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观察血浆脂联素(APN)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AMI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0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采血测定血浆APN浓度、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浓度。比较4组间血浆APN、LDL-C、TC和TG水平,并比较APN与LDL-C、TG及TC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APN水平显著低于UAP组、SAP组及对照组,UAP、SAP组APN水平也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各组中APN水平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p〈O.05);各组间TG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AMI组TC浓度最高,明显高于UAP、SAP及对照组。结论 AMI和心绞痛患者APN水平下降而AMI患者更低,各组脂联素水平与LDL-C水平呈负相关,表明APN可能是冠心病的一种重要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2.
张跃钢 《当代医学》2016,(23):38-39
目的:分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依照冠心病类型的不同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3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32例,同时选取来同期体检的健康人45名为对照组,比较分析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水平等。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其他组患者(P<0.05),冠心病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等,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重指数、腰臀比呈现负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现正相关。结论血清脂联素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韩延辉  张晓 《中原医刊》2007,34(7):24-25
目的探讨人血浆脂联素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之间的关系。方法依据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将92例冠心病(CHD)患者分为ACS组(72例)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并进一步将ACS组分为ST段抬高心梗(STEMI)、非ST段抬高心梗(NSTE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三个亚组(分别为33例、15例、24例)。选取18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采集其血脂、体重指数(BMI)及吸烟史等相关资料。结果①ACS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SAP组与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ACS三个亚组血浆脂联素水平均低于SAP组及对照组(P〈0.05),而三个亚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血浆脂联素水平与BMI成负相关(r=-0.23,P〈0.05),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浓度呈正相关(r=0.32,P〈0.01);男性人群中有吸烟史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无吸烟史者降低(P〈0.05)。结论ACS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可预测ACS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高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82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2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测定血浆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血浆脂联素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稳定型心绞痛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3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心病组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46,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代表抗炎因素的血浆脂联素显著降低,代表炎症活跃的高敏C-反应蛋白显著升高,两者结合应用可以为早期抗炎治疗及对预后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APN)、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检测联合颈动脉超声检查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分为易损斑块组(62例)和稳定型斑块组(36例)。另选取体检健康者4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浆APN和Lp-PLA2水平。利用颈动脉超声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斑块性质,以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为金标准,分析颈动脉超声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浆APN、Lp-PLA2、颈动脉超声单项及联合对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诊断价值。结果:易损斑块组血浆APN水平低于稳定型斑块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稳定型斑块组和健康对照组(均P<0.05)。稳定型斑块组血浆APN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颈动脉超声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敏感度为83.87%,特异度为80.56%,与金标准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和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及其关系。方法:冠心病患者6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30例;选择年龄、性别、体重与其匹配的30例作为健康对照。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两组血浆脂联素及IL-1β浓度,分析两者在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结果:SAP组和UA组脂联素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1);UA组血清IL-1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UA组及SAP组血清脂联素与IL-1β呈负相关(r1=-0.27,P〈0.01;r2=-0.31,P〈0.01)。结论:脂联素水平降低和IL-1β水平升高可能是冠心病发生及发展的重要因素;IL-1β的改变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提示脂联素的代谢可能影响IL-1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CHD)患者血浆脂联素(APN)与 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 CHD 患者50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6例)、对照组(50例),测定 APN 和 NT-proBNP 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明显降低,且 SAP 、UAP 组、AMI 组3组 APN 依次降低,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NT-proBNP 水平明显升高,且 SAP 、UAP组、AMI 组3组 NT-proBNP 依次升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 CHD 组患者 APN 水平与 NT-proBNP 呈负相关(r=-0.236,P<0.05)。结论 APN 和 NT-proBNP 水平检测对老年 CHD 的预防、疗效判断和预后判断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脂联素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83例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水平,同时检测7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保护作用,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呈负相关,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判断冠心病病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浆miR-125b-5p表达变化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2例为观察组。据临床分型将观察组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组,共37例,稳定型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组,共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组,共37例;选取同期正常体检者41例为对照组。检测所有患者血浆miR-125b-5p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浆miR-125b-5p与hs-CRP表达水平与冠心病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浆miR-125b-5p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患者miR-125b-5p水平低于SAP、UAP、对照组,hs-CRP水平高于SAP、UAP、对照组(P<0.05)。UAP组患者miR-125b-5p水平低于SAP、对照组,hs-CRP水平高于SAP、对照组(P<0.05),SAP患者miR-125b-5p水平低于对照组,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元回归Logistic分析表示,血浆miR-125b-5p水平低、hs-CRP水平高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与hs-CRP呈正相关(P<0.01),与miR-125b-5p呈负相关(P<0.01),miR-125b-5p与hs-CRP呈负相关(P<0.01);miR-125b-5p、hs-CRP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均较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随着疾病越来越严重,其血浆miR-125b-5p水平降低,hs-CRP水平则上升,且两者呈负相关,miR-125b-5p水平低、hs-CRP水平高是影响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两者可作为冠心病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脑钠肽(BNP)、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浆蛋白C(PC)在老年冠心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检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2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31例,心肌梗死20例。稳定型心绞痛表现发作时心电图ST段有压低。不稳定型心绞痛表现发作时心电图暂时性ST段压低>1 mm,发作缓解后恢复或接近正常,心肌损伤标志物无明显升高。心肌梗死表现为持续性胸痛>30 min,有典型心肌损伤坏死的动态心电图变化。再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群60名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BNP、AngⅡ、PC水平及临床检测价值。 结果 研究组BNP、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P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BNP、AngⅡ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C水平明显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AngⅡ在老年冠心病中呈正相关(r>0,P<0.05),BNP、PC在老年冠心病中呈负相关(r<0,P<0.05),AngⅡ、PC在老年冠心病呈负相关(r<0,P<0.05)。三者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较高于BNP、AngⅡ、PC单项检测,对老年冠心病患者检出率较高。 结论 BNP、AngⅡ、PC在老年冠心病中的表达明显,BNP、AngⅡ、PC作为老年冠心病临床诊断的检测指标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