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罗通定片对氯胺酮引起的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将32只小鼠随机分入氯胺酮与生理盐水组(KS组),氯胺酮与罗通定片组即KL1组、KL2组、KL3组(罗通定片剂量分别为2.5 mg/kg,5 mg/kg,10 mg/kg),每组8只。接受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试验。结果:剂量为15 mg/kg的氯胺酮可以诱导小鼠对伴药箱产生显著的CPP(P〈0.01);测试前分别给予2.5 mg/kg和5 mg/kg的罗通定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氯胺酮诱导的CPP的表达(P〈0.01,P〈0.05)。结论:罗通定片对已形成的氯胺酮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提示其有可能减轻氯胺酮的精神依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对异氟烷镇痛、催眠作用的影响。方法:120只小鼠随机分为3种实验方法组(n=40),每组再分为4小组(n=10):生理盐水组,异氟烷组,依托咪酯组,异氟烷和依托咪酯合用组。通过甩尾实验、扭体实验和催眠实验分别观察各组小鼠给药后甩尾潜伏期、扭体次数、睡眠潜伏期、睡眠维持时间和入睡率的变化。结果:依托咪酯能延长异氟烷镇痛小鼠的镇痛时间(P〈0.05),减少扭体次数(P〈0.05);缩短小鼠的睡眠潜伏期(P〈0.05),显著延长小鼠的睡眠维持时间(P〈0.01)并增加小鼠的入睡率。结论:依托咪酯可以增强异氟烷的镇痛、催眠作用。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镇痛作用与3种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氯胺酮镇痛作用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阿片受体、甘氨酸受体的关系,阐明氯胺酮的镇痛作用靶点.方法 将480只小鼠随机分成3大组(NMDA组、纳络酮组和士的宁组),分别进行扭体法和热板法实验,每组16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氯胺酮组,每组再分为8小组(n=10).NMDA组:空白组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aCSF)或2.5、5、10ng NMDA(NMDA用aCSF稀释),均10μl,注射时间为10s;氯胺酮组均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5min后分别鞘内注射acsF 10μl或2.5、5、10ng NMDA.纳络酮组和士的宁组:动物分组与用药(纳络酮或士的宁)方法同NMDA组.通过扭体法实验分别观察鞘内注射NMDA、腹腔注射纳络酮和士的宁对腹腔注射0.6%冰醋酸溶液(10ml/kg)的小鼠15min内扭体次数的影响.通过热板法观察小鼠用药前、用药后5、10、15、20、30min的热板法痛阈(HPPT).结果 NMDA对空白组小鼠HPPT及扭体次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增加氯胺酮组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缩短其HPPT(P<0.01).腹腔注射纳络酮(1、2、4mg/kg)或士的宁(0.25、0.5、0.75μg)对空白组小鼠HPPT、扭体次数和氯胺酮组小鼠的扭体次数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可缩短氯胺酮组小鼠的HPPT(P<0.05,P<0.01).结论 氯胺酮对热刺激的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阿片受体、甘氨酸受体有关,对化学刺激的镇痛作用与NMDA受体有关,而与阿片受体、甘氨酸受体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4.
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与脊髓NMDA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氯胺酮的镇痛作用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关系,为提高氯胺酮的临床麻醉质量提供依据。方法160只小鼠随机分成扭体法和热板法两大组。每大组再分为两中组:空白组和氯胺酮组。每中组再分为4小组,每组10只。空白组直接分别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或不同浓度的NMDA;氯胺酮组均腹腔注射氯胺酮20mg·kg^-1,5min后分别鞘内注射人工脑脊液或不同浓度的NMDA,在热板、扭体实验中,观察NMDA对氯胺酮热板法痛阈及扭体次数的影响。结果单用NMDA对小鼠热板法痛阈及扭体次数无明显影响。但NMDA可增加氯胺酮小鼠的扭体次数(P〈0.05),缩短其热板法的痛阈(P〈0.01)。结论NMDA鞘内注射能拮抗氯胺酮的镇痛作用,提示脊髓NMDA受体可能参与氯胺酮的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羟丁酸钠对氯胺酮诱导的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的影响。方法:受试小鼠40只随机分入氯胺酮与生理盐水组(KS组),氯胺酮与羟丁酸钠合用组即KO1组、KO2组和KO3组(羟丁酸钠剂量分别为50、100、150 mg/kg),接受条件性位置偏爱(CPP)试验,观察分析受试小鼠用药前后的位置偏爱情况。结果:与KS组相比,羟丁酸钠各组白箱停留时间增长。结论:羟丁酸钠与氯胺酮协同诱导小鼠产生条件性位置偏爱,提示两者能协同增强精神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西宁地区应用盐酸戊乙奎醚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中循环的影响。方法:40例(3~8)岁,体重(12~20)kg,心功能(Ⅰ~Ⅱ)级,肺动脉高压(轻度),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肌注氯胺酮(6mg/kg)+咪达唑仑(0.1mg/kg)+东莨菪碱(0.01mg/kg);Ⅱ组:肌注氯胺酮(6mg/kg)+咪达唑仑(0.1mg/kg)+盐酸戊乙奎醚(0.01mg/kg)。记录麻醉前、肌注麻醉药后5min、穿刺置导管心内操作、术毕苏醒等时点的血压、心率,观察两组患儿SPO2,镇静、镇痛效果,呼吸道分泌物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儿镇静、镇痛程度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东莨菪碱组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多于盐酸戊乙奎醚组;SPO2两组无显著差别;东莨菪碱组用药后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P〈0.05),盐酸戊乙奎醚组用药后心率及血压较麻醉前基础值略有上升,但不显著(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复合咪达唑仑和氯胺酮作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用药,诱导及苏醒迅速,对心率、血压无明显影响,对腺体分泌抑制明显优于东莨菪碱,效果较东莨菪碱更确实、安全、平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和微核实验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GF)对受照小鼠的遗传保护作用。 方法 将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照射对照组、KGF低(1 mg/kg)、中(2 mg/kg)、高(4 mg/kg)剂量组5组。KGF的3个给药组于照射前给药,连续3 d分别给予腹腔注射1、2、4 mg/kg的KGF,1次/d。照射对照组腹腔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给药后,空白对照组给予假照射,其他4组给予7.2 Gy 137Cs γ射线全身一次性照射。应用SCGE和微核实验检测5组小鼠的DNA损伤情况。 结果 与照射对照组相比,KGF低剂量组小鼠的DNA微核率显著降低,中、高剂量组的彗星尾矩、Olive尾矩和微核率均显著降低。 结论 KGF对受照小鼠有显著的遗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穿琥宁经PEG修饰的新化合物CHP1002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小鼠耳肿胀实验、大鼠足肿胀实验、小鼠醋酸扭体实验观察不同剂量(220,440,880 mg/kg)CHP1002的抗炎镇痛作用,以及给药后不同时间与原型药物的抗炎药效的比较。结果动物腹腔注射CHP1002 440、880 mg/kg剂量组具有抗炎作用(P〈0.01),皮下注射CHP1002 440、880 mg/kg剂量组具有镇痛作用(P〈0.01)。在给药后不同时间,CHP1002比原型药物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延长(P〈0.05)。结论经PEG修饰的化合物CHP1002具有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时间要长于原型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红茴香与徐长卿的协同镇痛、抗炎作用,为研制复方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组、红茴香组、徐长卿组、红茴香和徐长卿两药合用组,采用小鼠热板法、醋酸扭体法观察各给药组对小鼠的镇痛作用;以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各给药组的抗炎作用。结果红茴香与徐长卿合用较单独使用更能提高小鼠痛阈值,提高小鼠扭体和耳廓肿胀的抑制率。结论红茴香和徐长卿合用可以增强镇痛、抗炎效果,减少红茴香用量,降低其毒副作用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中药秦艽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用醋酸扭体法、热板法观察秦艽水煎液对小鼠的镇痛作用;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角叉菜胶致足跖肿胀的方法观察秦艽水煎液的抗炎作用。结果秦艽水煎液30g/kg能减少小鼠扭体次数,提高小鼠痛阈值(P〈0.01),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和足跖肿胀(P〈0.01)。结论秦艽具有一定的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麻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对小儿先天性白内障的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先天白内障手术小儿3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15)和氯胺酮组(K组,n=15)。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2.5mg/kg,维库溴铵0.1mg/kg,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K组用氯胺酮1mg/kg,气管插管后机械通气。R组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2mg/(kg·h)+瑞芬太尼4μg/(kg·h)复合液,K组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2ms/(kg·h)+氯胺酮2mg/(kg·h)复合液。记录停药至拔管时间、拔管后再入睡、离开手术室时间、外科医生评价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与K组相比,R组麻醉效果好,苏醒时间短,苏醒后再入睡率低,外科医生满意度高,小儿不良反应低(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为小儿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快速苏醒拔管和较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苯唑西林钠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5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用苯唑西林钠(100mg/kg·d)联合地塞米松(0.15mg/kg·d)分别静脉滴注,连用3天后减量停药;对照组24例,单纯用苯唑西林钠(100mg/kg·d)静脉滴注,然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触痛消失,皮肤松解症状缓解,皮疹消退时间和痊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苯唑西林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明确,可缩短病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施以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7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于颈丛麻醉后手术切皮前5min,Ⅰ组(40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h)、静脉注射氯胺酮0.8mg/kg;Ⅱ组(30例)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06mg/kg+芬太尼1.2μg/kg。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结果: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范围等无统计学差异;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数据Ⅰ组较Ⅱ组平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镇痛评分(NRS)Ⅰ组低于Ⅱ组(P〈0.05),Ⅰ组镇痛效果较好;镇静评分(RSS)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颈丛麻醉下的甲状腺手术,其辅助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胺酮对体外循环(ECC)诱导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心脏病需行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儿20例,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氯胺酮组,每组10例。氯胺酮组在ECC前给予1mg/kg氯胺酮。分别在ECC前(T0)、ECC 30min(T1)、停ECC后1h(T2)、停ECC后4h(T3)时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IL-10的表达。结果两组外周血血浆TNF-α、IL-1β、IL-6和IL-10表达水平在TI、T2、T3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但氯胺酮组表达水平在相应的时间点却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氯胺酮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释放,减轻ECC诱导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鲁志力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7):1202-1203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联合地西泮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7-10~2009-10,热性惊厥患儿73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地西泮0.3~0.5mg/kg,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1mg/min,最大剂量〈10mg。观察组应用地西泮0.3~0.5mg/kg,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1mg/min,最大剂量〈10mg。同时给予苯巴比妥,10mg/kg,肌内注射。根据两组患者情况,如果复发,可行10%水合氯醛0.5mL/kg灌肠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用药后30min内、30~60min内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西泮与苯巴比妥联合应用治疗小儿热性惊厥,具有起效快、复发率低等特点,并且易于操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氰酸钠(NaOCN)对小鼠急性缺氧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氰酸钠组和对照组。观察腹腔注射氰酸钠后小鼠密闭缺氧耐受时间、亚硝酸钠中毒存活时间、心肌缺氧后标准耐受时间及断头后张口动作持续时间,评价氰酸钠对小鼠缺氧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腹腔注射200、250mg/kg氰酸钠2h后,小鼠密闭缺氧耐受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腹腔注射200mg/kg氰酸钠2h后,氰酸钠组小鼠亚硝酸钠中毒后的存活时间及注射异丙肾上腺素后的心肌缺氧后标准耐受时间都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结论氰酸钠可显著提高小鼠对常压密闭缺氧、亚硝酸钠中毒和心肌缺氧的耐受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青蒿琥酯(artesunate,AS)对热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攻击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对亚致死剂量热灭活SA攻击小鼠血清释放细胞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尾静脉注射LD。剂量的热灭活SA攻击小鼠,于注射热灭活SA后0、4、24、48h重复肌肉注射AS,观察给药后7d内小鼠的死亡率;尾静脉注射亚致死剂量热灭活SA,肌肉注射AS,4h后眼眶取血,离心取上清,观察AS对亚致死剂量热灭活SA攻击小鼠血清释放TNF-α的影响。结果AS可明显推迟热灭活SA攻击小鼠的死亡时间,并降低小鼠死亡率,死亡率由80%降低至40%(P〈0.01);AS能明显抑制亚致死剂量热灭活SA攻击小鼠血清释放细胞因子TNF—α,并呈明显量效关系(P〈0.01)。结论AS对热灭活SA攻击小鼠具有显著保护作用,该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明显抑制促炎细胞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