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MRI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4例颅咽管瘤病例,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结果 14例病灶中,8例位于鞍上,4例位于鞍内及鞍上,2例位于鞍旁;7例病灶呈分叶状,7例呈类圆形。病灶均为囊实性病灶,6例囊性部分呈T1WI低信号,5例为T1WI高信号,3例为T1WI等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在T2WI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T1WI等信号(8例)或稍低信号(6例)。增强后病灶14例患者实性部分均见强化,其中11例为网格状强化,3例为均匀强化。结论颅咽管瘤具有一定的MRI特点,结合该特点有助于在术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MRI表现.结果 59例颅咽管瘤患者,40例(67.8%)病灶位于鞍上,16侧(27.1%)位于鞍内,3例(5.1%)位于鞍旁,视神经受压、变形、移位51例,垂体正常显示32倒,垂体受压变小15例,垂体未显示12例.肿瘤的信号在T2WI上多呈混杂高信号,而T1WI上可有高、等、低等多种表现.结论 MRI可清楚显示鞍区肿瘤与周围结构,其多信号变化反映了肿瘤囊液成分的不同,MRI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评价磁共振对颅咽管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颅咽管瘤的MRI表现,并与病理比较。结果颅咽管瘤位于鞍上12例,鞍内2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8例;囊性肿瘤5例,囊实性13例,实性4例。肿瘤信号多不均匀,表现复杂。结论磁共振对颅咽管瘤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咽管瘤的MR I表现,评价MR I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磁共振成像(MR I)表现,其中13例有CT对照。结果24例颅咽管瘤发生于鞍上12例,鞍内3例,鞍内鞍上8例,鼻咽部1例。囊性5例,囊实性16例,实性3例。囊性部分T1W I信号表现多样,可呈低、中、高信号,T2W I均为高信号,实性部分多表现为等T1长T2信号,Gd-DTPA增强扫描后,囊性部分的囊壁呈弧形或环形强化,而实性部分不均匀强化。结论MR I是诊断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且具有很好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6.
为探讨各种影像学方法在颅咽管瘤诊断中作用 ,笔者对我院 1988— 2 0 0 0年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 11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本病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我院 1988— 2 0 0 0年共收治颅脑肿瘤 40 2 7例 ,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 118例 ,占同期颅脑肿瘤的 2 .9%。其中男 6 0例 ,女 5 8例。年龄 2~ 6 8岁 ,其中 <15岁 31例 ,占 2 6 .3% ,≥ 35岁 5 6例 ,占 47.5 % ,成年人 87例 ,占 73.7%。病程最短 15d ,最长达 30年。肿瘤部位 :鞍上 97例 ,占 82 .2 % ,鞍内 12例 ,占 10 .2 … 相似文献
7.
8.
颅内颅咽管瘤的影像病理表现及其手术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颅咽管瘤的CT及MR表现,并探讨其病理及其在临床手术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MR影像表现及病理,研究相关的手术资料.结果 男70例,女53例.年龄1~72岁,平均23.82岁.其中成釉质细胞型59例,鳞状乳头型41例,混合型23例.18例表现为实体瘤,38例为囊性瘤,钙化78例,23例肿瘤后部与三脑室壁间分界不清,影像学发现垂体柄11例,术中发现垂体柄53例.结论 MRI有助于显示肿瘤范围及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CT对钙化的显示优于MRI;应用影像学技术显示肿瘤的部位、钙化形式、辨识垂体柄及与下丘脑的关系对于优化手术方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垂体柄的影像学辩认在颅咽管瘤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影像学特点,重点讨论垂体柄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63例经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影像学及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上垂体柄发现率9.5%(6/63),27.0%(17/63)的病人可根据三脑室底受压移位的方向初步判断垂体柄的走向,均经手术证实。垂体柄术中发现率52.4%(33/63)。肿瘤中心大块钙化可能影像手术全切除,影像学上肿瘤后上部条索状强化预示着瘤壁对下丘脑的浸润性生长。结论:根据影像学判断垂体柄的位置和走行、 肿瘤钙化特点、肿瘤后部与下丘脑结构间的关系对手术切除颅咽管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种类、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术后监测颅咽管瘤患者的神志、瞳孔、体温,记录24h出人量,观察口角及四肢抽动情况,并观察呕吐物及大便颜色等,及时记录相关内容。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高热、意识障碍、癫痫、上消化道出血等。经治疗护理均好转一作者认为,了解颅咽管瘤全切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及临床表现,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 男性,19岁。多饮多尿一年,伴头痛、恶心呕吐和视力下降月余。自述一年前无任何诱因,渐感多饮、多尿。于40d前因伴头痛、恶心、呕吐和视物不清,住当地医院按尿崩症治疗效果不佳。既往无特殊。查体:一般情况佳、神志清除,瞳孔等大, 相似文献
15.
垂体柄的影像学辨认在颅咽管瘤手术中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影像学特点,重点讨论垂体柄的影像学表现及其在手术中的意义。方法对63例经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影像学及手术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影像学上垂体柄发现率9.5%(6/63),27.0%(17/63)的病人可根据三脑室底受压移位的方向初步判断垂体柄的走向,均经手术证实。垂体柄术中发现率52.4%(33/63)。肿瘤中心大块钙化可能影响手术全切除;影像学上肿瘤后上部条索状强化预示着瘤壁对下丘脑的浸润性生长。结论根据影像学判断垂体柄的位置和走行、肿瘤钙化特点、肿瘤后部与下丘脑结构间的关系对手术切除颅咽管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分析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表现,21例呈低密度灶,4例呈等密度灶,6例呈高度灶,4例呈混杂密度灶,肿瘤多自鞍上区向上生长,突入第三脑室,24例伴有钙化,钙化及环状强化为颅咽管瘤特征表现,并就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19.
分析3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的CT表现。21例呈低密度灶,4例呈等密度灶,6例呈高密度灶,4例呈混杂密度灶。病灶多自鞍上区向周围延伸,最常累及三脑室,24例伴有钙化者中,壳状钙化及鞍隔区域的钙化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方法作者收集了国内1999年~2004年9月五年间。在51种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的80篇有关颅咽管瘤的文章,所报道颅咽管瘤病例共3601例,来自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0家医院。根据如下条件进行病例选择:1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颅咽管瘤,2依照文章的作者。所报道病例的来源医院以及住院时间剔除重复病例,最后得到59篇文章的59组病例,共2837人,作者对其描述的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颅咽管瘤的年龄特点是发病不受年龄限制,年轻人稍微偏多。颅咽管瘤的性别特点是男多于女,男女人数比为1.4:1。颅咽管瘤肿块的特点是容易囊变,影像学平均囊变率为83.5%,实际囊变率更高;容易钙化,影像学平均钙化率为58.3%。实际钙化率更高;肿块的位置,按照yasargil的分类,最常见的是鞍上-视交叉旁-脑室外型,占一半以上。其次是鞍内-鞍上型和脑室旁型。其余三型。相对偏少。结论用统计学的方法对颅咽管瘤的临床特点进行量化分析。有利于更深刻地了解颅咽管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