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上常将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用,以预防某些继发性局部缺血症,但两药联用后对其体内动态目前研究的甚少,本文探讨两药的药动学相互作用,进行了以下试验。受试者为健康的男性和女性,年龄26~43岁。受试者于试验前禁食一夜后,服用1 g 阿司匹林或者75mg 潘生丁,或者两种药物联合服用,均以100  相似文献   

2.
对照临床实验证明:阿司匹林(ASA)与潘生丁合用可有效地减低做过腹股沟下及冠状动脉分流术的病人血管再度闭塞的发生率,推迟下肢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性疹病的发生以及减少心肌梗塞病人长期治疗后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然而联合用药在体内的抗血栓效果的药理学基础尚不清楚。在体外试验中,一般治疗浓度的潘生丁几乎没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除非有红细胞存在。在动物的体内、体外试验中,潘生丁都能抑制血管内皮下膜血小板粘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应用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合预防脑梗死症状发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160例脑梗死病例的患者,分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8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再发脑梗死的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似;接受治疗时间和症状控制时间略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阿司匹林与潘生丁联合预防脑梗死再发病率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4.
17女性高血压病人使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什么?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病人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是,女性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该药的副作用。女性高血压病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而阿司匹林会影响肾血流量,服用后可能导致并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还可能导致出血倾向的加重。因此,血压高于170/110mmHg,患有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女性高血压病人,一般不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而近期发生过由高血压引起脑出血的女性病人,也不应该使用阿司匹林,以免诱发或加重脑出血。  相似文献   

5.
刘涛  尚景亮 《河北医药》2009,31(6):677-678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诊断的门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A组)32例,应用阿司匹林100mg,1次,d;潘生丁片剂50mg,3次/d。B组32例,服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疗程均为4周。结果A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治疗前有了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潘生丁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6.
蚓激酶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蚓激酶、抵克立得、阿司匹林加潘生丁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的疗效。方法 蚓激酶组84例,抵克立得组81例,阿司匹林加潘生丁组100例,观察期分别为12个月。结果 治疗1年后蚓激酶组复发4例(4.76%),抵克立得组复发8例(9.88%),阿司匹林加潘生丁组复发11例(11.00%),三者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蚓 激酶胶囊是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的较好药物。  相似文献   

7.
危媚 《海峡药学》2013,(11):23-25
目的研制复方潘生丁胃漂浮型缓释片。方法该制剂能在人工胃液中漂浮9h以上,潘生丁和阿司匹林两药的溶出量均这90%,且符合零级释药特征。潘生丁的Kr=8.09h^-1,r=0.9959,阿司匹林的Kr=7.43h^-1,r=0.9951。结论复方潘生丁胃漂浮型缓释片基本符合缓释要求而且漂浮良好。  相似文献   

8.
名刊浏览     
ESPRIT研究:阿司匹林加潘生丁用于脑缺血治疗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对于动脉源性(arterialorigin)缺血性卒中的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阿司匹林(aspirin)加潘生丁(dipyridamole)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临床试验结果都不尽相同。ESPRIT研究组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杂志上(Lancet,2006,367:1665-1673.)。研究者们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将发病在6个月内的短暂性缺血发作或动脉源性小卒中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配接受阿司匹林(30 ̄325mg,每日1次)加潘生丁(200mg,每日2次)(n=1363)或阿司匹林单独治疗(n=1376)。主要观察终点为…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双盲随机安慰对照方法评价单用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联用潘生丁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作用。 420例糖尿病患者伴有早期视网膜病,其中Ⅰ型糖尿病266例、Ⅱ型糖尿病154例。患者随机接受阿司匹林(330mg每日3次)或阿司匹林加潘生丁(330mg+75mg,每日3次)或服安慰剂。随访3年,根据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片所见微动脉瘤的数量评价视  相似文献   

10.
用交叉双盲法观察潘生丁对43例门诊高脂血症病人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的作用。总疗程6mo,3mo时安慰剂与药物进行双盲交叉。结果显示潘生丁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的作用,对血清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17 女性高血压病人使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什么?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病人中应用广泛,疗效确切.但是,女性高血压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该药的副作用.女性高血压病人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而阿司匹林会影响肾血流量,服用后可能导致并加重对肾功能的损害,还可能导致出血倾向的加重.  相似文献   

12.
马玉梅 《首都医药》2000,7(9):56-56
阿司匹林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药物,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性关节炎,也可用于预防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可以说是广为人知,经常使用的药物.但服用阿司匹林会引起哮喘,对此大家就不太熟悉了.阿司匹林哮喘是哮喘病人在服用阿司匹林或其它非巢体类解热镇痛药物数分钟到数小时内诱发的剧烈的哮喘发作,是对阿司匹林的不耐受性.有报道指出阿司匹林也可引起正常人哮喘.  相似文献   

13.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早期服用阿司匹林能显著地降低死亡的风险 ,减少一些器官的缺血性并发症。专家建议 ,这种药物的早期使用应成为这类病人的标准疗法。这项发现正在挑战那种认为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应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的固有认识。Topol博士认为 ,有两点需明确 :一是手术前不能服用阿司匹林 ,再者阿司匹林对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病人的长期护理是极其重要和必不可少的 ,但手术后 4 8h内使用阿司匹林历来有争议。这项基于 5 0 6 5名病人的研究表明 ,手术后 4 8h内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的死亡率比未服用的病人低 6 0…  相似文献   

14.
潘生丁(Dipyridamole,)是临床用于舒张血管和抗血小板的药物;它也是一种膜核苷转运的强抑制剂。潘生丁与抗代谢药物如acivicin、氨甲蝶呤、N-膦乙酰天冬氨酸(PALA)、5-氟尿嘧啶合用,在细胞株培养中会增强它们的细胞毒作用。作者发现潘生丁在体内外增强阿霉素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潘生丁本身不影响HeLa细胞的生长,但增强阿霉素对细胞的毒性,使其半数有效浓度降低2.4倍。潘生丁也增强阿霉素抑制HeLa细胞的克隆形成;潘生丁和阿霉素合用时,HeLa细胞的克隆存活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卒中预防药物阿司匹林引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用药风险。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研究293例行胃镜检查的50岁以上患者,胃纤维内窥镜确诊上消化道出血的145例纳入病例组,确诊非上消化道出血的148例纳入对照组,调查两组患者的相关信息,筛选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嵌入回顾性队列研究,服用阿司匹林73例为暴露组,未曾服用阿司匹林220例为非暴露组,比较两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病例对照研究表明,年龄大、吸烟嗜好、服用阿司匹林、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等4个因素被确认为上消化道出血独立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OR值为1.802、95%CI 1.005~3.230)。队列研究表明,暴露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61.6%,明显高于非暴露组45.5%(P〈0.05,RR=1.354,AR=16.1%)。结论:中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有4个,服用阿司匹林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建议临床选用阿司匹林时,认真权衡获益-风险比,避免使用于有胃肠黏膜基础疾病或卒中复发低度风险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肖招英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2):1897-1898
消化道出血在消化内科是常见病,尤其近几年来随着医疗条件改善,就诊患者年龄偏大,有多种疾病并存,如高血压病、高血脂、冠心病、脑梗塞等,需长期服用基础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另外关节骨骼不明原因疼痛患者增多,且自行服用镇痛药物等导致出血明显增多,使用生长抑素针治疗的比例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7.
李林辉 《北方药学》2015,(12):169-170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致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选用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经胃镜检查确认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的住院患者,通过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非阿司匹林组,分别为35例和25例,分析和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结果:阿司匹林组使用阿司匹林一周后出现了由其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现象,有22例在1~7d出现了上消化道出血,占62.9%,非阿司匹林组无出血现象,说明服用药物在早期阶段会致使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较高,随着药物使用的时间延长出血量会减少.结论:对于老年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药物要采取措施,减轻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提高患者对该药物相关出血的认知,减少阿司匹林给患者体内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18.
多数心脏病病人不得不长期服药,当服药期间遭遇药物不良反应,是停药还是换药呢? 阿司匹林 VS 消化道出血 近年来多个大规模、多中心的权威临床试验均证实: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降低冠心病病人的死亡率和血栓发病率。阿司匹林确切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使其成为一线用药的首选。但阿司匹林是一把双刃剑,它虽能减少血栓形成,却也有引起出血的风险。而且,阿司匹林会直接损伤胃黏膜,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在急性冠脉事件后长期使用哪种药物效果更好 ,阿司匹林和口服抗凝药合用是否比单用这些药物益处更大而没有过度出血的危险。研究者在 5 3个地点进行随机公开试验 ,随机给予 999名病人低剂量阿司匹林、高强度口服抗凝药或合并给予低剂量阿司匹林及中强度口服抗凝药。对病人最长追踪 2 6个月。首次复发心肌梗死、中风或死亡时终止研究。终止事件的发生在使用阿司匹林的 336名病人中有 31名 (9% ) ,使用抗凝药的 32 5名中有 17名(5 % ) ,危险率为 0 .5 5 (95 %CI =0 .30~ 1.0 0 ,P =0 .0 4 79) ,在联合用药的 332名中有 16名 (5 …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4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噻氯匹定(ticlopidine)、双嘧达莫(潘生丁)、氯吡格雷(clopidogrel)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和副作用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