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红花为一活血化瘀代表性药 ,其提取物具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激活因子、抗炎等多方面的心血管药理活性。多年来 ,国内外对红花进行了大量研究 ,发现红花中含有黄酮类、脂肪酸等多种成分[1,2 ] ,我研究室试验结果表明 ,多种黄酮醇为红花的抗血小板激活因子有效成分 [3] ,其中本文报道的杨梅素为我室首次从红花中分离鉴定的成分。1 仪器与试剂Nicolet 2 0 SXB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KBr压片 ,JEOL JNM- AL30 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 ,Varian IN-OVA- 5 0 0型核磁共振波谱仪 ,TMS为内标 ,KYKY- 1型质谱仪 ,Autospec- Ulitima ATOF型质谱…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简便有效的制备红花有效部位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及有效成分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的方法。方法 室温水提减压浓缩所得红花水提液上D-4020型非极性大孔树脂柱,水洗脱糖类等杂质,以30%和10%乙醇洗脱分别得SY和HSYA;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析水洗脱除糖过程中SY和HSYA的损失率及醇洗脱SY和HSYA的回收率。结果 聚酰胺薄膜色谱结果显示SY和HSYA洗脱液分别可见4~5个和1个黄色荧光斑点。HPLC分析结果表明,两洗脱液中所含SY和HSYA纯度分别为92.4%和83.0%。在水洗除杂质和稀醇洗脱过程中,损失率和回收率分别为SY:7.5%和80.6%,HSYA:1.64%和77.3%。结论 本法适于大规模制备SY和HSYA。  相似文献   

3.
红花红色素是由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筒状花冠的管状花提取的一种天然红色素。由于其在药品、化妆品、保健品及染织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受到了社会较多的关注心。但因其含量较低,价格高,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如何大批量从红花中提取稳定的红色素成为古今中外学者所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将考察其水提工艺,为红花红色素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以水为溶媒不同提取方法对红花黄色素(saffron yellow,SY)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冷提取法优于热提取法,渗漉提取效率高。提示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采用渗漉法。  相似文献   

5.
竹黄中红色素的提取与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6.
红花注射液由中药红花经加工提取制成,有效成分为红花黄色素、红花红色素,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作用.临床多采用静脉滴注给药,但其在输液中的稳定性笔者尚未见报道,为此,笔者选择临床常用6种输液观察红花注射液在其中的稳定性.旨在为临床配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现有红花质量标准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含量测定色谱系统中色谱峰易变形的缺陷,并建立一个新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Diamonsil(钻石)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甲醇-乙腈-0.4%的磷酸溶液(30:2:68)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403 nm。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0.03264~0.1984 m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回收率为100.37%(n=5),RSD为0.9%。结论本法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作控制红花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本实验对市售商品红花进行了系统瓣生药学鉴定,结果表明:我市流通的红花药材,存在一定的掺伪情况,有效成分含量达不到药典(90版)标准。  相似文献   

9.
红花干物质和黄色素动态积累规律符事Y=a+bX+cX^2的一元二次方程,而腺苷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在前3d内符合Y=ae^bx的指数方程3d后则呈直线下降,根据干物质和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的规律得知,红花在开花后第3天的早晨6:06~8:30的时间采收最佳,其时间的两个端点分别是黄色素和腺苷量最高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平板色素环法快速分离鉴定白色念珠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快速分离鉴定白色念珠菌的方法。将临床标本直接接种于白色念珠菌生物形态分型培养基上,在5%-10%CO2孵育48-72h,如有红褐色色素环形成定为白色念珠菌。结果154株白色念珠菌均可出现红褐色色素环;类星形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部分近平滑念珠菌虽也出现和  相似文献   

11.
红花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考查浸泡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以红花黄色素的吸光度值为指标,考查回流法提取工艺条件,并用正交试验优选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浸泡时间、提取时间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有非常显著性或显著性影响。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红花用水提取2次,加水量为14、12倍,浸泡时间为30min,提取时间为20m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以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为主要考察指标,以红花黄色素在固形物中的质量分数及总出膏率为参考指标,对提取工艺进行考察。结果红花黄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以12倍量水浸泡30min,70℃下动态提取2次,每次20min。结论该工艺可提高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超声法提取红花药材中红花黄色素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单因素实验分析了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时间及料液比3个因素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考察超声法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影响超声法提取红花黄色素的因素中只有乙醇浓度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率的影响有显著性。最佳提取工艺为以50%乙醇溶液为提取溶剂,料液比1:10,超声提取60min。结论该方法采用全物理过程,无任何污染,是提取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4种除杂工艺对红花黄色素水提物的除杂效果。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红花水提物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以有效成分的含量及浸膏得率为指标,对大孔树脂法、澄清剂A、澄清剂B及乙醇沉淀4种除杂工艺进行比较。结果:优化除杂工艺为:水提液浓缩比例1:3,3%的澄清剂B,絮凝150min。结论:红花水提物提取工艺可用澄清剂替代乙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红花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工艺条件及其的热稳定性.方法:以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方法,对提取温度、浸取时间、溶剂用量进行考察;通过测量于不同温度下保温不同时间的该成分的吸光度,考察其的热稳定性.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加20倍量的水提取2次,在40℃下,2次浸取时间分别为12 h和4 h,过滤,合并滤液;且羟基红花黄色素A不易在高温条件下提取或保存,在低温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结论:该研究方法合理方便,并可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提取及保存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七味红花殊胜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方法:采用Inertsil OPS-SP(5μm,4.6mm×250m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7%磷酸溶液(26:2:72),流速1mL·min-1,柱温25℃;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为403nm。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在进样量范围为(0.0265~0.132)μg时,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9.7%,RSD为0.7%。在选定的条件下,羟基红花黄色素A获得较好分离。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灵敏准确、能用于七味红花殊胜丸中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红花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方法:以总黄色素和总黄色素占固形物的百分比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筛选红花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红花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量20倍,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1.5 h,温度80℃;最佳纯化工艺为浓缩液初始质量浓度1.05,加入90%的乙醇,pH为6,转速700 r/min。结论:红花的提取纯化工艺科学、合理,可作为红花的最佳提取纯化工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红花水提部分得到2个倍半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 (?)-methyl dihydrophaseate(1)和 (?)-(9E)-methyl dihydrophaseate(2)。结论 其中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红花酯A。  相似文献   

19.
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羟基红花黄色素A进行提取工艺改进。方法:采用ZTC-Ⅱ型澄清剂甲、D-4020型大孔吸附树脂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法,从红花中提取分离羟基红花黄色素A单体,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含量。结果:采用HPLC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平均含量为97.3%。结论:此工艺具有成本低、纯度较高的优点,可以作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提取工艺使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皂甙分离和鉴定技术的新进展,内容包括旋转管式逆流层析、硼酸盐络合形式的 HPLC、棒柱层析等分离技术,及激光解吸(LD)、次级离子(SI)、快速原子轰击-碰撞活化(FAB-CA)质谱、双向高效薄层色谱(2D-HPTLC)、紫外-圆二色谱(CD)激子手性法、新的核磁共振技术等在皂甙结构解析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