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正中风后并发肢体关节疼痛为中风病并发症之一,临床较为常见,严重影响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2013年5月-2014年10月笔者应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中风病肢体关节疼痛10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中医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中风病的标准。西医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2]进行诊断。1.2纳入标准符合中风病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在  相似文献   

2.
化痰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6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菊红  郑国军 《河北中医》2012,34(5):673-674
2010-01—2012-01,我们采用化痰逐瘀汤治疗急性脑梗死69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69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1.1.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确诊。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中医辨证参照"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辨证为痰瘀互阻型。  相似文献   

3.
中风病与急性脑血管病在诊断上的异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风病与急性脑血管病在诊断上的异同。方法 :对 819例有中西医两个诊断病名的中风病或急性脑血管病住院病例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819例住院病例中 ,745例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 ,占 90 .96 % ;817例符合急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 ,占 99.76 %。在 817例急性脑血管病中 ,中风病 745例 ,占 91.19%。结论 :中风病与急性脑血管病有 91.2 %诊断结果相同 ,8.8%诊断结果有差异。因此 ,中西医的两个诊断病名不能完全混同使用  相似文献   

4.
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史丽清 《河南中医》2003,23(8):20-21
缺血性中风属于西医学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范畴 ,包括脑梗塞、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 ,占脑血管病发病率的 80 %左右。中医药对本病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我们自 1998年以来 ,采用中医辨证 ,运用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 ,取得良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辨证分型 :参照 1986年 6月中国中医内科学会与卫生部急症中风病协作组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 1995年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2 一般…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塞即中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近2年以伸筋祛瘀汤为主治疗急性脑梗塞45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70例患者系2004年6月~2006年5月住院病人,西医诊断标准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全国中风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6.
1 一般资料 308例急性脑梗塞病人 男220例,女88例,平均年龄59.27±3.96岁;病程4h~7d。病例选择均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及1985年10月全国中医急症中风科研协作组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 加味抵当口服液每次50ml,日3次口服。(水蛭、虻虫、桃仁、赤药、三七、丹皮、生大黄、全瓜萎、胆南星、生赭石、生龙牡等,制成浓缩液,每ml含生药1g)。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 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疗效判定标准及1988年全国中医急症中风病科研协作组修订的中风病中医疗效评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针刺为主治疗中风116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科应用刘济生老中医治疗中风病的舌下针法并经过全科医务人员的进一步研究 ,得到了完善和发展。现将本科 1 992~ 1 997年 6月间收治的1 1 64例中风住院病人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64例均符合 1 986年 6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和中华医学会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 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其中男 687例 ,女477例 ;年龄 2 6~ 93岁 ,平均 61 .94岁 ;病程 2 h~ 5a,多数 1~ 3个月 ;其中脑梗塞 954例 ,脑出血 2 0 2例 ,TFA发作 8例。2 治疗方法以体针、…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代标准)、“脑血管病中医辨证量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二代标准)、“缺血性中风证候要素诊断量表”的重要意义和不足之处,并对证候诊断标准的研制进行方法学探讨,体现了证候诊断、疗效评价的标准化对中医药诊疗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1996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奖奖励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等奖 中风病证候学与诊断标准研究 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牵头,王永炎等完成的本研究主要是针对中风病诊断的客观化、定量化问题,在《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一代标准)的基础上,研制出具有定量意义的第二代《中风病诊断疗效评定标准》及《中风病证候诊断标准》,为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科研水平,促进国内外的中风病交流奠定基础。本研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研究方法学的要求及国际脑血管病研究标准,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采用复习文献,专家商  相似文献   

10.
地黄饮子治疗脑干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本院采用地黄饮子加减治疗脑干梗死患者3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收治脑干梗死患者65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高血压性脑出血与脑梗死的标准,中医诊断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定的《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均为首次发病.  相似文献   

11.
自 1998~ 2 0 0 1年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辅以高压氧治疗脑梗死 4 2例 ,并与单纯西药治疗作对比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参照 1986年全国中医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 和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各类脑  相似文献   

12.
加昧温胆汤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塞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神经内科从2005年8月-2008年8月采用加味温胆汤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塞5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医诊断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3.
谭白山 《河北中医》2002,24(1):19-20
中风属常见病、多发病 ,其中缺血性中风占全部脑血管病的 43%~ 65 % ,有报道高达 80 % [1 ] ,且致残率与复发率均相当高。 2 0 0 0~ 2 0 0 1年 ,笔者运用自拟天麻首乌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38例 ,疗效较佳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2 1例 ,女 1 7例 ;年龄 45~ 83岁 ,平均 64岁。1 .2 诊断标准1 .2 .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缺血性中风肝肾阴虚型的诊断标准[2 ] 。1 .2 .2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三次修订的《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3]和头颅C…  相似文献   

14.
续命汤颗粒剂治疗中风3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续命汤原载张仲景《金匮要略》,具有扶正祛邪,清热疏风的作用。近年来,笔者应用本方治疗中风病31例,并与用维脑路通治疗的20例作对比观察,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按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1986年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标准》及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选择中医诊断为中风病(中经络),西医诊断为脑梗塞或脑血栓形成(急性发作),发病在2周以内,全部病例均作脑穿检查,脑脊液中无红细胞。大部分作CT检查诊断明显。1.2一般资料两组共51例,其中男33例…  相似文献   

15.
我院神经内科从2005年8月-2008年8月采用加味温胆汤治疗风痰阻络型脑梗塞50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5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西医诊断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医诊断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中风病偏瘫侧足内翻4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 1998~ 2 0 0 3年来我院住院的病人 ,共86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45例 ,对照组 41例 ;其中男性 44例 ,女性 42例 ,年龄最小 46岁 ,最大 75岁 ;病程最短 3W ,最长 4 5月 ,左侧偏瘫42例 ,右侧偏瘫 44例 ,统计学分析表明 ,两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分布均衡 ,无显著差别 (P >0 0 5 )。1 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 :(1)中风病参照 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 ] 。 (2 )半身不遂患肢有足内翻。西医诊断标准 :(1)参照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  相似文献   

17.
从热毒论治中风先兆17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饮食结构的改善,急性脑血管病(急性中风)的发病在我国中老年人群中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风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对作为中风先期阶段的中风先兆的防治已成为当今临床研究的重点。我们从热毒角度研究中风先兆,自拟愈风胶囊用于治疗该病,并与维脑络通作对照,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全部观察对象均符合1993年全国脑病协作组第2次会议通过的《中风病先兆证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1]及1989年中华医学会第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3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  相似文献   

18.
我们把不以传统中风病五大主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西医脑卒中统归为类中风。现就调研的585例类中风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选例标准 凡经CT、MRI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同时对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不符合传统中风病病名诊断者,均为纳入病例。  相似文献   

19.
针刺阴经穴为主治疗中风偏瘫1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于1994~1999年3月间,以针刺阴经穴位为主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依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中风病的诊断标准[1]。全部患者均为住院病人并经颅脑CT确诊为脑梗塞或脑出血首次发病者。  相似文献   

20.
本项研究通过动态比较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不同OCSP分型患者证候要素量化评价及不同组合,探讨中风病病与证的关系。1研究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病例来源及纳入病例:来自东直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中风病患者。对1997年6月~1998年6月发病72h内入院的中风患者进行连续回顾性调查研究,调查404例,符合纳入标准者234例。男性154例,女性98例,年龄33岁~90岁,平均6·9岁。其中完全前循环梗塞22例,部分前循环梗塞146例,后循环梗塞32例,腔隙性脑梗塞34例。1·2研究方法1·2·1疾病、病类及证候诊断标准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2]采用《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