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的坏死部位一般经6~8周后逐渐形成瘢痕而愈合,称为愈合性心肌梗塞。梗塞后的第一年中,某些人仍处于再梗塞和心律失常的危险之中,以下临床征象提示心肌梗塞患者的后期预后不良:(1)急性心肌梗塞区域较广泛。(2)反复或持久出现左心功能不全的症状,静息时心率明显增快,心尖部持久出现舒张早期奔马律。(3)心绞痛症状反复发作和加重者。(4)活动时出现心电图中明显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左室附壁血栓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532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对象,以心脏超声为手段,检出左室附壁血栓37例,占各部位梗塞的7%,前壁梗塞的13%,明显低于欧美的报告。该血栓易发生于前壁、大面积梗塞及室壁运动障碍的患者,于心梗发病后2±2天出现于左室心尖部,其形态多为附壁形,少为伸探形。继发周围动脉栓塞2例(5.4%)。5例(14%)演变为机化型血栓,其余于入院后第19±8天溶解消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对冠状动态(冠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脉冲技术检测20例冠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左室心尖部和前壁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的心肌运动,测量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峰值主时间速度积分并与19例健康成人对照分析。结果:冠脉痉挛梗塞组心尖部及前壁中段、心尖段的收缩波、舒张早期波峰值速度及时间速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张晚期波及前壁基底段各测值两组相差不显著(P>0.05)。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脉冲技术能够准确测定心肌局部收缩和舒张运动速度,对冠脉痉挛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检测提供一种定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塞时,在梗塞部位心电图呈ST段抬高常伴有对应导联ST段压低。长期以来认为这种对应性ST段压低只是反映对侧部位心脏的ST抬高。然而,晚近研究发现,这种对应性ST段改变可能反映远离或邻近梗塞部位的心肌缺血。本文就急性心肌梗塞时对应性ST段压低的发生率、机制和临床意义作一综述。一、对应性ST段压低的标准与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行全方位护理的体会解放军第201医院(辽阳111000)牛月急性心肌梗塞(AMI)为内科常见急症,其早期死亡率最高,因此一旦确诊,应紧急处理,以保护濒死的心肌,缩小梗塞范围,改善预后。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AMI病人实行全方位护理,...  相似文献   

6.
崔炜  都本洁 《临床荟萃》1991,6(5):193-194
急性心肌梗塞特别是急性Q波心肌梗塞常伴有远隔导联ST段压低,据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可达48~100%.然而关于其临床意义及发生机制却争论颇多.本文对此作一综述.一、急性心肌梗塞时远隔导联ST段压低对预后的影响急性心肌梗塞远隔部位ST段压低时,急性下壁梗塞的发生率高于急性前壁梗塞的发生率.故对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心前导联ST段压低的研究报告较多.Goldberg等发现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合并V_1-V_4ST段压低者,其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无ST段压低者.Salcedo等报告,下壁梗塞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的溶栓疗法是近年来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一项重大进展,其方法是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应用溶栓剂使梗塞相关冠脉中血栓溶解,心肌获得再灌注,从而限制梗塞范围,改善心室功能,降低病死率。我们采用大剂量静脉注射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3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动脉观察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评价溶栓治疗对梗塞后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对28例首发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于梗塞后第4周和第12周进行超声心动图观察。所测参数有: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I,LVESVI)及射血分数(EF)。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LVEDVI,LVESVI均明显增高;栓组LVEDVI,LVESVI无明显变化,EF升高,未溶栓组LVEDVI,LVESV  相似文献   

9.
心肌梗塞后急性左室重构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心肌梗塞后急性左室重构组36例和非重构组5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凡急性心肌梗塞发病表现为急性坏死型,或无梗塞前心绞痛,心电图呈光滑的QS波,无梗塞内阻滞的多提示多透壁性梗塞,此为急性左室重构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急性左室重构的决定因素是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时高血压的程度及(或)前负荷增加的程度,而与既往高血压病史及梗塞面积小大无关。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年龄58~70岁;前壁梗塞5例,下壁梗塞5例,前壁并下壁梗塞3例。3例行溶栓治疗,有1例发病时合并短暂Ⅲ°房室传导阻滞,溶栓后消失,其余患者无并发症,全组病例均进行心肌梗塞Ⅰ期康复治疗,于梗塞后9~28天行运动试验。13例中7例呈阳性结果,冠脉造影时呈单支或多支狭窄。5例行PTCA等冠脉成形术。6例运动试验阴性的患者依运动试验结果订出康复运动处方。急性心肌梗塞后无并发症患者早期运动试验既能鉴别高危患者,又可决定患者的出院后体力活动水平,应该成为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出院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1.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急性心肌梗塞(AMI)时梗塞面积和心功能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QRS记分法,多功能超声多普勒测定心功能,了解葛根素注射液对AMI患者梗塞面积、心功能状态及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左室合并右室壁心肌梗塞病人的护理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梁淑珍我院1991年5月~1993年2月近两年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0例。其中合并右室壁梗塞4例,下壁+前间壁+右室壁梗塞1例,下壁+正后壁+右室壁梗塞1例,前壁+右室壁梗塞2例。护理体会:(1)...  相似文献   

13.
熊玉兰 《当代护士》1996,(9):36-36,38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和急性心肌梗塞(AMH)存活率的提高,梗塞延展亦呈增多趋势。据文献报道:[1]目前,临床上多将出院前新发生的心肌梗塞定为梗塞面积的延展。病理上则认为,梗塞面积延展是原梗塞的继续,二者梗塞部位多属同一血管支配。我科从1990年—1994年共收治急性心肌梗塞病人20例,其中梗塞延展者4例。现就2例典型病例在病程中因反复发作心绞痛,致梗塞延展其护理特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心肌损伤后酶类异常是急性心肌梗塞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 ,近年来发现心肌梗塞时酶学改变程度与梗塞面积密切相关 ,并把它作为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本文仅就2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肌钙蛋白 (TnT)与梗塞后近期心功能的关系作一比较。1资料与方法1 .1对象选择26例病人来自我院1997年6月~1999年10月住院患者 ,均符合1979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中有关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其中男性18例 ,女性例 ,年龄45~64岁 ,平均50.31岁 ,排除二次梗塞患者以及发病前有心功能不全 (包括风心病、心肌病等 )患者。1…  相似文献   

15.
AMI早期心电图的不典型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临床与病理观察,心电图对诊断心肌梗塞的可靠性为61.2%,对定位诊断准确性为49%。特别是对心肌梗塞的早期诊断,由于梗塞时间过短,梗塞面积过小,或是梗塞部位为心内膜下小部分,或为高侧位及正后壁梗塞,心电图改变常不明显,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不出现典型的ST及T波改变,也无有病理性Q波,但梗塞早期常出现一些不典型心电图改变,根据这些变化,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 1 心肌梗塞早期P波幅度的异常改变 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初2日内,约有56%病人可出现假性肺性P波,其幅度可高达2.3~3.4mm,以Ⅱ导联最明显,产生原因与心肌梗塞引起急性左心室功能不全,导致继发性肺瘀血有关。  相似文献   

16.
时间和心电图改变对估价溶栓效果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余年来,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溶栓治疗,在尽早恢复心肌灌注、缩小梗塞面积、减小梗塞后心肌缺血维持泵功能,减少死亡率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心电图已作为选择与确定溶栓治疗和观察效果的主要客观指标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溶栓时间和心电图改变在预测溶栓疗效的价值,本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糖变化与急性心肌梗塞的梗塞部位、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68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急查血糖和空腹血糖的测定。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糖增高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明显增加(P〈0.05)。以及高血糖组预后差、病死率高(P〈).05)。急性心肌梗塞的梗塞部位与血糖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糖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再发性心肌梗塞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淑琴  文焕章 《临床荟萃》1998,13(8):353-354
再发性心肌梗塞(再梗塞)的发病随着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病的增多而增多,为了探讨再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特对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28例再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初发性心肌梗塞116例进行对比,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导21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潘生丁~(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以左室心肌节段固定性放射性缺损作为梗塞定位依据,并与15导联ECG对照,21例显像检出梗塞节段50个。ECG检出39个,结果显示,显像对心尖和后壁梗塞的诊断更灵敏。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血清铁蛋白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放射免疫双抗体法测定了126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血清铁蛋白(SF)浓度,探讨了SF浓度与梗塞面积之间的关系及心肌梗塞后SF的变化规律。结果:大面积梗塞组SF浓度(279.42±99.28μg/L)明显高于中等面积梗塞组与小面积梗塞组(SF分别为202.13±76.97μg/L和173.69±49.69μg/L),心肌梗塞后第7天SF达高峰(246.87±115.62μg/L),心肌梗塞后第28天SF恢复基线水平(168.40±50.90μg/L),不同时期的SF浓度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认为:心肌梗塞面积越大,SF浓度越高,心肌梗塞发生后SF浓度呈动态变化过程,监测SF可作为诊断急性心肌梗塞,估测梗塞面积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