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分析icaADBC操纵子在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中的检出及与细菌耐药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1~10月上海市东方医院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77株,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链霉素、奈替米星和阿米卡星)药敏试验特征;构建icaADBC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技术检测77株细菌中icaADBC的分布状况。结果结果77株表皮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分别为庆大霉素:62.3%,链霉素:61.0%,阿米卡星:22.1%,奈替米星:23.4%。icaADBC操纵子的检出率为20.8%,ica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分离的icaADBC操纵子阳性表皮葡萄球菌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溶素(atlE)基因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该院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64株进行研究,用生物膜形成试验检测细菌生物膜,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atlE基因,分析atlE基因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性。结果检出生物膜阳性菌株24株,检出率为37.5%;检出atlE基因菌株31株,检出率为48.4%;atlE基因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有生物膜形成能力,atlE基因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特征,分析插入序列(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07年7月外科病区中引起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48株,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药敏特征;构建IS256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8株细菌中IS256分布状况。结果48株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药敏特征分别为: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9%,敏感率为31%;对奈替米星的耐药率为8%,敏感率为79%,中介率为13%;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42%,敏感率为35%,中介率为2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5%,敏感率为75%,中介率为10%。全部临床分离株中,有25株细菌检出IS256。在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中,IS256检出率高达70%,与敏感菌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其他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中,IS256的检出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2008年某院临床分离的常见细菌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临床分离常见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收集2008年1~12月临床分离的常见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用WHONET5.4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0株临床分离细菌中,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65株(22.9%),革兰阴性杆菌555株(77.1%)。革兰阳性球菌中前3位分别是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前3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属。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45.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2.6%。未检出耐糖肽类抗菌药物的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9.1%、53.9%;产ESBLs菌株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菌株。其他肠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非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临床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最低;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江苏地区利奈唑胺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机制及菌株流行性。方法:收集2017—2018年江苏省3家三级医院临床和环境分离利奈唑胺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共38株(头状葡萄球菌32株、人葡萄球菌4株、表皮葡萄球菌1株和缓慢葡萄球菌1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常规药物的敏感性,并采用E-test试验检测菌株对利奈唑胺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检测cfr、optrA、23S rRNA第V功能区基因;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38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青霉素和苯唑西林均耐药,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大于95%;38株菌株中检出cfr基因31株;23S rRNAⅤ功能区检出G2576T突变35株,其中2株人葡萄球菌同时检出C2319T突变,另检出C2319T突变人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所有菌株均未检出optrA基因;32株头状葡萄球菌PFGE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均为同一个克隆株;4株人葡萄球菌为同一克隆株。结论:江苏地区流行的耐利奈唑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主要是由cfr基因和23S rRNAⅤ功能区基因突变造成,并存在头状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的克隆播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临床分离的4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AmpC酶和AmpC耐药基因,并探讨产AmpC酶菌株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超声破碎法提取45株细菌的β-内酰胺酶粗提物,进行三维试验,提取45株细菌的总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mpC结构基因和ACT-1、CMY-G1、CMY-G2、DHA、FOX耐药基因,最低抑菌浓度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 45株鲍曼不动杆菌中三维试验和PCR检测AmpC基因同时阳性的有11株,确认产AmpC酶菌株为11株。三维试验方法和PCR基因检测方法比较对AmpC酶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00,P>0.05)。ACT-1的检出率为4.4%,未检出FOX、DHA、CMY-G1、CMY-G2。产AmpC酶菌株的药物敏感度最高是丁胺卡那霉素(90.9%),其次是亚胺培南(54.5%),产AmpC酶菌株耐药率高,对氨苄西林、氨曲南、头孢曲松、头孢替坦、头孢唑啉、呋喃妥因、头孢他啶达到100.0%,产AmpC酶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不产AmpC酶菌株。结论三维试验方法和PCR基因检测方法对AmpC酶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但仍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产AmpC酶菌株耐药情况严重,提示临床应慎重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表皮葡萄球菌对不同类型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敏感特征,分析插入序列(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关系。方法收集2007年2月至2007年7月外科病区中引起医院感染的表皮葡萄球菌48株,利用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庆大霉素、奈替米星、链霉素和阿米卡星)药敏特征;构建IS256特异性引物,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48株细菌中IS256分布状况。结果48株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药敏特征分别为: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9%,敏感率为31%;对奈替米星的耐药率为8%,敏感率为79%,中介率为13%;对链霉素的耐药率为42%,敏感率为35%,中介率为23%;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15%,敏感率为75%,中介率为10%。全部临床分离株中,有25株细菌检出IS256。在庆大霉素耐药菌株中,IS256检出率高达70%,与敏感菌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其他3种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中,IS256的检出与耐药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耐药。IS256与表皮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中I类整合子携带情况和所携带I类整合子可变区基因分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600株,分别分离自儿童447株和成人153株,用BD Phoenix 100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PCR扩增Ⅰ类整合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Sanger测序技术进行基因盒分析,并比较分析不同分群分离菌株基因盒携带情况及与耐药性的关系。结果?6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236株检出Ⅰ类整合酶基因,检出率为39.3%;检出14种基因盒并组成13种组合形式,可介导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氯霉素、甲氧苄啶及季铵盐耐药。成人与儿童Ⅰ类整合酶和整合子可变区阳性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frA12基因盒在儿童分离株检出率高于成人分离株(P<0.05)。儿童与成人分离株在甲氧苄啶、环丙沙星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与成人分离株均表现出携带耐药基因盒的菌株对相关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更高。结论?儿童与成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Ⅰ类整合子及可变区检出率较高,并参与相应药物耐药;儿童分离菌株所携带磺胺类耐药基因盒高于成人分离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本地区粘质沙雷菌临床分离株Ⅰ、Ⅱ、Ⅲ类整合子的携带情况,探讨整合子与其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经VITEK-2Compact细菌分析系统鉴定的粘质沙雷菌287株,以煮沸法制备细菌DNA作为PCR扩增模板,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菌株的第Ⅰ、Ⅱ、Ⅲ类整合子,分析比较整合子阳性菌株与阴性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差异。结果在287株粘质沙雷菌中,有262株细菌检出Ⅰ类整合子,检出率为91.3%,3株细菌检出Ⅲ类整合子,未检出Ⅱ类整合子。药敏结果显示,第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对环丙沙星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高于Ⅰ类整合子阴性菌株(P均0.0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和阴性菌株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Ⅰ类整合子在粘质沙雷菌中普遍存在,Ⅰ类整合子与粘质沙雷菌的多重耐药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口腔白念珠菌耐药情况及其基因型分布,初步探讨其耐药表型、基因型、生物膜与耐药基因(CDR1、ERG11)表达之间的联系。方法选用ATB Fungus 3药物敏感性试剂盒对所收集的125株口腔白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结晶紫法检测白念珠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通过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反应(PCR)对白念珠菌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耐药基因CDR1和ERG11的表达。结果在125株白念珠菌中筛选出7株耐药株。白念珠菌对伊曲康唑的耐药率为4.8%(6/125),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0.8%(1/125),对氟胞嘧啶的耐药率为0.8%(1/125)。重复序列PCR将菌株分为4个型别,其中1型19株、2型2株、3型2株、4型2株,各型之间在耐药率、生物膜形成能力、ERG11和CDR1的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45、0.769、0.686、0.782)。耐药组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和ERG11表达能力强于敏感组(P值分别为0.001、0.002),而CDR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6)。结论绝大部分口腔白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少数对抗真菌药物耐药,以对伊曲康唑耐药为主。各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耐药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强于敏感株。口腔白念珠菌重复序列PCR分型与耐药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耐药株耐药基因ERG11的表达总体强于敏感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4种方法检测表皮葡萄球菌体外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应用价值,帮助临床选择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的可靠方法。方法用刚果红实验、半定量粘附实验、扫描电镜实验、PCR扩增icaA分别检测临床分离的45株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经行×列表χ2检验比较阳性检出率,并以扫描电镜检测法为"金标准"计算其他3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4种方法检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阳性率分别为31.1%、40.0%、40.0%、28.9%,无统计学差异(χ2=1.80,P〉0.05)。刚果红实验、半定量粘附实验、PCR扩增icaA检测生物膜形成能力的灵敏度分别为77.8%、100%、77.2%,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 4种方法均可用于体外生物膜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 icaA、aap 、atlE、sarA 基因与生物膜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表皮葡萄球菌78株,采用 PCR 法扩增 icaA、aap 、atlE、sarA 基因,组织细胞培养板黏附法检测生物膜表型,χ2检验分析上述基因与生物膜表型的关系,Wilcoxon 符号秩检验分别分析 icaA +菌及 icaA -菌在胰酶大豆肉汤(TSB)与TSB+3%氯化钠中生物膜表型光密度(OD)值的差异。结果78株表皮葡萄球菌 icaA、aap 、atlE、sarA 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4.4%(19/78)、79.5%(62/78)、73.8%(57/78)、82.1%(64/78)。产生物膜株阳性率为51.3%(40/78),其中高产生物膜16株,均携带 icaA 基因;弱产生物膜24株。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基因与生物膜表型之间有相关性,icaA 基因与高产生物膜表型有相关性。icaA +菌及 icaA -菌在 TSB 与TSB+3%氯化钠中生物膜 OD 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表型涉及多种因子参与,而 icaA 基因有助于高产生物膜表型形成。环境因素也可影响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表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遍及临床各科,人体各部位。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生物膜、生物膜相关因子及毒力因子检测;方法 刚果红培养基法进行生物膜筛选;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形成;用PCR方法检测生物膜相关基因及毒力因子。结果 10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63株产生生物膜,产生物膜率达63.0%,均产生与生物膜高度相关的icaA基因、icaD基因;还可产生ebh、sea、seb、pvl、hla、fnbA 等毒力因子;产生物膜的菌中MRSA菌株占51.2%,MSSA占48.8%;结论 产生物膜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的致病因素之一,常产生各种毒力因子。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证实,以生物材料为中心的感染细菌临床株致病力与其在中心静脉导管材料表面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呈正相关。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表皮葡萄球菌icaA、icaDmRNA表达及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与细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种属鉴定相关性血流感染肺癌患者表皮葡萄球菌类型后行细菌基因组DNA抽提,PCR法检测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icaA、icaDmRNA表达及生物膜表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相关性血流感染与未感染肺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结果与结论:相关性血流感染肺癌患者表皮葡萄球菌操纵子icaA、icaD基因表达与生物膜形成呈正相关(P〈0.01),且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阳性患者外周血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较无相关性血流感染肺癌患者高(P〈0.05)。表明置入中心静脉插管引起表皮葡萄球菌感染icaA、icaD基因表达阳性肺癌患者较易形成细菌生物膜,外周血高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1对细菌生物膜形成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院非发酵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临床标本分离出非发酵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TB Expression半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临床感染分布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检出非发酵菌769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占58.05%),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占25.60%)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8.58%);居前3位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耐药较严重,且呈多重耐药性;非发酵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泌尿道、菌血症和伤口感染等多部位感染。结论 非发酵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易侵袭老年患者,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临床实际中应加强对此类细菌感染的认识,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6.
The in vitro activity of moxifloxacin against 41 strains of coagulase-negative staphylococci was determine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ctivity of moxifloxacin and biofilm formation was detected. Biofilm-producing strains were more resistant to moxifloxacin than biofilm-negative strains. Our global results obtained with six strains of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howed that 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moxifloxacin did not significantly modify biofilm formation. On the other hand, moxifloxacin concentrations of 2, 10, 50 and 100 x MIC produced a log decrease in viable count (included in a biofilm) of 0.20, 0.37, 1.10 and 1.69,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外科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并探讨小檗碱对产AmpC酶术后感染分离菌株的抗菌作用。方法从术后感染病人中分离出产AmpC酶细菌,并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小檗碱对产AmpC酶三种分离菌株的最低抑菌作用。结果共分离出G-杆菌225株,其中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46株,有27株MIC为浓度31.25g/l小檗碱;高产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有26株,有13株MIC为浓度31.25g/l小檗碱;产AmpC铜绿假单胞菌21株,有12株MIC为浓度60.25g/l小檗碱。浓度为15.62g/L小檗碱对产AmpC酶分离菌基本上无抑制作用。G+的病原菌有17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4例,表皮葡萄球菌36例,真菌27例。结论产AmpC酶的G-杆菌在术后感染中较为常见,而小檗碱对产AmpC酶细菌株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以减少滥用抗生素而引起多重耐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引起患者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谱,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离自2014年度本院住院患者的尿培养阳性菌株共488株,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法国梅里埃公司)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检测则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双纸片法确证试验。结果引起尿路感染的488株病原菌中,共检到大肠埃希菌235株(占48.16%,235/488),其中产ESBLs菌株54株(占23.0%,54/235)。亚胺培南、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产ESBLs菌株具有多耐药性,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高于90%,对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60%,对头孢吡肟、头孢西丁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为分别为53.70%、36.00%和31.48%,其耐药率大多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本次研究发现3株耐亚胺培南的大肠埃希菌。结论引起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现象严重,尤其是产ESBLs菌株,临床上需及时监测细菌的耐药性变迁,为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耐药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前、后差异蛋白的表达。方法将耐药表皮葡萄球菌分为药物处理组(用400μg/mL鞣酸处理)和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处理),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采用快速银染法鉴定药物作用前、后生物被膜的形成;用CRA平板法检测药物作用前、后,表皮葡萄球菌产生细胞间多糖黏附因子(PIA)的能力。用双向电泳技术对细菌总蛋白进行分离,并对差异蛋白点进行高效液相色谱-芯片/质谱(HPLC-Chip/MS)鉴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药物处理组表皮葡萄球菌菌落数明显减少(P〈0.01),PIA生成能力减弱,生物被膜的形成被抑制。通过电泳分离,共得到1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分子,其中13个仅在药物处理组表达升高,有6个仅在对照组表达升高。结论生物被膜形成是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的主要途径,差异蛋白在生物被膜的形成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