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在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和Ⅳ型狼疮肾炎(LN)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和单核巨噬细胞(MΦ)的浸润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0例RPGN和18例Ⅳ型LN患者肾活检组织。结果 (1)RPGN中,MΦ广泛存在于新月体和肾间质小管中,MΦ在肾小囊内、肾间质的数量分别与肾小管内的数量相关(r=0.851,P〈0.01,r=0.693,P〈0.05)  相似文献   

2.
狼疮肾炎治疗与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死亡原因,经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以来,存活率已明显提高。我们主要对本院50例LN经CTX冲击治疗和10年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1990~1999年诊治的118例LN,男18例,女100例;年龄15~70岁,平均(35±18)岁,发病时间2月~3年,平均18个月。肾活检14例,其中系膜增殖型6例,弥漫增殖型4例。局灶增殖型2例及膜性2例。 2治疗方法:(1)CTX冲击治疗组:50例,12mg/kg加入10%葡萄糖50…  相似文献   

3.
环孢霉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狼疮肾炎(LN)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主要死因,因此治疗LN是改善SLE预后的重要措施。随着肾上腺皮质激素联合CTX冲击治疗,已经使LN的疗效大为改观,但仍有不少患者对此无效。我们通过观察环孢霉素A(CsA)治疗难治性LN,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及免疫指标的动态变化,探讨CsA治疗狼疮肾炎的机制、方法、疗效及副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1992年10月-1999年6月,在本科住院的难治性LN患者25例,男4例,女21例,年龄22~60岁,平均(36.7±9.7)岁。LN的诊断符合19…  相似文献   

4.
核因子—kB在狼疮肾炎肾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狼疮疮肾炎(LN)肾组织中核因子(NF)-kB的表达并探讨其与LN肾脏病理改变和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以NF-kB亚基P65单抗为抗体,采用微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APAAP法)检测LN肾组织NK-kB表达,并进一步分析其与肾小球内C-myc蛋白表达、LN活动指数、肾脏病理和功能损害的关系。结果狼疮肾炎肾组织中NF-kB表达较正常肾组织显著增高,以WHOⅣ型为最显著。NF-kB在肾小球和肾  相似文献   

5.
狼疮性肾炎淋巴细胞以及粘附分子变化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狼疮性肾炎(LN)患者淋巴细胞及粘附分子变化,探讨LN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双染色法,检测35例LN患者淋巴细胞及粘附分子表型(CD3、CD4、CD8、CD20、CD45RA、CD45RO、CD11a、CD18、CD54)。结果LN活动期CD8+细胞增高;CD4+CD45RA+细胞降低;CD8+CD45RA+及CD8+CD45RO+细胞增高。此外CD4+细胞表面CD11a(LFA-1α)和CD18(LFA-1β)降低;后二者在CD8+细胞上增高;作为二者配体的CD54(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亦在CD20+细胞上增高。CD8+细胞上的CD18增高与CD4+CD45RA+细胞降低呈负相关(P<0.05)与CD20+细胞上的CD54增高呈正相关(P<0.01)。结论T细胞(CD8+)与B细胞(CD20+)的CD11α/CD18与CD54表达紊乱,提示粘附分子在LN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肾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狼疮肾炎(LN)的治疗首选是口服皮质激素加环磷酰胺冲击疗法(IV-CTX),大多数患者疗效是满意的,但有些患者经上述正规标准治疗2个月或以上,病情仍不能控制,归属于难治性LN。我们对此采用环孢素A(CSA)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材料和方法 1.病例选择:20例难治性LN,女16例,男4例,平均年龄30岁(15-54岁),平均病程37.9个月(2-252个月);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SLE诊断标准,经2个月以上皮质激素加 IV-CTX标准治疗或用其他多种免疫抑制剂反复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一氧化氮(NO)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病的关系,应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15例正常前列腺及25例BPH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并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正常前列腺及BPH组织中NOS活性水平。结果:BPH组织中NOS活性(96.77±28.02pmol.mg-1.min-1)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者(290.99±130.68pmol.mg-1.min-1),P<0.001。不同年龄组的正常前列腺组织中NOS活性水平与年龄无相关关系。而在50岁、60岁和≥70岁三个年龄组之间的BPH组织中NOS活性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BPH组织中NOS活性水平随年龄增大呈下降趋势。结果提示前列腺组织中NOS活性水平与BPH有相关关系,NOS活性降低可能是BPH的年龄依赖性发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突变体p53蛋白(mtp53)和二磷酸核苷激酶(NDPK)/nm23-H1在脑转移瘤中的表达和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ABC)法检测mtp53和NDPK/nm23-H1在31例脑转移瘤中的表达。结果31例中19例(61.3%)mtp53、4例(12.9%)NDPK/nm23-H1表达阳性细胞。mtp53与NDPK/nm23-H1表达呈负相关。mtp53阳性  相似文献   

9.
酶酚酸酯 (MMF)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 ,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效应[1] ,研究表明 ,MMF对狼疮性肾炎 (LN)伴袢坏死和间质血管炎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 (MPO -ANCA)是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 (ANCA)的一种 ,见于多种血管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LN伴MPO -ANCA阳性的现象已有报道 ,与坏死性肾炎、新月体肾炎关系密切 ,可能标志LN一种特殊类型的病变 ,为探讨MPO -ANCA阳性LN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对MMF治疗的反应 ,我们用MMF治疗 15例MPO -ANCA阳性LN患者 ,现总结…  相似文献   

10.
肾病综合征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检测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患儿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α)与T淋巴细胞,并探讨它们相互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对象:病例选自1998年1月-1999年4月的住院患儿28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2-13岁,平均7.5岁,全部符合小儿 NS诊断标准。单纯性肾病 15例,肾炎性肾病13例;按病情分为肾病活动组18例,缓解组10例。对照组10例,来 自同龄体检健康儿童。 2.方法:采晨空腹静脉血,EDTA-二钾抗凝。T细胞亚群在8h内染色上机检测完毕。IL-…  相似文献   

11.
利用单克隆抗-DNA抗体检测了39名狼疮性肾炎(LN)患者不同的时期内不同类型的血清DNA-抗-DNA免疫复合物(抗DNAIC),其中24例做了肾活检。结果显示:活动期LN患者血清抗-DNAIC的类型分布与患者的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有助于推测LN肾组织病理类型,IgG型的抗单链DNAIC(抗-ssDNA-IgG)与24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进一步说明抗-DNAIC在LN的发病机理中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前列腺癌(PCa)细胞的转移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及PCa组织中对基膜连接蛋白(LN),胶原Ⅳ型蛋白(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等细胞外基质(ECM)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BPH组织中基底膜部位LN,COLⅣ及FN的染色呈连续线状分布,PCa组组织基底膜部位LN,COLⅣ及FN的阳性染色呈碎片状或断线状分布。COLⅣ在BPH与PCa组织中的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ECM在PCa组织中基底膜部位的明显缺失(非连续线状分布)可能是肿瘤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输胶体液过荷引起的肺水肿模型后,用NO合成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L-NNA)和大剂量NO的生理性前体L-精氨酸,研究内源性NO与肺水的关系及对血液动力学和动脉血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重组人生长激素促进烧伤病人创面愈合机制初探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病人接受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治疗后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创面DNA合成。细胞增殖活性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的变化,探讨生长激素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机制。方法33例严重烧伤病人随机分成rhGH组(18例)和对照组(15例)。rhGH组每晚10点接受rhGH皮下注射(0.1mg· kg~(-1)),疗程 14d。ELISA检测血清 GH和 IGF-1浓度;流式细胞计检测细胞 DNA增殖指数(PI)和合成期细胞百分数(SPF);免疫组化学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EGFR、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结果rhGH组血清GH、IGF-1浓度较高,创面PI、SPF明显高于用药前和对照组。免疫组化显示PCNA、EGFR、CK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rhGH可以提高严重烧伤病人血清GH、IGF-1水平,促进烧伤创面细胞DNA合成和上皮细胞增殖,增加 EGFR表达,加速创面上皮化,促进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5.
绝经后骨质疏松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骨质疏松是老年妇女常见病。绝经后骨丢失主要原因是骨重建单位的骨吸收与骨形成之间平衡失调。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是由肝和骨骼合成的生长因子,它参与骨重建,增强成骨细胞活性。方法应用单光子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前臂桡尺骨中远端1/3交界处桡骨骨密度(BMD),BMD低于0.601g/cm2(x-2s)则诊断为骨质疏松。据此将76名妇女分为绝经前正常妇女(NOP1)、绝经后非骨质疏松妇女(NOP2)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OP)三组,测定受试者IGF-1水平及其他骨代谢指标。结果随着增龄和绝经年限延长,IGF-1是维持骨质的重要因子,绝经后妇女增龄,雌激素缺乏,E2、PTH升高可引起血清IGF-1水平下降,OP组低于NOP1、NOP2组(P<0.05)。所有受试者的IGF-1与BMD、E2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与年龄(Age)、甲状旁腺激素(PTH)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为高转换率骨质疏松,IGF-1水平下降,导致骨吸收超过骨形成,引起骨丢失和骨质疏松。表明IGF-1合理用药可以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6.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内一氧化氮和白介素-6的检测意义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了解一氧化氮(NO)和白介素6(IL6)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内的含量,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共对28例30个间隙L4,5和/或L5S1间隙椎间盘突出患者突出髓核取组织匀浆测定了NO、IL6的含量,以光密度法测定NO,并以夹心法ELISA测定IL6。结果:NO的含量为5173±684μmol/L,IL6013±001ng/L;NO和IL6的含量明显相关,但两者与NOS(一氧化氮合酶)的含量无明显的相关性,L4,5与L5S1间隙NO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腰椎间盘自身可合成NO,NO的合成与椎间盘的退变有关。NO、IL6参与局部的炎症调节,其含量与临床症状密切相关;通过调控NO的合成可能有助于防治椎间盘的退变、突出,并控制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L-精氨酸对兔脑缺血脑水肿的影响田恒力,张天锡,赵卫国在建立兔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局灶脑缺血模型基础上,应用一氧化氮(NO)合成底物:L-精氨酸、NOS抑制剂:L-NNA(N ̄G-Nitro-L-Arginine)及不能合成NO的D-精氨酸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核因子KB(NF-KB)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诱导的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单核/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检测NF-KB的DNA结合活性变化,以免疫组织化学观测细胞内p65的核转位,用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内 MCP-1及IKBα蛋白含量变化。结果 不同浓度(10、25、50、100μg/ml)Ox-LDL刺激肾小球系膜细胞均可引起细胞NF-KB的DNA结合活性增强、IKBα蛋白表达下降以及MCP-1蛋白表达增强,以50μg/ml刺激1h NF-KB活化及IKBα表达减弱最明显,作用24hMCP-1表达水平最高。NF-KB俯活化的同时伴有p65核转位。上述效应可被NF-KB特异性抑制剂吡咯二硫氨基甲酸酯(PDTC)所抑制。结论Ox-LDL刺激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产生MCP-1是由NF-KB调控,NF-KB参与了脂质肾损害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应用银染法测定63例原发性骨肿瘤(恶性28例,良性20例,GCT15例)Ag-NOR,结果显示:恶性骨肿瘤Ag-NOR计数(8.61±2.33/核)明显高于良性骨肿瘤(1.25±0.20/核),两者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值<0.01);两组不同预后的恶性骨肿瘤Ag-NOR亦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GCT与恶性骨肿瘤,及不同Jaffe分级的两组GCT之Ag-NOR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但GCT与良性骨肿瘤之Ag-NOR有显著性差异(P值<0.01).本研究提示:(1)Ag-NOR是原发性骨肿瘤良恶性鉴别的一项可靠指标;(2)Ag-NOR检测有助于对恶性骨肿瘤的预后估计;(3)对所有GCT均应考虑恶性的可能,Jaffe分级不宜作为反映GCT生物学行为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氮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对肺泡巨噬细胞致炎效应的调节作用。方法 内毒素(LPS)刺激体外培养的小鼠肺泡巨噬细胞,TNFα等细胞因子释放及NO对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结果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炎症性细胞因子的时效关系不同,肺泡巨噬细胞释放TBFα、IL-1α、IL-6的峰值时间分别为6、8、24小时。NO合成酶抑制剂甲基异硫脲明显降低LPS诱导的NO释放,同时强烈刺激肺泡巨噬细胞释放IL-1β、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