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提高对间隙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我院自1991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300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年龄、感染部位、感染源、并发症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0例患者中,感染源以牙源性居首位,182例,占60.67%;其次为腺源性,95例,占31.67%;无血源性感染性病例;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最多,114例,占38%,严重并发症4种,计7例,占2.33%。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要来源,部位以颌下间隙为主,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颌面部局部解剖特点、患者年龄和机体抵抗力及原发感染灶的不正确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①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②脓肿切开引流。结果:间隙感染疗效确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①明确诊断;②合理选择抗菌药物;③切开引流要充分;④局部与全身治疗相结合;⑤积极处理原发灶;⑥护理上强调清洁,根据患者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郭俊霞 《疑难病杂志》2006,5(5):376-37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颌面部的多发病,为了缩短疗程、防止并发症,及早明确诊断,采用有效抗生素、切开引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现将我科1996年4月~2006年4月收治的7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总结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6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男女之比为1.24∶1;年龄10个月~73岁,平均31.0岁。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部位包括颌下间隙23例(30.3%),嚼肌间隙17例(22.4%),颊间隙13例(17.1%),眶下间隙10例(13.1%),颏下间隙5例(6.6%),口底间隙3例(4.0%),翼颌间隙2例(2.6%),舌下间隙2例(2.6%),咽旁间隙1例(1.3%)。76例中牙源性感染59例(77.6%)…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82例,分析患者颌面部间隙感染部位和感染源.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采用综合治疗方法 :全身给予支持治疗,抗生素抗感染,局部形成脓肿时,要切开引流彻底清除病灶,可行多切口引流.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综合治疗后,80患者痊愈出院,治愈率为97.5%.2例患者死亡,其中1例患者因合并糖尿病并发全身感染而死亡,1例患者合并心肌梗死同时并发面部多间隙感染而死.结论 颌面部间隙感染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综合治疗措施可提高患者治愈率,同时要注意合并症治疗.  相似文献   

5.
陈婷  廖天安 《海南医学》2001,12(8):60-60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颌面外科常见疾病 ,由于颌面部分成许多个肌肉筋膜间隙 ,脓液可以局限在某一间隙内 ,也可以互相扩散 ,形成多间隙感染 ① 。故早诊断 ,使用有效抗生素 ,及时切开引流是治疗关键。现将我科 1995年以来收治的41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作初步总结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1例患者中 ,女性 13例 ,男性 2 8例 ;年龄最小 3岁 ,最大 76岁 ,绝大多数年龄在 2 5 - 40岁之间。1 2 感染来源 :牙源性感染 31例占 76 % ,腺源性感染 8例占 2 0 % ,外伤性感染 1例占 2 % ,上颌窦炎继发感染 1例占 2 %。1 3 发病部位 :颌下间隙 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67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均为继发性,且以牙源性感染为主。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若诊断及时,治疗得当,对缩短病程,防止感染扩散和恶化均有重要意义,绝大多数可在一周内治愈。  相似文献   

7.
徐岗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X):63-63
目的对颌面部间隙感染者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其发病因素。方法探讨57例病例的感染来源、治疗及其并发症。结果感染源以牙源性居首位,共37例(64.91%),其次为腺源性感染13例(22.80%),外伤性及其他7例(12.28%)。结论颌面部感染以混合性感染为主,要做到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口腔科常见的多发病,如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95年以来收治的288例颌面部间隙感染作一简要分析。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病因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320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从局部治疗、全身治疗等方面作了回顾性研究。结果 320例患者中,病因以牙源性最多,189例(59.06%)。感染部位以颌下间隙最多,134例(41.88%)结论 颌面部间隙感染采用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43例临床分析宁夏中卫县医院口腔科段生福本文将我科7年来收治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43例作如下分析。1一般资料1.1143例中,年龄在6岁以下者58例,占40.56%;7-17岁者32例,占22.38%;18岁以上者53例,占3...  相似文献   

11.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规律、治疗方案,总结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唐山协和医院2002—01-01—2011~12—31住院的535例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记录患者的症状、病因、感染部位、住院时间、治疗情况、并发症和愈后,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住院患者,男女比例为1.4:1,平均年龄(36.62±23.49)岁。农民在间隙感染的患者中比例最高,达35.0%(187/535)。分析发现:年龄、职业、自我治疗、入院体温是危及生命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结论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合并上述危险因素时,为了避免危及生命并发症的出现,应及早进行规律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现阶段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科2005年4月~2010年1月住院的所有间隙感染患者,作一临床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在嚼肌间隙,颌下间隙感染的最多,共44例,占54%,年龄最小的11个月,最大的81岁。手术治疗64例占78%,保守治疗18例占22%,死亡2例,余均痊愈。结论:病因多为牙源性感染引起,其次腺源性,血源及外伤、全身因素少见。早期诊断,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可缩短疗程。针对病因及时治疗可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3.
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临床中最常见疾病之一,可造成严重并发症。所以,此病在临床治疗与预防中均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具体情况,总结临床治疗中的重点事项,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沙市中心医院2019年8月-2020年7月收治的16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临床资料,结合临床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不同类型间隙感染情况所应用的治疗方法,并分析不同情况患者接受治疗后所取得的效果。结果:162例患者经全身支持治疗后,机体抵抗能力得到了相应提升,配合使用抗生素与切排引流治疗后,治愈158例,治愈率为97.53%。162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败血症与脓毒血症的情况,其中5例因蜂窝织炎而引发,1例因颌下间隙感染引发。6例出现败血症与脓毒血症的患者中,4例死亡。出院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2例,出现全身问题而导致身体器官衰竭的患者1例,因蜂窝织炎导致呼吸梗阻,最终引发窒息死亡的患者1例。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在临床中以牙源性感染为主,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加强对患者全身的综合处理,达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医条件不断改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是,在一些医疗卫生条件相对落后地区,该病仍有发生.下面就我科1998年8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52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颌面部间隙感染者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其发病因素。方法探讨57例病例的感染来源、治疗及其并发症。结果感染源以牙源性居首位,共37例(64.91%),其次为腺源性感染13例(22.80%),外伤性及其他7例(12.28%)。结论颌面部感染以混合性感染为主,要做到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组对132例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和诊断进行了分析,认为颌面部间隙感染以牙源性为主,此病发病年龄4岁~76岁,牙源性118例(89.39%),外伤性的8例(6.06%),腺源性4例(3.03%),血源性1例(0.76%),医源性1例(0.76%)。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颌面部间隙感染者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其发病因素.方法:对35例病例探讨其感染的来源治疗及并发症.结果:感染源以牙源性为首位[20例(71.43%)],其次外伤性11例(31.4%).腺源性及其他感染4例(11.4%).结论:颌面部感染以牙源性感染为主,要做到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收集了我科1999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05例,占同期口腔科住院病人1 153例的9.1%,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并发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收集1998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收治的62例糖尿病合并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与非糖尿病间隙感染者65例临床资料比较其感染的严重程度、疗程和治疗方法.结果 糖尿病组合并颌面间隙感染的疗程明显长于非糖尿病组,且感染程度较重,易累及多个间隙(χ2=15.07,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感染程度较重,易累及多个间隙,疗程长,在控制感染及处理局部病灶的同时应积极控制血糖及全身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