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博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339-340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顽疾,大量资料表明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国内报告高血压是发生脑卒中的首要因素。人群血压水平从110/75mmHg(1mmHg≈0.133kPa)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血压180/110mm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10倍。心脑血管病成为中国人首位死因,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我们要通过多方位,多渠道入手对患者进行指导,使患者了解健康知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对高血压病的防治是预防心血管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当前有关高血压病的治疗问题,依然是问题多于答复。一、轻型高血压是否须行药物治疗?1984年第三届国际高血压检出、教育、治疗联合委员会(JNCⅢ)以舒张压为标准,将血压分为正常:<85mmHg;正常高界85~89mmHg;轻型90~104mmHg;中型105~114mmHg 及重型>115mmHg。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收缩压和舒张压>110/70mmHg 愈多,对心血管的危险愈大,血压>140/85~90mmHg 时,心血管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多。对于中、重型高血压降压取得的成效,为人所公认,虽然也有人提出,降压后脑血管出血见减少,但脑血栓形成反见增多,而对心脏并发症几乎无影响。然  相似文献   

3.
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最佳高血压治疗(HOT)研究证实,能带来最大益处的最佳血压值是138/83mmHg,而且收缩压和舒张压进一步降低,不会增加心血管病危险.老年人降压标准应与年轻人一样,即<140/90mmHg,对收缩压显著增高的患者暂时降至<160mmHg是必要的.1999年WHO/ISH指南指出,降压治疗应使血压达正常或理想水平,老年人至少应达正常高限(130~139/85~89mmHg).危险越高的人群,血压达标越重要.只有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高血压患者<140/90mmHg,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130/80mmHg,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日者<130/85mmHg,肾功能受损蛋白尿>1g/日者<125/75mmHg),才能达到延缓、防止或逆转靶器官损害;减少心血管事件及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既是一种独立的慢性病,又是导致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从110/75 mmHg(14.67/10.00 kPa)开始,其水平升高会带动心血管病发生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能够增加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正常血压(115/75 mmHg)以上,血压的水平与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心衰以及心血管所致死亡(或任何原因所致的死亡)的危险性均相关.  相似文献   

6.
年龄在50岁以上者,较舒张压而言,收缩压大于140mmHg是更为重要的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当血压为11.5/75mmHg时即存在CVD的危险,血压每增加20/10mmHg,CVD的危险将增加1倍。年龄为55岁的血压正常者,其在剩余生存期内发展为高血压的危险性为90%。  相似文献   

7.
<正>高血压是公认的最重要和独立的脑卒中危险,无论收缩压或(和)舒张压增高均与脑出血或脑梗死发病风险呈正相关,并呈线性关系,研究表明,收缩压>16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95mmHg,长期高血压刺激引起小动脉透明样变,微梗死或微动瘤形成,卒中相对风险为正常的4倍。正常脑组织供血有赖于一定的灌注压力,反过来说,血压的波动直接影响到脑的灌注量,当血压急聚下降超过30%或急聚升高超过40%,脑血流的自动调节机制失灵,脑  相似文献   

8.
国际最新高血压治疗指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要点 年龄在50岁以上者,较舒张压而言,收缩压大于140mmHg是更为重要的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 当血压为115/175mmHg时即存在CVD的危险,血压每增加20/10mmHg,CVD的危险将增加1倍。年龄为55岁的血压正常者,其在剩余生存期内发展为高血压的危险性为90%。 收缩压为120~139mmHg及舒张压为80~89mmHg的个体需要改善生活方式以预防CVD。 对于多数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治疗,可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压药联合使用。某些高危情况是治疗初始即须使用其他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β受体阻断剂、钙拮抗剂)的强制性适应证。 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联用2种或2种以上的降压药,以达到降压目标(<140/190mmHg,或合并有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为<130/180mmHg)。 若血压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应在治疗初始即联合使用2种药物,其中之一通常为噻嗪类利尿剂。 临床医生处方的治疗药物只有在患者积极自觉地服药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后才能获得满意的血压控制,而这种服药积极性来源于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和既往得到的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甲基多巴、肼苯哒嗪和速尿选用于母体高血压,看来是最好的药物。大约有7%孕妇发生的母体高血压是致使胎儿发病、死亡以及孕妇死亡的因素之一。检查14838名孕妇,发现妊娠在六个月期间动脉压≥90mmHg的孕妇,会导致较多的死产和子宫内生长迟缓,若舒张压≥94mmHg,则较舒张压75~84mmHg对胎儿的危险大4倍;蛋白尿(≥1 )的伴发增加胎儿危险程度达20倍。幸而,在妊娠期间有40~50%的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水平在最初六个月内是降低的;而50~60%持续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通常已证实可控制。利尿剂不能预防孕妇的毒血症,实际上可引起母体血容量减  相似文献   

10.
在老年人群中,高血压是常见病,也是发生脑卒中的最主要危险因素。根据1999年WHO/ISH指南,成年人(>18岁)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者,均可做出高血压的诊断。最近,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告诉我们,能带来最大益处的血压控制水平应为139/83mmHg,而这个水平适用于任何年龄,包括老年人。以前认为老年人血压不宜“过低”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但老年高血压与中青年又有不同,在治疗应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正>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为大多数器质性心脏病进展的结局。近年来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收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有研究表明[1]血尿酸水平的增高与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增加呈正相关,也有文献报道认为[2]高尿酸血症是慢性充血  相似文献   

12.
艾司洛尔在围手术期心血管急症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艾司洛尔在围手术期心血管急症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92例外科术后心血管急症患者,给予艾司洛尔,静脉负荷量 0 5mg·kg-1,1min内静注,随之维持量 0 1mg·kg-1·min-1,持续静脉输注,若无效,4min以后,负荷量不变,维持量递增至 0 2mg·kg-1·min-1。结果 外科术后患者,房颤 2 4h转复率 85 %,多在 2h内恢复至窦性心律;窦性心动过速心率由用药前(16 0± 2 0 )次/分降至(110± 30 )次/分( P <0 0 5),有效率 10 0 %;高血压患者血压由用药前(180± 2 0)/(10 0± 30 )mmHg降至(130± 18)/(80± 2 0 )mmHg( P <0 0 5),有效率 10 0 %,不稳定型心绞痛缓解率 80 %,频发室早 7例均不同程度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艾司洛尔是用于心血管急症治疗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许多因素可影响中风的危险性: ·年龄——虽然中风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甚至是新生儿,但中风的危险性随年龄而增加。大约80%中风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高血压——大概这是中风最大的危险因素。高血压(160/95mmHg以上)的人,中风的发病比血压正常者要高2~4倍。当血压上升(特别是收缩压)时,中风的机会也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检测方法评价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动态血压检测(ABPM)方法评价,被检查者分为两组:A组80例,无高血压病史,常规测血压高于正常值(140/90mmHg),B组208例,为有高血压病史者。结果 A组常规测血压平均值为(l53±7.3)/(115±4.5)mmHg,ABPM平均值为(127±7.9)/(84±4.8)mmHg,血压高于140/90mmHg超过50%占10%(4/40),杓形曲钱占90%(36/40);B组:常规测血压平均位为(157.9±11.1)/(94.6±5.4)mmHg,ABPM平均值为(134.8±7.1)/(87.3±4.6)mmHg,血压高于140/90mmHg,超过50%占19.2%(20/l04),非构形曲线占16.3%(17/104)。结论 ABPM方法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被捡查者的血压情况,能够发展成为评价高血压患者降压疗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波依定与心痛定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服波依定,开始剂量5mg,1次/d,如未达到治疗目标血压,则增至10mg,1次/d。对照组给予心痛定10mg,3次/d。两组疗程4周,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血压平均从治疗前(161±19)/(99±10)mmHg降至疗程结束时(121±10)/(75±8)mmHg,P<0.05;对照组血压平均从治疗前(160±18)/(100±11)mmHg降至疗程结束时(127±11)/(82±7)mmHg。两组间对比,治疗组降压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周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1.5%)优于对照组(63.3%),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血糖、血脂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波依定是一种安全、有效、副作用较小的降压药物,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血压与冠心病患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和脉压 (PP)在冠心病 (CHD)患病危险上的差别。方法 :调查2462例40~91岁驻京部队干部的血压水平和CHD患病危险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中老年人CHD患病危险和SBP和PP呈正相关 ,与DBP无关 ;单因素分析将SBP水平分为5个亚组 ,SBP130~、140~和≥160mmHg 的CHD患病危险分别是SBP<120mmHg 的2 433、4 345和5 313倍 ;将PP水平分为4个亚组 ,PP为50~和≥60mmHg 组的CHD患病危险分别是PP<40mmHg的4 026和7 106倍。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压成分中PP与CHD患病危险的比值比 (OR)为1 014。结论 :SBP和PP是预测中老年人CHD患病危险的一个较好指标 ,而PP是中老年人C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7.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高血压的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有明确规定,但低血压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一般认为成年人肱动脉血压低于12/8kPa(90/60mmHg,1mmHg=0.133kPa)即为低血压[1]。临床上要求对低血压进行评估的会诊很常见。一般当收缩压<110mmHg,并伴有低灌注的症状和体征,就要提高警惕。必须要紧急稳定血压并查找可能的原因。许多年轻人的收缩压正常在90~100mmHg。在健康人群中,收缩压多在105~120mmHg。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口服80 mg/d)与缬沙坦组(口服80 mg/d),治疗观察3个月,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替米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161.4±13.1)/(90.0±11.9)mmHg vs(140.0±11.6)/(79.6±8.4)mmHg,(162.1±11.6)/(89.6±11.6)mmHg vs(141.4±10.5)/(80.0±9.6)mmHg,P<0.01。组间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米沙坦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7.1±0.9)%vs(6.0±1.1)%,P<0.01;缬沙坦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7.0±1.4)%vs(6.9±1.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均无显著改变。结论替米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糖代谢。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血管急症之一,其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因此,院前诊断和积极有效的救治是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现将我们门诊部近2年来抢救7例AMI患者的体会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7例患者均符合WHO1979年制定的AMI诊断标准犤1犦。其中男性6例,女性1例。年龄51~85岁,平均66.7岁。其中3例患者在清晨3~4时发病,3例在清晨5~6时发病,1例在早餐后发病。1例系再发AMI患者。接诊时表现为血压偏高者3例(135~165/108~120mmHg,1mmHg=0.133kPa),血压降低者4例(75~90/52~58mmH…  相似文献   

20.
波依定硝苯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盛  古扎提  励扬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868-2869
目的:观察波依定、硝苯地平缓释片在高血压治疗中的达标率。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波依定5~10mg/d,疗程4周,血压平均从(158±18)/(99±11)mmHg降到(125±9)/(78±7)mmHg,4周降压达标率分别为83.7%,不良反应发生率3.3%;另一组给于硝苯地平缓释片20~40mg/d,疗程4周。血压平均从(160±9)/(100±12)mmHg降到(128±11)/(82±5)mmHg,4周降压达标率分别为71.4%,不良反应发生率5%。结果:治疗4周后波依定组降压效果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任何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高效、安全、患者依从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