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泻下药是指通过排除肠道内的宿食积滞及燥屎,以达到腑气得通、实热壅滞得清的一类药物。根据作用之峻缓,泻下药又可分为攻下和润下两类。攻下药皆属苦寒之品,有通便和泻火之功,常用于实热证、腑实证、食积证、滞积证以及急腹症。这些病症,可以通过攻下药的作用,恢复大便之正常,从而缓解和消除病情;润下药则系油脂之品,常用于津枯血虚的便秘症。由于津枯血虚的便秘症之成因不同,润下药多配以不同作用药物一起使用,以助通便。  相似文献   

2.
凡具有凉血功效以清解血分实热为主的药物,称凉血药。凉血药主要适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血热发斑,以及热病邪入营血,热甚心烦,神昏舌绛等症。凉血药很多,有凉血生津、凉血解毒、凉血定惊、凉血清心、凉血散瘀、凉血泻火、凉血止血等。由于凉血药主要针对血分热毒的病症,如为气血两燔,则  相似文献   

3.
中药大黄对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李智,刘月珍祖国医学认为:大黄味苦,性寒,专入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因其苦寒沉降、峻下实热、荡涤肠胃、走而不守、斩而守门,有将军之号,为治疗热结便秘、壮热神昏、阳明腑实的要药,且有攻击导滞、泻火凉血、活血祛瘀、利胆退...  相似文献   

4.
第六讲寒凉药(四) 【芦根】芦根味甘,性寒。有清热生津的作用。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清热解渴:芦根味甘能生津液,性寒能清热降火,上能清肺热,中能清胃火,下能利小便,引热从小便排出。故对温热病初起而发热、口渴、微咳、头痛等症,可以本  相似文献   

5.
第三讲泻利药本讲介绍的内容,拟包括泻下药、利尿祛湿药、通利关节药和逐水药。至于寒性泻火药,则放在以后“寒凉药”中讲述。【大黄】大黄性味苦寒,有泻血分实热。下肠胃积滞,推陈致新的作用,故临床上常用它通便泻火、消痈散肿、清热燥湿、活血通经。但最常用于泻下。急性热性病人,如五、六  相似文献   

6.
葛根芩连汤方剂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一书中,主治表证未解、协热下利之证,全方组合甚为精密。主药葛根辛甘平,具有解肌发表、生津止渴等作用。辅以黄芩黄连苦寒,加强泻火解毒、清热燥湿之力;佐以甘草协和诸药,共组成解肌清热,泻火解毒之剂。笔者临症用于一般热性疾病有良好的效果。现将典型病例笔录于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7.
凡以化痰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化痰药。化痰药不仅用于因痰引起的咳嗽、气喘,并可用于瘰疬、瘿瘤、阗痫、惊厥等症。化痰药很多,但是主要分为温化寒痰和清化热痰两大类。兹就具体应用分述如下: 一、辨证选药痰有寒痰、湿痰、风痰、顽疾、痰热、痰结、痰核等表现,各种痰的病理变化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病  相似文献   

8.
防风通圣散出自《宣明论方》,由防风、麻黄、大黄等组成。方中以防风、荆芥、麻黄、薄荷外解表寒,使热从汗解;黄芩、石膏、连翘内清里热;山栀、滑石泻火利湿;大黄、芒硝荡涤热结腑实,表里同治,上下、内外分消;更加以川芎、当归、白芍和血,白术健脾燥湿,甘草和中,使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功能:疏风解表、清热泻下,治疗外感风邪、内有蕴热之表里三焦俱实之证。  相似文献   

9.
石膏知母石膏与知母二者皆性寒、归肺胃经,均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都可用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两者常相须为用。同时,二者皆可用治肺热咳嗽。不同之处在于:石膏辛甘大寒,泻火力强,重在清解(清热之中并能解肌),偏重于清泻肺胃实火,故邪热郁肺,气急喘促、咳嗽痰稠、发热口渴(肺热咳喘)以及胃火上炎,头痛、牙龈肿痛等症石膏多用。同时,石膏锻用有清热收湿、敛疮生肌之效,又常外用于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湿疹湿疮,水火烫伤等症。石膏内服宜生用,外用直火低研末;人汤剂直打碎先煎。知母…  相似文献   

10.
第六讲寒凉药本讲主要介绍具有辛寒、甘寒、苦寒、咸寒、酸寒以及辛凉、甘凉等性味的常用清热药。其中包括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解暑、清热燥湿、清热化痰、清热凉血等药物。【石膏】石膏味辛甘,性寒。本品生用为清肺胃火热药,能清火、止渴、除烦、退热:煅用名熟石膏或煅石膏,消热作用大减,有收敛作用,  相似文献   

11.
消渴不寐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都有影响。消渴不寐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消渴不寐病因多端,然终不离"火",或实火所致,或虚火所累,日久可致心神失养,加重病情。该文通过从"火"论治消渴不寐,确立清肝泻火解郁、清心泻火安神、清利湿热健脾、清热化痰宁心、益肾水制心火、滋肾阴补肝阴六大治则,结合脏腑气血阴阳偏颇,佐以益气、活血、养血、养阴、生津等药以使之平衡,为消渴不寐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清热药有清泄里热作用,包括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燥湿、清热凉血、清虚热等,主治里热证如气分热盛证、热毒炽盛证、湿热蕴结证、血热证以及阴虚内热证等,但凡内热之高热、恶热、烦渴、汗出、疮疡肿毒、烦躁易怒、目赤、牙龈肿痛、热毒痢疾、泄泻、小便短赤、湿疮湿疹、湿温、黄疸、月经量多先期、或身热夜甚、斑疹隐隐、心烦躁扰甚则谵妄,以及五心烦热、骨蒸发热、夜热早凉等,俱可使用清热药,里热清则病证除。由于里热证证情复杂,故如何应用清热药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3.
麻杏石甘汤治疗麻疹合并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杏石甘汤为我国传统古方之一,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是临床应用的有效方剂。因其组方精当,疗效显著,故为历代医家所重视。麻杏石甘汤由灸麻黄、杏仁、石膏和甘草组成。本方依邪热在肺之理,导清气宣肺之法,重用石膏为君药,以其辛甘大寒专清气分实热,臣以麻黄清宣入肺,领石膏清热之力飞腾上焦,清宣肺热以平喘逆,杏仁苦降,宣肺下气定喘,甘草调和诸药,配杏仁以止嗽,其为佐药,合之有清热宣肺之功。现代多项研究表明麻杏石甘汤有镇咳、祛痰、平喘、解热、抗炎、抗过敏免疫等作用。笔者采用麻杏石甘汤治疗麻疹合并肺炎35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黄柏 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带下,热淋,脚气,痿躄,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临床使用黄柏时,备其药性、炮制、配伍、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知识要点,有助于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八脉罹病调补奇经祖国医学认为,奇经八脉在人体起着调节、维系和制约正经气血灌注全身之枢纽作用。蒲老对八脉病证,除补其不足外,大量兼夹寒、热、实、气滞和血瘀者,分别遣用相应方药以调理之。如奇经实证,当从治络入手缓通之,投化瘀通络药益母草、川芎、泽兰、牛膝、五灵脂、琥珀等;气滞者宜调气,药用木香、乌药、小茴、厚朴、川楝子等;有热加栀子、菊花、黄连等:有热有瘀者加赤芍、丹皮,地龙、藕节等;有寒加桂枝、细辛、乌头、附子等;癥瘕积聚,选用活血化瘀药外,尝佐(庶虫)虫、  相似文献   

16.
黄连是临床最常用的清热类药物之一.其性味苦寒,入心、肝、胆、脾、胃、大肠诸经,具有较强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本草别录>云其"主五脏冷热,久下泄癖脓血;止消渴,大惊……调胃厚肠,益胆,疗口疮."黄连的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单用即可取效,如若进行适当配伍,既可增强其疗效,又可扩大其治疗范围.从历代医家的经典论说和近年应用经验来看,黄连的对药配伍很有特色,既可与其性味功效相同的药物进行配对,起到协同作用;也可与其性味功效不同药物进行配对,以期收到不同作用.兹将黄连临床应用中最有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对药配伍分类论说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清热凉血药     
生地黄与玄参生地黄与玄参二者皆味甘苦性寒,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同可用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发斑,烦躁不安,口干舌绦,甚则神昏膻语;热病伤阴,舌红口干,或口渴多饮;阴虚发热;骨蒸潮热,盗汗造精;热甚伤阴劫液而致肠燥便秘等证。无论是热入营血的实热证,还是阴虚发热的虚热证,二者均可配伍使用。不同之处在于: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力量强,为凉血滋阴的要药。又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贩血、便血、崩漏;内热消渴等证。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虽滋阴之力稍逊,而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玄参…  相似文献   

18.
温里药,又称散寒药,是指药性温热,具有温中祛寒、益火扶阳作用的一类药物。这一类药物治疗的病症,就其性质而言,主要是里寒,临床表现为胸腹冷痛、呕逆泻利、厥冷脉微等症。病机由于寒邪入里、  相似文献   

19.
4.瓜蒌仁(附;瓜蒌皮、瓜蒌) 处方名瓜蒌仁、瓜蒌实、蒌仁、蒌实。来源为葫芦科植物栝蒌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味苦,性寒。主要成分含脂肪油、括蒌酸等。药理作用清热化痰、利气通便,其作用似为消  相似文献   

20.
《名医别录》谓:“石膏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疫疹一得》云:“石膏性寒,大清胃热;性淡气薄,能解肌热;体沉性降,能泄实热。”石膏性属大寒还是微寒,医家莫衷一是。历版《方剂学》认为是大寒,《神农本草经》载石膏“味辛微寒”,《本草纲目》亦载“气味辛微寒”。从张仲景配有石膏的17个方剂来看,石膏不仅用于里热实证,通过一定的配伍,还可用于表里同病、虚实并见、寒热错杂等证。本文根据临床不同配伍,将其作用分述如下。透表解肌石膏辛甘寒,《药证证药录》卷5谓其“寒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