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近视眼的屈光度与玻璃体腔长度、眼轴、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角膜屈光力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门诊7~15岁单纯性近视儿童93例,男38例72眼,女55例104眼,按等效球镜分为低度近视(<-3.00D)、中度近视(-3.00~-6.00D)两组。10g/L阿托品散瞳检影验光获得准确屈光度数,电脑自动验光仪测角膜曲率(每眼5次),A超检查眼轴长度、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每眼5次),并计算玻璃体腔长度,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分析近视眼屈光度数与玻璃体腔长度等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随着屈光度数的增加,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晶状体厚度与眼轴的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角膜曲率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屈光度,男女比较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角膜曲率以及晶状体厚度与眼轴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近视屈光度与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呈正相关(r1=0.585,P<0.05,r2=0.576,P<0.05),与晶状体厚度与眼轴的比值呈负相关(r=-0.337,P<0.05)。结论:单纯性近视眼患者主要以玻璃体腔长度、眼轴增长为主,男生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较女生长,平均角膜曲率较女生平坦,晶状体厚度与眼轴比值较女生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研究近视儿童口服递法明片后6mo内近视进展情况.方法:收集2012-06/2015-01来我院就诊的3~13岁年龄段的近视患者36例69眼,其中男16例30眼,女20例39眼,双眼经阿托品散瞳验光后根据等效球镜度数分为三组,其中高度近视组(>-6.00D)30眼,中度近视组(-3.00~-6.00D)24眼,轻度近视组(<-3.00D)15眼;根据年龄分为两组,其中学龄前组(<6岁)21眼,青少年组(≥6岁)48眼.均口服递法明片,使用前及使用后6mo自身对比分析等效球镜度数、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并计算眼轴(axial length,AL)和平均角膜曲率半径(curvatures radius of cornea,CR)的比值(AL/CR).结果:服用递法明片后6to内,轻度和中度近视儿童患者的等效球镜度数、眼轴和AL/CR均较服药前有增加,但只有中度近视儿童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儿童患者等效球镜度数、眼轴较服药前有增加,AL/CR无明显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和青少年组等效球镜度数、眼轴和AL/CR均较服药前增加,但只有学龄前组眼轴和A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口服递法明对于儿童的轻度和重度近视的进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对于儿童的中度近视控制作用不明显;同时短期口服对青少年近视进展控制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对学龄前儿童近视进展控制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8~10岁视力不良儿童调节幅度与眼生物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横断面研究.2010年7月对北京市密云区三所小学三、四年级300名视力不良学生进行了调查.所有学生均接受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调节幅度测定以及生物参数测量.根据屈光度范围,将受试者分为A组(+0.75 D≤SE≤-0.75 D)、B组(-0.75 D<SE<-1.75 D)和C组(SE≥-1.75 D),分别进行调节幅度与屈光度、眼生物参数的Pearson相关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A组调节幅度仅与前房深度具有相关性(r=-0.30,P=0.05).B组调节幅度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均具有显著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40、-0.41和-0.40,P均<0.05),而与晶状体厚度、角膜厚度以及角膜曲率无相关性.C组中调节幅度与各生物参数均无相关性.结论 在一定的屈光度范围内(-0.75 D<SE<-1.75 D),调节幅度的大小与屈光度、眼轴长度及前房深度具有显著相关性.提示在近视初发时,可以通过视觉训练来改变调节功能的异常,间接、部分地控制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视眼生物学参数的改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近视眼各生物学参数的改变.方法 对近视患者及正视者110例(174只眼),主觉加检影验光行屈光检查,采用Humphrey测量角膜平均曲率,非接触式眼内压测量仪测量眼内压:A与B型超声诊断仪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角膜测厚仪测量中央角膜厚度(CCT,centercornealthickness);光学相干生物测最仪(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StratusOCT)测量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按等效球镜度数(SE,sphericalequivalent)不同分正视组(SE<-0.50D)、轻度近视组(-0.50D≤SE<-3.00D)、中度近视组(-3.00D≤SE<-6.00D)、高度近视组(SE≥-6.00D).比较各组之间各生物学参数,分析各生物参数与屈光力之间关系.结果 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等效球镜度数分别为(-0.07±0.14)D、(-2.10±0.57)D、(-4.53±0.78)D、(-7.73±1.34)D,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正视组前房深度低于中度近视组、高度近视组(P<0.01);玻璃体腔长度、眼轴:正视与低度近视无显著性差异外(P=0.448>0.05),其余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余参数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随着等效球镜度数增加,近视眼前房深度一定程度增加,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随线性增加;其余生物学参数无明显改变;玻璃体腔长度增加是引起眼轴增长和等效球镜度数增加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蔺云霞  夏阳  徐玲 《眼科新进展》2017,(11):1075-1078
目的 分析视网膜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anglion cell and inner plexiform layer,GCIPL)厚度与不同近视人群眼轴及屈光度的相关性,以期为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GCIPL厚度分析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18 ~36岁的不同程度近视患者95例(190眼).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眼轴、医学验光屈光度(等效球镜)、GCIPL的厚度,包括平均、最小、上方、下方、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共8个参数.根据屈光度分为A组(-0.25~-3.00 D)、B组(-3.25 ~-6.00 D)、C组(>-6.00 D).根据眼轴长度分为A1组(22 ~ 24 mm)、B1组(>24~26mm)、C1组(>26 mm),进行所有参数的比较.各组的性别及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各组平均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23.963,P=0.000;F=57.452,P=0.000).采用SPSS 20.0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间GCLIP厚度参数的差异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不同屈光度、眼轴长度与GCIPL厚度的相关性.结果 眼轴长度和屈光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707,P =o.ooo).不同屈光度分组8个厚度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31~16.500,均为P<0.05).不同眼轴长度分组8个厚度参数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234~ 19.999,均为P<0.05).GCIPL厚度与屈光度均呈负相关(r=-0.419~-0.153,均为P<0.05),与眼轴长度均呈负相关(r=-0.407 ~-0.241,均为P<0.05),随着屈光度增大及眼轴增长,GCLIP 厚度逐渐变薄.结论 近视人群随着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GCLIP厚度也逐渐变薄.采用GCLIP厚度评估合并近视青光眼人群时要考虑眼轴长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与年龄、屈光状态及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关系。方法:对360例360只右眼正视及近视受试者采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A超、角膜厚度测量仪、非接触式眼压计、OrbscanⅡ及3D-OCT分别测量屈光状态、AL、角膜厚度(center corneal thickness,CCT)、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白对白距离(white-to-white distance,WWD)、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CC)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T),用Pearson相关系数及多元回归方法评估AL与年龄、屈光状态及眼球生物学相关参数的关系。结果:AL均值为24.15±1.26mm,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L与年龄(r=-0.238,P<0.01)、等值球镜度数(r=-0.742,P<0.01)、CC(r=-0.395,P<0.01)及RNFLT(r=-0.374,P<0.01)成负相关,而与ACD(r=0.411,P<0.01)呈正相关,与CCT(r=0.099,P=0.060)及WWD(r=0.061,P=0.252)无相关性。将AL及与其具有相关性的参数进一步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AL与年龄(P=0.001)、SE(P<0.01)、ACD(P<0.01)及CC(P<0.01)具有相关性。结论:AL随着年龄增长表现为逐渐变短的趋势。眼轴越长,近视屈光度越高,角膜越扁平,前房越深,RNFLT越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儿童近视发展的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及相关知识宣教的重要性。方法选择6~14岁门诊近视儿童253例,用0.5%托吡卡胺麻痹睫状肌后检影验光,连续4年跟踪观察,分析年龄、家族史和近距离用眼时间对视力变化的影响。结果近视儿童屈光度随年龄增长而逐年上升,平均半年增长值(-0.55±0.27)D。年龄越小近视度数增加越快,有近视家族史及近距离用眼时间长者近视度数增加快。结论儿童近视发展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遗传和近距离用眼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5~12岁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分布的流行病学现状,分析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水平、垂直角膜曲率(K1,K2)、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及角膜直径(corneal diameter,W-W值)各屈光参数与屈光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OL-Master,Zeiss)获得学龄儿童813人1626眼的AL,K1,K2,ACD,W-W值,年龄:5~12(平均8.46±2.30)岁,经电脑验光(Topcon)后所有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E)被分为高度近视、中度近视、低度近视、正视及远视5组,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屈光度组之间各生物学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1)5~12岁不同年龄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屈光状态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近视比率随着年龄不断上升;(2)不同年龄组之间:AL和ACD随着年龄不断增大,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度组之间:AL在高度、中度及低度近视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D在低度与中度近视组及低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K1,K2,W-W值在低度与高度近视组及中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3)屈光度与AL呈负相关(r=-0.764,P<0.01),屈光度与ACD呈负相关(r=-0.498,P<0.01),屈光度与K1,K2及AL相关性较小。结论:兰州市城关区5~12岁学龄儿童屈光发育中,AL的增加对屈光度的改变有着最主要的作用,轴性近视在5~12岁学龄儿童群体占主要的成分,同时,K1,K2,ACD,WW值对屈光度的改变也有影响。7~8岁可以认为是学龄儿童从正视化向近视化发展的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6岁学龄前儿童各屈光参数的分布情况及其与等效球镜(SE)的关系,并评估各筛查指标在诊断屈光不正方面的准确性。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同意完成散瞳验光的3~6岁学龄前儿童,共计791名。测量眼轴长度(AL)、角膜屈光力(K),小瞳孔下电脑验光和散瞳验光后SE,然后计算角膜曲率半径(CR)及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AL/CR)比值。结果:共纳入791名学生,其中男生400人(50.6%),女生391人(49.4%)。AL、CR、AL/CR及SE平均值分别为22.62±0.94mm、7.81±0.29mm、2.90±0.09、+1.95±1.31D。AL、CR及AL/CR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大;男生AL及CR显著大于女生(均P<0.001),男生与女生AL/CR及SE均无差异(P=0.82、0.19)。SE与AL/CR、AL、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50、0.16。多元线性回归表明:AL/CR每增加1个单位,SE向近视转变10.91个单位。AL/CR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94.44%,特异度为90.46%,约登指数为0.84;小瞳孔下电脑验光筛查近视的灵敏度为1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眼球生物学参数及屈光状态.方法 对76例(76眼)除外其他器质性病变的单侧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2~8岁)进行前瞻性研究,健眼(76眼)作为对照组.检测内容包括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以及1%阿托品眼用凝胶散瞳后的屈光度.比较患眼组与健眼组AL、角膜曲率半径(CR)、AL/CR、球镜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equipment needed for digital image acquisition and computer-aided image analysis of ICG-choroidal angiograms is shown. The approach to image analysis, the algorithms utilized and the 2- and 3-dimensional graphic display of some of our preliminary results are briefly explained. This image analysis method allows one to summarize information from a whole image sequence into topographical 3-dimensional displays of choroidal blood flow parameters of interest.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角膜塑形术对近视患者立体视觉、调节参数和眼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方法:分析2016-01/2017-05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5例13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等效球镜度分为高度近视组、中度近视组和轻度近视组。比较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近视患者立体视觉、调节参数和眼生物学参数的变化。

结果:三组患者远近视力差值、立体视锐度、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患者治疗后裸眼视力(LogMAR)、球镜度数、柱镜度数明显低于戴镜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眼压、中央角膜厚度与戴镜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患者角膜曲率低于配戴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角膜塑形术可改善青少年患者的近视和散光,且能改善角膜曲率和延缓眼轴增长。  相似文献   


15.
李超  卢娜 《眼科研究》2005,23(3):330-332
目的探讨骨性眼眶计算机三维重建方法,为眼眶病治疗和临床影像学诊断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利用淀粉铸型切片法对不同性别27个眼眶进行切片体积、面积、径线长度测量,得出各断层数据和径线长度。结果铸型的平均高度为45.34mm,平均总体积为27.00cm3,平均切片厚度为2.79mm。各个断层切片的平均面积最大值为12.01cm2,平均体积的最大值为2.99cm3,均位于第17切片。各个断层切片水平最长径的平均最大值为41.75mm,位于第16切片;垂直最长径的平均最大值37.72mm,位于第14切片。第1~14切片平均垂直最长径逐渐增大,第14切片后减少,第15、16切片逐渐减少后于第17切片达最大值。第13与14切片间平均水平最长径约等于平均垂直最长径。结论淀粉铸型可为眼眶重建术提供较好的模型制作方法。眼眶并不是单一的四棱锥形状,各断层平均最大面积、体积、水平最长径分别相一致,位于眶口处。  相似文献   

16.
17.
多焦视网膜电图各项参数的变异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正常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 retinogram, mERG)测试,比较a、b波振幅、a、b波潜伏期4个参数变异性的大小,以便找出相对稳定的参数。方法受试者46例(60只眼)年龄在14~70岁之间,按年龄共分3组,每组20只眼。用Rodenstock的RETIscan 3.12系统进行mERG测定。61个6边形从中央到周边共分为5个环。测定24°视野范围的一阶反应(first-order kernel)。结果 mERG各项参数变异较大。其中b波潜伏期变异最小,变异系数4.52%~15.62%;其次是a波潜伏期变异系数10.29%~48.67%;b波振幅变异较大,变异系数25.92%~76.11%;a波振幅变异最大, 变异系数43.82%~88.23%。a、b波的振幅密度随离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3个年龄组mERG的 环1b波振幅变异最小。结论3个年龄组均表明潜伏期变异比振幅小, b 波变异比a波小。a、b波的振幅密度随离心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中华眼底病杂志,2001,17:277-279)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近视患者Corvis ST测得的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眼部其他生物测量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自2019年3月至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192例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选择右眼进行研究;年龄18~51岁,Corvis ST测得的眼压为13~17 mmHg(1 kPa=7.5 mmHg),等效球镜度(SE)为-1.50~-11.62 D。研究纳入Corvis ST测量的角膜变形基础参数包括:第一次压平速率(A1V)、第一次压平长度(A1L)、第一次压平时间(A1T)、第二次压平速率(A2V)、第二次压平长度(A2L)、第二次压平时间(A2T)、最大压陷时间(HCT)、最大压陷曲率半径(HCR)、最大压陷时两峰间距离(PD);整合参数包括:2 mm处变形幅度的比值(DA 2 ratio)、综合半径(IR)、最薄点厚度/厚度变化率(ARTh)、第一次压平时角膜硬度参数(SP-A1)、Corvis生物力学指数(CBI)和生物力学/断层扫描地形图指数(TBI)。眼部其他生物测量参数包括:中央角膜厚度(CCT)、SE、眼轴长度(AL)、平均角膜前表面曲率(Km)、角膜水平直径(CD)。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评估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眼部其他生物测量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CCT与除HCT之外的其他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参数均相关(均为P<0.05);SE与A2L、A2V、PD、HCR、DA 2 ratio、IR均相关(均为P<0.05);AL与A2T、HCT呈负相关,与A2V、PD呈正相关(均为P<0.05);Km与PD、HCR、A2L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CD仅与A1V、ARTh、CBI存在弱的相关性(均为P<0.05);CBI仅与CCT、CD相关(均为P<0.05);TBI仅与CCT相关(P<0.001)。结论 近视患者Corvis ST角膜生物力学参数与眼部其他生物测量参数存在相关性,在临床应用这些数据时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9.
Patwardhan N 《Indi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6,54(4):288; author reply 288-288; author reply 289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