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分析经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1例诊断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抗生素及中药治疗。结果:11例病人全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6天。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断:①术后早期(通常1~3周内)出现肠梗阻症状;②有明显的肠梗阻表现;③腹部CT表现为病变区域肠壁水肿、增厚、边界不清,没有高度扩张的肠管;④排除机械性和麻痹性肠梗阻。治疗采用非手术疗法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手术创伤或炎症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1],如治疗方法不得当,可致肠外瘘、重症感染等并发症,甚至威胁患者生命。2011-01—2013-01,我科对20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实施非手术治疗,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患者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6~  相似文献   

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为术后早期并发症,其表现和治疗有其特殊性。本院自1998年8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2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一种复杂肠梗阻,临床并非少见。发生在阑尾炎术后的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自身的特点,处理不当,可能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后果,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1999年1月至2007年10月,笔者手术治疗各种类型阑尾炎1263例。术后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6例,发病率为0.48%。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7~56岁,平均39岁。  相似文献   

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98,自引:1,他引:9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 分析近期内经治的术后早期肠梗阻5例。结果 5例病人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3天,无一例肠坏死。结论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时间概念最好定在1个月以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有:(1)发生在手术后早期,常于术后3~7天左右开始出现梗阻症状;(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较轻;(3)肠梗阻症状、体征十分典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和分析我院收治36例EPISBO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33例,均治愈出院,治愈时间5~28 d,平均(14.5±2.5)d;中转手术治疗3例,均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10.5 d.结论 EPISBO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  相似文献   

7.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附3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国毅  刘丹 《消化外科》2004,3(1):41-42
目的 为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探寻更快、高效、廉价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38例EPISBO病人治疗方法,包括静滴普鲁卡因、甘露醇灌肠、腹部外敷芒硝。结果 38例病人均经保守疗法治愈,亦无复发者。平均治愈时间为10d。结论 采用保守疗法治疗EPISBO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治疗费用低,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正>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small bowel obstruction,EPISBO)的概念于1995年由黎介寿院士首次提出,它是腹部手术后一种非常值得重视的常见早期并发症,一般多发生在术后2周内。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不断深入,笔者认为在EPISBO诊治过程中,准确掌握  相似文献   

9.
肠梗阻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期间4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组和鼻胃管组。观察腹胀改善情况(腹围)、胃肠减压量、腹部X线平片、气液平面消失时间等指标,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鼻型肠梗阻导管组患者的胃肠减压量(1021.2±265.4)ml/d较鼻胃管组(642.5±325.4)ml/d明显增多,且腹围(15.2±5.5)cm减少较鼻胃管组的(5.7±3.6)cm更明显,气液平面消失时间(10.3±8.5)d较鼻胃管组的(15.6±11.7)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能更有效胃肠减压,减轻腹胀,促进肠蠕动,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46例病人的诊治经过,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25例与常规治疗21例病人的恢复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肛门排气排便快,住院时间短,与常规治疗相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能促进肠蠕动,加快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肠梗阻的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95年 6月至 2 0 0 1年 12月收治的术后早期肠梗阻 8例的诊治经过。结果 本组 8例经胃肠减压、生长抑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中药等治疗治愈 ,平均治愈时间 18d ,无一例肠坏死。结论 术后早期肠梗阻常发生在术后 1周左右 ,应首选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期经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9例。结果 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分离粘连时引起多发性肠破裂、肠瘘,后经保守治疗治愈; 8例患者均经胃肠减压、抗炎、应用生长抑素等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 21. 5 d,无 1例肠坏死。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 (1)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早期,虽有机械性因素,但大多都是腹腔内炎症所致广泛粘连引起; (2)症状以腹胀为主,腹痛相对轻,部分患者有少量肛门排气排便,体征虽典型,但较少发生绞窄; (3)保守治疗大都有效,治疗上最好先予以生长抑素为主的保守治疗,应严密观察,如出现肠坏死、腹膜炎征象时则再及时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13.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是一种机械性和动力性并存的粘连性肠梗阻,并且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主要由手术创伤或腹腔内无菌性炎症等原因引发肠壁水肿及渗出而成。了解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治进展,有助于减少该病的发病率和提高该病的治愈率。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营养支持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中营养支持及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价值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 1 987年 1 2月~ 2 0 0 3年 1 2月间 1 1 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情况及疗效。结果  1 1 7例中有 1 1 6例治愈 ,平均治疗时间 2 8.71± 1 2 .1 6d。全组病人无一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营养状况恶化。 1 0例早期肠内营养的病人中有 9例耐受良好。结论 非手术治疗方案是治疗炎性肠梗阻安全、有效的方法 ;营养支持、生长抑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控制症状、改善病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诊治体会(附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显道  吴伟  章崇志 《腹部外科》2003,16(6):357-358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结果 保守治疗 1 4例 ,平均治愈时间 1 0d ;再次手术 3例。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其临床表现特点 ,多数病例采用保守疗法可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尼古丁对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45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加无尼古丁贴片;研究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古丁贴片(21 mg/片),每日更换一次贴片,应用至治愈或最长至7d.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腹痛缓解时间[(4.3±1.2)d与(5.3±1.4)d]、腹胀缓解时间[(3.7±1.5)d与(4.9±2.2)d]、肠鸣音恢复时间[(3.2±1.3)d与(4.4±1.7)d]、肛门排气时间[(4.5±1.2)d与(6.2±1.8)d]、治疗至出院时间[(7.3±2.6)d与(9.5±3.7)d]等方面相比均较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尼古丁用于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中可促进症状缓解、加快梗阻解除,缩短疗程,但对于治愈率未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腹部手术后早期发生的肠梗阻原因较复杂,处理亦较困难,尤其是炎性肠梗阻,既有麻痹性因素,亦有机械性因素,使外科医师的医疗决策难以取舍,如是否需要手术、手术的时机、以及手术可能造成的并发症等均值得探讨。我科自1987年至1996年12月共收治了重型术后炎性肠梗阻48例,40例(83.3%)经非手术治疗痊愈;7例(14.6%)于症状消退后择期手术治疗并存症后治愈,1例2.1%死亡,临床非手术治疗时间为9~58天,平均27.6±10天,取得较满意的结果,为这种类型的肠梗阻治疗提供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方位集束治疗策略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胃结直肠外科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31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多方位集束治疗者13 例(治疗组),采用其他非手术方法治疗者1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4d好转率分别为76.9%(10/13)和44.4%(8/18),7d治愈率分别92.3%(12/13)和77.8% (14/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2.3±1.5)d比(4.7±1.9)d]、肛门排气时间[(2.9±2.4)d比(5.1±3.7)d]、排粪时间[(3.5±2.7)d比(6.2±2.8)d]、腹胀消失时间[(4.6±2.3)d比 (9.1±3.4)d]、开始经口进食时间[(5.9±1.8)d比(10.2±2.7)d]、腹部CT肠管改善时间[(6.6±3.5)d比 (11.4±9.6)d]以及从治疗开始至出院时间[(7.3±2.9)d比(14.8±11.2)d]均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方位集束治疗策略可有效缩短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愈时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龚昭  周程  刘彦  胡思安 《腹部外科》2008,21(1):30-3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小肠不全梗阻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2月-2007年6月因小肠梗阻接受腹腔镜治疗5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3例中,完成腹腔镜肠粘连分解术33例;行腹腔镜肠粘连分解术及相应肠道手术18例,其中,纯腹腔镜手术11例,腹腔镜下切口定位并开放手术7例。中转开腹手术2例。腹腔镜探查诊断率达98.11%。术后有8例发生不同类型的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小肠不全梗阻是安全、可行的,可以选择性应用于部分小肠不全梗阻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