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盐酸纳洛酮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并比较病人的颅内压(ICP)和GCS评分,同时比较伤后6个月时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ICP低于照组(P〈0.05);GC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可降低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ICP增高的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患者早期血糖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8例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行GCS评分,分为重型脑挫裂伤组(GCS 3-8分)、中型脑挫裂伤组(GCS 9-12分)和轻型脑挫裂伤组(GCS 13-15分);住院治疗2周时进行早期预后评分(COS评分),分为死亡或植物生存组(GOS 1-2分)、残疾组(GOS 3-4分)和良好组(COS5分)。入院时测定血糖,将其测定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糖均值对比:重型组、中型组与轻型组两两对比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死亡或植物生存组、残疾组与良好组两两对比均值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脑挫裂伤患者急性期血糖升高;血糖升高程度与与脑挫裂伤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脑挫裂伤愈严重,GCS评分越低,入院时血糖含量越高,其预后也越差,GOS评分越低。早期检查血糖可作为伤情及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脉冲磁感应对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磁疗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作用机制及疗效。方法:57例脊髓型颈椎病,应用脉冲磁感应疗法治疗,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及治疗半年后以经颅多普勒(TCD)行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检查。结果: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如下:治疗前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的收缩峰(V p)、平均流速(Vm)均明显低于正常值,P<0.01。治疗后即刻LVA、RVA、BA的Vp、Vm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半年后LVA、RVA、BA的Vp、Vm值较治疗前仍有显性差异,P<0.01。治疗半年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4.74%。结论:脉冲磁感应能有效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其作用机制在于其改善了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4.
8-表氧前列腺素F2α在急性脑外伤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物—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GF2α)对急性脑外伤病情和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90例急性脑外伤病人,按入院时GCS评分,分成轻型组(30例),中型组(26例),重型组(34例)。在受伤第1、2、3、7、14d(重型组至30d),分别对存活病人用ELISA法测定血浆8-iso-PGF2α含量。随访3个月,根据GOS标准分为死亡组(30例),恢复不良组(28例),恢复良好组(32例)。以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结果 (1)脑外伤各组伤后1周内4次测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8-iso-PGF2α峰值均在伤后第2d;伤后2周8-iso—PGF2α测值仅重型组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脑外伤越严重,GCS评分越低,血浆8-iso-PGF2α的含量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其预后越差。当8-iso-PGF2α含量〉25ng/L且持续不降者,多为死亡和重残。结论 血浆8-iso-PGF2α的动态变化可作为脑外伤患者伤情、预后评估的有效的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 copeptin)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脑外伤患者98例,依据入院时GCS评分不同将脑外伤患者分成3~5分组(30例),6~8分组(32例),9~12分组(36例),另选取3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和肽素浓度。对比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与GCS评分的关系,记录患者30 d死亡率,分析血浆和肽素浓度及GCS评分在死亡组和存活组的差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评估血浆和肽素浓度及GCS评分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①脑外伤组血浆和肽素浓度(13.6±3.7)ng/mL,较对照组(0.9±0.4)ng/mL显著增高(P<0.01)。入院时GCS评分越低,血浆和肽素浓度越高,三组间血浆和肽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②相关分析显示,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与入院时 GCS评分呈负相关( r =-0.79, P<0.01),与血糖浓度呈正相关(r=0.68,P<0.01)。③植物生存或死亡组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高于预后良好及预后差组( P<0.01,P<0.05);植物生存或死亡组及预后差组GCS评分均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以30 d为研究终点,植物生存或死亡患者10例,和肽素的曲线下面积( AUC)为0.803(95%CI 0.712~0.893);分界值为8.5 ng/mL时敏感度为84.2%,特异度为67.3%。结论脑外伤患者血浆和肽素浓度显著上升,且该指标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11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时的格拉斯哥(GCS)评分分为轻型组(GCS13~15分)37例、中型组(GCS9~12分)35例、重型组(GCS3~8分)44例,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各个时间段的血清hs—cRP含量。结果各组在入院时,入院1、3、5、7、15d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组明显高于轻、中型组(P〈0.05),中型组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预后不良患者在入院时、1、3、5、7、15d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者(P〈0.05)。结论动态检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s-CRP水平对判定其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持续滴注的鼻饲方法作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肠骨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早期(48-72h)持续滴注鼻饲要素膳综合治疗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3例(GCS评分4-8分)与按传统方法伤后7-8d鼻饲流质综合治疗的同类患者53例比较。结果:GCS评分5分以上的病人能较好地耐受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方法。实验组的血清白蛋白、体重等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胃肠道并发症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生存质量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滴注的鼻饲营养可安全地用于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早期,且对维持胃肠道结构和功能,促进营养状态和预后恢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高血糖反应对患者预后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观察胰岛素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高血糖反应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第2日清晨空腹血糖值,随机分成胰岛素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治疗1个月后疗效。结果:脑外伤血糖水显著增高,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CS)、预后显著相关(P<0.01),胰岛素治疗组预后与对照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血糖有助于了解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估计患者的预后。用胰岛素治疗脑外伤后高血糖反应未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可能与胰岛素开始治疗时间和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神经生长因子(NGF)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临床观察。方法6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NGF治疗组(n=33)和常规治疗对照组(13=30),观察治疗后患者生命体征、意识转归、CCS评分变化、伤后半年GOS评分情况。结果NGF治疗组的GCS评分从治疗第7天起明显好于对照组,伤后半年门诊随访GOS评分NGF治疗组(4.31±1.05)明显优于对照组(3.12±0.97)(P〈0.05),未观察到与NGF有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NGF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及改善预后起到明确、肯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E-选择素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GCS3~8分)和25例轻-中型颅脑损伤(GCS9~15分)患者连续测定伤后12、24、48、72、96h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和预后评分(GOS)。观察可溶性E-选择素与GOS之间的关系。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在伤后12h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最高,连续96h高于正常(P<0.05),升高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型颅脑损伤组。伤后12h可溶性E-选择素>60μg/L的患者预后明显不良(P<0.05)。结论可溶性E-选择素水平在颅脑损伤后明显升高,而且与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