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峰  胡月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22):3462-3464,3467
目的探讨凝血系统紊乱在SIRS/MODS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MODS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43例SIRS患儿及19例非SIRS患儿血浆AT-Ⅲ活性、D-dimer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做DIC筛查。结果SIRS组与对照组和非SIRS组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SIRS组AT-Ⅲ、D-dimer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58.1%、69.8%VS1517%、21.0%,P〈0.05);SIRS合并MODS与SIRS未合并MoDs者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SIRS未合并DIC时MODS的发生率为32.0%,合并DIC时MODS的发生率为83.3%(P〈0.01)。结论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在SIRS发展成MODS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或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整个病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不论是感染因素还是非感染因素,当发展到SIRS或MODS均可能引发DIC.DIC包括两个互相依存的病理过程:一方面是凝血机制被激活而出现的广泛小血管(小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内微血栓的形成;另一方面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被激活而出现的纤溶亢进.DIC的凝血过程及纤溶过程目前已经比较清楚,而DIC原发启动过程也随着对细胞及炎性因子的深入研究有了初步了解.但对于SIRS及DIC的治疗虽然有了一些实践经验,可仍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全身炎症反应与凝血系统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急诊监护室和ICU危重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SIRS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SIRS组70例,非SIRS组50例,另外健康的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血小板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TT)、纤维蛋白原(Fg)、抗凝血酶(AT)、蛋白C(PC)及D-二聚体(DD).观察在SIRS中,患者的凝血系统指标的变化.结果 对PLT、Fg、AT和PC的检测在SIRS组中比非SIRS组和健康对照组出现下降(P<0.05),对PT、APTT、TT和DD的检测在SIRS组中比非SIRS组和健康组出现升高(P<0.05).结论 在全身炎症综合征时,有促凝物质增加,抗凝物质减少,纤溶系统被抑制,形成复杂的全身炎症/凝血反应,炎症越重,凝血系统的激活越明显,预后越差.因此,观察凝血系统的指标,对全身炎症综合征的诊断、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80例新生儿患者,以SIRS符合项数分组,分为SIRS2(符合2项)、SIRS3(符合3项)、SIRS4(符合4项);对照组为同期病房中非SIRS新生儿,共50例.所有患儿在入院后24h内进行危重病例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危重症组(≤90分)和非危重症组(>90分),其中危重症组63例,非危重症组67例.入院后24 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和血小板(PLT).结果 SIRS组与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P<0.05),TP、TT、APTT均延长(P<0.05),PLT计数降低(P<0.05).随着S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危重症组与非危重症组比较PT、TT、APTT延长,DD增加,PLT计数降低(P<0.01).结论 S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越低,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相似文献   

5.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崇亮 《华夏医学》2001,14(2):254-256
1 概述传统观点认为 ,感染到一定程度势必产生全身性反应 ,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与机体各种反应发生了直接联系。因此 ,长期以来 ,与感染相关的名词定义不清 ,常互换使用 ,易于混淆。同时 ,对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MSOF或 MOF)的发生 ,亦多注重于细菌或其毒素的直接作用 ,而忽略了严重创伤等多种非感染性因素的作用。而且MOF过分强调器官衰竭标准使诊断偏晚 ,不利于衰竭前的早期预警和治疗。大量研究表明 ,包括创伤、感染、休克等在内的各种外科应激的转归 ,不仅与始发打击因素强度有关。亦与机体对打击…  相似文献   

6.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清酶及C反应蛋白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浩明 《海南医学》2004,15(7):67-68
目的 分析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儿血清酶学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病情及预后估计的意义。方法 对 60例SIRS患儿及同期住院 2 0例非SIRS患儿血清酶学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SIRS患儿血清酶及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且与诊断标准相符项数越多血清酶及C反应蛋白含量越高 ,MODS组血清酶及C反应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非MODS组。结论 血清酶学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血清酶学改变可作为SIRS的预测指标 ,全面监测血清酶学变化对判断病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江萍 《华夏医学》2006,19(2):193-195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IRS)新生儿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S IRS诊断标准的60例新生儿患者,分别以S IRS符合项数及预后分组,另选同期病房中非S IRS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在入院后24h内采血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 IB)、D-二聚体(DD)含量和血小板(PLT)计数6项与凝血功能有关的实验室指标。结果:随着S IRS符合项数的增加,PT、TT、APTT、DD也增高,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存活组与死亡组间PT、TT、APTT、PLT、F 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DD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结论:S IRS新生儿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符合S IRS诊断标准项数越多,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及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SIRS在判断急性脑出血的病情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4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急性脑出血后SIRS的发生率为41.89%,MODS的发生率为29.05%,且发生MODS的43例全部来源于急性脑出血诱发SIRS的患者;出血量≥30mL、出血破人脑室、随机血糖≥11.1mmol/L患者的SIRS发生率分别较出血量〈30ml、出血未破入脑室、随机血糖〈11.1mmol/L患者显著增高;SIRS发生率与脑出血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出血后SIRS的发生率高,是MODS发病的基础;SIRS发生与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出血是否破入脑室、血糖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SIRS对于脑出血患者病情、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肖文芳 《中外医疗》2012,31(11):34-35
目的观察手足口病患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入院的HFMD患者80例,按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成2组,其中普通型50例,重型30例。实行SIRS及MODS的评估,对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比较2组患儿的SIRS和MODS的发生情况。结果 SIRS和MODS的发生状况对比可见,合并SIRS的患儿有29例(36.3%),合并MODS有14例(17.5%),见表1。重型患者发生SIRS及MODS的机率与普通型患儿对比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SIRS及MODS的发生机率的单因素分析Spearman秩分析可见,导致SIRS及MODS的因素与心肌酶、脑脊液细胞数及血乳酸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合并(SIRS)和MODS有着重大临床意义,应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其心肌酶及脑脊液生化指标检查对临床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梗阻性黄疸病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关系的认识,探SIRSMODS讨的防治策略。MODS方法:分析收治的例黄疸病人的临床资料,要求患者符合项以上的诊断标准。2562SIRS结果:恶性梗阻病人术前出现例,发生率为,发生率为,而良性黄疸病人术前出现例,发生率,SIRS4833.6%MODS31%SIRS36 31.9%发生率为,两组比较及发生率无显著差异(MODS30.5%SIRSMODSP),中随着标准项增加,比例增>0.05MODSSIRSMODS加,死亡率增加,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认识和早期治疗是改善阻塞性黄疸病人预后的关键。SIRS  相似文献   

1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治疗的难题.除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人们尝试通过免疫治疗来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系统,纠正机体异常自身应答,从而达到治疗SIRS和MODS的目的.本文从阻断炎症反应的激活、调节炎症反应的活性、基因治疗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几个方面综述了SIRS和MODS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3.
刘琼  黄纪坚  林吉忠  黄桃 《重庆医学》2001,30(4):320-321
目的:探讨多发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的特点,不同程度SIRS与MODS的关系以及对进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方法:根据SIRS的诊断标准,同时参照APACHE评分系统、创伤严重程度、全身感染等确定SIRS的严重程度,分析不同程度SIRS与MODS的关系以及由SIRS向MODS发展的渐进过程。结果:353例中轻、中、重度SIRS分别为158例、118例和77例。与轻度SIRS比较,中、重度SIRS患者MODS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受累器官中,呼吸功能障碍最多见,患病率达27.5%;随着受累器官增多,病死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多发伤后SIRS患者由于二次打击因素的存在,MODS发生率高,SIRS的程度与MODS的发病和预后密切相关。高度重视SIRS向MODS转变过程中的高危因素,阻断或削弱二次打击,早期进行脏器功能支持是防治MODS最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小儿肺炎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时高代谢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糖、血乳酸在合并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小儿肺炎患者中的变化.方法选择83例肺炎合并SIRS患儿分别进行血糖、血乳酸和血气指标的测定,同时选择非SIRS的肺炎患儿和正常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以观察这些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小儿肺炎患儿SIRS发生率为58.5%;SIRS组血糖和血乳酸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但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儿肺炎患儿SIRS发生率高,SIRS时血糖、血乳酸等高代谢指标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预后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于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危重生儿,根据Hayden修订的SIRS诊断标准和全国小儿急诊学组拟定的MOF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分析,结果:252例危重儿,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161例,占63.9%,最终发展为MODS的84例,占52。2%,死亡32例,病死率为38.1%,产伤、窒息、患儿成熟度及胎烘羊水污染易发展为MODS,死亡率显高于非MODS组,结论:SIRS和MODS在NICU中发生率和病死率均高,而围产因素严重影响其预后,必须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预测急性胰腺炎(AP)预后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63例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AP病例中SIRS总的发生率及SIRS在轻症急性胰腺炎(MA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发生率,分析SIRS的发生与APACHEⅡ评分、MODS患病率及病死率的关系,观察SIRS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对AP预后的影响,探索应用SIRS标准早期判断SAP价值及临床意义。结果 SAP病例的SIRS发生率(100%)明显高于MAP病例的SIRS发生率(37.98%)(P〈0.05),SIRS组的APACHEⅡ评分、MODS患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非SIRS组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SIRS持续时间越长、程度越严重,则SAP、MODS发生率、死亡率均相应增高(P〈0.05),与临床诊断金标准比较,SIRS标准早期判断SAP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0%、76.92%和78.53%。结论 在AP病程中,SIRS是一具有重要意义的病理生理过程,AP患者中SIRS的发生及其持续时间、程度与SAP、MODS的发生及预后均有密切关系,应用SIRS可以早期判断SAP,且敏感性高,特异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30例小儿SIRS患者为SIRS组,30例门诊普通发热儿童为发热对照组,另外30例门诊正常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IL-6含量。结果实验组患儿血清IL-6含量显著高于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而发热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的IL-6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IL-6参与了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的发生发展,IL-6的含量测定可作为SIRS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指标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7例肺炎合并SIRS患儿分为单纯SIRS组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组,测定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Plt)。以2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单纯SIRS组和MODS组AT-Ⅲ活性明显降低,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ODS组APTT和门延长,Fg和Plt减少,与单纯SIRS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肺炎合并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在SIRS发展成MODS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脓毒症致DIC以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患者炎性因子、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97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是否合并DIC及MODS分组,血浆组织因子(TF)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T)、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活化剂(t-PA)及其抑制物1(PAI-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浓度。发色底物法检测血浆蛋白C活性。结果血浆TNF-α、IL-6浓度在脓毒症合并DIC组为(38±12)ng/L、(77±9)ng/L,合并MODS组为(63±25)ng/L、(103±28)ng/L,分别高于非DIC组的(17±6)ng/L、(45±6)ng/L和非MODS组(29±7)ng/L、(48±9)ng/L,均P〈0.05;死亡组高于存活组(P〈0.05)。合并DIC组蛋白C活性为(32±10)%,合并MODS者为(24±12)%,分别低于非DIC组的(57±28)%及非MODS者的(55±17)%,均P〈0.05;死亡组低于存活组(P〈0.05);合并DIC组t—PA浓度为(48±17)μg/L,PAI-1浓度为(103±38)μg/L,均高于非DIC组,P〈0.05。结论在脓毒症、DIC、MODS一系列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炎性介质发挥了重要作用,蛋白C活性减低和PAI-1的增高使纤维蛋白易于沉积造成微血栓形成,并且为DIC预后不良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