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间收治的19例骨科创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方法。结果 9例小腿静脉血栓患者治疗5d后下肢疼痛明显缓解,肿胀消退,皮温下降;4例下肢髂股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10d后患肢肿胀开始消退;6例混合型深静脉血栓患者中2例经药物治疗12d后症状缓解,4例患者最终行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25d后19例患者复查彩超提示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解。结论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改善骨科创伤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孕产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5年9月12日至2017年7月17日我院收治的围生期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女性各50例,对比各项因素的差异性,同时分析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50例围生期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归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初产妇22例、经产妇28例;产褥期发病者47例、妊娠期发病者3例;左侧血栓45例、右侧血栓5例;出现在股静脉的血栓24例、髂外静脉血栓10例、腘静脉血栓7例、小腿肌间静脉血栓6例、胫后静脉血栓3例;首发症状:疼痛者29例、肿胀者14例、低热者7例。经治疗后,所有患者全部痊愈出院,治愈率100%。结论疼痛是围生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发症状,且产褥期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妊娠期,深静脉血栓多发于股静脉,经过抗凝溶栓治疗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60例下肢浅静脉曲张行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108条下肢)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术联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本组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切口Ⅰ期愈合;手术时间30~70min,平均(56.28±20.14)min;住院3~7d,平均(4.06±1.24)d;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下肢浅静脉曲张经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腔内激光术联合治疗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1992~1994年,我院共收治男性乳房肥大症病人16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年龄13~78岁。其中7例患前列腺增生,6例有酗酒史并肝脏功能异常,1例患睾丸恶性肿瘤,2例无异常表现。病人一侧或两侧乳房呈女性样发育,乳头、乳晕增大,颜色加深,有时轻度肿胀、疼痛及压痛。1例患单侧睾丸恶性肿瘤者,切除患侧睾丸后30d,乳房恢复正常。3例酗酒及肝功能异常者在戒酒及服用保肝药物后60~120d,乳房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塞氏病并发下肢血管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并发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5例B超报告栓塞静脉区有血流通过,病情得到控制,且有1例皮肤坏疽愈合,1例下肢肿胀疼痛症状缓解,1例因为体温控制不理想转院。结论综合治疗白塞氏病并发下肢血管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作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 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5例中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5 2~ 6 5岁。原发病为糖尿病 3例 ,肺癌 1例 ,骨科手术后 1例。 5例均为急性起病 ;一侧下肢肿胀 ,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热及浅静脉曲张 ,经低分子肝素治疗后肢体肿胀明显消退。治疗方法 低分子肝素 (栓复欣 ) 0 .4ml加生理盐水5ml静注 ,bid。治疗 10~ 2 0天。2 结  果肢体肿胀均于用药后 7~ 2 0天消退。未发现有出血等并发症。3 讨  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人 ,严重者可导致肢体残废 ,尤其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活血化瘀法预防老年人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骨科下肢大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骨科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起口服抗凝通脉汤,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周期为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DVT发生、下肢肿胀、皮肤改变及疼痛情况,同时检测患者的D-二聚体(DD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DVT发生、下肢肿胀、皮肤改变及疼痛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7 d、14 d,两组患者的DDi水平及PT、APTT比较,其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对预防骨科下肢大手术后DVT的形成、改善患者的症情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9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确诊后行抗凝、祛聚、溶栓、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性治疗,并分析治疗效果。结果91例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用药1d后患肢张力开始减轻,肿胀逐渐消退;治疗1周患肢肿胀、疼痛消失。全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采取非手术治疗,安全、效果好,而且经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李豪  黄臻△  杨文  钟陶 《广东医学》2023,44(1):79-83
目的 探讨应用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速度以及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接受治疗的68例脑卒中偏瘫伴下肢肿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接受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于治疗后7、15 d比较患者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 d后和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效果更为显著(P<0.05)。(2)与治疗7 d后相比,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下肢运动功能FMA-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减轻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加快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进而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目前尚无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我院从1981年开始使用自制“静脉炎”片对这类病人进行治疗,经观察效果较好,现将1981年1月~1988年12月间资料比较完整的45例病人情况报告如下。男27例,女18例;汉族36例,维吾尔族4例,其他民族5例;年龄13~80岁,平均44岁;病史半年者10例,1~2年者25例,3~5年者7例,6年以上者3例。45例病人全有患肢疼痛、沉重感、肿胀、站立行走或受凉时加重;双下肢肿胀15例,单下肢肿胀30例(左23,右7);测量肿胀患肢与健侧比较相差2~6cm不等;皮肤增厚3例;皮肤色素沉着13例;慢性溃疡4例;浅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非手术疗法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我院从2002~2007年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加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8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98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男213例,女185例;年龄16~80岁,平均年龄41.42岁;病程1日至12年,其中半年内的208例,半年至2年123例,2年以上67例;左下肢疼痛、麻木12例,右下肢疼痛、麻木18例,双下肢疼痛、麻木6例,腰痛伴左下肢疼痛、麻木110例,腰痛伴右下肢疼痛、麻木114例,腰痛伴双下肢疼痛、麻木72例,单纯腰痛66例;398例均经CT或MR I检查诊断,突出或…  相似文献   

12.
痛经是妇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少年女性。其临床主症是指妇女在行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出现小腹或腰骶疼痛、胀痛,甚则剧痛难忍,影响正常工作或日常生活。笔者从1996~1999年对60例痛经患者采用针灸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60例青春期痛经患者,均为本院门诊病人;年龄14~19岁,平均年龄15.6岁;病程最短者1个月,最长者4年,疼痛持续时间最短者1d,最长者7d。全部病例均经妇科检查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属寒凝型[1]。1.2 治疗方法治以散寒逐瘀、温经止痛为主。主穴:任脉的中极、腰骶部次及脾经…  相似文献   

13.
<正> 从1999年2月以来,笔者应用跌打丸外敷治疗软组织损伤2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22例均为本中心门诊患者,男14例,女8例。年龄14~60岁,平均32岁。均系外伤所致,上肢7例,下肢15例。X光摄片检查无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有瘀血,伴有肢体功能活动受限,均无皮肤破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联合腔内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53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手术取栓联合腔内治疗,总结其经验及并发症.结果 53例中无一例术中术后发生致死性肺栓塞,1~3 d内患肢肿胀消退者42例(79.25%),4~10 d肿胀消退者7例(13.2%),总治愈率92.45%(49/53).随访3个月至2年,未发现术后血栓复发者.结论 对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治疗是有效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同时联合腔内治疗,会获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向梅 《海南医学》2003,14(8):67-67
下肢深静脉形成(DVT)是临床常见疾病,我科半年来共收治血管疾病23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积极地预防、治疗和护理DVT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 我科半年来共收治血管病变疾病23例。其中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3例:男7例和女6例,年龄在30~70岁。发生在左下肢8例,右下肢5例。 2.临床表现 10例患者均有患肢疼痛及肿胀、活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至2008年我院收治下肢静脉血栓形成25例,常规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肝素及低分子右旋糖肝联合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25例,男18例,女7例,平均年龄66岁,病变位于左下肢12例,右下肢11例,双下肢2例,患者均有肿胀、疼痛、活动障碍等表现.  相似文献   

17.
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多数继发于手术后 ,由于疾病、手术创伤导致机体消耗 ,加之部分病人术后制动等因素 ,其治疗上有一定特殊性。我院自 1 995年— 2 0 0 2年共诊治此类病人 60例 ,其中以中西医结合治疗 30例 ,单纯抗凝溶栓治疗 30例 ,两组治疗对比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60例病人来源于门诊 32例 ,住院病人 2 8例。病变部位均在下肢 ;年龄最小者 37岁 ,最大者 74岁 ,发病最早者术后 3d,最晚者 33d;病程 1~ 9d。继发于普外科手术后 1 7例 (男 1 1例 ,女6例 ) ,泌尿外科手术后 1 3例 (男 9例 ,女 4例 ) ,骨外科手术后 1 9例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并分析患者术后第3d、第7d肿胀评定值、疼痛指数,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了解患者恢复及骨折整体有效率。结果术后第3d、第7d肿胀评定值分别为(2.06±0.89)分、(1.75±0.15)分,疼痛指数分别为(6.95±0.53)分、(4.73±0.52)分;随访患者功能恢复,评分"优"者40%,评"良"者51.7%,评"及格"者3.3%,评"差"者5%,整体有效率为95%。结论正确的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高,术后功能恢复令人满意,为骨科手术治疗提供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9.
我院自1988~1998年共收治产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患者16例,均采用溶栓、祛聚,抗凝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均为住院病例,年龄21~34岁,发病时间为产后7~26 d,病程3~8 d,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全部为左下肢,10例经多普勒超声确诊.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活动障碍,其中高龄产妇(有长期服避孕药史)2例;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14例,为本组病例的87.5%;12例为手术分娩,占本组病例的75%.  相似文献   

20.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非手术治疗,传统方法为抗凝、祛聚、溶栓等综合疗法。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患肢浅静脉注射尿激酶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下肢深静脉血栓13例,男5例,女8例。年龄35~71岁,平均年龄52岁。起病至入院时间最短为1d,最长为15d。2.2治疗方法均采用尿激酶患肢浅静脉静脉滴注,疗程10~14d,每日尿激酶用量:20万U5例,25万U8例。用尿激酶治疗起效时间:2d1例、3d2例、4d2例、5d6例、6d1例及7d1例。13例同时合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d,合用复方丹参注射液8~10m1/d,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