前子宫颈癌为(0.89±0.21)×10^-3 mm2/s,放化疗后的子宫颈病变为(1.54±0.18)× 10^-3 mm2/s;b=300 s/mm2的ADC值均高于b=600 s/mm2时.子宫颈癌组ADC值低于正常子宫颈组,放化疗后病变子宫颈的ADC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组不同b值的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DWI与ADC值的联合可以更为客观、准确地分析病变,有助于评价放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与复发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35例经我院治疗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的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和同期随机选取的35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MRI检查及DWI(扩散敏感系数,即b值采用:0s/mm2及800s/mm2),分别测量放疗后鼻咽坏死灶及肿瘤复发区的ADC值,计算其平均值。结果鼻咽坏死灶在DWI上表现为不均匀的低信号,而肿瘤复发病灶表现为高信号。鼻咽坏死组及复发组ADC平均值分别为(1.073±0.0383)×10^-3mm2/s和(0.844±0.0309)×10^-3mm2/s;最大值分别为(1.728±0.0527)×10^-3mm2/s和(1.477±0.0675)×10^-3mm2/s。鼻咽坏死组ADC平均值及最大值均大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45,P〈0.001;t2=2.932,P〈0.005)。结论DWI以及ADC值测量在鼻咽癌放疗后鼻咽坏死与复发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常规MR序列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4.
武春雪  林燕  高培毅 《癌症进展》2012,10(4):409-414,418
目的评价表观扩散系数对乳腺MRI非肿块样强化病灶的诊断价值及其与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联合应用对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 68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病灶,根据其不同强化形态分为肿块型与非肿块型两组。测量病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并记录曲线类型,并于b=800 s/mm2扩散加权图像上测量病灶ADC值。利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强化形态组中良恶性病灶ADC值的差异。分别绘制曲线类型及ADC值诊断病灶良恶性的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点、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析对不同强化形态的病灶,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指标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肿块型组中恶性病灶ADC值(0.85±0.09)×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灶(1.68±0.32)×10-3mm2/s(P=0.001),非肿块型组中恶性病灶ADC值(1.02±0.19)×10-3 mm2/s亦明显低于良性病灶(1.43±0.31)×10-3 mm2/s(P=0.015)。同一强化形态组,曲线类型与ADC值的ROC曲线下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小于0.05)。对于肿块型组,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指标,诊断效能无显著改变(P=0.549),但可以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准确性达100%);对于非肿块型组,以ADC值作为曲线类型的辅助诊断工具,诊断效能无显著改变(P=0.709),但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至87.5%,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达100%。结论 ADC值对不同强化形态的病灶有辅助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在评价乳腺病变性质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7例乳腺病患者的134处病灶同时行MR扩散加权成像(b值=800s/mm^2)和多时相增强MRI扫描。分别总结依据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统计学意义。统计综合考虑ADC值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评价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以1.20×10^-3mm^2/s作为界值评价乳腺病变的性质,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以Ⅰ型曲线诊断乳腺良性病变,以Ⅱ、Ⅲ型曲线诊断乳腺癌,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如单纯以ADC值≤〉1.20×10^-3mm^2/s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表现为Ⅱ、Ⅲ型曲线来判定乳腺癌,而以ADC值〉1.20×10^-3mm^2/s且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上表现为Ⅰ型曲线来判定乳腺良性病变,敏感度为82.7%,特异度69.8%,准确度77.6%。结论:应用DWI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预测局部晚期鼻咽癌对含多西他赛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价值.方法:集2013年3月到2015年7月的鼻咽癌III期及IV期患者34例,分别在新辅助化疗前1周内及2周期新辅助化疗结束后1周进行磁共振扫描,采集不同时间点鼻咽癌原发灶的扩散加权图像(DWI)并分析获得的表观扩散系数(ADC),根据RECIST 1.1指南分别进行疗效分组(化疗高反应和化疗低反应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疗效组间不同时间点的ADC值,并应用Spearson等级相关性分析评价ADC值与肿瘤消退率的相关性.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化疗高反应组的ADC值治疗前低于化疗低反应组[(1.32±0.25)×10-3mm2/s vs (1.61±0.24)×10-3mm2/s,P=0.001];化疗高反应组的ADC值治疗后为(2.12±0.26)×10-3mm2/s,而化疗低反应组的ADC值治疗后为(1.70±0.45)×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化疗高反应组ADC值变化率(△ADC)明显高于化疗低反应组[(63.1±35.6)% vs (14.3±36.9)%,P=0.021];ADC值治疗前与肿瘤消退率负相关(r=-0.451,P=0.007),ADC值治疗后和ADC值变化率(△ADC)与肿瘤消退率正相关(r=0.667,P=0.005;r=0.550,P=0.027).结论:核磁共振表观弥散系数对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可以进行早期评价,有助于早期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肿大患者,行常规MR及MR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扫描,测量淋巴结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结合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转移性淋巴结与良性增生淋巴结的ADC值分别为(0.796±0.171)×10^-3mm2/s和(1.058±0.234)×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0.854×10^-3mm2/s作为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阈值,其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3.91%、86.96%和80.43%。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2~2008年在本院确诊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38例的影像学表现。[结果]颈淋巴结复发以Ⅱ区最常见,约74%(28/38),多区复发约63%(24/38)。86%(25/29)为原部位复发。复发淋巴结以形态不规则且边缘不清楚及包膜外侵犯多见,在MRI-STIR序列上病变以中等及低信号多见。DWI以高低不等的混杂信号多见,实性区的平均ADC值为0.79×10^-3mm^2/s,坏死区为2.08×10^-3mm^2/s。[结论]鼻咽癌放疗后颈淋巴结复发MRI表现不典型。结合MRI弥散加权成像(DWI)、PET/CT等多种影像检查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对宫颈癌放化疗效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1例经临床证实为IIa期以上宫颈癌患者,并接受放化疗的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2~3周及治疗结束后行常规MRI及多b值DWI检查,测量治疗前、后肿瘤ADC值及最大径,分析放化疗前后ADC值差异性以及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于放化疗后ADC值升高,放化疗前、放化疗后2~3周及结束时ADC值分别是(0.81±0.13)×10-3 mm2/s、(1.18±0.14)×10-3 mm2/s、(1.47±0.22)×10-3 mm2/s,两两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化疗前与放化疗2~3周的ADC值差值(T值)为(0.37 ±0.13)×10-3 mm2/s,放化疗前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为0.78±0.12,放化疗前、放化疗后2~3周及结束时ADC值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均无相关性,T值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病灶ADC值放化疗后升高,放化疗后ADC值早期升高幅度与肿瘤最大径退缩率具有正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化疗治疗效果的理想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癌(NPC)放疗后随访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83例NPC放疗后复查的患者,将放疗后6个月内分为残留组(4例)和无残留组(33例),6个月以上分为复发组(5例)和无复发组(41例),行鼻咽部常规磁共振和DWI检查,对鼻咽局部残存肿块或鼻咽壁增厚、骨质破坏缺损处及两侧翼外肌进行表观扩散系数(ADC)测量。结果全组NPC患者翼外肌的ADC值(mm2/s)为(1.501±0.069)×10-3,无残留组、残留组、无复发组和复发组的ADC值(mm2/s)分别为(1.843±0.133)×10-3、(1.097±0.183)×10-3、(1.884±0.134)×10-3和(0.787±0.067)×10-3,残留组和复发组的ADC值明显低于翼外肌,无残留组和无复发组的ADC值明显高于翼外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能够提供细胞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信息,通过对感兴趣区ADC值的测量,可以敏感而准确地鉴别NPC放疗后残留、纤维化斑块和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