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136例年龄≥40岁、体重指数〉24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血乳酸水平测定。服用小剂量与大剂量二甲双胍者(45与33例)的血乳酸水平明显高于未服用二甲双胍者(58例,t=2.314,2.511,均P〈0.05),大小剂量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中均有血乳酸水平高于正常(〉2.2mmol/L)者,服用二甲双胍组多于未服者(X^2=7.43,P〈0.05),但均无〉5.0mmol/L者。提示在心肺肾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二甲双胍不会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乳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拟为临床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及预防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206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病程,检测空腹血乳酸、肌酐、血气分析,计算估算肾小球率过滤(eGFR)、体重指数(BMI).将性别、年龄、病程、BMI、PaO2、PaCO2、eGFR等因素进行分组分析,比较不同分组的血乳酸水平.结果:160例(78%)患者血乳酸水平增高.男性≤45岁年龄组血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同性别其他高年龄组(P<0.05),男女同年龄段血乳酸水平比较未见明显差异(均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乳酸水平随着病程、BMI的增加有上升趋势,随着PaO2的升高呈下降趋势.2型糖尿病患者各PaCO2分组血乳酸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患者的血乳酸水平随着eGFR水平升高而下降,女性患者各eGFR分组血乳酸水平无差异(P>0.05).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aO2与血乳酸水平呈独立负相关,病程呈独立正相关(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合并血乳酸增高,对于病程较长的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二甲双胍治疗前应检测血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3.
徐建萍 《河北医学》2015,(2):189-19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观察患者在给予二甲双胍治疗前后血糖、肝肾功能、血乳酸等临床指标的变化及差异,患者住院时间、细菌培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糖、血乳酸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好转,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后住院时间减少,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例数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甲双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控制血乳酸水平,减少住院时间,控制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周秋华  范春晓  郭磊 《浙江医学》2017,39(20):1782-1784,1799
目的评估二甲双胍改善糖尿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预后的作用和治疗价值。方法回顾189例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二甲双胍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二甲双胍组97例和非二甲双胍组9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人口数据学资料、吸烟率、激素使用率、BMI分级分布、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和胰岛功能,以及3年内COPD急性发作率、高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发生率,总住院率和因COPD急性发作或COPD相关呼吸系统并发症而致住院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率、激素使用率和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和胰岛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二甲双胍组患者COPD急性发作的发生率低于非二甲双胍组(P<0.05);二甲双胍组患者总住院率低于非二甲双胍组(P<0.05),因COPD急性发作和COPD相关呼吸系统并发症而致住院率也低于非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改善糖尿病合并COP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王晓兵 《安徽医学》2014,35(1):130-133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自1957年上市以来,其临床应用价值逐渐被发现.目前,许多学术组织如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中华糖尿病学会(CDS)等制定的共识或指南均将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T2DM)治疗的一线用药,即推荐T2DM患者一经确诊应即刻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治疗[1,2,3],并建议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应一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乳酸酸中毒(LA)是二甲双胍使用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近年研究认为治疗剂量的二甲双胍导致的LA很罕见,但如临床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血乳酸升高,甚至LA发生,其中主要与患者肾功能不全(CKD)、心功能不全、缺氧状态、高龄和合并使用造影剂等有关.本文重点就二甲双胍相关性乳酸酸中毒(MALA)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后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变化,阐明二甲双胍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我院2010年07月至2010年12月临床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0.75mg/天二甲双胍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0.75mg;第二组:1.5mg/天二甲双胍组,每日给予二甲双胍1.5mg;第三组:胰岛素治疗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定期抽血测定同型半胱氨酸、叶酸、VitB12水平,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并长期观察患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二甲双胍治疗后糖尿病患者叶酸、维生素B12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存在量效关系,有时间累计效应;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在胰岛素治疗组,三项指标在均无明显变化.叶酸、VitB12与Hcy存在负相关(r=-0.425,P=0.003;r=-0.623,P<0.01).显示叶酸、维生素B12与同型半胱氨酸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患者在长期治疗后二甲双胍组治疗2型糖尿病发生并发症似乎多于胰岛素治疗组,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二甲双胍大剂量长期使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造成维生素B12的缺乏并导致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增高,从而可能带来一系列的心脑血管的不良结局.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可能会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加二甲双胍(A组)、瑞格列奈加二甲双胍(B组)及单用二甲双胍(C组)治疗,起始剂量分别为2mg/d、1.5mg/d.750mg/d,服药后4周、8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后3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BG)和指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B两组治疗后FBG下降程序明显大于C组(P<0.01),但A、B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血肌苷、血尿酸及24h尿微量白蛋定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糖异平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糖异平联合二甲双胍口服,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片口服,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糖水平和肝功。结果 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餐后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脂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脂肪肝B超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异平联合二甲双胍能够改善肝郁脾虚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降低血糖、血脂,改善肝脏损伤及脂肪变性,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9.
庞建华  周亚茹  王书畅  王战建 《医学综述》2008,14(24):3823-3824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合并NAS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hP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血乳酸、体质量指数(BM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观察其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FIns、BMI、HOMA-IR、ALT、AST、TG、T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FBG、2hPG、HBA1c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SH的一种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应用胰岛素和口服二甲双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随机分成二组,二组患者均在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规律抗结核治疗.1组单纯口服二甲双胍,2组应用胰岛素.根据FGB检测随时调整剂量.抗结核治疗方案为3HRZE(S)/9HR.结果应用胰岛素治疗组比口服二甲双胍组病灶吸收、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和明显肺结核疗效.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应用胰岛素比口服二甲双胍疗效好,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短期双胍类降糖药治疗对糖尿病患者血乳酸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短期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治疗高龄2型糖尿病(DM)患者对血浆乳酸水平的影响.方法: 苯乙双胍组为16例高龄(60~74岁)2型DM患者,每日服用苯乙双胍150 mg,连续7 d;二甲双胍组为16例高龄(60~76岁)2型DM患者,每日服用二甲双胍1.5 g,连续7 d.于服药前、服药1~7 d,每日监测血浆乳酸水平的变化.结果: 苯乙双胍组服药后血乳酸水平[分别为(2.64 ±0.74)、(2.76±0.72)、(3.42 ±1.01)、(3.44±0.78)、(3.67±0.78)、(3.74±0.87)、(3.76±0.86)mmol·L -1]较服药前水平[(2.32±0.59)mmol·L-1]显著增高(F=7.833,P=0.000).二甲双胍组服药前后血浆水平无明显变化(F=0.942,P=0.479).结论:高龄2型DM患者短期服用苯乙双胍可以引起血浆乳酸水平明显增高,继续服用有发生乳酸酸中毒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 (CA19-9)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二甲双胍抗癌机制提供临床思路.方法 收集治疗血糖达标(HbA1c <7%)的初诊2型糖尿病136例患者的基本资料,按治疗时有无应用二甲双胍分为双胍组和非双胍组.检测治疗前及3个月后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变化.结果 双胍组和非双胍组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的基本资料:双胍组男性略多,体质指数大于非双胍组(P<0.05),餐后血糖非双胍组高于双胍组(P<0.05),年龄、HbA1c、FB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等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双胍组和非双胍组的血清CEA和CA19-9水平均各有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下降幅度比较,双胍组血清CEA下降更明显(P<0.05),而血清CA19-9两组间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结论 二甲双胍有降低血清CEA和CA19-9水平作用,其中对血清CEA作用部分独立于降糖作用,而对血清CA19-9水平影响和非双胍降糖药物无显著差异.提示二甲双胍的抗肿瘤作用可能部分与降CEA作用有关,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二甲双胍防癌机制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合理使用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1168名门诊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使用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是否正服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用药源头及既往慢性病史等.结果:69.2%的2型糖尿病患者正在服用二甲双胍,合并缺氧性疾病和慢性肾病等禁忌症的患者仍有48.5%服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对8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给予格列美脲加二甲双胍(A组)、瑞格列奈加二甲双胍(B组)及单用二甲双胍(C组)治疗,起始剂量分别为2mg/d、1·5mg/d、750mg/d,服药后4周、8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结果:治疗后3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和指血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A、B两组治疗后FBG下降程度明显大于C组(P<0·01),但A、B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脂、血肌苷、血尿酸及24h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格列美脲或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沙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40例初发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分为沙格列汀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20例.在饮食和运动治疗基础上,沙格列汀组给予每天0.005 g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组给予每天0.85~1.70 g二甲双胍.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血压(B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肝脏CT值及肝脏/脾脏CT比值.结果 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TG、ALT、肝脏CT值及肝脏/脾脏CT比值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合并NAFLD的状态下,沙格列汀对减轻脂肪肝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140例新诊断T2DM患者,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87例,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HO)患者36例,合并亚临床甲亢患者17例,收集所有对象在服用二甲双胍前及服用6个月后甲状腺相关激素(FT4、FT3、TSH)的检验结果,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服用二甲双胍前后两组患者甲状腺相关激素变化的差异.结果 在二甲双胍治疗6个月后,合并SHO的T2DM患者组的血清TS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2±1.56)mIU/L vs(6.01±2.13)mIU/L,P<0.05],但治疗前后FT3及FT4水平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甲状腺功能正常以及合并亚临床甲亢的T2DM患者在治疗前后血清TSH、FT3及FT4水平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二甲双胍能降低合并亚甲减的初诊T2DM患者血清TSH水平,减少糖尿病合并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血糖及血压的影响.方法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18例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格列吡嗪组.二甲双胍1 500~2 000mg/d,格列吡嗪15~30mg/d,疗程24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 )的变化.结果 二甲双胍组和格列吡嗪组FPG、HbA1c治疗后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二甲双胍组SBP、DBP、BMI、FINS、HOMA-IR、hs-CRP、FIB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格列吡嗪组SBP、DBP、BMI、hs-CRP,FIB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SBP、DBP、BMI、hs-CRP、FIB水平明显低于格列吡嗪组(P<0.01).结论 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患者,二甲双胍和格列吡嗪均能显著降低血糖.二甲双胍在降糖的同时,还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9):80-8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病程1~3年的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按是否服用左甲状腺素片分为两组:1组:服用二甲双胍且给予左甲状腺素治疗糖尿病组(48例);2组:服用二甲双胍但未予左甲状腺素平治疗糖尿病组(39例)。另外设立组3为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但甲状腺功能正常糖尿病患者(35例)。测定各组患者不同时间血清FT3、FT4、TSH,各时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1组TSH水平由治疗前的(6.85±1.02)u IU/mL降低至(2.34±0.81)u IU/mL(P0.05);2组的TSH由治疗前(6.29±0.78)u IU/mL降低至(2.11±0.06)u IU/mL(P0.05);3组的TSH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前均有所下降(P0.05),体重指数、FT3、FT4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二甲双胍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有效改善新发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9.
李晓琳  柏松  杜春蕾 《当代医学》2021,27(36):149-150
目的 分析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6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胰岛素组和磺脲类组,每组34例.胰岛素组采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磺脲类组采用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能合理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0.
叶强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21-2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二甲双胍治疗后同型半胱氨酸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变化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46例平均分为二甲双胍组和非二甲双胍组,二甲双胍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非二甲双胍组不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获益及同型半胱氨酸危险因素下降关系确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