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妊高症患者外周血和胎盘组织内细胞因子及 NO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镀铜镉还原法 (Griess法 )分别检测 47例妊高症患者外周血及胎盘组织内白细胞介素 - 6 (IL- 6 ) ,白细胞介素 - 8(IL- 8)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一氧化氮 (NO)水平 ,30例正常妊娠妇女作对照 .结果 妊高症外周血组 IL - 6 ,IL - 8及 TNF-α水平分别为 (86± 33) ,(10 1± 2 5 )及 (2 97± 6 6 ) pg· L- 1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31± 11) ,(5 7± 13) ,(16 4± 42 ) pg· L- 1 (P<0 .0 1) ;妊高症轻、中、重 3组间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妊高症胎盘组织内 IL- 6 ,IL- 8及 TNF- α水平分别为 (119±35 ) ,(135± 33)及 (390± 85 ) pg· L- 1 ,显著高于外周血 (P<0 .0 1) .而妊高症外周血及胎盘组织内 NO水平分别为 (84±2 7)及 (2 9± 15 ) pmol· L- 1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 .0 1) ,轻、中、重 3组间 NO水平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妊高症患者胎盘组织内 NO水平明显低于外周血 (P<0 .0 1) .结论 妊高症患者体内产生过多的 IL - 6 ,IL - 8,TNF-α及 NO含量降低 ,可能与妊高症的发病过程关系密切 .  相似文献   

2.
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静  郭天康 《医学争鸣》2001,22(18):1710-1713
目的 测定 Graves病 (G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白细胞介素 1(IL- 1)、白细胞介素 2 (IL- 2 )、白细胞介素 6 (IL - 6 )的水平及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变化 .方法  32例 GD患者在确诊时、治疗约 6周和 6月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 TNF- α,IL- 1,IL- 2 ,IL- 6 ,TSH,TT3,TT4的水平 . 2 5例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 .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TNF- α在缓解前明显降低 (1.0 1± 0 .18)μg· L- 1 (P<0 .0 0 1) ,缓解中开始升高(1.2 7± 0 .19)μg· L- 1 ,缓解后继续升高 (1.42± 0 .17)μg·L- 1 ,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 (1.6 9± 0 .15 ) μg· L- 1 ;IL- 1,IL-6在缓解前明显升高 (0 .39± 0 .0 9)μg· L- 1 ,(1.79± 0 .2 1)μg· L- 1 (P<0 .0 1) ,缓解中即降低 (0 .2 8± 0 .0 7) μg· L- 1 ,(1.5 1± 0 .19) μg· L- 1 ,缓解后 (0 . 2 1± 0 . 0 7) μg· L- 1 ,(1.40± 0 .2 1)μg· L- 1 与正常对照组 (0 .2 0± 0 .0 6 )μg· L- 1 ,(1.41± 0 .16 )μg· L- 1 无显著差异 ;IL - 2在缓解前明显降低(4 .2± 1.2 ) μg· L- 1 (P<0 .0 1) ,缓解中即升高 (5 .0± 1.7)μg· L - 1 ,缓解后 (6 .1± 2 .7) μg· L- 1与正常对照组 (6 .3± 2 .3)μg· L- 1无显著  相似文献   

3.
围手术期胃癌患者IL-12监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将胃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 IL - 12水平作为机体自主免疫功能状态的监测指标的可行性 .方法 收集本院 2 0 0 0 - 10 / 2 0 0 1- 12确诊为胃癌的连续住院病例 72例 ,按术后静脉支持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 ,分别于术前 1d、术后8d采血 .另外取同期消化性溃疡住院患者血清作为对照 .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测定 IL- 12水平 ,用 DKT系列 m Ab间接荧光法由流式细胞仪测定 T淋巴细胞亚群 .结果 胃癌患者术后 8d CD4 + 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 ,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PN)组为 36 .81± 5 .37,较术前值 32 .11± 6 .5 2明显升高(P<0 .0 5 ) .术前血清 IL - 12水平两组分别为 (44 .8± 2 1.3)pg· m L- 1和 (43.2± 17.9) pg· m L- 1 ,较正常对照组 (10 9.5± 6 2 .9) pg· m L- 1 明显降低 (P<0 .0 1) ,术后 8d两组血清IL - 12水平不同程度升高 ,应用 TPN组为 (73.4± 18.6 ) pg·m L- 1 较术前明显升高 (P<0 .0 1) ,较非 TPN组水平 (5 2 .4±2 2 .4 ) pg· m L- 1明显升高 (P<0 .0 5 ) .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IL - 12水平较正常人低 ,术后随着机体免疫功能的恢复 ,血清IL - 12水平有所上升 .应用 TPN支持治疗有利于术后机体免疫功能恢复 ,IL- 12水平上升更明显 .血清 IL- 12水平可以作为胃癌术后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
左巍  马东初  左伟  陈红  杜欣  赵红 《医学争鸣》2002,23(9):807-809
目的 探讨狼疮性肾炎 (L N)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活化状态和免疫球蛋白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和酶联检测仪对 2 1例 L N进行了研究 .结果  1L N患者 CD3+ +CD4 + (0 .2 4± 0 .10 ) ,CD4 5 RA+ (0 .2 9± 0 .0 6 ) ,CD4 5 RO+ (0 .0 2± 0 .0 2 ) ,CD4 + +CD4 5 RA+ (0 .11± 0 .0 6 ) ,CD4 + CD4 5 RO+ (0 .0 5± 0 .0 4 )细胞比例明显减少 ,与对照组 (0 .4 1± 0 .0 9,0 .4 5± 0 .11,0 .0 5± 0 .0 5 ,0 .2 1±0 .0 7,0 .0 8± 0 .0 2 )比较 P<0 .0 5 ,P<0 .0 1;2 L N患者 HL A-DR+ (0 .13± 0 .0 4 ) ,CD19+ +HL A- DR+ (0 .0 8± 0 .0 3) ,CD19+ +CD4 3+ (0 .0 3± 0 .0 2 ) ,CD19+ +CD5 + (0 .0 5± 0 .0 2 )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 (0 .0 6± 0 .0 4 ,0 .0 4± 0 .0 4 ,0 .0 1± 0 .0 0 4 ,0 .0 1± 0 .0 1)比较 P<0 .0 5 ,P<0 .0 1;3L N患者 Ig E水平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 (81± 4 0 ) k U· L- 1 相比 ,NS组 (46 7± 2 99) k U· L- 1 P<0 .0 1,非 NS组 (2 2 4± 15 1) k U·L- 1 P<0 .0 5 ,两组比较 P<0 .0 5 ;Ig M,NS组 (3.7± 2 .0 )g· L- 1 ,非 NS组 (3.6± 2 .9) g· L- 1 ;Ig A,NS组 (4.7±1.1) g· L- 1 ,非 NS组 (4.1± 2 .0 ) g· L- 1 水平也升高 (P<0  相似文献   

5.
代远斌  杨镛  时德 《医学争鸣》2002,23(6):555-558
目的 探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患者血清 E-选择素(E- SL T)和 s CD14的变化情况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 EL ISA于术前和术后测定 37例手术和 3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 E- SL T、s CD14及 TNF- α的浓度 .结果  E- SL T水平在未并发感染组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术后 3d达高峰 (15 1± 12 )μg· L- 1 ,4d后开始下降 ,至 2 5 d接近正常水平 (4 0±10 ) μg· L- 1 ;在并发严重感染组 E- SL T水平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6 8± 9)μg· L- 1 ,至术后 2 5 d时仍处于高水平状态 (32 8± 5 4) μg· L- 1 .s CD14水平在未并发感染组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4d后开始下降 ,至 2 5 d接近正常水平 (1.0 3± 0 .16 )mg· L- 1 ;在并发严重感染组 s CD14水平于术后 1d开始增高 ,至术后 2 5 d仍处于高水平状态 (2 .6 3± 0 .82 ) mg· L- 1 .s CD14与 TNF- α者间的相关系数为 r=0 .896 ,P<0 .0 5 .结论  s CD14和 TNF-α在术后并发严重感染的早期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s CD14与早期感染密切相关 ;E-选择素可能在感染病理变化过程的后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与感染严重程度相关 . E- SL T和 s CD14是反映术后并发感染病情变化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采用 SCF、TPO、IL- 3、IL- 6、IL- 1细胞因子 ,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巨核细胞的形成。比较了 SCF+ TPO+ IL- 1、SCF+ TPO+ IL- 3、SCF+ TPO+ IL- 63种细胞因子组合对刺激巨核细胞生成的作用 ,经体外培养 8d后 ,CD41 + 细胞占培养物的比例分别达到 ( 5 .64± 0 .77) %、( 5 .73± 1 .2 4 ) %和 ( 2 0 .1± 2 .5 3) % ;每 1 0 4个细胞可形成巨核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 CFU- MK)为( 1 3.7± 5 .7)个、( 1 5 .0± 3.6)个和 ( 93.7± 1 6.0 )个。在 SCF+ TPO+ IL- 6体系中增加 IL- 6的浓度 ,可提高培养液中 CD41 + 细胞的纯度。当 IL- 6的浓度从 1 0μg/L增加到 5 0μg/L时 ,CD41 + 细胞的比例可从 ( 2 0 .1± 2 .5 3) %提高到 ( 2 6.81± 3.2 0 ) % ,但每 1 0 4个细胞形成 CFU- MK数目却从( 93.7± 1 6.0 )个减少到 ( 4 5± 8.6)个 ;这说明 IL- 6对巨核细胞的刺激主要作用在其发育的后期。采用 SCF+ TPO+ IL- 3+ IL - 6细胞因子组合 ,由 1× 1 0 6个单个核细胞培养一周后可诱导出 ( 1 .61±0 .5 8)× 1 0 5个 CD41 + 细胞 ,占培养物的比例可达到 ( 1 8.8± 1 .64) % ,每 1 0 4个细胞形成 CFU- MK数目可达到 ( 1 2 1 .8± 1 0 .3)个。这一结果为进一步体外大量扩增巨核细胞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心脏直视手术后多脏器衰竭患者的细胞因子变化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李彤  刘维永  祝恒山 《医学争鸣》2000,21(5):574-575
目的 检测心脏直视手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 ( MO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 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 IL- 1β)、白细胞介素 6 ( IL- 6 )、白细胞介素 8( IL- 8)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选择心脏直视手术后发生多器官衰竭患者 13例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患者血清 TNF- α,IL- 1β,IL- 6 ,IL- 8的含量 .结果 多器官衰竭发生存活组和死亡组 3 d后 TNF-α( 0 .6 1± 0 .0 8) ,( 0 .81± 0 .0 9) vs ( 0 .2 0± 0 .0 5 )μg.L- 1 ( P<0 .0 5 ,0 .0 1) ;IL- 1β( 0 .5 2± 0 .0 9) ,( 0 .6 9± 0 .0 4) vs( 0 .16±0 .0 3) μg.L- 1 ( P<0 .0 1,0 .0 1) ;IL- 6 ( 0 .41± 0 .0 8) ,( 0 .5 6± 0 .0 7) vs( 0 .17± 0 .0 3) μg.L- 1 ( P<0 .0 5 ,0 .0 5 ) ;IL- 8( 3.70± 0 .80 ) ,( 4.92± 0 .78) vs( 1.6± 0 .40 )μg.L- 1 ( P<0 .0 5 ,0 .0 5 )的含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且 IL - 6 ,IL - 8升高时限滞后于 TNF-α,IL - 1β.结论 细胞因子过多释放是心脏直视手术后多器官衰竭的重要因素 . TNF-α,IL - 1β是引发多器官衰竭的始动因子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从脐血单个核细胞定向诱导 DC的方法以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与特性。从脐血中获取单个核细胞 ,在培养液中加入 GM- CSF、TNF- α、IL- 3、IL- 4,培养 1 4d后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1 a;培养末期加入 LPS,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标志 CD83及 HLA- DR。发现用 GM- CSF+TNF-α+IL - 4可获得 ( 3 6 .79± 3 .1 5 ) % CD1 a+ 细胞 ,LPS可使 CD83及 HLA- DR的比例从 ( 0 .5 7± 0 .5 6 ) %及 ( 40 .2 7± 6 .3 3 ) %分别升至 ( 3 2 .79± 1 2 .90 ) %及 ( 95 .5 2± 3 .45 ) %。实验证明脐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另一种主要来源 ,经特定细胞因子诱导可生成大量 DC,并能通过 LPS刺激 DC成熟  相似文献   

9.
研究 IL- 2、TNF- α和 IFN- α在激活骨髓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同时对造血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影响。方法和结果 :IL- 2、TNF- α和 IFN- α以不同组合作用于标本 ,发现造血细胞 (CFU- GM)和 CFU- F形成率 :IL- 2组为 6 0 .5 8± 10 .12 ,10 .2 5± 3.89;IL- 2 IFN- α组为 42 .5 8± 8.2 6 ,37.85± 10 .31;IL- 2 IFN- α TNF- α组为 35 .17± 5 .92 ,5 8.31± 19.19;IL- 2 TNF- α为 30 .16± 4.36 ,43.0 0± 13.90 ;TNF- α组为 40 .16± 9.73,41.75± 13.2 8;对照组 70 .33± 12 .92 ,35 .0 0± 11.6 0 ,除 IL- 2 IFN- α组的 CFU- F外 ,P均 <0 .0 1;而基质细胞对 CFU- Blast的支持率分别为 2 0 .33± 7.80 ,2 6 .5 8± 8.5 1,36 .83± 8.49,36 .92± 7.11,33.0 0±6 .78,2 1.90± 7.35 ,除 IL- 2组外 P均 <0 .0 1。结论 :IFN- α、TNF- α对 CFU- GM有一定抑制作用 ,而对 FU- F以及基质细胞对造血的支持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诺霉素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炎前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道诺霉素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RPE)炎前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培养的人 RPE经 IL- 1β(10μg· L- 1 )刺激以及不同浓度的道诺霉素作用后 ,用EL ISA、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等方法 ,检测培养的人 RPE炎前因子 m RNA和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  EL ISA显示对照组培养 RPE在 IL- 1β刺激 8h后 ,上清中 IL- 6与 IL- 8分别为2 0 0 0 pg· m L- 1· 10 - 6 cells和 5 0 0 0 pg· m L- 1· 10 - 6 cells.使用 10 0 μg·L- 1 道诺霉素作用于培养的 RPE后 IL- 6与 IL-8分别为 180 pg· m L- 1 · 10 - 6 cells (P <0 .0 1)和 32 0pg· m L- 1· 10 - 6 cells(P<0 .0 1)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亦显示不同浓度道诺霉素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 RPE内炎前因子蛋白质与 m RNA的表达 .结论 道诺霉素能有效地抑制 IL -1β诱导的培养的 RPE IL - 6和 IL - 8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小儿哮喘的发生发展受免疫系统的影响,本文探讨哮喘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哮喘患儿80例作为哮喘组,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含量。 结果 哮喘组CD3+、CD4+、CD19+、CD4+/CD8+[(62.13±11.24)%、(32.97±6.57)%、(24.35±11.21)%、(1.66±0.31)%]高于对照组[(71.16±12.64)%、(37.68±7.12)%、(13.87±8.46)%、(1.43±0.28)%,P<0.05],哮喘组CD8+[(19.87±4.21)%]低于对照组[(26.37±4.65)%。P<0.05]。哮喘组Th2、Th17、Treg、Th17/Treg[(4.42±2.14)%、(1.71±0.97)%、(7.65±1.35)%、(0.22±0.05)%]均高于对照组[(1.96±1.25)%、(0.89±0.42)%、(5.91±1.28)%、(0.15±0.03)%,P<0.05],哮喘组Th1/Th2[(1.31±1.32)]低于对照组[(2.70±1.47),P<0.05],2组Th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淋巴细胞[(36.57±13.24)%]低于对照组[(59.64±15.47)%,P<0.05],哮喘组单核细胞[(12.17±4.21)%]高于对照组[(3.68±1.74)%,P<0.05],2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与Th1、Th2、Th17呈负相关(P<0.05),单核细胞与CD3+、CD4+、CD19+呈负相关(P<0.05),与CD8+呈正相关(P<0.05)。 结论 哮喘患儿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异常,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CD4+T细胞亚群含量可用于哮喘患儿免疫功能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茶碱在体外对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 (CBMC)分泌IL 12和IL 12p4 0的影响 ,以及健康人服用茶碱后全血中IL 12及IL 12p4 0水平的变化 ,了解茶碱是否可能在抗原呈递细胞水平上参与细胞免疫的调节。方法 :30份新生儿脐带血随机分为 3组 :对照组 ,IL 12抗体组 ,茶碱组 ,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比较每组产生IL 12和IL 12p4 0量的差异。 12名健康人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不服药作对照 ,另一组口服舒弗美片 (2 0 0mg) ,取全血作体外培养 ,收集上清液测IL 12及IL 12p4 0的含量。结果 :加用无水茶碱组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 12及IL 12p4 0水平 [(2 8.36± 5 .86 )pg·ml- 1 ,(87.91± 33.84 )pg·ml- 1 ]比对照组 [(5 6 .86± 14 .2 2 )pg·ml- 1 ,(2 13.71± 81.78)pg·ml- 1 ]显著降低 (P <0 .0 1)。服用舒弗美片 (2 0 0mg)组IL 12及IL 12p4 0水平 [(19.34± 11.0 2 )pg·ml- 1 ,(92 .2 2± 12 .94 )pg·ml- 1 ]比对照组 [(32 .39± 15 .71)pg·ml- 1 ,(2 0 4 .5 3± 2 4 .70 )pg·ml- 1 ]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茶碱对CBMC及健康人血液中IL 12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可能对原始CD4 + T细胞极化有潜在调控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Li Z  Guo X  Hao W  Wu Y  Ji Y  Zhao Y  Liu F  Xie X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3,116(7):981-984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alsoknownasinfectiousatypicalpneumonia (IAP)inChina ,iscausedbyacoronavirusmutant Thisrespiratorycontagiousdiseaseistransmittedmainlybyrespiratorydropletswithinaneardistanceandclosecontactwiththepatients Sofar ,thediseasehasbeenreportedinover 30countriesworldwide SARSpatientshavebeenadmittedintoourhospitalsinceMarch 11,2 0 0 3 Inthispaper ,wepresentthelaboratoryresultsofseruminterleukins (IL) ,T lymphocytesubsets ,whitebloodcell (WBC)countsof 35p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西洋参叶三醇组皂苷(PQL)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30 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随机分为PQL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在进行放射治疗的同时,PQL观察组口服PQL,对照组不给该药;放疗40 Gy后取外周血测定白细胞计数,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T淋巴细胞转化率和淋巴细胞CD4、CD8、CD25阳性细胞百分率。 结果:在对照组中,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4.02±0.67)×109•L-1,淋巴细胞转化率为7 966±1 562,而PQL实验组中分别为(6.17±1.20)×109•L-1,18 035±1 57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在PQL观察组中,CD8及CD25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20.9±5.08和41.3±6.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01)。两试验组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及补体C3、C4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QL增强乳腺癌放疗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在胃十二指肠疾病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 E L I S A 法对3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期)、3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胃粘膜组织中细胞因子 I L 1、 I L 8及 T N F α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慢性急性期浅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 I L 1、 I L 8及 T N F α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消化性溃疡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1);幽门螺杆菌阳性疾病组明显高于阴性疾病组( P< 001);其中消化性溃疡组 I L 8活性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 P< 001)。结论:细胞因子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疾病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IT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ITP患者治疗前后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绝对值、CD3+、CD4+、CD8+、CD4+CD25+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分别为(0.83±0.16)vs(1.74±0.36)、(71.71±1.07)% vs(72.69±1.35)%、(41.78±0.71)% vs(42.46±1.20)%、(29.67±0.97)% vs(28.56±1.75)%、(8.76±0.56)% vs(9.39±1.26)%、(1.42±0.07)vs(1.49±0.13),CD8+T淋巴细胞比例治疗后显著降低,其余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改变,破坏自身免疫,与病情相关,可指导临床治疗,并作为评估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5名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是否伴有脾肿大患者的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4+及CD4/CD8)及CD5+、血清IL-2水平分别为(57.20±5.15)%、(35.35±3.60)%、(28.98±2.81)%、(1.23±0.12)、(63.23±5.75)%及(4.31±0.4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4.24±5.78)%、(42.56±4.18)%、(37.35±3.95)%、(1.78±0.21)、(70.45±6.38)%及(6.20±0.63)ng/mL,其他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20+、CD40L+及CD5+CD19+)及Th1类细胞因子(IFN-γ、TGF-β及TNF-α)分别为(6.84±0.45)%、(9.45±0.63)%、(5.72±0.46)%、(105.64±10.72)ng/L、(276.72±34.75)pg/mL及(1.63±0.24)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3.31±0.25)%、(5.25±0.37)%、(2.43±0.22)%、(80.25±6.34)ng/L、(169.89±20.34)pg/mL及(0.83±0.13)ng/mL,且观察组中不同Child-pugh分级及是否伴有脾肿大患者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呈现明显异常表达状态,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及脾肿大均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宜宾地区健康新生儿的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特点,探讨健康新生儿与正常成人之间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分娩及儿童保健科正常体检的新生儿26例作为新生儿组,随机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成人组.采集新生儿足跟血60μL,成年人全血2~3 mL,所有标本均在24 h内用BD FACSCanto II流式细胞仪完成检测.结果 与成人相比,宜宾地区新生儿末梢血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81.40±6.04)%vs(70.10±5.83)%]、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57.50±8.38)%vs(38.90±4.83)%]及CD3+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3407.50±945.57)×106个/μL vs(1429.50±376.44)×106个/μL]、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2396.00±671.27)×106个/μL vs(791.70±237.18)×106个/μL]、CD3-CD19+B淋巴细胞绝对计数[(407.60±281.40)×106个/μL vs(249.50±92.46)×106个/μL]、CD3+CD4-CD8+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980.40±396.68)×106个/μL vs(531.70±155.51)×106个/μ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3+CD4-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23.20±6.64)%vs(26.20±4.27)%]、CD3-CD16+CD56+NK细胞百分比[(6.00±2.91)%vs(16.50±5.64)%]及CD3-CD16+CD56+NK细胞绝对计数[(252.90±151.38)×106个/μL vs(325.80±129.25)×106个/μL]显著降低,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末梢血CD3-CD19+B淋巴细胞百分比与成人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宜宾地区健康新生儿末梢血淋巴细胞免疫分型与正常成年人之间存在差异,呈现了淋巴细胞随着人类的生长发育而表现出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调节脐血CD3AK细胞诱导HL-60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 α,TNF α)、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 ,G CSF)对脐血CD3AK细胞诱导HL 6 0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形态学观察 ,DNA琼脂糖电泳 ,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HL 6 0 ,CD3AK细胞诱导的HL 6 0 ,TNF α诱导的HL 6 0 ,CD3AK与TNF α共同诱导的HL 6 0 ,CD3AK与G CSF共同诱导的HL 6 0进行检查分析。结果 :HL 6 0自然凋亡率 (4.6 0± 1.71) % ,;CD3AK细胞诱导的HL 6 0凋亡率 (15 .6 0±3.2 1) % ;TNF α(5ng/ml)诱导的HL 6 0的凋亡率 (5 .2 0± 2 .0 7) % ;CD3AK与TNF α共同诱导的HL 6 0凋亡率 (36 .70± 4 .4 0 ) % (F =94 ,P <0 .0 1)。CD3AK与G CSF共同诱导的HL 6 0凋亡率 (4.88± 2 .2 3) % (F =5 8,P <0 .0 1)。结论 :TNF α协同CD3AK细胞诱导HL 6 0凋亡 ;G CSF抑制CD3AK细胞诱导HL 6 0凋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12+封三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结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2HRZE/4HR抗结核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参苓白术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CD4~+、CD8~+、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CD4~+、CD8~+、CD4~+/CD8+值分别为(0.43±0.12)%、(0.28±0.08)%、(1.43±0.5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CD8~+、CD4~+/CD8~+值分别为(0.49±0.11)%、(0.21±0.07)%、(1.65±0.48),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分别为(3.22±0.41)g/L、(12.13±2.25)g/L、(1.12±0.32)g/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G、IgM水平分别为(3.61±0.64)g/L、(14.75±2.34)g/L、(1.27±0.20)g/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治疗肺结核疗效确切,可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